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的確有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比如高價賣地,比如官員勾結資本家改制。
高價賣地為哪般呢?有腐敗的成分。但從冠冕堂皇的角度講是GDP。GDP百分之八、九、十是國務院的追求。為此,地方政府自然要挖空心思,賣地是其中一條,不賣地,只能百分之五,賣了,百分之八。有了GDP,國務院認為經濟繁榮了,地方官員就“能干了”,可以提拔了。
除了房地產,為了GDP還要低聲下氣招商引資,還要屁顛屁顛地引進戰略投資者。一旦GDP至上,國家賣光了也無所謂。為何?GDP是國內生產總值,只要在國內生產,企業屬于誰和利潤屬于誰,都不重要。GDP第一,所有權和分配權第十八。
GDP不僅是地方所好,更是國務院所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試看每年的報告,無論回顧,還是目標,都講GDP。達到了百分之八,國務院發炎人得意洋洋。既然如此,這就是暗示與強制。中央的GDP從哪里來?靠地方貢獻。
既然要人家貢獻GDP,方法只有“做假”、“做大”、“高附加值”,房價不高哪來的附加值?
就房地產而言,牛刀也在回避。任志強倒是說了一些真話。房價高,原因很多。經濟方面講,開發商唯利是圖,文化角度講,御用文人推波助瀾。政治方面講,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有責任,中央要GDP,地方自然賣地,至少過去八年如此。
政治是主腦,是中樞,如果說西方社會資本家治理,中國社會則是官僚治理,社會主義更是中央治理為主。中央處理器就是國務院嘛。地方政府只是協處理器,分處理器,圖形處理器。局部省份出問題,責任在地方政府,全國都漲,責任在國務院。
商品房模式是1997年國務院搞出來的。怎么能怪地方政府呢?沒有國務院的全國性文件,哪有全國的漲?上面的政策錯了,地方政府執行了,怎能只怪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有責任,但國務院也不要推卸更大的責任,委過于下屬不是共產黨人。
首長負責制,第一責任人,全國多少地方政府?都出問題,只能抓重點,抓根源。
中國還有一個說法,法不責眾,的確如此。因此,更不應委過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太多,怎么可能一一處理?地方政府只是執行國務院的GDP要求和商品房政策。地方政府檢討了,國務院誰負責?發改委和住建部逃不掉。他們是始作俑者,責無旁貸。
退一步講,假設中央地方都有責任,政策的反饋國務院要時刻把握吧?高房價今年才出來的嗎?按照人民的收入水平,譬如上海北京,總價超過40萬就不合理了?,F在多少呢?三百萬,7倍過去了,才反應過來,你是遲鈍的恐龍嗎?
國務院的干部不看報紙,不看電視,不上互聯網,不調查研究了解輿論嗎?
任何政策都可能有負面效果,但任何政策都可以調整嘛,如果六年前就發現并處理問題,會有如今這種“兩難”的慨嘆嗎?誰難誰呢?只能說政策水平低,將事情和局面搞糟了,搞的積重難返了。如果能高瞻遠矚,防患于未然,哪里還有兩難?
中央與地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中央統領全局。在中國,比較而言強勢的是中央。如果國務院說高房價的責任在地方政府,無異于說,中國的政治經濟已經諸侯化、藩鎮化了,已經尾大不掉了。那么,試問,共產黨高超的組織力和控制力哪里去了?
權力不是國務院放的?國企不是國資委拆掉的?放到失控,甩手掌柜,算什么領導力。
無論中國的歷史,還是國外的歷史,均有地方勢力顛覆中央政權的案例。周朝的春秋戰國是個顯例,唐朝的藩鎮更是顯例。中國已經崇洋媚外到忘記歷史的弱智程度?地方當有自己的自由,中央也有中央權威,為何管不了?管不???
一方面將權力下放給地方政府,一方面將人民的經濟主權賣給資本家,怎么控制?怎么實現人民的福祉?若說責任,那么,美債以及最近的三十六條地方政府沒責任。有了三十六條,地方一執行,資本一入住,將來還是漲價,國務院如何控制?
什么民資?自欺欺人嘛,有幾個工人農民工程師可以成為公用事業的股東?就是內外資本家!
連豆油、辣椒、綠豆都管不了,僅僅是能力問題?有沒有反思政策?黃瓜兩根十塊錢,房子動輒兩萬一平方,不都已經由資本家承建和傳銷了嗎?日本是市場經濟,東京的房價仍然高得很。以誰為國家的主體?為什么人服務?大政方針取決于中央政府。
況且了,地方政府也不總是錯誤的,板子要打,但不能只打地方政府。
任何政府的成就均與執政者密切相關。地方政府也有很好的,比如重慶,無論打黑唱紅,無論謹慎對待轉基因,還是新的住房建設規劃,都走到了國務院前面,國務院仍然迷信市場、私有化、GDP,重慶卻已經開始重視人民生活和社會效益了。
從群眾中來是一種謙虛的態度,是對人民的尊重。36條呢,則是對公益的踐踏,既然如此,為何出臺?
國務院的發改委和住建部不僅要勇于負責,不僅要提高執政能力,更要反思路線、方針和政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