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反映,自2025年1月1日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因與烏克蘭簽訂的天然氣過境協議到期,停止通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有分析認為,這一標志性節點意味著歐洲長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時代正式落幕,這一轉變不僅將重塑歐洲的能源格局,也將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而作為全球重要經濟體的中國,雖然看似事件的“局外人”,實則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對于中國而言,一方面,能源供應多元化、經濟合作拓展、地緣政治外交空間提升等機遇窗口大開;另一方面,市場波動、貿易競爭等挑戰也將擺在面前。為此,中國需要加快能源產業升級,積極投身國際能源治理,實現能源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俄羅斯停止供應歐洲天然氣事件始末
(一)歷史沿革。自1991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龐大的天然氣產業與管道網絡,憑借地緣優勢,借道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彼時,歐洲在工業化進程推動下,能源需求旺盛,俄羅斯天然氣以其儲量豐富、價格相對低廉,迅速在歐洲能源市場站穩腳跟,成為諸多歐洲國家能源結構中的關鍵一環,高峰時期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供應量占歐盟天然氣消費量超40%,為歐洲的經濟騰飛注入源源不斷動力,雙方構建起緊密且深度相互依存的能源供需關系。
(二)沖突導致能源格局突變。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地緣政治局勢發生巨大變化,能源領域首當其沖。“北溪”管道被炸,這一連接俄羅斯與德國、貫穿波羅的海的能源大動脈瞬間癱瘓。同期,亞馬爾-歐洲管道受沖突波及關閉,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輸送路徑嚴重受阻。歐洲出于地緣政治考量,在美國的鼓動下,開啟對俄能源制裁,試圖擺脫對俄氣依賴,俄羅斯也因制裁與安全因素,供氣意愿與能力受挫,雙方能源關系急轉直下,歐洲能源市場陷入動蕩,天然氣價格飆升至歷史高位,民眾與企業負擔加重,能源危機陰霾籠罩。
(三)協議終止造成俄氣斷供。俄烏間原有天然氣過境協議是俄氣輸歐的重要法律與運營保障。2019年雙方簽署的為期五年協議于2024年12月31日到期,烏克蘭出于國家安全、地緣政治博弈以及期望融入西方陣營等因素考量,拒絕續簽。當地時間2025年1月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因協議到期,停止通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烏克蘭能源部也同步停止相關過境服務。自此,俄羅斯天然氣經烏克蘭輸歐正式終止,歐洲能源格局將被重塑,后續影響將持續發酵。
二、國際影響有多大?
(一)俄在歐洲市場份額縮水,能源戰略被迫東移。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受阻,歐洲市場份額大幅縮水,經濟遭受沖擊。據俄羅斯能源部數據,停止對歐供氣后,天然氣出口年收入銳減約65億美元,諸多相關產業如管道維護、天然氣開采配套等面臨訂單減少、資金回籠緩慢等困境,北極地區一些依賴歐洲投資的天然氣開采項目進度放緩。
但俄羅斯也借此契機加速能源戰略東移,加大對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的資源傾斜,遠東地區液化天然氣產能逐步提升,例如符拉迪沃斯托克液化天然氣工廠持續擴能,推動“西伯利亞力量2號”等輸氣管道項目與亞洲伙伴的合作洽談,降低對歐洲單一市場依賴,構建更為多元穩定的出口格局。
(二)歐洲工業遭受沖擊,試圖摸索能源結構調整。歐洲陷入能源困局,天然氣供應缺口短期內難以彌合,不得不高價進口液化天然氣替代,能源成本飆升。以德國化工產業為例,用氣成本上漲使產品成本提升近30%,競爭力驟降,巴斯夫等化工巨頭減產,失業隱憂籠罩。
在民生領域,民眾冬季取暖開支大增,法國、意大利多地爆發抗議活動,對政府能源政策不滿。長期來看,歐洲能源轉型壓力劇增,一方面加速可再生能源并網,但風電、光伏穩定性面臨挑戰;另一方面重啟煤電有可能引發環保爭議,正在試圖摸索能源結構調整,以應對當前的動蕩局勢。
(三)美國趁機占領市場,進一步增強對歐影響力。美國趁歐洲能源危機,液化天然氣出口迎來井噴。有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歐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同比增長約40%,美國的能源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如埃克森美孚在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銷售額增長超50億美元。這進一步鞏固了美國在歐洲能源市場的新地位,還通過能源貿易在外交、經貿談判中對歐洲施壓,強化同盟關系主導權。但與此同時,歐洲經濟因能源危機低迷,進口美國能源支付能力下降;并且歐洲對美國的高價氣積怨,未來可能會尋求新的供應源,從而導致美歐跨大西洋關系在能源利益的博弈下遭到削弱,美國能否持續把控歐洲能源市場存在一定的變數。
三、對中國影響幾何?
可以預計,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將給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一)增強能源供應多元化與安全性。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之后其能源出口重心必然東移,這為中國提供了增加天然氣進口的機會。一方面,這將進一步促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既有項目加速推進,輸氣量穩步攀升;另一方面,新管道項目如“西伯利亞力量2號”加速規劃落地,有望新增每年500億立方米輸氣能力,將進一步豐富中國的能源進口來源,增強能源供應的多樣化和安全性。
(二)增加經濟合作拓展與產業發展機遇。隨著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有望推動雙方在能源產業鏈上的全面合作,包括天然氣的開采、運輸、儲存以及相關技術研發等。這不僅有助于促進中國能源產業的升級和發展,還能帶動相關產業如管道建設、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制造等的繁榮,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在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制造領域的突破,將使中國在全球能源供應鏈中的話語權提升,可借此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三)深化能源技術與經驗交流。俄羅斯在天然氣勘探、開采、運輸等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隨著雙方合作的加強,中國有機會引進和學習這些技術,提升自身在能源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時,中國在新能源技術和應用方面的發展也可與俄羅斯分享,實現雙方在能源技術領域的優勢互補。
(四)提升地緣政治與外交影響力。在俄羅斯與歐洲能源關系緊張的背景下,中俄能源領域的緊密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增強中國在全球能源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話語權,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創造有利條件。
(五)引來市場波動與潛在競爭。國際天然氣市場的供需格局因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而發生變化,可能導致天然氣價格波動加劇。中國作為能源進口大國,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將增加中國的能源進口成本,給能源企業和相關產業帶來成本壓力。
與此同時,俄烏沖突以及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爭端使地區局勢緊張,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這種不穩定因素可能外溢到中國周邊地區或影響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能源合作項目。另外,歐洲能源市場的變化將促使各國重新調整能源戰略和布局,全球能源競爭可能進一步加劇。
中國在與俄羅斯深化能源合作的同時,可能面臨來自美國、卡塔爾、澳大利亞等國在天然氣出口市場上的競爭。在此情況下,如何協調與其他國家的利益關系,避免合作中的矛盾和沖突,也是中國面臨的挑戰之一。
四、我們該如何應對?
(一)深化能源合作與戰略布局。加快推進中俄之間的天然氣管道建設和能源項目合作,加速推進“西伯利亞力量2號”等項目落地,增加自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優化接收站布局,提高接卸儲備能力。同時,拓展與俄羅斯在石油、煤炭等其他能源領域的合作,實現能源合作的全方位發展。
在加強與俄羅斯合作的基礎上,繼續拓展與其他能源出口國的合作,如中東地區的卡塔爾、伊朗,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等,強化長期供應協議,利用價格波動合理安排采購,分散供應風險,保障能源進口多元穩定。另外,積極參與和推動亞洲地區的能源互聯互通和合作項目,如與中亞、東南亞國家共同建設能源基礎設施,開展能源貿易和技術合作,提升區域能源安全和穩定。
(二)提升能源產業競爭力與技術創新。建議設立專項基金,鼓勵能源企業、科研院所加大對天然氣勘探、開采、液化、儲運等核心技術研發投入,重點攻克深海、凍土、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難題。在液化天然氣裝備制造領域,扶持骨干企業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低溫泵閥、再氣化裝置等國產化率與技術水平。
加快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如太陽能、風能、氫能等,逐步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同時,利用中國在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制造領域的優勢,進一步發展壯大液化天然氣產業鏈,包括建設更多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提升儲存和氣化能力、完善配送網絡等,提高中國在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另外,加強能源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引進,培養一批具備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能源人才,為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三)優化能源市場機制與監管體系。完善能源市場監管法規,構建天然氣價格動態監測體系,實時跟蹤國際、國內氣價走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預測價格波動,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強化市場監管執法,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行為,穩定市場秩序;推行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雙控行動,通過階梯氣價、差別電價引導企業節能改造,鼓勵企業和居民節約能源,實現能源的可持續消費。
(四)積極引領國際能源綠色轉型。積極參與國際能源署、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國際能源組織的活動和事務,加強與其他成員國的溝通與合作,爭取在國際能源規則制定和能源合作項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倡導和參與建立多邊能源合作機制,如亞洲能源合作組織、“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中亞-中國綠色能源走廊等;發起能源綠色發展國際倡議,分享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經驗,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過程中,提高中國的影響力,通過技術突破和推廣應用,最終起到綠色能源引領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