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政治體制機制,說到底是一個以大眾民主為基礎的權力架構問題。一旦拆除了大眾民主這個基礎,權力無所制約,就必然由一般性腐敗快速演變成權力搶劫,所以,毛主席最擔心的問題,恐怕莫過于有人拆除大眾民主這個基礎。因為,如果一旦拆除大眾民主這個制約權力的權力基礎,就會出現“修正主義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很容易”的嚴重后果。
后三十年的歷史,早就證明了毛主席的偉大正確。
但是,現在中央高層的某些人,逢會必談的問題是,穩發展必須轉方式,而轉方式最大的瓶頸制約在體制機制障礙,有效辦法就是推進改革。那么,這些人所謂的體制機制障礙是什么呢?很顯然,他們不是指的大眾民主,因為,到目前為止,大眾民主還被主精英做為死囚犯關在十八層地獄,唯恐有復生的可能。大眾民主又是什么呢?概括起來也就是如下幾條:
一、人民大眾管理國家、管理企業、管理教育、管理軍隊等等。
二、管理的途徑一是鞍鋼憲法,二是文革期間正在探索的人民大眾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三是工人、農民進入國家領導崗位。
三、對于這樣的體制機制,官僚精英集團肯定不愿意接受,不愿意接受就必然有對抗,有對抗就必然有對領導權的爭奪,因為官僚精英集團有明確的群體利益意識,而人民大眾往往缺乏階級意識,各自為政、各自為戰是其必然現象。其最終結果,權力有被官僚精英集團全部占據的可能。權力如果一旦被官僚精英所占據,有沒有破解之道呢?
有,毛主席給出了:
造反有理、革命無罪。
而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只不過是理論斗爭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是兩個不同階級的政治斗爭方式。如果人民大眾在這種政治斗爭方式中失敗了,就可能通過造反奪權的途徑,恢復權力的人民性質。由此可知,文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大眾管理國家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探索,也是最徹底的探索。
“文革產生的歷史原因、基本過程和意義”一文中說:
“1965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基礎還處于十分薄弱的狀態,還沒有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系,交通、能源建設和制造業還很落后。而徹底改變這一落后狀況,正是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的十年里做到的。在沒有任何外援和當權派軟罷工的情況下,全國工人、農民和科技工作者,挑起了抓革命、促生產,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道路的重擔,創出了十年工農業生產總值不含任何水分的平均年增速度8.5%的驕人成就。十年中取得的重大科研、交通、能源、航天、育種和國防建設成果國人盡知,有目共睹,無須在此贅述。”
這一事實證明,偉大的探索必然有偉大的成果,文革的中斷不能證明大眾管理國家、管理企業、管理教育、管理軍隊的失敗。正如“文革產生的歷史原因、基本過程和意義”一文中所說:
“當初反對文革的當權派們現已基本退了下來,他們排斥造反派的態度總體上沒有發生變化。但隨著對抗力量的缺位和落實政策帶來的政治翻身及高薪修養,多數人已經心平氣和,原來的對抗意志已大大減弱或淡化。但面對私有化造成的種種惡果和人民群眾缺失尊嚴的艱難生存狀況,革命戰爭和毛澤東思想曾賦予他們的基本覺悟和正義感,又使他們良心不安,陷入丟失信仰的困惑之中。其中有不少人開始理解文革的意義,覺得愧對毛澤東,愧對人民。更有人放棄個人恩怨,走出“老干部”群體利益的小圈子,拍案而起,重新站到人民群眾立場上,反思改革開放,怒斥私有化,仗義執言、奔走呼吁,反對倒行逆施的黨內修正主義私有化政治路線。”
其實,如果這些老革命、老干部沒有私心,就不難理解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意義和作用。當然,歷史就是歷史,不能由假設所代替,但假設可以幫助我們看清不同的歷史脈絡,看清歷史的致命弱點。現在看,歷史的致命弱點無非有三個:
封建的思想文化和落后的經濟基礎;
領導群體自私自利的精神狀態;
階級意識的群體性喪失。
或許有人說,你本文應該探討漢奸借殖民經濟之力推進殖民政治的問題,怎么又大談起歷史來了?歷史是現實的鏡子,如果沒有外力的話,現實是明天的繼續。所以,通過返觀歷史,靜審現實,才能看清那些大談體制機制問題的人的精神現象。看清了他們的精神現象,才能在他們沒有抬腳前,知道其先邁哪只腳,往哪里走。這次是真的扯遠了,回來,繼續本文的觀察與思考。前面說過,大談體制機制的人,對歷史上的體制機制持完全否定的態度而又大談體制機制,大談體制機制與現有的經濟基礎不適應,那么,他們的改制目標是什么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似乎應該搞清楚中國現有的經濟成分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據“中國經濟體制兩次轉型的歷史比較”一文說:“外資企業或者說外資經濟是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一支主要力量。隨著經濟特區的建立,外資企業在中國獲得發展機遇。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特區實行一系列特殊政策,不僅是中國引進和發展外貿的基地,也是中國有規模地建立市場經濟的試驗區。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各種類型的外資企業不僅在特區內,也在沿海地區甚至內陸地區建立起來。外資經濟由此成為中國經濟中一支活躍而重要的力量。”雖然該文沒有說外資在中國經濟中的所占比,但依文中所說“外資經濟是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一支主要力量”推論,外資在中國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
這一事實證明,中國經濟早就成了殖民經濟。
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推論,中國下一步所謂體制機制改革不就完全清楚了。由此可知,那些幻想著中國改成資本主義制度的人,此夢大可不必再繼續做下去了,而少數幻想中國搞宗主國資本主義的左派朋友,此夢更不必做下去了。所以,全國人民唯一正確的選擇是,團結起來,支持張宏良先生,共同同漢奸賣國賊堅決斗爭,重新建立以大眾民主為基礎的體制機制,恢復科學社會主義。只有如此才能拯救中華民族,全國人民也才能從殖民經濟和殖民政治下解放出來。
2011-12-20
參考文章:
文革產生的歷史原因、基本過程和意義
http://www.dfhsk.org/a/lishiyanjiu/junshi/2011/1219/1100.html
中國經濟體制兩次轉型的歷史比較
http://cpc.people.com.cn/GB/218984/218998/14818685.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