學術版 - 推薦文章 每天下午六點更新
[時代觀察] 強世功:中國憲法中的不成文憲法——理解中國憲法的新視角
本文從中國憲法文本與憲政實踐之間的背離問題入手,提出了從不成文憲法的角度來理解中國憲政秩序的新思路。基于對英美憲法學說與憲政實踐的分析,作者區分了古典的政制與現代的憲法律、政治憲法與法院憲法,進而主張任何國家的憲政運作實際上都依賴不成文憲法,從而奠定不成文憲法的法理學基礎。在此基礎上,文章選擇中國憲法中關于國家建構中四個關鍵性問題,著重探討中國不成文憲法的四個主要淵源,即成文憲章、憲法慣例、憲法學說及憲法性法律,并呼吁憲法學應當從中國現實的憲政生活中提煉具有普遍意義的憲政原理和制度。
[思潮碰撞] 資本邏輯與“自由民主”的深層悖論
“自由”、“平等”、“民主”是資本主義社會所奉行的基本價值理念,所謂“自由民主制度”便是由這些理念所規范的制度體系和組織機構。由于自由民主對資本邏輯的深層依附關系,自由民主制度在當代世界陷入了普遍的困境。自由民主悖論的實質在于:資本邏輯催生出形式意義上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但同時又促使它們不斷地走向自身的反面,走向實質意義上的不自由、不平等和不民主。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來看,自由民主的理念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實現自由、平等和民主,正是因為它本身就扎根于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資本主義,從而無法超越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和限制。
[國際縱橫] 汪暉:琉球與區域秩序的兩次巨變
本文以琉球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命運為例,分析東亞地區國際秩序的兩次大轉變。通過檔案文獻的細讀和分析,我試圖說明圍繞琉球問題在中國與日本、美國與日本、美國與中國,以及其他力量之間的博弈同時也是兩種秩序觀之間的沖突、妥協與協調,即由西方國際法為規范的民族國家關系與以所謂朝貢關系為框架的傳統區域秩序之間的沖突、妥協與協調。討論這一區域的和平和沖突,不可能回避如何確定區域的新秩序這一關鍵問題;討論亞洲區域的整合或形成共同體的可能性,也不可避免地涉及美國及其軍事存在在亞洲的含義。
[思潮碰撞] 汪暉:文化與政治的變奏--戰爭、革命與1910年代的“思想戰”
“五四”運動至今整整九十個年頭,正如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一樣,它在中國歷史中到底具有什么意義,至今并未更加清晰。“五四”文化論戰涉及范圍極為廣泛,我不得不在選材上對論述加以限制。本文將分上、中、下三個部分探討“五四”文化運動的形成與轉化:上篇以《東方雜志》為中心,分析中國知識人對于歐洲戰爭和共和危機的政治-經濟分析為什么轉向文明問題的討論;中篇以《新青年》、《新潮》雜志為中心,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文化政治與“五四”政治運動的關系;下篇以二十年代初期的政治運動、尤其是新型政黨政治的形成為中心,分析文化運動與政黨政治的關系,說明“新文化運動”的退潮和轉向。
[思潮碰撞] 19世紀的美國學派:經濟思想史所遺忘的學派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美國經濟的崛起過程中,美國學派經濟學家對美國的經濟政策制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美國成功地趕超英法等發達國家中功不可沒。但奇怪的是,在目前的西方經濟思想史教科書中,美國學派卻幾乎完全被人們所遺忘。本文通過對歷史史實的考察,較系統地總結了美國學派以下五個方面的核心思想:制造業立國;貿易保護主義;政府的重要作用;高工資戰略;教育、智力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本文的討論說明,美國學派不僅在經濟思想史中占據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而且其發展戰略和發展政策特別是高工資戰略對當代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