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紅色娘子軍》的經典之路
? 提示:據報道:3月28日的2015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的背景音樂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配曲《萬泉河水清又清》。習近平走和其他外賓福田康夫、保爾森等都是伴隨著“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這樣的樂曲聲上臺發言的。茲將一篇舊文在此發表,真誠祝愿博鰲亞洲論壇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典型性的標志。
繼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出現在中央電視臺2014年春晚(下稱《紅》劇)后,北京電視臺的春晚也來了一段《紅》劇。2014年恰逢《紅》劇登上舞臺五十周年。經過五十年的風風雨雨,《紅》劇的主演延續到了第五代,演出的場次達到了3800多場,演出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和二十多個國家。《紅》劇作為藝術經典的地位已經無可置疑。
深入生活創造出來經典
《紅》劇是由同名電影改編的。1958年,著名軍旅劇作家梁信創作了該劇的電影文學劇本,著名導演謝晉于1960年拍攝成電影。
1958年,梁信赴海南體驗生活,在翻閱軍史書時,看到了娘子軍的故事(此前有劉文韶的同名報告文學發表,在此從略---筆者注)。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女子軍隊,是在中國最黑暗的歲月里出現的,但無詳細記載。梁信藝術上的敏感和軍人的熱血立刻燃燒起來,仿佛回到了災難深重的1930年代。于是,梁信四處找資料,查檔案,輾轉找到了娘子軍的連長馮增敏,以及十幾個尚健在的娘子軍戰士,在她們戰斗過的熱帶的山林和駐扎過的窮困黎村苗寨中走訪……收集素材歷時3個多月,而后熬了四天四夜,寫完劇本初稿。幾經修改后發表。
謝晉看到劇本后,非常激動,當即說服了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廠長陳鯉庭并得到支持。謝晉立刻拍電報和梁信聯系修改劇本。謝晉、梁信和后來《娘子軍連歌》的作曲者黃準三下海南深入生活。攝制組成立后,謝晉帶領主創人員來到海南,在那里生活了一個多月。后來的《紅》劇主創人員同樣也是繼承了這個深入生活的優良傳統。為了導演好這部影片,謝晉還反復閱讀了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著作。謝晉后來回憶說,毛澤東著作里對農民運動的極其深刻而生動的描述,對他了解歷史背景和處理劇情“起到了積極的幫助”。
電影在1960年拍好后,當時主管電影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說,這么好的片子,等到1961年黨的40歲生日時再隆重獻映。果然,影片上映后,立即引起全國轟動。1962年,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0周年前夕,我國電影界根據周恩來的提議設立了的中國電影“百花獎”。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觀眾投票評選電影的獎項。《紅》電影被評為最佳故事片,謝晉被評為最佳導演。1963年底,周恩來提出中國不能光演外國的芭蕾舞劇,也要搞自己的芭蕾舞劇。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林默涵親自抓這件事,后經過集思廣益,決定將《紅》電影改編為芭蕾舞劇。
芭蕾舞劇主創人員很快深入到了紅色娘子軍的誕生地海南的瓊海。他們和當年的老戰士座談,還調查了歷史背景。那個黑暗年代丫頭女奴們的悲慘命運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北京后邊創作邊排練。全劇排出來后先請來軍區首長觀看以征求意見。軍區首長看完后不客氣地指出,演員“有點兒象娘們,不象軍人。”為了真正演得像兵,芭蕾舞團的130個演員與樂隊演奏員下到38軍當兵兩周。演員們從部隊回來后,情緒都非常高昂。重排娘子軍舞時,娘子軍不僅拿刀,還拿槍,把許多部隊生活的動作運用到了舞蹈中。如立起足尖進行看齊,用足尖加轉表現射擊等。最后用3排18個人在舞臺上構成一個大斜排,做一組基本刺殺動作。這組動作在帶有進行曲式的音樂聲中做了3次,每次都換方向。這段堪稱經典的舞蹈,就是在2014年中央電視臺春晚表演的“練兵舞”。
精雕細琢出來的經典
原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吳祖強當年是《紅》劇作曲組的主創人員。他在2010年回憶道:“《紅色娘子軍》、《沙家浜》、《白毛女》這幾部作品在藝術上的確可以成為經典。因為那時候是集體創作,大家都可以提意見,真是精雕細琢。”對于《紅》劇,他曾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說道:“演出是很認真的,那個時候一個音錯一點,一個音不準一點都過不去。所以,現在拿出來那個樣板戲錄音帶,光盤聽聽,那個演奏的水平還是歷史上最好的。這都沒辦法。”
精雕細琢來自于接地氣。就以作曲為例。當年作曲組的創作員深入海南各地采風,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養分。因此,該劇的曲譜有著濃厚的海南風格,給觀眾印象深刻。特別是經典合唱《萬泉河邊》,將當地民歌元素融入作品,使其達到委婉抒情、開闊流暢、朗朗上口的效果。這種音樂元素與具有海南當地少數民族抒情特色的“斗笠舞”、 “五寸刀舞”等舞蹈元素的相互交融,使“娘子軍”的颯爽英姿形象牢固地印在觀眾的心中了。
精雕細琢也來自于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古為今用。凡看過《紅》劇的,對劇中的一些高難動作印象很深。印象最為深刻的經典動作應該是“倒踢紫金冠”。這個動作來自于中國的民族舞蹈,溯源又是國粹京劇里面的動作。在瓊花跟老四的雙人舞中,瓊花倒地劈叉的動作令人驚嘆。此動作出自京劇里的“烏龍攪珠”。劇中將芭蕾舞蹈與民族舞蹈完美結合的例子還有多處。例如在洪常青的舞蹈中就融入了中國武術動作“飛天十響”,等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紅》劇的中國特色,也為豐富世界芭蕾舞藝術做出了貢獻。
談到《紅》劇,自然離不開江青。據有關人員回憶,江青曾多次過問《紅》劇,也曾以種種理由進行了多次自以為是的干涉。因而對一些演職員造成了傷害,對《紅》劇本身也起了負面作用。但是實事求是地講,江青的某些意見雖然是“雞蛋里面挑骨頭”,但客觀上對《紅》劇的精雕細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主創人員,編劇李承祥就認為,江青的某些意見是相當不錯的。比如舞臺背景上的木棉花,原來是紅布做的,不夠鮮艷。后來根據江青的提議,改成絲絨的,“結果效果特別好”。主要作曲者吳祖強也認為,江青有些地方“起了好作用”,特別是在某些人物的角色安排上,“我覺得江青的確是一個行家的眼光。”
正是由于有這些多方面的、包括某些獨特的因素,才使得《紅》劇成為了一種在一定特殊條件下產生的藝術精品,才使《紅》劇終于煉成了享譽世界的藝術經典。
經典畢竟是經典
1964年9月26日,《紅》劇在北京首演。同年10月8日,毛主席觀看了《紅》劇后,給予了高度評價。據林默涵回憶,毛澤東對他說:“這出戲的方向是對的,藝術是成功的。”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觀看過該劇,并一致贊揚。此后,這部舞劇成為了招待來訪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的保留節目。
1976年以后,《紅》劇一度沉寂。1992年5月23日,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在廣大群眾的要求下,經國家文化部批準,中國芭蕾舞劇團根據1964年首演的原創版本復排該劇并演出。當“娘子軍連歌”在劇場響起的剎那,臺上臺下,多少人都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此后《紅》劇又一發而不可收拾,演到哪里就被熱捧到哪里。1997年12月11日,江澤民在北京觀看了《紅》劇后,“稱贊演出非常成功”。 2000年,江澤民再次觀看了《紅》劇并欣然題詞:“大力繁榮中國芭蕾藝術”。 2004年10月8日,即毛澤東觀看《紅》劇40周年后,胡錦濤觀看了《紅色娘子軍》40周年紀念演出。他對《紅》劇贊嘆不已,殷切希望中央芭蕾舞團能夠多創造出像《紅色娘子軍》這樣的原創精品。
《紅》劇在中國影響深遠,在國際上也美名遠揚。在美國、英國、俄羅斯、丹麥、法國都曾刮起過“紅色旋風”,傾倒了主流媒體和觀眾。近年來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在香港的演出和2009、2013年在法國的演出。在香港演出時,票早在演出前一個多月前就被搶購一空。多少有點遺憾的是,票都被香港幾家大公司大富豪包了,“普通人根本別想搶到票。”在香港回歸前的1995年,《紅》劇也在香港演出過。當時各個售票處前排起了長隊,四場票連站票都全部售罄。演出中,第二場的瓊花參軍、第四場的軍民魚水情和第五場的常青英勇就義都引發了如潮如雷的掌聲。 繼2003年在法國演出引起轟動后,2009年《紅》劇又應邀登上世界芭蕾藝術的最高殿堂——巴黎歌劇院演出時,受到了世界主流媒體及評論家的高度贊揚。《法國世界報》曾這樣評價:“女兵們在軍旗下練習打槍,用阿拉貝茨和敵人搏斗,用大跳表現勇往直前, 《紅色娘子軍》在芭蕾舞臺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颯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國娘子軍形象,為世界芭蕾舞臺增加了一朵奇葩。 ”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的貝爾特蘭德·圣萬桑的文章中提到“舞臺上,這支充滿生機活力、英姿颯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國娘子軍,臉上自始至終都流露著熱情洋溢的微笑,她們淋漓盡致地展示著中國民族藝術的魅力。”意大利著名歷史學教授瑪麗尼拉談到《紅》劇時認為,它的價值和內涵,已經超越了時代和意識形態的局限,“令我們不得不關注它的存在,可以說《紅色娘子軍》已經成為了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2013年10月,《紅》劇又一次應邀到法國演出。法國邀請方特萊劇院特地將三場《紅》劇安排在中國國慶期間演出,法國觀眾以他們熱烈的掌聲表達了他們的贊賞之情。每場演出的謝幕都持續了近20分鐘,場面十分感人。
早在2001年2月,深圳體育館舉行包括《紅》劇在內的《紅色經典》演出,場面火爆。樂團指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答道:“在當時那個時代,可以說‘十年磨一劍’,(樣板戲)達到了一個較高的藝術水平,因此才具有生命力,到今天仍有其價值。”“我們當前恰恰缺乏這樣高水平的的現代劇,這是值得反省的。”
當時媒體也曾熱議了這種現象,有人指出:“樣板戲集中了當時文藝界的精英創作。一招一式,精雕細琢,藝術上還應該是上品。要不然美國人為什么獨把中國的《紅色娘子軍》收入二十世紀100部芭蕾經典?”(見《高出相逢》第149頁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4年)
不管美國評比經典之說是否確實,但《紅》劇1994年被評為“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和《娘子軍連歌》被評為“20世紀華人經典”卻是事實。2012年《紅》劇又獲得了“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2014年1月18日晚,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首演50周年系列巡回演出的首站演出在國家大劇院舉行,觀眾將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送給了英姿颯爽的新一代“娘子軍”們。
經典畢竟是經典。《紅》劇的經典之路是“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一條雖然曲折、但前途光明的道路。
原載《黨史博采》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