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 “學術”外衣下 的“理性走光”——?
以下是一個普通網民在偶爾拜讀“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大師的部分“杰作”后的心得——
1、在《張維迎對話中國企業改革》(新浪財經2003年12月17日報導)張維迎:在國外企業也采取這樣的策略,我是老總,員工都是好幾十年在這里工作,我下不了這個狠心。于是我把自己的職務免了,然后他就把該裁的就裁了,然后這個老總也走了,這也是一種策略。
——自己先丟“官”,還有權“裁人”?“免自己的職”“裁員工”“走人”是否有點像“挺顧”后又極力宣稱“對顧不熟悉”的自相矛盾!類似的以“國外”為例的話頭在“張專家”的宏論大作里可謂張口就來——這不僅可以顯示“喝過洋墨水”的派頭,而且等你證明“根本不是那回事”時,人家該“輕舟已過萬重山”了——不過,人們難免會問:外國的經濟學家在論述本國經濟問題時是否也如此濫的以“洋”為“本”?!
2、在《張維迎:國企改革是國人的共識》(證券市場周刊2004年8月30日報導)張維迎:“國企改革走到從競爭性領域退出……最終在競爭性領域‘國退民進’的戰略不僅成為國人的共識,還被鄭重地寫入‘十六大’報告中。”
——翻遍了 “‘十六大’報告”文件,連“國退民進”的影子都沒!“專家”如此造謠惑眾——是“學術”?是“真理”?還是“主流”的悲哀?亦或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學風”?!如此“鄭重”,難免不叫人倒抽一口冷氣、渾身雞皮疙瘩!
3、《張維迎:以大學邏輯改革大學》(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3月15日報導)張維迎:“北大的其他一些院系也在進行類似的改革。但是如我剛才講的,最基本的東西沒有突破,就是一個教師一進來之后,他就終身了。同時他又強調“一定要有一部分人是終身教授,他才有積極性和有壓力去選聘優秀人才,才能保證大學不斷地新陳代謝。”
——教師“終身制”不對,教授“終身制”合法?——尤其像他類“精英”就該“終身不可動搖! “州官”與“百姓”在共同的競爭原則上為何不能使用同樣的規則——不會又照抄人家的“先進模式”吧?!為杜絕別人質疑,張大教授立馬又“此地無銀”式的綴上一句“注意:不要把這里的“終身教職”與“鐵飯碗”等同,前者是給合格者的特權(privilege),后者是每個人的權利(rights)。”——洋文的翻解名堂多多,有“專家”拿它當“飯票”的,草民外行,只是有一點不解:“終身”的都不是“鐵飯碗”,什么才叫“鐵飯碗”?!好一個“合格者的特權”!
4、《張維迎:以大學邏輯改革大學》(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3月15日報導)張維迎:“像什么國家級科技獎、省部級科技獎等等,其實都是官本位、行政評比的表現,也是學術水平不足的反映。”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可見它的獎勵重在“工程”方面,如同“工程院院士”與“科學院院士”在本質上是不同的,“科技”與“學術” 本質也是不同的。到底是張教授沒搞清“科技”與“學術”之姓張姓李,還是壓根就認定是“一碼事”?該不會是以自己的“學術”(有人稱之“推銷術”)全盤否定他人的科技工程吧?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袁隆平、王選可是大大優化了咱中國人“吃飯”“讀書”的大問題,不知“學術水平足”的張維迎先生這么多年來的“演說”“推銷”給國家帶來了什么——?
5、 在《張維迎:學者不是民意代表 不應該迎合任何人》(人民網>>經濟>>觀察 2005年12月23日)張維迎:“——比如伽利略,他是科學家,他證明,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而不是太陽圍繞地球轉。但是當時的普通大眾喜歡什么?太陽圍繞地球轉!伽利略說了與大眾不同的觀點,盡管被教會處死了,但他是真正的學者,代表真正的科學精神。”
——因堅持“地球圍繞著太陽轉”的“日心學說”而被教會燒死的不是伽利略,而是意大利人布魯諾。伽利略雖承認“日心學說”,但并不敢堅持真理。魯迅說過:“格里萊阿〔伽利略〕說地球在回旋,教徒要燒死他,他怕死,將主張取消了。”這段歷史北京天文館就有展示,屬于中小學生的科普常識。張大教授連歷史常識都沒弄清楚就瞎慷慨亂激昂:“他是真正的學者,代表真正的科學精神”,哭了半天還不知道是誰死了。就這水平這治學態度,還左一個“正確觀點不需要投票”,右一個“尊重科學”,究竟是可笑還是可悲?
6、《理性思考中國改革》(2006-3-11 11:07:01經濟觀察報)張維迎:“設想社會有甲、乙兩成員,在原體制下,甲的財富是100,乙的財富是150。那么,如果在新體制下,甲的財富變為200,乙的財富變為300,我們說每個人的絕對利益都增加了一倍,但相對利益沒有變化;”
——原來相差50,現在相差100,相對利益怎么沒有變化?什么叫“沒有變化”?就是我原來比你少(或多)多少,現在還是比你少(或多)多少——這不算“高等”數學吧?!
草民沒“教授”頭銜,想必張維迎先生是不在乎的,在此,俺也“厚黑”一回,請香港科技大學的丁學良教授與張大師對擂,看看結果如何——丁挑釁道:“國內合格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他們可以把最好的三五篇論文(無論發表或未發表)寄給國際上排名75-100名的經濟系,申請副教授的職位,看一看他們能否在候選人的名單中排名前三位;或者是把他們最好的三篇文章,寄給國際上排名20-60名的學術期刊,看一看能否刊登。我非常希望有人做這樣的嘗試,如果有好消息,我非常愿意承認自己錯了,愿意為他們慶功。” 筆者斗膽猜測:張維迎先生既然敢“站在大眾輿論的對立面”,小小一個“丁學良”豈能放在眼里?何況,以張大師的“學術”,不能在英國的雜志上發表,拿到美國一定問題不大!否則,“華盛頓共識”就太沒人味了!再說,“博士文憑”都難不倒“市場經濟最成熟”的美國人,一篇“論文”算什么?所以,草民力勸張維迎先生千萬莫錯失良機……一定要讓鐵錚錚的事實把跟您過不去的同行“撂倒”!(2006/04/1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