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教授,請收回您的“帽子”
元月16日,看到網友wyyghez給我留言:“建海同志,最近有傳聞,說你與其他5人,在什么‘國家教育區’房地產圓桌會議上為北京某區的兩個樓盤張目(請看張鳴的博客)。我覺得這與你的一貫主張不一致。也許你被人利用,但確實你的頭像在那里。當然,我沒有看到你的言論,這也是我給你留言的原因。請你將此次會議上你的觀點亮出來,以正視聽。”我從網上搜索張鳴的博客,沒有看到相關的文章,我回復了wyyghez:“網上可以搜到發言全文,核心的觀點是:教育需求缺乏彈性,但教育住房的需求具較大的替代性”。
昨天在網上,終于看到了張鳴教授的文章。全文摘錄如下:
教授奈何做房托?
2009年1月13日 南方都市報
■知道分子之張鳴專欄
每日花上幾分鐘看看報紙,絕對是個好習慣,這不,眼下就發現有雷人的事了。一般來講,報紙的經濟版,尤其是樓市部分,我從來都是不看的,今天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看了一眼,這一眼,居然讓我看見好玩的了,橫貫的大標題:“國家教育區里房產價值更穩定”,下面排列著六個大人頭,依次為清華、北大、人大以及中國社科院的教授,其中有一個居然是跟經濟乃至房地產毫無關系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幾位異口同聲地說,國家教育區的房地產好,就是好哇,就是好。人文氣息,學區氣氛(1月9日《新京報》)。社科院那位,看著有點臉熟,仔細一想,原來在一次討論會上見過,當時他在會上大罵茅于軾老先生的“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來著。
但凡雷人的新聞,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題目很耀人,但卻充滿了問號,讓人不仔細看下去不行,有時候仔細看了,依舊不明就里,只好自嘆水平低。什么叫“國家教育區”?哪個國家建過這種“區”?誰命名的?看了半晌,才發現人家所謂的國家教育區,就是中關村周邊一帶的幾個樓盤,能勉強沾上三所大學的邊,北大、清華和人大,于是,不知怎么一來,就變成了“國家教育區”。相信這樣絕妙而且唬人的概念,絕對應該出自不知哪個房地產公司帳下的秀才之手,或者是哪個廣告公司策劃的大手筆。
房地產公司扯旗蒙人,逮著什么炒什么,把個大學當成了自家的紅牌花魁,而大學自己又不肯出面維權,那也沒辦法,誰叫咱們的大學法律意識都不強呢?可是,一個個名牌大學的大牌教授,居然把自家的大頭照放在報紙的軟廣告下面,明目張膽地給人當托,不僅給富人說話,還給富人做事,更要命的是,說話做事好像并不那么規矩,實事求是。這樣的教授、專家,想要人看得起,還真有點難度。
一直有人在罵我們的教授專家替利益集團說話,不講學術操守,沒有公共道德,但被列出來的事例,或者不準確,比如茅于軾先生,他其實一直在為弱勢群體做具體的事,搭錢費力還不討好;或者事出有因,別有隱情;或者是媒體對他們的話有所曲解,至少,很多人的話,是在一個正經的討論會上說的,勉強可以算是一種學術觀點。像這樣單純的一個為某些樓盤開的所謂論壇,參加者都是名校的大牌教授,說的都是標準的廣告用語,然后在報紙上赤裸裸現身,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百聞不如一見,見了之后,你才會知道當今的大學,某些大學教授已經到了什么地步。我也才發現,原來我一直在抨擊大學體制,諷刺大學教授,其實骨子里幻想著大學還能保留那么一點像樣的東西,大學教授還不至于這樣沒有底線,直接為人做廣告,但現實的確很無情,結結實實地給了我的幻想一記響亮的耳光。(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明眼人一看張教授文中“社科院那位”,就是指的我本人了。看了張鳴教授的文章,真的非常佩服張教授的正直和敏銳。只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就看了許多張報紙;只用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給我扣上一頂“沒有底線”的“房托”帽子。
很多人并不了解,張鳴教授是和我有過節的。唯一的爭吵,就在博客中國舉辦的茅于軾“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研討會上。在張鳴教授表達了對茅于軾的敬仰之情之后,我的發言直言茅的觀點“缺乏常識,脫離實際,膚淺荒謬”,并進一步闡述了我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的觀點,搞得茅于軾老先生臉上紅一塊、白一塊。張鳴教授拍案而起,斥責我的觀點屬于新的階級斗爭論,并當場退席。我在隨后的博客里描述了這個過程,我認為張鳴教授的觀點脫離實際,不具備承載中國知識分子使命的資格,只是網絡的炒作,才讓他成了名人。
這樣的過節,張鳴教授顯然一直記在心上,苦于找不到機會“報仇”。看到1月9日《新京報》上有我的頭像,相信張鳴教授一定欣喜若狂,認定終于抓住了我的“小辯子”,可以借機“一箭之仇”了。
在崇尚自由經濟的《南方都市報》開辟的“知道分子張鳴專欄”,張鳴教授儼然成了道德教主,“帽子”也一頂一頂地發出去,其針貶時弊、懲惡揚善之舉確實令人拍手稱快。只是有一點,張鳴教授的批評,多是根據“每日花上幾分鐘看看報紙”,憑借浮光掠影的印象得來的,這實在不像一名知識分子應有的嚴謹學風。
我看過李敖先生在電視上的講座,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幾乎都是引經據典,直接拿出證據。觀點犀利但言出有據,所以他老先生一再張狂,世人對他也只有敬畏這樣一個統一的態度。由于《新京報》沒有刊登我的發言,而日理萬機的張教授也顯然沒有“考據”的習慣,直接在發行量很大的《南方都市報》上給我下了結論,實在是快意恩仇啊!
鑒于張鳴教授過于求快,“帽子工廠”出現不少質量隱患,我建議其“召回”所發的“帽子”,經鑒定無誤或維修之后再依次派發。
以下把我去年12月26日在《新京報》上主持的“國家教育區房產論壇”上的發言全文摘抄如下(口語或速記員錄錯的部分做了修改,并非文過飾非篡改原意,讀者可以對照網上來源):
學區與房價
2008年12月26日
來源:http://house.sohu.com/news/2008-12-26/596376.html
各位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講三個問題:第一、學區體制和住房,主要講不同學區體制對住房價值的影響;第二、教育區居住市場的供給和置業;第三、中國經濟前景和教育區置業。
第一、不同學區體制對住房價值的影響。首先講中國的學區體制。中國真正的學區就是教育單位,但是教育單位的房產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是公產而不是私產。房地產本質上指的是私有不動產,是可以私人擁有并且交易的,不是大家公共使用的財產。現在我們注意到大學里面原來賣給教師的房子,現在開始被置換到外面去。大學的住房逐步改造成教師用公寓,提供給訪問學者、博士后、客座教授等使用,是純粹為教學提供服務的。這些房產本身屬于公產。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些學校還有不少教師和家屬居住在里面,但是它的發展方向就是由教師們到校園之外自己去購房。現在校區特別是大學校區有大量房改后的私人房屋,由于可以享用各種教育經費投入的公用設施,校園里面的私宅是非常有價值的。例如,北師大里面有很多的私宅,租金非常昂貴,這些屬于真正的教育房產。因為這些房產的居住著可以免費享用學校的一切公共設施,并且校園的氛圍也是非常好的。所以說中國的教育體制決定了我們對教育房產理解,就是在校區之內的房屋。但是,針對中小學、幼兒園內部缺乏住房的情況,人們把教育區房產的概念給拓展了,一些圍繞在幼兒園、中小學、大學周邊的房產,也被稱為教育房產。像報紙上對北師大房子周邊的租賃信息,都號稱北師大房產,但其實是不準確的。
那么,這樣的房產跟教育有什么關系?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房產和教育在理論上是有三種關系:人們最關注的問題是,住在教育區內能不能在某學校上學?這就可以分為兩種關系:(1)房產跟上學直接掛鉤;(2)住房與上學沒有任何關系。因為像北師大實驗小學這樣的小學,只有本校教師的孩子才能在里面上學,租賃甚至購買房屋,都不能獲得上學的機會。我們知道,世紀城的項目據說是很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購買世紀城的住房與子女在人大附小上學直接掛鉤。你買了這里房子,子女就可以在人大附小上學。這就是通過與學校共建的方式開發房產,開發商給學校投資,購房者高價購買開發商的房產,就把普通人家子女希望進人大附小的額外費用,通過房價價差固定化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現在的重點小學規模普遍很大,所以周邊的普通小學由于生源不足不少已經關門了,重點小學則可以借此收取很高的費用。所以說在北京,重點小學、重點中學是教育產業化最大的受益者。(3)毗鄰大學、中小學、幼兒園的概念。如果你沒有子女在這里上學,居住在這里能給你帶來什么好處呢?我看很少有什么好處。舉例說你住在北大旁邊,你的孩子就一定能上北大呢?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惟一的好處,就是處在這個大學外溢的氛圍里,你可能可以到大學里面去散步、去跑步,或者是去自習室看書什么的,或者你出來散步可以碰見像季羨林這樣的大師。但是,在目前這個大變動的時代,不少大師現在已經名聲掃地了。現在的大師也需要重新學習,讓自己走向面對現實的道路上來。所以說鄰近學校只是一個概念,這個跟遠處相比只是省了交通費和時間,但是就因為你鄰近大學,而比其他地方的房價高的太多,這個房價肯定是物有不值的。
中國學區的概念來自于美國,但美國的學區體制和我國是截然不同的。在美國,學區是一個準行政單位,美國的學區相當于我們開發區、風景旅游區等準行政單位,他們屬于公共社團的法人單位,也是一個重要的納稅單位。2002年全美國的學區有13506個。在財政制度上,美國的學區與城鎮、縣等都屬于地方政府,系美國教育投入和教育單位最集中的區域。
我們再看一下美國財政收入的狀況。在全部財政預算中,美國的聯邦教育開支占財政預算的3%;州及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它的教育開支大約占財政預算的39%。這些政府預算教育支出,主要集中在各個學區投入。從財政收入上來看,在美國的州政府預算收入中,房產稅只占1%;但是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就是以不動產稅為收入主體的,大約占到地方財政預算收入的24%。其中到學區這一級別的,比例就更高了。在美國的學區,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于房產稅。你買了我這個學區的房子,你就我這個地方繳稅,你的孩子就可以義務享受這里的教育。
學區的房屋消費相對昂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云集好學校的學區房價較之周邊地區高出一部分,這是你為了獲得教育服務需要額外付出的一部分;二是學區對不動產稅的依賴非常高,而且房價越高,每年需要繳納的不動產稅越高,這是你需要付出的第二部分。
以上是美國學區體制與住房的關系。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很多所謂教育住房應該說是泛學區的。就是把學區的概念擴大了,更多的住房是在學區周邊的,或者是臨近的,居住與享受教育服務沒有任何關系。只能享有其中的人跡、氣象、氛圍。像中關村這個地區的氣象,究竟是北大、清華造成的,還是中國科學院成就了今天。如果考慮到學院路高校更加集中,但是它沒有成就中關村的景象,說明中關村的成功,實際上與中國科學院的科技產業化之路有很大的關系。在我看來,中關村地區最成功之處在于其商業,當然先有產業才會有商業。因為有了繁榮的商業,有很多人需要培訓,所以就集中在擁有地利之便的大學里了。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中關村的成功,才成就了北大、清華的教育培訓和科技產業化。當然如果說雙方是互利的可能更加可觀,但是清華、北大究竟對中關村的繁榮起多大的作用,已經根本說不清楚了。
第二、教育居住的市場供給和置業特征。既然在我國,教育房產是一個泛教育住房的概念,就是指的那些分布在學校周邊的住房,那么這些住房的供給就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舊房,一個是新房。舊房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環繞在校區周圍的房屋,另一部分是指校區內部的房子,一般是大學。這些房產盡管屬于公產但是一樣可以解決很多人的居住問題,這里的住房是其他的位置不能替代的,所以租金普遍非常高;相對而言,學校外圍的租金較之學校內部要相對低一些,就是因為學校內部的位置是最好的。新建住房由于歷史原因,其所處的位置較之舊房普遍要偏遠,教育房產的概念就更為泛化一些,除非你在這個新區里面建一個好的學校,那么你就是最接近的。
從教育房產的需求來看,主要有三種需求:(1)居住需求;(2)投資需后;(3)投機需求。居住需求是教育房產市場的基礎,居住需求也取決于三個方面,就是居住在這里究竟是為了得到什么?是為了上學?還是為了接近它?還是為了享受這里的氛圍?這些屬于完全不同的需要,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說有的人愿意住在北大、清華附近,因為這里的學子是最聰明的,這里的教師多是全國知名的學者,他們愿意靠近跟他們,跟他們打交道,這是強調居住的氛圍;有的是為了靠近它,雖然子女不能直接在這里讀書,但是可以靠近它,通過支付贊助費的方式進入學校。這就需要在房產價值之外,再額外支付一筆費用,才能進入到學校里面。還有一部分人買了房子以后,子女先在這里上學,這是居住需要,但這個居住需求也帶有一定的投資性。因為你孩子讀完書了,以后你繼續居者在這里的價值不大了。這個時候你的居住需要,可能幾年之后希望把房屋租出去或者是賣掉,這個一種居住和投資相結合的方式,或者是居住和投機相結合的方式。所謂投機就是通過轉賣房屋產權獲得升值收益。如果出于投資的需求,你認為房屋出租的投資回報很高,購買房屋將來主要是用于出租,這個時候你要考慮你的租金有多少年能夠收回這個房產,這個一定要計算好。在國外,一年的租金大約可以達到房產價值的10%左右,這樣的投資可以保證收回;如果做不到,你這個投資就失敗了。如果你寄希望于房屋升值,你所謂的投資需求,本質上就屬于投機需求。因為這是一個教育區,我看好這里的房產會升值,因為很多人都希望在這里買房子,再貴的房子也不怕,因為后邊可以賣得更高。既然是投資,也是有賺有賠,因為房價是不穩定的。一般而言,如果你的上家賺了很多,你再想賺將非常困難;一般的情況你會賠出上家賺的部分。這就是投機的零和博弈。
前段時間我所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下屬的《精品購物指南》報紙,搞了一個白領置業需求的論壇,邀請我在這個論壇上發布了一個主題調查分析報告。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北京白領群體購房最關注三個要素:即房價、地理位置和交通。如果是圍繞學校,他們也要看學校周邊的交通,還有和他們工作地的距離。我覺得環繞在學校周邊的房產,如果價格合理,并且有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在這里讀書,這樣的房子應該是容易銷售的。一般的房屋戶型應該是兩居或者是三居,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銷售。相對而言,資歷較淺的新白領群體側重關注兩居,資深白領群體也就是月收入在7000元到10000元之間的,側重于關注三居室。
而且通過調查發現,有30%的白領對一手房感興趣,70%的人對二手房感興趣。如果考慮到這個數據是在2008年10月份之前獲得的,2009年初,國務院將對二手房交易減免一年期的房地產營業稅,相信關注二手房的白領群體的比例還要更高,很可能達到75%,甚至80%,這對房地產開發商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這里還有一個數據,是教育房產在美國的一個狀況。我用房價收入比衡量房價相對價格水平的主要指標。美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就是房價中位數除以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比值。從圖中我們看到,從1980年到2000年,美國全國的房價收入比穩定在3倍左右,到2006年達到了峰值4.6倍。美國這樣重要的學區和教育集中的一些城市,包括波士頓、洛杉磯等城市。1985年以后波士頓的房價收入比開始上升,但是和全國相比高出的幅度不是很大;倒是洛杉磯這個城市房價收入比上升最快,到2006年時達了10倍。洛杉磯的情況比較復雜,這里既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世界知名的大學,也有好萊塢這個明星集中的區域。要了解美國住房和教育的關系,必須注意到美國的大學普遍是建在很偏遠的地方,而偏遠的地方因為有了大學,房價也可能很高。由于大學是一個獨立的社區,學生需要公寓,老師也要購房,當然美國的許多教師有聘任期,如果拿不到終身教職(tenure)的話,他們到期就會走人。所以說美國學區的二手房交易非常活躍,這種即使在很偏的地區房價也處于較高水平,主要在于教育的貢獻。
相對而言,中國的大學都建設在大城市中心區,所以這里面教育社區里面,既包含了教育成分,還包含很多商業的、產業的概念,這些因素可能有利于其價格在城市中處于較高水平,而教育房產有許多借助其商業區概念宣傳教育的價值。
第三、關于前景和教育置業的問題。剛才我談到,中關村獲得成功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中關村的房產或多或少都要享受到其價值。如果全國的房價都下落,而中關村由于高技術、教育的因素繼續繁榮,則位于中關村的房價雖然也要回落,但下落的速度可能比其他地方慢一點,也就是說抗沖擊性的能力會比其他地區強一些。
另外關于教育的需求,我認為是有剛性的。在現代社會的世界各國,教育需求都應當是有剛性的。在歐美國家,藍領工人和白領階層收入差距不大,但是父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白領,而不愿意他們成為藍領,主要是考慮到社會地位的差距。在中國,教育需求更是有剛性的,這不僅關系到子女未來的社會地位,更關系到他們的收入水平。在我國,接受過教育的人不僅社會地位高,收入也高,所以抗經濟危機的能力也相對較高,這屬于教育需求的好處。當然要想抗擊經濟危機,需要他們的知識是真才實學的,而不是似是而非、只懂得忽悠別人的知識。根據我上面的分析,教育需求缺乏彈性,并不意味著教育房產需求也缺乏彈性;即使位置很遠,一樣可以達到求學的目的。
關于置業前景,目前在北京,白領群體是購房主力軍。但是經濟危機下,也開始出現了白領裁員潮。過去的企業習慣于裁減藍領,但是現在企業普遍發現裁減藍領不合算,因為藍領是勞動者,而且拿的工資不高。現在開始出現了裁白領風潮,因為他們的收入相對藍領太高;就算不被裁減的白領,他們的薪水特別是獎金也大大下降了。這些問題也是中國的房地產業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這就是說經濟形勢和房地產走勢存在密切關系,房地產的價格是經濟形勢派生的,經濟高漲時房價可能大幅度上升,而經濟衰退時,房價只能大幅度下降。經常有人說房價會永遠上漲,這確實不是真實的說法。因為房價上漲還要看貨幣是否發生了貶值。在通貨膨脹時期,房屋和土地相對來講保值性好一些,但是如果高價拿了房,能夠從中賺取多少錢就是不確定的了;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保值增值就變成了空頭支票,賺的可能沒有賠的多。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上面的發言,其實是我自己在最短的時間所做的科研成果,不知道能不能歸結到張鳴教授的“國家教育區的房地產好,就是好哇,就是好”的舞蹈節奏當中呢?請讀者自行判斷。
需要說明的,雖然位居“地產三劍客”之首,在日常生活中,我并不是時刻以“斗士”的面目出現的。我也有家人,有親戚,有同事,有朋友,他們當中有身在農村的窮人,也有政府官員、私人企業老板等既得利益者,我和他們相處融洽,日常生活中不存在什么路線斗爭。我自己對自己的歸類,就屬于當今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但是我甘心為民呼吁,為民做事。為什么我要這樣做?有出身農民的良心因素,更因為我在一定程度上握有話語權。生活中,我也有機會接觸房地產開發商,有機會和他們一起聊天。我會和他們講解我的房地產制度和價格走勢的看法,對他們提出一些經營出路上的建議。根據我的觀察,幾乎沒有不對我心悅誠服的。我對開發商最常見的說法是,開發商也需要聽到真知灼見,如果他們聽信了“房價永遠上漲”的忽悠,最終只能走向破產一條路。我建議他們降價銷售房屋,逐步轉行,以自己的資金作對社會有意義的事,這比“死于暴富”的丑行,對自己和家人要有利得多。不少開發商愿意聽我說話,號稱被我洗了腦子。但是我也知道,要走到他們轉行致力于“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天,肯定還有一個很長的過程。
我并不忌諱參加房地產的論壇,研究房地產問題,我也需要通過房地產論壇了解房地產商的想法和動態。在論壇上,只要演講人沒有明顯的信口雌黃,我也不會輕易“駁斥”其觀點。有的時候,展示自己的理論和觀點,可能比辯論更有利于令人心服。參加《新京報》的這個房地產論壇,我就是本著展示自己理論觀點和專業知識而來的,我的一切言行都置于網絡監督之下,沒有什么遮遮掩掩的。不過,如果《新京報》像張鳴教授說的那樣刊登了我的頭像,然后刊登“國家教育區的房地產好,就是好哇,就是好”的觀點,本身屬于歪曲事實的做法,我將保持對其侵權訴訟的權利(我本人擁有全國律師資格)。
補充給大家是,在記者問答階段,我出去回了幾個電話,沒有來得及對張頤武、陳國強的觀點進行批評。不過在論壇結束之后合影時,我還是批評了張頤武。我說:“你不了解經濟,也不懂民生,怎么就敢斷言中國不應發展保障房?”張頤武說:“保障房絕對不能發展,要是中國人都依靠保障房,我看就沒有希望了。”我說:“新加坡是以組屋(經濟適用房)為供給主體的,怎么沒有出現你說的精神淪喪情況?”張說:“新加坡的那一套做法根本不適合中國國情。”我說:“你這樣的觀點要挨老百姓罵的,希望你多研究一下經濟,聽聽老百姓是怎么想的,再來發話!”我看張頤武的臉色很難看,肯定對我的冒犯不高興。我對陳國強說,你的單位TITIE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表達不準確,你是屬于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的,應該打上“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房地產研究所”;否則容易誤導別人。我接觸過幾次陳國強,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上還有幾次和他同屏亮相,但陳國強只知道吹捧房價上漲,學術水平實在太低。陳究竟是不是北京大學的正式在編人員?有沒有教授職稱?我是表示懷疑的。
對于知識分子而言,沒有什么比聲譽更重要的東西了。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把事實告訴大家,以正視聽,避免人云亦云,也希望得到張鳴教授的回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