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先生不能回避的一個重要個人問題
云淡水暖 張維迎先生貴為號稱“北京大學是享譽世界的百年名校,光華管理學院是中國最好的商學院之一”(http://www.gsm.pku.edu.cn/article/15/88.html)的院長,還被認為是中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也即所謂企業改制理論的始作俑者之一。在一系列關于國企“必須”賣給私人的言論中,張維迎先生也有一些頗為經典的語錄: 冰棍論——【許多國有資產是冰棍,不用也會自然消失的,只有運作起來才會產生效益。管理層收購國企,實現了產權和管理權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價格”甚至負價格轉讓,國家也不一定吃虧,因為很多國企都有很多的負債和職工負擔,這就好比你帶著女兒改嫁和你單身一個人改嫁時的談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新周刊》 2005年第22期) “零價格”是送,“負價格”大概就是倒貼了,按照張維迎的說法,花旗銀行、通用汽車是地地道道的張維迎先生口中的“現代企業制度”(私有化、股份制)下的典范,是張維迎先生“產權理論”(私有產權)標榜的樣板,大概如花旗銀行、通用汽車等就沒有“負債”了,也沒有所謂“職工負擔”了,但金融風暴一來,這些典范、樣板的資產被證明比冰棍還化得快,最后又不得不依靠政府的資助支持撐下去,事實證明張維迎先生說的是不成立的。 腐敗有理論——【在公有制下,官員索取剩余可能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因為它有利于降低監督成本,調動官員的積極性。私人產品腐敗的存在,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優的。第二好的。反腐敗力度在把握適當、要非常適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適當,間接帶來的負效應也非常大。】(《新周刊》 2005年第22期) 事實證明,“私人腐敗產品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次優”,而是對整個社會的極大傷害,愈演愈烈的腐敗現象,敗壞社會風氣,動搖執政黨的執政根基,損害政府公信力,嚴重威脅社會公平、公正、公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最廣大人民群眾最痛恨的就是腐敗,反腐敗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并不存在所謂“腐敗力度在把握適當、要非常適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適當,間接帶來的負效應也非常大。”的邏輯。在這一點上,證明張維迎先生說的還是不成立的。 問題還在于張維迎先生至今未為自己已經被實踐無情地粉碎的的理論做過任何的反省,作為一個“產權理論大家”,作為一個自稱“象我們這些人,20多年來的命運一直就跟改革攪和在一起,我們知道這個國家的問題在那里,我們同樣知道這些問題需要積極的改革來解決。”(《世界商業評論》)的“改革大家”,本來應該有“吾日三省乎吾身”的自覺,自己的理論是否成立,是否能夠自圓其說,是否已經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應該有個正視。 2009年學術腐敗事件的暴露好像比較熱,學者、教授們抄襲、冒名、色情交易的丑聞不斷,在眾多的學術腐敗中,草民認為學歷造假、學位造假也包含在其中,而張維迎先生卻一直為此問題被困擾著。 一直以來,關于張維迎先生的學位問題,一直在經濟學圈內、網絡上被熱議,坦率地說,這與張維迎先生的身份有關,如果張維迎先生只是普通的一個個人、農民、市民,學位問題可能包括在“個人隱私”之內,但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顯然不認為張維迎先生的學歷、學位問題是個人“隱私”,所以把張維迎先生的簡歷和頌詞公布在光華管理學院官方網站的“今日光華”的“學院領導”(http://www.gsm.pku.edu.cn/article/16/371.html)欄目中。 在“院長”的位置為:張維迎,然后是“張維迎”欄目的主頁:http://www.gsm.pku.edu.cn/template/teacherContent.aspx?ID=15 首先是“基本資料”: 【張維迎,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陜西省吳堡縣,1982年西北大學經濟學本科畢業,1994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4-1990年曾在國家體改委工作。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師從諾貝爾獎得主James Mirrlees教授和產業組織理論專家Donald Hay,主攻產業組織和企業理論。20多年來,他以一個獨立學者的立場,積極參與到中國改革實踐的洪流中。他是國內最早提出并系統論證雙軌制價格改革思路的學者;他的企業理論及有關企業改革的理論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界有廣泛影響。】 然后是“教育背景”: 【1978.04-1982.01 西北大學經濟系讀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02-1984.12 西北大學經濟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4.12-1990.07 國家體改委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從事改革理論和政策研究(1989.03,被任命為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1987.10-1988.12 牛津大學進修 1990.09-1994.08 牛津大學讀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 在光華的官方網站院長張維迎先生情況主頁的“教育背景”欄目中,表明張維迎先生1990年到1994年4年在牛津讀碩士、博士,大概相當于今日的所謂“碩博連讀”?在“基本資料”欄目中,表明張維迎先生“1994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然而,任職于世界銀行研究部的畢業于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博士鄒恒甫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列舉出一張牛津大學學位授予辦公室主任Dr. David Brown 提供的證明文件: ![]() 從中可見,此件是2007年8月提供的,在學位(degrec)一欄,碩士(M. Phil)一欄填寫的是:PASS,博士(D. Phil)一欄填寫的是:N/A。日期一欄填寫的是1994年7月30日。如果鄒恒甫先生提供的這張圖像是真實的,那么,至少在2007年,牛津學位授予管理方,并未認為張維迎先生于1994年8月在牛津獲得了博士學位。 如果鄒恒甫先生公然用偽造的證明“詆毀”張維迎先生,悍然對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張維迎先生“1994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進行抹黑,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官方、張維迎先生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堅決予以迎頭痛擊,因為這不是簡單的人身攻擊,而是抹黑中國經濟學“最高水平的經濟學家”、抹黑“中國最好的商學院之一”的領導,是可忍孰不可忍,這不是小事兒。 | |
帖子附圖:![]()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