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自古以來便承載了太多,從為國家糧倉貢獻一生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如今依然辛苦勞作卻難以擺脫困境的現實,他們是中國社會的根基,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而今,就連原本的醫療保障,也好似成了部分人的負擔,不得不放棄。
一、從“10塊”到“400塊”,醫療負擔的沉重
還記得最初的新農合嗎?這是2003年開始試點、2009年推廣到全國的一項農村醫療保障制度。
當時,農民個人只需每年繳納10塊,國家再補貼20塊,就能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障。這制度一出,大多數叫好,因為新農合的確讓農民的醫療有了一定的保障,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
然而短短20年間,這份希望的代價卻變得越來越大。到2024年,新農合的個人繳費已經漲到了400塊,翻了40倍!這也許是唯一一個漲幅跑贏房價的吧。
也許,對于有錢人來說,這點錢實在不算什么,但對于年收入只有兩萬多的農民來說,這絕對是個沉重的負擔。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家庭,每人每年400塊,四五口人就是幾千塊,這對許多農民家庭來說已經接近“承受極限”。
網上信息,有報道指出,從2019年到2024年,城鄉居民醫保的參保人數逐年下降,累計斷繳人數達到了4000萬人。為什么?因為某些人可能覺得不多的400元,但對許多農民來說負擔已經太大,不得不放棄參保。
不然誰會不想給自己一份保障。
二、農民真的沒貢獻嗎?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工業化,為了城市發展,農民長期被強行固定在土地上,戶籍制度限制了他們的流動。
在那個年代,農民不僅要交公糧、農業稅,還要承受“工農業剪刀差”的壓力。所謂“工農業剪刀差”,就是國家用低價從農民手中收購糧食、棉花等農產品,再以高價賣給城市居民。這種方式確實幫助國家積累了發展工業的資本,但農民為此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直到2006年,農民才不用“交公糧”。但另一個“剪刀差”卻始終存在——那就是收入有差距。根據統計,2023年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1,691元,只有城鎮居民的一半不到。
過去20年,農民的收入增幅遠遠跑不過城市居民,更跑不過通貨膨脹。也就是說,農民的相對購買力在不斷下降,生活其實是在“被動退步”。
三、醫療保險能否并軌?
醫療是一個看似公平卻暗藏分層的領域。中國的醫保大致分為三種:公務員醫保,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前兩者覆蓋的是城市里的“優質客戶”,比如企業職工、公務員等,這部分人的收入穩定,繳費高,報銷比例也高。而城鄉居民醫保,主要覆蓋失業人員、農村居民和老人。這部分人群收入低,繳費能力差,保障水平自然也低。
而且,前兩者的個人繳費部分是進入個人賬戶的,這筆錢即使不用,也還算自己的;但城鄉居民醫保卻是統籌賬戶,錢一旦交了,就變成“大鍋飯”,和個人再無關系。對于收入本就不高的農民來說,這樣的制度設計無疑增加了他們的負擔。
更不合理的是,不知哪個想出來的,自2025年起,對于未在集中參保期參保或未連續參保的人員,設置了3個月的固定等待期,每多斷保一年,等待期還會增加一個月。這意味著斷繳人員在重新參保后需要更長時間才能享受到醫保待遇,增加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此外,斷繳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無法通過新農合報銷,需個人承擔。既然交一年保一年,過期清零,為何又來個“等待期”?
還有,相比之下,城市職工醫保繳費增長7.5倍,而農村居民醫保則飆升了40倍。這背后反映的絕不僅僅是“通貨膨脹”問題,而是制度設計中的“城鄉不平等”。
四、農民的難處
有人可能會說:“農民為什么不進城?苦一代人,幸福幾代人!”但進城真的那么容易嗎?
進城意味著他們要拋棄土地,但土地是他們最后的“安全網”。城市的高房價、高生活成本對他們來說如同天塹,農民進城后往往只能從事低收入的體力勞動,甚至淪為城市的“邊緣人”。
農民的下一代即使進城打工,也很難真正融入城市的主流社會,城鄉之間的鴻溝不是一代人就能跨越的。
農民為國家貢獻許多。從糧食到工業化,從改革開放到現代化,農民始終是社會的穩定器。改革的紅利他們享受得很少,卻承擔更多的代價。如今,國家日益強大,財政收入充裕的時候,是不是該給農民多一點溫暖。
能不能加大對農村醫療基礎設施的投入,吸引更多優秀醫生到農村工作,能不能增加財政對城鄉居民的醫療投入,逐步實現城鄉醫保并軌。能不能完善農村養老和收入保障,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水平低得可憐,有些地方每月還不到200元。是否應該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水平,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有所保障
五、善待農民,善待社會的根
農民是中國社會的根基,沒有他們的辛苦勞作,就沒有我們的飯碗;沒有他們默默的付出,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城市繁華。從工農業剪刀差到如今城鄉醫保的鴻溝,我們對農民的虧欠已經太多了。
不要現在能吃到進口糧食就忘了農民的辛苦勞作,何況他們仍然是我們糧食安全的基本保障。
一個社會的公平與否,不僅看它對強者多寬容,還要看它對弱者多溫柔。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記住:對農民好一點,就是對中國好一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