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農”問題與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
左大培
(2009年4月下旬在南昌地區的講演提綱)
中國的“三農”問題,是指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人們現在討論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人們通常認為中國的農業落后,農村地區落后于城市地區,農民的平均收入非常顯著地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
一、農業和農村落后、農民相對貧困是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現象,是這種國家存在所謂“二元經濟”的表現。這種現象在人均耕地少的發展中國家尤為突出。在實現了工業化的經濟發達國家,農業和農村落后、農民相對貧困的現象都不顯著,人均耕地多的發達國家更是幾乎不存在這種現象。那里的貧富差別更多地表現在城市內部。
二、當代的經濟發達國家通常都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使一大部分農村居民由從事農業轉向從事非農業的現代產業,在這個過程中,農業實現生產技術的現代化,同時從事種植業和畜牧業的農民平均經營的土地面積擴大,由此而提高原有的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將其提高到接近全國居民的平均水平。
三、由此可見,“三農”問題其實不是一個問題:原有的農民的收入要提高到全國的平均水平,一般都要求使大多數原有的農民離開原來意義上的農業(種植業和畜牧業)和真正的農村。
四、再結合中國的國情,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的目標應當是:
——實現農業生產技術的現代化以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基本上以中國自己的農業來滿足中國對農產品的需要;
——使中國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和居住條件不次于城市地區;
——在全國居民的平均收入不斷增加的過程中,使原有的農村居民包括現存的農民的平均收入上升到接近全國平均收入的水平。
五、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國,真正能夠達到這些目標的經濟發展,應當是在中國全國各地特別是廣大的內地發展起強大的現代非農產業,首先是現代的制造業,以此將原有的農村居民就近轉變為從事現代非農產業,快速地增加他們的收入;同時盡快實現農業的現代化、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改變農村地區的落后面貌、提高其居民的生活和居住條件。
六、新自由主義鼓吹的“全球化”,必定導致中國的現代制造業單純服務于出口目標,從而集中在沿海的少數地區。這樣的經濟增長勢必導致內地的原有農民只能流動到沿海“打工”,由此才能在現代的非農產業中就業從而增加收入。中國最近一些年實際上走的是這樣一條發展路線。這樣的發展路線在短期內可能提高一部分原有的農村居民的收入,但是它使中國局限于生產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品,不會使中國的人均收入趕上發達國家,更不會使中國原有的農村居民的收入趕上發達國家,甚至不太可能使中國原有的農村居民的收入趕上全國平均水平。這樣作即使提高了原有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也不可能改變農村遠遠落后于城市的狀況,甚至可能導致農村更加相對落后。
七、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最主要影響,可能是中國對西方的出口相對萎縮甚至絕對地下降。在短期內,這會導致內地原有農村居民在中國沿海地區就業的人數和收入相對減少。就這一方面來說,目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在短期內對緩解中國的“三農”問題不利,不過這種不利僅僅在于它在短期內不利于原有的中國農村居民增加人均收入。但是從長遠來說,靠發展向西方出口的制造業來增加收入絕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在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就業困難的逼迫下,轉向在內地大力發展滿足本國人民需要的、進口替代的非農產業,轉向大力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則我們就有可能將國際金融危機的打擊變為真正解決“三農”問題的動力。
總之,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在短期內可能放慢原有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因而增加了緩解中國的“三農”問題的困難,但是它在長期中對解決“三農”問題不會有顯著的影響,因為靠發展向西方出口的制造業絕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