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自由不要也罷
原創:不離常德
改革開放30年了,加入世貿組織業已10年,但是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始終得不到西方國家的承認,正如當年申請入世的情形一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群狼在得到“大餐”之前,是不會放過“羊群”的!
當年我們以放棄部分實質性的貨幣發行權為代價,加入了世貿組織,如今天我們收獲的只是日趨嚴重的兩極分化和通貨膨脹,在都市繁華的表象之下隱含的是多數民眾凄涼的背影和望樓興嘆的無奈。是我們的市場還不夠開放、不夠自由嗎?如果單從眼下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沖擊程度而言,也許是比不上西方的“自由”;但是從實體產業的控制程度來說,卻正好相反——“負責任的大國”中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實體產業,被外資的控制程度有如當今中國這樣嚴重!難道這就是西方所認同的市場自由?
不被認可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對于我們究竟又意味著什么呢?
回顧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并非完全自由。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或許依就不被西方普遍認同,但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劃分和資本主義危機的必然暴發總的預測,卻已成為真理,正可謂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自上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已從自由市場經濟發展到了壟斷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為了減輕放任自由的市場對資本主義經濟的沖擊,以減緩經濟危機暴發的頻率和烈度,凱恩斯的國家財政干預經濟理論大受追捧,一直到7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再次降臨之前,都在西方國家大行其道。國家的干預即意味著是與西方歷來倡導的“自由市場”、“不干預”理論背道而馳的 !所以70年代后期,源于西德的貨幣自由理論學派以凱恩斯未能徹底解決的“滯脹”問題為出發點,對其發動了猛攻,于是西方世界又一次回到了自由市場為主、適當貨幣政策調控的老路上,直到次貸問題引起的經濟危機再次暴發。奧巴馬的財政干預力度和歐元區的財政救助再次表明了新凱恩斯主義的復蘇。
如果把凱恩斯主義比作“左手”,貨幣自由理論比作“右手”,那么西方玩了近100年的忽左、忽右的“戲法”有意思嗎?他們甩脫了經濟危機必然暴發的“魔咒”了嗎?答案是:一切仍在馬克思他老人家的預言之中。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們這樣一個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為立國之本的泱泱大國,卻不再信奉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他老人家只是靜靜的躺在了教課書里,就如同我們共和國偉大的創始人靜靜的躺在紀念堂一樣,接受的只是“草民”們虔誠的祭奠,而治國的精英們則僅限于偶爾的、必要的、象征性的提及,在數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完全喪失了經濟建設理論及文化層面上的話語權——一心一意、死不回頭的以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為師!
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是舉世矚目的,可是為什么就出不了一個與之相匹配同樣“矚目”的經濟學家呢?我們就不能有自己的“老師”?如今,“師傅們”的左、右手戲法都變不下去了,我們這個弟子又該怎么玩呢?是繼續“用深入改革的辦法解決改革中的問題”,還是回歸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呢?
繼續深入下去“師夷長技”也未必就能達到“師技”之所“長”,這根本就不是一個要用腦袋來思考的問題——弟子還能玩過師傅,師傅他也不干啊!何況就算“師傅”如今不也是自身難保?!畢竟馬克思他老人家還說過:對于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躲過了初一,那十五也遠不了啊!
所以說: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市場自由不要也罷!得虛名而遭實禍,又何必呢?何苦呢?
但愿“羊”愛上“狼”只是停留在個別人自娛自樂的歌聲里,以舉國之力去身體力行,那不是找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