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盧映西 先生的大字報
田忠國
(作者的話:因 盧映西 先生“向 劉洪波 先生討教”一文中有“權當是“我的一張大字報”吧”之語,故以此為題。)
盧映西 先生“向 劉洪波 先生討教”一文,認真讀了兩遍,又對比著 劉洪波 先生的文章讀了兩遍,倍感盧映西所言 劉洪波 先生“太有才了”屬實。因為, 劉 先生是講究科學之人,而十教授(當然包括 盧映西 先生了)的方案,是很不科學的,或許才有 劉 先生““給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萬元的家庭,每人發放1000元的消費補貼”,為什么發放標準線是人均年收入低于1.2萬,為什么是每人發1000元?人均年收入1.2萬元,在城市和鄉村,在東部和西部,并不一樣,方案是不是有區分?”感慨之詞。
但 劉 先生的感慨之詞,其實并非是“科學”的目的,而提出這樣的質疑,我看才是 劉 先生目的之所在:“不過,真的能夠擴大消費需求嗎?實施這份方案,當然會對一些家庭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會擴大一些消費的,但對提振經濟而言,這點消費恐怕無濟于事。”也就是說,通過給人均年收入1.2萬元的家庭,人均發放一千元,無法“提振經濟”。
在文末, 劉 先生還發出感慨:“不管怎樣,教授 和 博士還是有效的頭銜。我從來沒看見媒體上有“十工人”、“十市民”、“十農民”的建議,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未有建議,也可能是因為他們主動殺死了自己建議的念頭,工人、市民、農民除了被代表,以及被那些代表者搞得不耐煩了偶爾爆發一下,還能有什么聲音?”
其實, 劉 先生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因為,在十教授聯名發出那個倡議之前,作為一芥草民的我,就在網上發出了平均發錢,“提振經濟”的文章。之是我是平民百姓,沒有惹起 劉 先生的關注興趣而已。再說呢,我們是否發生了經濟危機,為什么發生的經濟危機,至今還各執一詞,最后,還是 盧映西 先生道破了這層遮羞的窗戶紙:“我們現在面對的經濟問題,與馬克思當年面對的問題沒有本質的不同。”
當然, 盧映西 先生是經濟學家,看透問題的本質所在并不令我奇怪。但令我奇怪的是,我這個一天大學門沒進的平民百姓,很早以前就撰文提醒大家,造成生產過盛的原因不是消費飽和,而是消費能力嚴重不足,也就是收入過低、貧富差距過大造成的。中國的實際情況是,市場潛力巨大,但就是沒有消費能力。針對這種情況,如果不早采取措施,中國經濟難免災難性一劫。從2005年至今,屈指算來,也有四年之久,但投寄到各有關部門的“研究成果”,早就不知經歷了多少次重復造紙,至今不知道有哪個部門看過那個東西,也不知道哪個部門采取了何種行動。
到是近期,媒體上給社會一個明確答復,為保就業,企業可以降薪不減人的措施。其實,對于中國來說,這樣的救市措施,不過是在經濟危機時,往社會危機再猛推一把而已。
盧映西 先生還說:“至于建立全民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兒童撫養福利等制度,其實都是穿上了馬甲的發錢程序而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都明白,搞市場經濟絕對離不開這些發錢制度,可是食洋不化的專家學者未必明白, 劉 先生看來比他們高明。”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這樣寫過:“為商者不可治國,為政者不能經商,因為,前者以個人財富積累為目標,后者以政通人和,民富國強為利潤。前者治國必賣國,后者經商定巨虧,因為各有其道也。”在同一篇文章中的不同處,我還這樣寫道:
“從這個角度說,經濟學家在成不了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道德學家之前,用之輔國民遭殃,用之理政國招難,三十年,我想已對我話做出了最好的注腳。但為什么我們還自以為改革成就巨大呢?因為,為政者陷入了商人的泥淖,用商人的眼光看問題,財富積累了,成績隨之巨大。但為政者用商人的眼光看問題,是嚴重違背易理的,這是一。其二,從易學原理上說,為政者的信心源于民眾的團結一致、共同奮斗、永不言敗、堅韌前行,而不是盲目樂觀或自信,因為,民眾的團結一致、共同奮斗、永不言敗、堅韌前行就是為政者不可或缺之糧。村諺云:家中有糧,心里不慌。其三,民眾的團結一致、共同奮斗、永不言敗、堅韌前行源自哪里?從易學原理上說,源自于價值目標共識和共同的價值觀念追求,源自于人民民主機制。其四,價值目標共識和共同的價值觀念追求,在人民民主機制下形成的國家意志和國家力量,是可以戰勝世界上任何困難的。其五,按照易學原理,相對動態均衡和諧原理是人民民主的核心之核心,沒有相對動態均衡的和諧,或者說違背相對動態均衡和諧原理,由國家意志形成的國家力量就會蕩然無存。”
我還認為,建構人民民主,也既人民群眾擁有政治經濟的選擇權、決定權、管理權的制度機制,才能有效的解決經濟問題。因為,經濟基礎雖然決定上層建筑,但政治機制同樣可以決定經濟命運。
當然,以上所言,也是我支持 盧映西 先生的理由。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