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現實.信心----救市觀察
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的中國經濟。一季度一些經濟數據出現向好的苗頭,有人據此認為,中國經濟最艱難的時段已過,將率先復蘇。但也有人認為真正的困難還在后頭。對經濟形勢的分析如同股評,權威專家們各說各話,令人莫辨南北。
認識經濟形勢,關鍵在于把握造成經濟困難的根源,看這些根源是否有所變化。
利潤極大化與四大失衡
自2005年9月1日發表《就業困境觀察》一文起,筆者在科學時報發表了多篇文章觀察中國經濟的癥結。用統計數據指出中國經濟體系資源配置的核心機制是利潤極大化。從全局與長時程角度看,這樣的機制勢必造成四大失衡。
如今利潤極大化機制是否有所改變,是否受到制約?
筆者曾從投資構成和資本擁有量構成的角度分析利潤極大化機制的地位,所用數據截止到2005年。(見《利潤極大化與滯脹》2007年12月30日科學時報五、六版)而今新的數據出來了,情況發生了什么改變?
圖一是歷年《中國統計年鑒》給出的投資主體構成:
圖一:中國經濟投資主體構成
我們看到2006、2007兩年“其他經濟”所占份額大幅躍升,到2007年已達64%,成了第一大投資主體,其代價是“個體經濟”與“集體經濟”所占份額明顯萎縮,2007年兩者加起來不過7.8%,僅為2005年份額的26.7%。這里的“其他經濟”包括股份制經濟、聯營經濟、外商及港、澳、臺商經濟等,它們明顯以利潤極大化為核心目標。
由投資主體構成數據可以估計資本存量擁有者構成的演變,筆者使用的方法見《利潤極大化與滯脹》一文,這里不再重復,所得結果見圖二:
圖二:固定資產存量擁有者構成
到2007年,社會固定資產存量的擁有者構成為:其他經濟:38.66%;國有經濟:38.41%;個體經濟:11.82%;集體經濟:11.11%。與2005年最大的差別是:其他經濟已經超過國有經濟,成為最大的資本擁有者。
(注:《利潤極大化與滯脹》發表后,有朋友指出:1979年前并非僅有國有經濟(那時叫“全民所有”)投資。這當然是事實,但苦于沒有權威數據,無法計入。另一方面,筆者的主要目的是估計當今的社會固定資產存量的擁有者構成,由于以下原因,忽略當時非國有經濟投資導致的誤差應該不至于影響對目前格局的估計:
1、當時非國有經濟投資量與國有經濟相比很小,它們更多是靠人力而非資本維持生存。而一些地方政府建立的所謂“大集體”企業,事實上與國企行為類似。
2、當時的總投資量與后來相比很小。按1952年不變價格計,1979年總資產為3,122.63億元,而到2007年為137,323.94億元,是1979年的28.1倍。因而前期投資構成對當今社會固定資產存量的擁有者構成的影響很小。
3、前期投資構成的影響隨著折舊逐步減弱。)
從行為準則看,個體經濟以謀生為主要目的,集體經濟要兼顧利潤極大化與社區就業,其他經濟則以利潤極大化為核心目標,至于國有經濟,大量的事實與數據證明,其核心目標依然是利潤極大化(見《利潤極大化與滯脹》)。
可能會有朋友對此產生疑慮,顧名思義,“國有經濟”的收益應該屬于全社會,似乎不可能去追逐利潤極大化。但《中國統計年鑒》告訴我們,資本擁有量長期占第一位的國有經濟,從1985年起,年年從財政領取補貼;從1994年起,不再向財政上繳資本利潤(見圖三)。事實上對財政而言,從資本經營的角度看,國有經濟從1985年起,就是一個凈吸取資金而非提供資金的主體。
圖三:國有企業與財政的經濟關系
2006年12月財政部發布《企業財務通則》,于2007年1月1日起生效,要求國企上繳利潤。其中規定,中央企業紅利上繳比例為:
煙草、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煤炭五個資源性行業,上繳比例為10%,
鋼鐵、運輸、電子、貿易、施工等一般競爭性企業上繳比例為5%,
軍工企業轉制科研院所企業三年內暫不上繳。
試問,那家私營企業可以扣留90%以上的利潤不交給其股東?可惜的是,在2008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沒有了“國家財政分項目收入”表,我們無法將圖三向后擴展,無法得知《企業財務通則》的實施情況。
綜上所述,以利潤極大化為核心目標的其他經濟和國有經濟,自1991年后在固定資產存量中的份額穩步擴大,2006、2007兩年,這種擴張還在加速。到2007年已達77.1%。與之對應,屬于社會底層,以謀生和就業為主要目標的個體經濟、集體經濟加速萎縮。
由此可見,我國經濟體系中資源配置的核心原則是利潤極大化,利潤極大化原則的這種地位近年來一直在加強。
筆者已在多篇作文里通過邏輯與統計數據發現,利潤極大化原則必然導致四大失衡:社會產能與有效需求失衡、資產性收入與工資性收入失衡、追逐利潤的資金與追逐商品并祭獻利潤的資金失衡、貨幣供應量與社會真實財富失衡。近年來,這四大失衡是緩解了還是強化了?
社會產能與有效需求
關于產能過剩,媒體上有關報道不斷。2009年3月26日,世界銀行在《中國經濟季報》中擔憂:中國產能過剩風險開始抬頭。
1月6日,醫藥經濟報稱:中國維生素年產量超過3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60%以上;青霉素年產量超過5萬噸,占世界份額約90%,原料藥銷售中有超過60%是出口消化。2008年,青霉素產能預計將達85000噸以上,產能利用率又降至68%;如果加上隨時可以互換生產的青霉素潛在產能,預計接近100000噸,按此計算產能利用率僅有50%多。
1月22日,中國工業報報道,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預測,2009年船舶價格可能會有一定幅度下滑,部分造船企業將出現產能過剩,企業之間的競爭會日趨激烈。
3月6日,中國化工資訊網稱:中國未來兩年將新增煉油能力5000余萬噸,產能過剩局面可能持續。
在今年兩會上,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指出:“中國目前的電力總裝機容量8億千瓦,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五國加起來才6億8,從這種形勢看,我國的發電裝機量不能說完全過剩,但也確實比較多了。反過來說,我們的經濟結構太不合理。”
在3月19日舉行的第七屆鋼材市場和貿易國際研討會上,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指出:中國國內鋼鐵市場需求下滑嚴重,國內粗鋼消費從2008年8月開始進入負增長階段。2009年的國內鋼材市場既有擴大內需投資計劃增加鋼材需求的因素,也有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下降、出口大幅回落等需求減少的因素,但總體預計,增加因素難以彌補減少因素,國內粗鋼消費量將低于2008年。
在4月1日召開的2009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處處長呂桂新說:“從前三個月情況看,水泥工業仍在延續2008年底(持續下行)的局面。”
4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道稱:2007 年,全國乙烯總產量為1050 萬噸。根據中銀國際收集的資料顯示,國內福建煉化、廣州石化、天津煉化、鎮海煉化、武漢石化、撫順石化、獨山子石化、四川乙烯、大慶石化等一大批乙烯新建和擴建項目將相繼于2009-2010 年建成投產,合計達780 萬噸的規模。可見產能將擴張74.3%。
4月26日,中國化工資訊網發文指出:“我國草甘膦行業產能合計在50萬噸左右,占全球草甘膦產能的60%-70%,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局面。”
……
類似的報道俯拾皆是,可見產能過剩正在惡化中。
資產性收入與工資性收入
在《中國統計年鑒》中,未找到對全社會資產性收入的統計數據。鑒于資產性收入的主要投向是投資,是追逐“以錢生錢”,同時投資規模本身也影響到資產性收入,可用投資總額的走勢來間接表征資產性收入的走勢。
為了便于比較,用表征經濟規模的GDP作統一尺度來衡量投資總額與職工工資收入(見圖四)。
圖四:投資總額與職工工資收入對比
數據顯示,在1978年以前,兩者大體維持均衡,許多年份職工工資總額大于投資總額。1979年后,兩者間的差異持續放大,職工工資總額降到GDP的10%附近,而投資總額/GDP卻顯出指數增長的態勢。到2008年,已達GDP的57.3%。
在轉入“救市”后,2009年1-3月,城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28.6%,超過了進入本世紀以來的最高增幅(2003年,27.7%)。隨著4萬億大單的陸續投入,圖四顯示的“剪刀差”看不到縮小的趨勢。
追逐利潤的資金與追逐商品并祭獻利潤的資金
《中國統計年鑒》提供了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和政府的消費統計數據,它們的和就是全社會追逐商品與服務的資金。在購買商品與服務的同時,它為逐利資金祭獻利潤,是各種利潤的國內總源頭。
在央行的統計口徑中,貨幣供應量被分解為“流動中的貨幣(M0)”、“活期存款”和“準貨幣”三類,其中的“準貨幣”包括除活期存款外的各種存款,銀行必須為其支付利息,因而必須用它來賺利潤。它是各種逐利資金的國內總源頭。
圖五為兩者比例的演變。
圖五:社會消費支出合計/準貨幣
數據告訴我們,對單位逐利資金而言,從1990年到2007年,它對應的獲利空間已經收縮了65%。事實上每一個生意人都感到,現在賺錢比當年難多了。
至于展開救市后的走勢,可惜統計局沒有公布消費額的月度統計數據,筆者只能觀察逐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準貨幣(見圖六)。其缺點是,它只包含了商品,未包含服務。不過短期內,商品與服務在消費中的構成不大可能有明顯的變化,從這個角度仍可觀察演變趨勢。
圖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準貨幣(月度數據)
在月度數據的尺度上,我們觀察到周期性的年度波動,但其趨勢線表征的平衡位置仍然顯出下行的態勢,無論是波峰還是波谷,大趨勢都是下行。自2008年12月的波峰后,下行幅度明顯超出了前兩年,到2009年3月,更下行到前所未有的低點。可見這一失衡非但未緩解,反而有強化的征兆。
貨幣供應量與社會真實財富
貨幣用于度量可交易的財富,并扮演交易的媒介。以不變價格計算的GDP,表征社會每年生產的可交易真實財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固定資產總量則表征社會積累的真實財富。筆者找到的貨幣供應量數據自1990年始,將此年的各項數據均定為1,三者的演變見圖七:
圖七:貨幣供應量與社會財富的比較
到2008年底,以不變價格計算的GDP增長為5.81。
筆者找到的統計數據只能計算到2007年的固定資產總量,歷史數據可用多項式很好擬合,由多項式外推1年,到2008年,固定資產總量不會超過1990年的8.5倍。
社會真實財富相當于1990年的倍數,應為GDP和固定資產總量兩者倍數的加權平均值,因而2008年只能在1990年的8.5倍以下。而貨幣供應量的同一倍數為31.07。
哪“救市”之后,這一失衡是否開始緩解?央行網站公布了自1999年12月開始的月度貨幣供應量,據此計算的貨幣供應量年增長率見圖八:
圖八:貨幣供應量年增長率
數據顯示,從1998年11月起,貨幣供應量急速增長,到2009年三月已高達25.43%。為進入本世紀以來所僅見。而同期的GDP增長僅6.1%,可見這一失衡正加速發展。
凱恩斯VS哈耶克
上述四大失衡明明白白地放在那里,其實各派經濟學家都清楚。只是有的人不愿正視,有的人不愿明講罷了。
面對這輪經濟危機,主流經濟學家明顯分化為兩派。一派以凱恩斯為旗幟,一派以哈耶克為旗幟。目前各國政府的“救市”舉措帶有明顯的凱恩斯主義色彩,遭到了哈耶克主義者的嚴詞批判。
凱恩斯主義認為,經濟危機源于需求不足,市場失靈,解決的辦法就是政府介入市場,增加需求,從而使經濟從蕭條中走出來。對此,哈耶克主義者批判道:
“現在的經濟就像一個吸毒病人,醫生給吸毒病人開的藥方卻是嗎啡,最后的結果可能會使問題更嚴重。這叫‘飲鴆止渴’。過度的投資,可能用不了多久,經濟又會掉下來,而且,可能會掉得更慘。”(張維迎《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2009年2月8日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的演講)
不管你是否喜歡張維迎,前述統計數據的證據都令人不得不重視他的警告。
其實,哈耶克曾坦率承認自己受過馬克思的影響。當初哈耶克在倫敦經濟學院講授過《馬克思的危機理論》,他贊賞《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
但哈耶克的理論回避了利潤極大化的關鍵作用,而將責任放到政府的貨幣政策上。他認為:由人為的維持低利率造成的信貸擴張會誤導商人,使他們熱衷于冒險,而不管是否能夠贏利。信貸擴張給出錯誤的信號,使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生產和消費計劃的失調。這種失調首先會表現為某種“繁榮”,緊接著由于生產的節奏(time pattern)要適應經濟中儲蓄和消費實際的節奏而發生“泡沫破裂”。
由此得出的邏輯結論就是:應該讓自由市場來調節利率,而一旦出現了產能過剩,政府不應試圖拯救瀕危的企業,而應聽任其破產,這是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自我調節機制。如果不能忍受一系列小規模的調節,失衡勢必積累起來,釀成重大的經濟危機。
理論與現實
哈耶克提供了一個邏輯上自洽的理論,并在主流經濟學中占有顯赫的地位。但為什么美國人不遵循哈耶克的教誨?不但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如此,共和黨總統布什同樣如此。為了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布什政府在美國國會作了艱苦的斗爭。當時美國有122位經濟學家聯名致信國會,反對7000億美元的救援計劃,經濟學家們的理論根據正是哈耶克主義。
“美國的富有活力和創新精神的私人資本市場畢竟為這個國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為了平息短期干擾而從根本上削弱那些市場是極其短視的做法。”(《美國百位經濟學家致國會參眾兩院的一封信》2008-9-25第一財經日報)
但10月3日,美國國會竟通過了總金額85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如此蔑視上百位經濟學家,美國國會難道瘋了?
令人不解的還有格林斯潘。張維迎告訴我們,在格林斯潘1966年寫的《黃金與經濟自由》一書中,這樣解釋1930年代的經濟危機:
當商業活動發生輕度震蕩時,美聯儲印制更多的票據儲備,以防任何可能出現的銀行儲備短缺問題。美聯儲雖然獲得了勝利,但在此過程中,它幾乎摧毀了整個世界經濟,美聯儲在經濟體制中所創造的過量信用被股票市場吸收,從而刺激了投資行為,并產生了一場荒謬的繁榮。美聯儲曾試圖吸收那些多余的儲備,希望最終成功地壓制投資所帶來的繁榮,但太遲了,投機所帶來的不平衡極大地抑制了美聯儲的緊縮嘗試,并最終導致商業信心的喪失。結果,美國經濟崩潰了。
這完全就是哈耶克主義的解釋!然而當上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為了應對網絡泡沫的破滅,卻長期實施低利率政策,助長了美國房價泡沫,制造了“一場荒謬的繁榮”。
無獨有偶,伯南克也是以研究大蕭條起家。當年大蕭條最顯著的事實是資產價格的大幅度動蕩,從瘋狂飆升到一瀉千里。對此,貨幣政策應當如何應對?伯南克得出的基本結論是:貨幣政策本身不足以遏制資產價格泡沫,也不足以遏制泡沫破滅可能對整體經濟造成的傷害。由此,貨幣政策不應該直接針對資產價格。
換而言之,不管你華爾街怎么折騰,伯南克更關心實體經濟,在他看來,通貨膨脹率才是貨幣政策應首要關注的目標。伯南克說:
“貨幣政策不應該直接針對資產價格變動,除非資產價格波動顯示出預期通漲的變化。試圖穩定資產價格的貨幣政策不可取”
“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資產價格變動是源于經濟的基本面,還是非基本面,還是兼而有之。”
2000年在《外交政策》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他用外行語言表達了自己的傾向:“如果華爾街垮掉了,面向大眾的金融業是不是也得跟著垮掉呢?不一定。”表明了他反對挽救瀕危企業的立場,與哈耶克的主張一致。
2007年2月,次貸危機浮出水面,已經身為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則一如既往地關注通脹壓力,多次強調,絕不為投資者的失誤埋單。直到2007年8月7日,美聯儲的聲明仍強調,“關注的重點仍是通脹壓力能否像預期那樣得到緩解”。
但到了2007年8月11日,美聯儲開始向金融系統注資。此后伯南克從哈耶克主義者轉變為凱恩斯主義者,注資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所忌憚。到2009年3月,美聯儲宣布將在未來幾月內收購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和至多1.25萬億美元“兩房”發行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于開始大舉發行紙幣來提高信貸供給。
格林斯潘和伯南克絕非泛泛之輩,他們對主流經濟理論的理解至少不下于國內的主流經濟學家,卻為何前后迥異,在學理上自摑其面?
信心??????
細思量,對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癥結,凱恩斯和哈耶克都看得很清楚,只是不愿如馬克思那樣明白說出來。他們政策主張的差異,其實源于信心。誠如張維迎指出的:
“西方經濟學界一般把對市場的信仰劃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對市場經濟沒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場經濟,這是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第二個層次是懷疑主義,搖擺不定,有時候信,有時候不信,這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也就是主張政府干預主義的經濟學;
第三個層次是對市場經濟非常信仰,但是也認為,必要的時候,政府應該介入市場,這是芝加哥學派。弗里德曼就認為,經濟蕭條時期政府應采取積極的貨幣政策讓經濟走出低谷;
第四個層次是對市場堅定不移,完全信仰,這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為代表的奧地利學派,但這一學派當今的代表人物主要在美國。”(張維迎《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2009年2月8日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的演講)
哈耶克是個樂觀主義者,相信只要聽任失敗的資本家破產,讓經濟體系毀滅過剩的產能,就能夠實現自我調節,經濟系統將持續運行下去。
而凱恩斯沒有哈耶克的信心,哈耶克視為正常調節的過程,讓凱恩斯看得膽戰心驚。經濟系統畢竟不是象牙塔里的“孤立體”,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經濟子系統的動蕩與衰退,直接威脅到社會底層大量居民的生存,威脅到政治體系的合法性。一旦弄到“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不反待如何”的地步,連這個社會結構都無法維持,遑論其經濟子系統的自我調節?
由是觀之,不難理解美國一百多位經濟學家與國會的差異,經濟學家只需在“孤立體”里構建邏輯體系,而國會卻不得不面對來自整個社會的信息與壓力。經濟學家眼中的數據、比例,在國會面前表現為自殺的老板、失去生計而不得不鋌而走險的窮人,和示威乃至暴動的人群。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奧巴馬上臺后,提出了超過了9000億的經濟復蘇計劃,比布什的胃口還大。遭到參議院狙擊后,他真的急了:
“如果什么都沒做,這次衰退會持續數年。我們的經濟將失去500多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逼近兩位數,整個國家將滑向危機深處,難以挽回。”
這個救市方案的后果奧巴馬當然清楚,在1月初他曾警告說,美國將面臨“萬億美元赤字時代”。但“在目前情況下,拯救經濟比控制財政赤字更重要。”
看來奧巴馬對美國社會結構的信心也不足以讓他遵循哈耶克主義,他不敢聽憑經濟系統的自我調節,而寧愿飲鴆止渴。
政客奧巴馬如此,正牌的主流經濟學家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同樣如此,看來只有張維迎信心滿滿,期待著“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毫無疑問,“飲鴆止渴”是張維迎對凱恩斯主義的準確評價,而格林斯潘、伯南克、奧巴馬和美國國會寧愿飲鴆止渴,反映了美國一流精英群體對自己社會結構的信心程度。
其實美國精英群體的信心是美國人的事,我們中國人需要思考的是自己的信心。統計數據告訴我們,利潤極大化導致四大失衡愈演愈烈,導致國內市場無法滿足逐利資金的胃口,使之不得不轉向海外市場。國內救市措施不但沒有遏制四大失衡,反而有使其強化的傾向。
于是我們的信心只能寄望于海外市場的迅速恢復,使四大失衡造成的困境可以緩解,中國可以在以復興經濟的道路上再走一程,直至指數膨脹的資本欲望頂到海外市場的“天花板”。
海關月度統計數據告訴我們,自2008年7-9月,出口達到峰值后,就瀑布般下滑,已經完全破壞了自2004年以來穩定高速上升的趨勢。2009年3月數據的“回暖”不過是春節后的季節性波動,到4月,出口又繼續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5月以來,這個月首次出現了外貿逆差(見圖九)。
圖九:中國進出口月度數據
只要美國不再維持靠發票子輸入商品的政策,追逐美鈔利潤的出口商就不可能重溫往昔的好日子;而如果美國靠濫發鈔票維持其內需,我們的依附型經濟就可以回到原來的軌道。只是掙來的是明知要貶值的美鈔,面對這樣的前景,不知該如何建立“信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