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強烈反對現在匆忙增加“教育經費”!
最近教育部高調提出,要爭取早日實現教育經費達到GDP4%的目標,很多教育界人士和老百姓也都表示了支持,本人也身在教育系統,本來錢多了是好事,但是,從目前來情況來看,我是反對匆忙增加教育經費的,有人會說我腦子是不是進水了,居然反對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居然反對利國利民的好事,不管別人怎么看,我認為該反對的還是要反對,沒必要對所有的事情鼓掌,我想講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點:我反對近期大幅度增加經費,而不是長期反對。近幾十年的教育改革從教育主管部門的角度看是成功的,但是,從老百姓的體會和觀察來看是極度失敗的,就算拋開所有的個人立場來看也肯定算不上成功,如果很成功,我想xxx也不至于急得親自過問教育改革方案,一個成功的改革范例還用得著大改特改嗎?那不是瞎折騰嗎?中國的教育主管部門必須首先拿出相對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只有得到大多數老百姓支持的方案才是啟動新一次教育改革的指南針,才有啟動新一輪改革的可行性,以前的很多改革,老百姓在糊里糊涂中表達了盲目的支持,現在不能再盲目了,一個混亂的教育體制下不是用錢能解決教育的沉疴的,在一個良性的制度下,錢可以讓教育良性發展,在一個非良性的制度下,錢可以讓教育走向反面,現在教育中出現的大問題根源不在于經費不夠,砸再多的錢也解決不了現行體制下對教育本身的摧殘,我想請國務院忙將教育改革方案付諸全民討論,在取得共識以后逐年加大經費投入是完全可以的,也能更加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錢只有花得明白才會取得諒解。
第二點:教育經費為什么不夠用?用國際上教育經費的評價標準來衡量中國的經費可能是偏低的,但是,大家也要看到另一個倒掛的現象是中國教育經費的嚴重浪費現象也可能是世界上少見的。我想舉幾個例子說說:(1)先說說農村教育投入,我一直是支持大力加強農村的教育投入的,但有一個前提是先要做好規劃,不做好規劃,亂投入就是浪費,前些年,中國的農村盲目建設教學樓,村村最好的房子就是學校,口號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看起來很動聽很實在,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過不了幾年,60%以上的小學校舍閑置不用了,合校、并校、拆校之風席卷全國,為什么會這樣?根本原因就是教育主管部門缺少規劃,缺少前瞻性,沒有考慮到計劃生育、人口流動和經濟發展對生源供給的影響,造成巨大的投入之后巨大的浪費。(2),中學的教育投入,老百姓一直呼吁要改變的教育失衡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改觀,教育投入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存在極大的不公平性,越是需要得到支持的地區和學校越是得不到大量投入,說什么扶強不扶弱,這就脫離了教育的根本屬性,教育的最大功能在于把落后的群體教育成先進的群體,讓相對落后的群體趕上先進的群體,而不是競技場上的比賽,不是培養運動員,升學率決定教育投入的力度不符合教育的根本要求。(3),大學的教育投入,我今天談這個問題可能會讓很多人不高興,身在大學卻不為大學講話,但我還是要講,中國的大學現在缺的不是錢,而是教育精神和職業道德,中國大學之大堪稱世界一絕,不管是什么性質的大學,校園擴張之風盛行全國,是普遍現象,攀比之風愈演愈烈,這里面所耗費的錢財非一般國家可比,真的要那么大嗎?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有人說教育投入可以提高對高校教師科研的支持,我想先打住再說,中國的教育科研不是錢少了,一直都不少,出不了成果的原因是科學精神出了問題,造假之風、剽竊之風不剎住,投入再多的科研經費都只會進入某些人的腰包,不可能出得了科研成果,科研經費的監管和使用問題非常嚴重,無論是橫向課題還是縱向課題,腐敗現象和造假之風都十分猖獗。大學教育投入只有先弄清大學要干什么,然后才是考慮投入的時候。有些方面我不想說得很細,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應當心里有數。
第三點:教育投入的增加經費到底目標是什么?我想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二是教育工作者待遇的提高,三是科學研究的經費。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教育投入,有些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經相當不錯了,甚至比很多西方國家的同類學校都好,要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我個人認為重點應放在農村地區和城市薄弱學校,而不是不加選擇的平均分,投放在農村和城市薄弱學校也要先做好長期規劃,要考慮到未來幾十年的人口變化,否則很多投入也會形成新的浪費,基礎設施的投入最重要的方面是信息化建設和學生生活條件、健身條件的改善,要讓中國的學生有一個跟上時代發展的基本條件,要讓學生在成長最關鍵的時期有一個保證健康成長的良好的生活條件。關于教育工作者待遇的提高要適可而行,教育工作者只不過是所有勞者中的一個職業而已,沒有理由享受高于其它職業的過高的待遇,要提高收入,也只能與社會同步發展,就目前來講,教育工作者在同地區中基本上能夠居于社會中等偏上收入水平,過大的提高反倒會引起社會不滿,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把教育職業當是發財暴富的職業,如果想做老板,想暴富就不要進學校,老板思維只會害教育,不會有利教育的正常發展。關于科研經費的投入,我還是堅持不要盲目擴大,理順科研制、加強經費監管、嚴肅成果評估才是重中之重,科研經費投入還要公平,不要把錢都砸在北大、清華身上,很多其它的高校都有能力做自己的獨立研究,即使是二類、三類學校不見得就搞不出科研成果,只不過現行體制讓他們沒有機會沒有經費,“211”學校的經費是可以適當偏重,但其它學校更要加大支持力度,激發所有高校教師的科研熱情才能充分發揮中國人的智力資源,才能形成更多的科技創新,把錢真正用到科研之上才會出真正的成果,如果科研經費變成教授分錢那會出大問題的,老百姓會罵娘的。
第四點:教育經費的增加會不會減輕中國人的教育負擔?中國流行“三座大山”的說法,指的是“教育、醫療和住房”,這說明中國家庭的教育投入占據家庭收入的比例是相當高的,給家庭消費帶來的壓力是很大的,以前中國政府在提高居民個人承擔教育費用的時候理由是教育產業化,把教育當作一個產業來看待,讓人民根據自己的能力來“消費教育”,從實踐來看,這不能說是一個成功的改革,帶來的負作用非常大,老百姓的怨言非常多,現在是該重新審視的時候了,既然國家有能力提高教育經費,就應當適當減輕學生家庭的支出,加大減輕中小學學生負擔的力度,把義務教育擴大到高中畢業,小學生的營養早餐納入免費范疇等等,同時是否可以考慮擴大大學學費的免費范圍,尤其是對貧困學生的支助力度要加大,讓貧困學生享受到與其它學生同樣的大學生活,如果說教育經費地增加還是按原來的使用方案,我覺得不如不增加,增加經費就是增加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搞得社會矛盾更加突出,過不了幾年,老百姓又要起來反對了。
第五點:教育經費的支出如何做到透明化?教育經費完全是財政拔款,是全民的錢,理應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使用上必須做到透明化,目前的教育經費在我看來,行政上的自由度過大,導致一部分人手握重權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要錢”成為學校領導的一種必備本領,不會要錢的學校領導就只能忍受貧窮,財政的錢一定不能靠“要”,而必須是靠制度保證,上至教育部,下至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都有相當一部分錢留著領導“安排”,這種模式不但導致教育不公平,而且容易滋生腐敗,現在老百姓對教育腐敗意見這么大,根本原因還是集中在“錢”上面,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人腐敗,就意味著很多錢沒有用在教育上面,領導也不可能拿自己家的錢去為學校謀利益,必定還是拿著教育經費去沖抵,對教育經費的審計力度一定要加大,要玩真的,不能流于形式,無論是教育部還是地方教育機構都要縮小手中批錢的權力,財政拔款能一次性拔付到位決不搞領導批條子的事情,不能一次性到位的也要建立機制按機制拔付,而不是按人情拔付。
最后,我再次申明:我不是反對教育擴大投入,而是反對現在盲目擴大投入,在做好教育改革方案和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我支持將教育經費提高到占GDP4%的目標,有不同意見者可以批評我。
中南大學孫錫良(轉載須署名)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