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銀行業面臨深層次的隱憂
馨月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思考過很久,從中國的經濟環境到金融改革乃至目前中國銀行業的現狀等都做了思維力所能及的辯證,我試圖在很多方面來說服自己,但最終我還是覺得有問題了,所以我將自己認識到的銀行業的隱憂說出來,有識之士來共同探討。
在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后我做出過很多判斷,其中包括中國經濟乃至歐美經濟回暖的周期,現在回頭來看,基本都是正確的,按正常的發展趨勢來說,我們應該對2010年的中國經濟更有信心,因為在2009年里中國率先走出世界經濟危機,全年經濟保證了8%以上增長,這足以令世界矚目,隨著歐美各項指標在年底的進一步回穩,我們也應該有理由堅信2010年會更好,但是我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我認為中國的經濟在2010年變得異常復雜, 2010年竟然是中國經濟中的不穩定因素的集合點,所以我認為2010年中國的GDP指標不宜定得過高,應該維持在8%左右就可以,雖然實際發展可能高于這個數字很多。下面我將解釋這些不安定因素存在哪些地方,今天這篇文章主要重點先談銀行體系的問題。
中國最近20年來的高速發展實際是建立在六個字的基礎上,這六個字就是“低通脹、高增長”,這是中國經濟能快速發展的一個核心要點,所以中國經濟未來能否保持“低通脹、高增長”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看不透這一點,你就看不透未來的中國發展速度問題。從2007年到目前為止,世界經濟體始終處在劇烈的價格波動體系中,從2007年到目前,經濟又再次面臨2次通脹威脅的局面,使我們的經濟出現了一個重要的矛盾問題,那就是在高物價的前提下中國經濟能否高增長。在市場價格體系被投機嚴重破壞的前提下,我們發現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前提“低通脹”淡出了視野,由此將帶來一切問題的演變,高通脹將明顯吃掉我們的增長速度,所以中國的實際增長速度未來將被動蕩的價格體系所干擾,經濟發展將會出現極其復雜的因素。而我們目前控制通脹的手段主要來自于宏觀調控,具體的方法又落在央行的貨幣政策上,所以銀行的信貸規模顯然對市場的冷熱具有積極的調節作用。
大家都清楚中國在2009年是新增4萬億投資維持了保8的任務,這個付出是巨大的,錢是投出去了,但是還有一個中長期的回饋問題,我們還要從中長期來看待這些資金對市場的作用是良性的還是惡性,如果我們只是利用巨額新增貸款走出經濟危機,認為完成保8任務就是勝利,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因為我們主要目的是使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能夠具有持續性。大量的資金進入到市場后,中長期效應就會逐漸體現出來,其中就包括通脹問題。從目前國內國際期貨市場的大宗商品動向來看,可以比較肯定地說市場的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已經很明顯了,限于篇幅問題我將在以后文章中專題討論通脹的問題。通脹產生,貨幣政策就要調整,為控制通脹,2010年2-8月我認為可能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集中升息周期,這將影響世界乃至國內的資本市場走向。當然這里還有一個美元能否繼續升值的問題是個變量,未來我們都將逐一探討,至于債務問題我前面已經分析過了,這里就不再重復。
未來通脹問題一抬頭就會出現連鎖的反應,商品價格問題、房地產價格問題等就會更加突出,通脹延伸到各行各業到最后都將直接或間接指向銀行貨幣體系。2009年銀行大量放貸,資本金就必然減少,銀行業也必將在通脹時面臨高風險,一旦中國出現資產價格泡沫,而且泡沫破滅的話,我們的銀行體系能承受住新的市場風險的考驗嗎?我認為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目前中國的銀行資本金的積累主要依靠留存利潤和外部融資,增速遠遠趕不上存貸款余額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充足率將普遍下降。前期,由于國家控制銀行體系風險,適當調高了銀行資本金,中國四大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在11%以上,但是我認為問題依然還是存在。
最近有很多學者說中國2010年的信貸規模還應該比2009年適度增加而不能減少,對此我持有不同的意見。我舉個例子,當旱季到來的時候,下游沒有水了,我們就要將水庫里積蓄大量的水放出來救災,但是當雨季來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必要開閘放水。經濟也是這樣,旱季就是市場出現問題了,缺少資金周轉,那么需要國家投入大量的貨幣解決危機,危機過后,我們需要仔細觀察市場的變化,如果市場是雨季已經形成良性循環了,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不斷大量地投入,而是適度投入,所以2010年的信貸規模未必就是增加,相反可能要適當控制,我認為2010年的信貸規模變數很大,所以信貸規模計劃可以放寬,但是在使用過程中要尊重市場的規律而主動調節??傮w來說2010年銀行體系如何控制好信貸規模,是調整好中國經濟發展的的關鍵問題,所以2010年開始中國的銀行業又再次面臨市場的新考驗。我下面重點講幾個銀行業的問題,希望大家能有所注意。
首先,中國的重要國有銀行大都已經完成上市任務,市場的融資過程基本完成,國有銀行之前的負債主要由證券市場的廣大投資者承擔。早期上市的銀行股有深發展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三家,2005年后,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這三家國有控股銀行相繼上市,其間還有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等相繼登陸股票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銀行業將開始自我承擔新的市場風險,再度巨額融資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3月5日王岐山說:“政府工作報告中還說農業銀行今年要上市,農業銀行融資2000億,工中建交四個銀行也需要6100億的資金,加起來已經超過8000多億,整個市場容量受不了。所以,我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銀行今后做大做強,就跟中國經濟發展的機制一樣,要從又快又好,轉到現在的又好又快。”王岐山強調,中國的銀行“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說不斷地擴張。 所以說中國的銀行體系在動蕩市場中面臨巨大考驗,用不斷融資的方式來緩解銀行資金不足的問題是對市場乃至投資者極大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如果今年銀行依然大比例融資,我想市場可能會做出比較激烈的反應。
其次,中國地產業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經濟危機之后中國的房價進入到了高峰期,上漲幅度過快,大多地區房地產價格遠遠超過了2008年通脹時期的最高點,甚至還要高得多,所以國家在2009年底連續出臺政策控制房地產價格,但是這些政策從中期看還只是控制,而不是有效的辦法,還難以控制住房地產繼續上漲的腳步,這是很危險的信號。地產業與銀行業的聯系最為緊密,一旦中國的地產業高度泡沫化,就隨時會出現信貸危機,銀行體系自然將面臨危局。未來在高通脹的情況下,中國的銀行業如何處理復雜的局面也是一個很大的變數,2010年我認為銀行業與地產業直接的銜接關系會出現問題??偫碓谡ぷ鲌蟾嬷忻鞔_指出了要控制房地產價格增速過快,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有效的控制房地產價格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臺,只有在兩會之后再看其演變過程。
另外,國有銀行在上市前大都將負債剝離到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從1999—2003年大約有2.4萬億不良貸款放到資產管理公司中處理,前些年只收回不到30%的貸款,最近幾年這些不良貸款的處理幾乎都沒有了下文,這些資產管理公司到底怎么處理的這些不良資產成為了秘而不宣的事情,銀行連本帶利都虧掉了,這是一筆亂賬,最后必然還要浮出水面的,所以我認為現在的銀行體系中還有很多不安因素在潛伏,需要我們研究和關注。
銀行體系就是這樣,沒有出現問題前什么問題都好說,一旦出現問題可能都是你想不到的,很多漏洞都會一起涌現,所以在通脹再次形成之前,我們的銀行體系一定要加緊防備,不然后患無窮。前面說的幾個問題只是我們從幾個局部的內部問題做以分析,其實我們的銀行體系還面臨外資參股控股的風險。
從表面上看,過去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進行得很規范,合乎股份企業股票上市的程序。各大國有銀行首先招股以形成大股東,在這個過程中“引進戰略投資者”,然后再將其股票在股市中上市。而有關部門為原各大國有銀行招股所規定的充當“戰略投資者”的條件,也似乎相當“規范”和“合乎國際慣例”,為有權“購買"中國的銀行股權的“戰略投資者”所規定的資金和經營資格標準,似乎是“完全與國際接軌”的。 但就是這樣“規范”的招股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卻將中國幾乎所有的重要銀行的大量股權以低得驚人的“價格”“賣”給了外國的私營大企業,實際上是將中國人民大量財產白白送給了外國的資本家。銀行資產流失嚴重,不得不說這是中國金融改革中的一個比較嚴重的錯誤。
自從中國各主要銀行2005年開始上市以來,持有這些銀行股份的外國金融機構已經獲得大筆賬面收益。我下面舉幾個例子大家可以看一下外資在中國各大銀行的投資比例。
1、中國工商銀行:高盛4.9%、安聯集團1.9%、美國運通銀行0.4%。
2、中國建設銀行:美國銀行10.75% 、Fullerton Financial(新加坡淡馬錫[TEM.UL]旗下公司)5.65%、益嘉投資0.34%。
3、中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投資公司8.25%、 Fullerton Financial4.13%、瑞銀集團1.33%、亞洲開發銀行0.2%。
4、中國交通銀行:匯豐控股 19.15%。
5、中國中信銀行: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4.83%。
6、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花旗集團3.78%。并且協議規定日后花旗集團有權收購19.9%的股份。
7、華夏銀行: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目前德國人對華夏已形成了聯合控股,該銀行名義上還是中國的銀行,實際已成為外資控股銀行。
8、民生銀行:2004年,淡馬錫控股旗下的亞洲金融公司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55%。
9、廣東發展銀行:2006年美國花旗銀行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自己出資不過60億,就控制了擁有3558億元總資產、27家分行、502家網點,與世界83個國家和地區917家銀行具有代理行關系,連續多年位列全球銀行500強的廣東發展銀行。并且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托還各搭進去60億,共180億。把銀行白白送人還要再搭進去180億,已經完全超越了市場交換的范疇
10、渤海銀行及地方銀行:渣打銀行占19.9%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除了參股渤海銀行之外,渣打銀行參股光大銀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外資銀行在華進入了加速發展期,中國全部銀行無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資銀行參股或控制。
11. 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也是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公司,匯豐集團是平安最大外資股東。
還有一些銀行被外資參股的情況我這里就不能一一累述,總之我們看出中國銀行業實際上已經為外資做了大蛋糕,我們不知道這些外資在什么情況下增資或者在中國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大量抽血,對于當初廉價的入股和現在獲得的巨大的收益來說,外資入股的資金隨時可以在中國經濟有問題的前夜撤退,我們顯然應該認識到中國金融體系的不安全因素實際上比想象上要大的多。所以我們只能祈禱中國經濟不要出問題。
從上面這些分析我們看到中國銀行業表面很風光,實質卻存在很大的隱憂,我們的銀行體系不僅有來自內部的困擾,也正不斷被外資所滲透,我們的金融核心安全領域受到很大的威脅。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說過,中國很難滲透到歐美核心經濟領域,他們的體系的防護性很強,而中國的核心領域卻不斷被人一一攻陷,這是個令人越來越擔憂的問題,目前中國的經濟領域從農業到零售業等等外資的滲透速度越來越快,快得令人乍舌,而我們依然無動于衷,實在不清楚這個國家的經濟管理為何會這樣混亂,很多人總說“國進民退”,但是他們卻沒有看到“外進民退”“外進國退”,一些媒體的眼睛總盯著自己,但是卻對外部滲透大開閘門,閉口不談,這背后到底是誰在操縱這場話語權呢?這是我們這個社會都要深刻思考和反思的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