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網絡上看了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其中一個節目,是講應不應該恢復五一長假,連帶也講了廣東有些資本家提議取消帶薪休假的問題。我看了整場爭論,轟轟烈烈,可是在場的所有的人都只是被動的在爭取著自己的所謂權益。為什么我說是所謂權益呢?就是所有的人都只是在資本家所賜予的20%的活路空間里,被動的爭取著不要,或者說不應該再縮小自己的活命空間,在會的所有人當中沒有一個人提到資本家應該做些什么,國家應該做些什么,中央應該做些什么。但是占全中國95%的人民只有20%的活命空間,這是應該的嗎?這是正常的嗎?更令人遺憾的是,本來我們有一個方法可以擴大我們的生存空間,可是從現場的人看,上至七十歲的老教授,也至二十歲的大學生,沒有一個人提到這個方法。可能是他們根本沒有聽說過中國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方法。而我在谷歌上搜索這個方法時,只有81萬的搜索,相對于全中國人來說這個數字太太太少,而且在搜索的第一頁,全部都是學術解釋,沒有任何的議論。其實這個方法在半年前我就一直在想,在想,但是一直沒有把它拿出來當文章命題來寫,不太明白為什么沒有人提到這個方法,是害怕觸及中國當權派的利益嗎?可是在現今的中國,如果不能進行利益再分配,根本就不可能提高國民的收入,不可能改善人民的生活,根本無法拉動內需,無法拉動內需,那么那些資本家也只有死路一條。
在說的這個方法之前,我想表達一下對廣東這個省的失望。廣東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特殊地位,在廣東出了一個建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出了一個建立民國的孫中山,也出了一個堅定的走共產主義道路的澎湃。可是沒有想到在改革開放后的三十年,廣東居然成為中國最資本主義,最不為勞苦大眾著想的地方,從頭到尾心心念念的都是企業主如何如何,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標本城市,居然產生出南方都市報,深青會這樣的報紙和協會,真不知道鄧小平泉下有知,是不是真的會鼓掌歡呼?
好了,說正題吧,我說的這個方法,其實有一個人也提過,先把這位先生的提案貼上來:
提高消費率,重溫“四馬分肥”提法。
【案由】探索理順分配關系途經,重溫“四馬分肥”提法——如何提高我國的消費率案
【類號】2
【類別】經濟計劃
【提案號】0014
【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國家發改委研究辦理
【提案人】金基鵬
【主題詞】消費 分配
【提案形式】個人
【內容】
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取得比上年增長9.1%的好成績,令人鼓舞。但經濟運行中消費率持續下降的狀況也令人擔憂。據報導我國消費率已降到60%以下,經濟增長主要是靠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拉動。正如《人民日報》一篇經濟時評所指出的,局部地區、部分行業發展過熱,銀行信貸擴張偏快,低水平重復建設抬頭......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是對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的嚴峻考驗。
為了探討我國消費率持續下降的原因,最近我對江蘇省經濟發達的蘇州市和經濟欠發達的鹽城市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構成情況向統計部門作了調查,現簡要列表如下:
地區 年度 國內生產總值構成 勞動報酬 生產稅凈額 折舊 營業盈余
蘇州市 1998年 40% 12.3% 14.5% 33.2%
2002年 36.7% 13.6% 16.1% 33.6%
鹽城市 1998年 58.6% 8.4% 15.2% 17.8%
2002年 50.4% 7.7% 13.9% 28%
從表列中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來看,蘇州市和鹽城市2002年勞動者報酬所占份額都比1998年下降,而營業盈余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蘇州市因三資企業多,生產附加值高,營業盈余所占份額更大,但2002年也比1998年有所上升。
在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構成中,勞動者報酬所占份額過小,并呈下降態勢,這正是我國消費率持續下降的根本原因。如與美國相比差別是很大的,美國學者舒爾茨在研究報酬遞增時曾指出:“到了1970年美國官方公布的國民收入中大約有四分之三是雇員報酬,剩下四分之一則歸為所有者收入、租金收入、凈利息以及公司利潤等”。正因為美國的雇員報酬份額在國民收入中達到四分之三,才能支撐美國的最終消費率達到80%左右。
為何在我國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中會出現勞動報酬份額低,并繼續下降呢?這可能是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因為我國農民比例高,人均生產資料少,在勞動力市場上供給方遠遠高于需求方,由供求關系所決定的勞動力價格只能在低位徘徊。因此在我國初次分配靠市場調節是不可能達到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這個目標的;至于再分配,它只能解決低保問題,不可能靠它來理順分配關系。
那么,我們要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又要逐步理順分配關系,出路何在呢?我想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私營工商業改造之前,中國共產黨曾經提出過“四馬分肥”的提法,即企業利潤由勞動(分紅)、企業(積累)、國家(稅收)、資本(利潤)四方分配,后來因為很快就完成了對私改造,因此并未實行過。現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適應十六大提出的:按勞動、技術、管理、資本各生產要素的貢獻參加分配的要求,可否把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構成中的“營業盈余”按各生產要素實行“四馬分肥”。這樣可以使勞動、技術、管理都能和效益掛上鉤,既有利于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又有利于實現“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目標。同時,只有在我國真正實現“兩頭小,中間大”的分配格局,才能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購買力,把我國的消費率提高到合理的水平(如65%-70%),從根本上理順消費和積累這個事關國民經濟能否實現良性循環的重大比例關系,才能更好的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的向前發展,使我國能抓緊不可多得的機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增強綜合國力的奮斗目標。
我想說的,也正是金基鵬先生說的‘四馬分肥’。那么到底什么是四馬分肥呢?官方的解釋是這樣的:“四馬分肥”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利潤分配形式的形象說法。1953年國家規定,私營企業每年結算盈余,其利潤分配依照“四馬分肥”的方式,即將利潤分為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職工福利費、資方紅利四部分,資方紅利大體占四分之一,企業利潤的大部分歸國家和工人,基本上是為國計民生服務的。這個四馬分肥政策,不但是對私營企業可以這樣做,對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這樣做。比如說國企,央企。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各占四分之一,職工福利費占四分之一,那原本在私營企業是資方紅利的四分之一,在國企和央企應該算是什么呢?這四分之一收歸國庫,專款專用。什么叫專款專用呢?就是用做三大福利: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免費住房!因為其他的基礎建設已經可以在國家所得稅的四分之一中完成,這四分之一就專用于國民福利。
很多私營企業可能馬上會跳起來說我的利潤那么薄,你還要分我的利潤啊?但是利潤如此之薄,你還要壓榨工人的血汗嗎?如果私營企業以個體的力量無法賺到大錢,那么就應該由國家贖買或者進行公私合營。
‘四馬分肥’的方法還可以用于那些全心撲在發明新技術的科技人員身上。我想真正想搞科研的人,可能并不想經商,有些也沒有經商的天份。那么由國家出資,工人管理,創立人民企業,發明者獲得四分之一的利潤,其余的歸國家和工人。這樣的話,既能充分發揮新技術的用處,又能持續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性,還能為工人提供工作崗位,也為國家提供GDP,是一舉四得的事。
朝鮮和古巴這兩個國家是最被中國的右派們所垢病的,真的不明白,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并沒有惹中國的右派,可是中國的右派為什么會視他們為眼中釘呢?這個疑問在此就不說了,我想說的是,這兩個國家是沒有失業人員的,是全民就業的。既然在中國右派眼中充滿專制和落后的古巴和朝鮮都能實行全民就業,那么比這兩個國家好上幾十倍的中國沒理由不能實現全民就業。那么如果不能實現全民就業,中國的右派們是不是想說中國連這兩個國家都不如?如果不是不如這兩個國家,那必然是國家的就業政策出現了問題,人為的造成了中國人民的失業。
美國對于現在的中國政府來說,就是老師。那么老師正在實行暫時的國有化,中國政府能不能也實行‘四馬分肥’政策?那怕只是金融危機這幾年實行也是可以的。這個國家是所有人的國家,不能總是讓只有全中國20%活命空間的占全中國人數95%的廣大勞動人民失血來救國,而讓占有全中國80%活命空間的資本家們在國家危機的時候還做血吸蟲榨取人民的血汗!
呼吁中國政府推行‘四馬分肥’的政策,與全國人民共度時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