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改變中國經濟增長軌跡
曹建海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與美國過度消費能力相對應的,是中國相對于國內需求遠遠過剩的生產能力。截止到2007年底,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的36.4%,水泥更占全球產量的48%(主要為出口工業生產、投資和國內房地產建設服務);中國的汽車工業的產能超過1300萬量,但是能賣掉的不過900萬輛;中國每年生產各種鞋超過100億雙,占全球制鞋總量的近七成,是世界最大的鞋類制造基地。這些例子說明,以低價格滿足美國及全球消費需求的中國制造業,在本次金融危機引發歐美經濟衰退導致進口需求縮減的情況下,中國龐大的工業正面臨非常嚴峻的、以生產過剩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危機。
中國經濟與美國金融危機息息相關,金融危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中國。除了貿易增速的明顯回落,給對外依賴過高的中國出口加工業構成直接打擊外,中國的外匯儲備參與維持了美國的過度消費,而這種過度消費回歸的過程中,中國遭受了嚴重的海外投資損失、外匯儲備貶值和外資欠賬愈演愈烈的巨大痛苦;此外,由于中國在房地產、股票等領域也存在著較嚴重的資產泡沫,這些泡沫在實體經濟轉向增速大幅回落的過程中逐步擠破。
考慮到工業生產、房地產投資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作用,金融危機將改變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局面,導致中國經濟出現增長回落甚至經濟衰退,也將反過來重創依賴中國每年1萬億美元進口規模的其他國家經濟,推動世界經濟步入進一步的衰退周期,這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盡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保增長”的主題要求,但經濟發展自有其獨特的規律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展望2009年,盡管有國家4萬億救市計劃,但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于失業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消費在很長的時期難以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促進國民收入分配向國民個人傾斜、沖破內需不振的羈絆,將是中國政府的一項長期重大任務。2009年是中國深化廉政建設特別是推進干部家庭財產公開制度的重要一年,這是調節社會各階層分配、杜絕官商勾結和“豆腐渣”建設工程的最基本措施。在經濟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如果政治制度仍然維持原有的弊病,則我國經濟的真正復興、持續健康發展,將遙遙無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