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源正被逐出我國精英大學”,“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等類似報道近年來已多次沖擊著國人的神經,甚至連與農村有天然親近感的農業大學也不例外。據新京報8月月22日的消息,中國農業大學今年大一新生中,農村戶籍生源十年來首次跌破三成,農村戶籍新生僅占28.26%。窮孩子上不了名校并非最可怕,但如果“寒門再難出貴子”、“出身決定命運”任其固化下去,對一個社會而言,將是一場災難。
為什么農村生源被逐出精英大學?原因很簡單:巨大的城鄉、地區教育資源差距所致。俗話講,名師出高徒,單從教師的學歷的起點上來看,我國城鄉教師資源就差如鴻溝。據調查:我國農村小學教師的第一學歷基本以中專和高中為主,大專學歷的教師僅占14.5%,縣城小學和地市小學教師的第一學歷以中專為主,省城小學教師的第一學歷基本是以大專為主 ;而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小學教師在向本科、研究生看齊。農村中學教師的第一學歷以中專為主,縣城中學和地市中學教師的第一學歷水平基本以大專學歷為主;省城中學教師的第一學歷幾乎都是大專以上學歷。農村學校教師學歷起點普遍低是導致農村學子難入名校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適齡人口的大學入學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達80%以上,但在廣大的中西部農村,農村適齡人口上大學的比率只有可憐的15%左右。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教學資源極為匱乏,對農村孩子來講,上大學,特別是上好大學,還只是一個夢。
我國目前城鄉擁有的教育資源差距巨大,如果繼續不采取有力的措施,真的會出現農村生源凈被精英大學逐出的一天。建議盡快出臺中國版的“平權法案”,對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傾斜照顧。美國在這方面有不少教訓與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美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是富人的天下,尤其是中小學的學區房制度,富人家的孩子能上好的中小學,貧富家庭的孩子起點就差別很大,曾出現過“出身決定命運”、固化社會階層的不利局面。為了改變“讓出身不再決定命運”的現實,實現平等夢想,為美國社會注入持續不衰的活力,四十多年前,美國的精英階層發起了一場教育平權運動,出臺強制性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來扭轉教育不公,要求大學在錄取學生時,照顧少數族裔,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給黑人、拉美裔和印第安人在大學錄取方面降低分數線,讓強勢群體自覺地為弱勢群體做出犧牲。
“平權行動”實施之后,黑人和婦女的大學錄取率大大提高,知名公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經幾乎是“純白”的學校,在平法法案實施后,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被“平權行動”粉刷得五顏六色:39%的亞裔;32%白人;14%的拉美裔;6%的黑人和1%的印第安人。平權運動前,黑人等小數族裔上大學的比例奇低,平權法案后,到1997年,黑人、西班牙裔人、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人占大學生總數的比重已經只略低于其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正因為有平權法案,出身貧寒的奧巴馬才能入讀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家庭并不富有的駱家輝才能上耶魯大學,這個法案等于給那些處于逆境的農村孩子一個階梯,社會不能因為他們小時所擁有的教育資源不多而失去向社會階梯攀爬的機會。而這兩位貧民之弟四十多年后的實際成就也充分說明美國的平權法案成效顯著。
英國政府一直著重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人人平等的理念,因此,經常向一些被認為專注錄取私立學校學生的有名大學施壓,要求它們多收錄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英國著名學府牛津大學在于2006年改革招生制度, 讓更多的公立學校和貧困家庭的學生入學牛津,以招收更多貧困家庭的學生。
我國目前巨大的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短期內難以扭轉,但完全可以在高考這個環節進行改革,打破目前“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其實忽視背后的教育資源不平等問題,出臺符合中國國情的教育平權法案,讓出身不再決定命運,讓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