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公式與生產一般的有機統一:有機構成
【作者按】何謂階級構境法?唯物史觀的藝術化的主體構境也,即歷史構境法—藝術構境法。資本不是雙面的,資本是一面。資本本質是由階級惡、統治惡帶來的剝削,無論生產目的、生產關系抑或生產方法層面,資本惡均貫穿其中。《資本論》中,資本惡是對雇傭勞動和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主體構境。惡則是主體構境的具象形式。所謂文明性和野蠻性并存,不過是說惡的歷史具體表現。資本沒有雙面性,并不意味著范疇不具有兩面性:所謂“道、象、識”言主體范疇,“事、理、知”言經濟范疇。資本范疇是資本惡與資本形式的有機統一。簡潔而論,階級構境法刻畫的是資本范疇的主體性——怎一個“異”字了得(本身遵循由個別規定上升到總體一般的行動路線),而科學抽象法(歷史的經濟的系統抽象法)只管轄經濟形式和經濟運動鏈條,突出資本范疇的經濟性——怎一個“算”字了得。構境與抽象的兩面形成對統一范疇的立體把握,具象于“有機構成”(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工作概念。構境是“靈”,抽象是“魂”。構境總是歷史的、主體的,這是形成范疇的決定性方面。正如魂在本質上也是屬靈的,抽象是構境的邏輯形式化。說到底,范疇(本身作為“有機織物”)是主副兩面:主面是主體構境,副面是科學抽象。
“《資本論》具象法——有機構成與理論體系形成探究”第3部分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6/475384.html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6/475427.html
《資本論》是具象之作
歷史學家通常滿足于歷史解釋,邏輯學家則毫不例外地屈從于哲學的邏輯的解釋;“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1/468979.html
所謂科學解釋,如果不是“第二性”的性質,則必歸于對象思維學。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說明物質生產力、社會生產關系、現實基礎(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的唯物史觀構造,是和《導言》第四節的“有機構成樣態”相契合的。在那里,馬克思談及關系的五個層級:1.生產。所謂擺在面前的首先是物質生產的對象,不過,怎樣進行物質生產以及物質資料本身的生產方式、技術方式乃是工藝學的研究對象。2.生產資料和生產關系。“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普遍支配著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發展。”“物質生產和它所包含的關系是社會生活的基礎,這種社會生活只有當它一旦表現為自由結合、自覺活動并且控制自己的社會運動的人們的產物時,它才會把神秘的紗幕揭掉。”
【注: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59-61.】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0/07/421077.html
3.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交往(系統)—生產—交往(系統):啟動流通領域,而后有流通—生產—流通,當經濟形式從流通領域重新返回生產領域時,遂有循環過程—再生產系統—循環過程的運動,如《經濟表》所顯示的那樣。4.國家形式和意識形式同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關系。“例如,只要對羅馬共和國的歷史稍微有點了解,就會知道,地產的歷史構成羅馬共和國的秘史。”“中世紀不能靠天主教生活,古代世界不能靠政治生活。相反,當時的經濟條件表明,為什么在中世紀天主教起著主要作用,而在古代世界政治起著主要作用。”
【注: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61.】
并且關于這一點,恩格斯強調:“生產和交換是兩種不同的職能……兩種社會職能的每一種都處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響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的規律……兩種職能在每一瞬間都互相制約,并且互相影響,以致它們可以叫作經濟曲線的橫坐標和縱坐標。”
【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9.】
5.法的關系、家庭關系。通過改造舊的法的關系、塑造新的法的關系,結果是,資本逐漸使家庭關系瓦解:“機器最初使兒童、青少年像工人妻子一樣在以機器為基礎的工廠內直接受資本的剝削,后來使他們在所有其他工業部門內間接受資本的剝削,而使他們的身體受到摧殘。”一句話,“機器的資本主義的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契約……機器引起的勞動力買者和賣者之間的法的關系的變革,甚至使全部交易失去了自由人之間的契約的外表,這就為后來英國議會提供了國家干涉工廠制度的法律上的根據”。
【注:克思.資本論(法文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398-400.】
oisum.com/Article/jingji/2020/05/418361.html
有機構成當然是指它們的全體。有機構成最初只作為總公式和生產一般的直接統一,而一旦上升為“具象法”,就構成它們的統一形式乃至統一體本身。總公式(有機構成)→生產一般(有機構成)→總公式(有機構成):有機構成是出發點的規定和關系前提,同時,也是過程變量,它和運動的每一環節結合,保證了“有機統一體”的時時存在性(如表3所示)。
表3有機構成:生、長、化、收、藏與元、亨、利、貞的結合
oisum.com/Article/lixiang/2022/01/448652.html
然則,表3必須說明拜物教的剝削關系實體的“由化而成”以及外表上的形態狀況和運動變化。毛澤東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同時又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兩點論),如化合物就是這樣不同性質的東西的矛盾的有機統一。抽象(有)和具體(無)是變動不居的,且是互看和互換位置的,這樣有了歷史具體(抽象)—理論抽象(理論具體)—思維具體的有機鏈條。
【注:許光偉.抽象和具體的辯證法意蘊——再論《資本論》的研究方法與敘述方法及其時代意義[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6-17.】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0/05/417705.html
從歷史本位出發(結合歷史具體),則可看到理論具體,是為“本位—定位”;而從邏輯本體出發,經由歷史中介,直接遇見的是事的本相(思維具體),可見,“本體—本相”是對歷史具體運動回歸的實現。
【注:實在具體僅僅是歷史具體的物質載體,歷史具體是實踐形式本身。現象包括本相和假象,表象具體是指假象。關系具體意義的總公式是歷史具體和抽象的統一,即從范疇生產的角度來看的歷史抽象。】
有機構成歸根結底要作為原理來看
表3顯示的“生、長、化、收、藏與元、亨、利、貞的結合”乃是真正意義的歷史和邏輯相一致、相統一。有機構成作為原理要義是建立“通史道路的理解域”,從歷史觀和世界觀兩方面提供辯證法武器,清晰化辯證法的義理和象數問題;其原理的通史道路規定由此能夠執行“斷代史意義的批判”,工作重心是揭示階級與拜物教經濟學原理,強化系統批判力,進一步落實范疇生產。對于歷史商品生產而言,有機構成一方面是勞動過程,一方面是價值形成過程(或可表達為:價值形成過程/勞動過程);一方面是勞動過程,一方面是價值增殖過程(或可表達為:價值增殖過程/勞動過程)。
一言以蔽之,有機構成乃是理解本質和走向歷史世界的“偉大工具”。
表4“P”如何“化成”:歷史商品生產具象之路
表4是對以勞動時間為剝削手段的資本生產的道路形態具象和系統生活具象的展示。資本剝削的歷史手段是對剩余勞動時間的無償占有,道路設施是價值形式的發展,而這正是馬克思以此為根據“布置總線”的理由。
由此,《資本論》是從一個歷史總結果開始寫起,法文版給出一個很長的標題:“商品的兩個因素: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或價值本身(價值實體;價值量)”,又將商品章第二節標題改譯成“由商品所體現的勞動的二重性”,第三節標題簡化成“價值形式”。這樣的結果是突出了總公式I事的形態(規定):
首先,商品實現自身同產品形態的區別開來,是所謂個別價值形式(y: x)——價值形式理論本身之起;
其次,商品生產勞動實現自身的特征形式,并和共同體勞動本身區別開來,是所謂擴大價值形式理論之起;
【注: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362.】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1/469004.html
再次,價值實體獲得社會內容和形式,是所謂價值理論或一般價值形式理論之起;
最后,經濟拜物教從商品生產地基上的蓬勃興起,則是所謂貨幣或貨幣形式理論之起。
于是其完成歷史本位和理論定位的統一,財產本體(邏輯本體)具象于歷史商品生產的本相之事(亦即實踐本相)。然則在表4中,“總公式”與“生產一般”的匹配嚴格的是取象—比類、分析—綜合、抽象—具體、歸納—演繹,是思維形式的一種自我展開史!
與具象的歷史——商品價值和剩余價值契合的是歷史商品生產具象的矛盾、具象的規律和具象的范疇。所謂“勞動過程和經濟形式的相互聯系和矛盾作為了內在于自然歷史過程的基礎性規定”,指示的是具象的矛盾或矛盾的歷史具象;“從潛在的矛盾規定到社會外化和完全顯露的矛盾規定,表明對立統一規律并非一種理念的預設,而是矛盾之規律性成長關系……在陰陽互根和對立統一的規律之間,是‘聯系的觀點’向‘發展的觀點’的轉化,量變的原則主要體現在相對價值形式發展規定之上,而等價形式則執行‘歷史質變’。”
【注:許光偉.勞動過程與商品拜物教批判——兼析恩格斯對《資本論》方法貢獻的性質[J].當代經濟研究,2020(04):11-23+113.】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1/469002.html
發生在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之間的矛盾是總具象形式,表明矛盾是發生在特殊規定之中的擴展形態:從產生于工場手工業的內部分工與社會分工的矛盾,到固定資本形式和流動資本形式的流通矛盾,再到競爭和壟斷的經濟形式矛盾,它的主要形式始終是有機構成矛盾——這其實就是資本發展的“現代化矛盾”。所謂現代化,指示的是生產方式的變革。“工場手工業中的勞動力和機器生產中的勞動資料是工業革命的起點。”
【注: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373.】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1/469001.html
這表明:以實現工業化為基礎支撐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究其實質,不過就是在它的生產體系內普遍地實現“Pm: A”,從而,它的主要矛盾類型是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矛盾,是作為了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形態基本矛盾的發生基礎。
【注: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644-645.】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5/475234.html
這個矛盾規定使得商品生產勞動的二重性有可能統一價值規律和剩余價值規律,即沿著“總公式矛盾”之解決,產生一個具象的規律轉化運動: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轉變為資本主義占有規律。這一規律的規定性成功之處在于將經濟內容的實現形式置身交換理性,使得階級剝削內容具有“1=1”的形式理性,滿足了精確的系統數字化管理的要求。這樣才有“貨殖”向“資本積累”理性范疇的轉化,使得“G-G′”形式成為社會普遍的認知理性。
各種關系是化合物,需要考察它們歷史具象的生長運動,揭示關系的構造形態。因此,有機構成首先是各種歷史關系的“以太”,其次是社會關系的階級比重,最后才是階級比重的關系形式,包括技術的形式、社會的形式、經濟的形式、政治的形式、法的形式、意識形態的形式等。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1/468893.html
在各種形式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統治形式,即統治之于被統治的關系或聯系。然則考察關系的聯系形式必由勞動過程的有機關系始,經由種種中間運動,直到揭示階級生產方式的有機關系為止,最后是尋求二者在母子路徑上的歷史和社會的照面,以至于它們在體用結構中的社會的經濟的映射形式,通過這些關系形式的謀求,生產方式被說明是社會形式而非自然形式,是社會歷史的經濟變動形式而非工藝學的固定形式。既是結果的、也是發生的,既是發生的、也是結果的,這就是暫時的歷史范疇的規定性,其作為有機構成的內在性質由資本的運動規定所凸顯。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3/01/468900.html
“勞動過程(A:Pm)‖價值形成過程(W)”~“異化意義的勞動過程(Pm: A)‖價值增殖過程(c: v)”:這是歷史商品生產“有機構成”的一般表達式。從中可以看出,勞動過程一方面是發生、另一方面又是結果,而價值過程一方面是結果、另一方面又是發生。如從A出發發展為“A:Pm”分工協作形式的工場手工業,如從Pm出發發展為“Pm: A”技術分工形式的機器大工業;在所列舉例子的情形中,“生產方式的變革,在工場手工業中以勞動力為起點,在大工業中以勞動資料為起點。”
【注: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7.】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2/01/447968.html
“工場手工業分工以資本家對人的絕對權威為前提,人變成了屬于資本家的一個機構的單純肢體。”
【注: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359.】
oisum.com/Article/zatan/2022/09/462904.html
“在工場手工業和手工業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廠中,是工人服侍機器。在前一種場合,勞動資料的運動從工人出發,在后一種場合,則是工人跟隨勞動資料的運動。在工場手工業中,工人是一個活機構的肢體。在工廠中,死機構獨立于工人而存在,工人被當作活的附屬物并入死機構。”“由于勞動資料轉化為自動機,它就在勞動過程本身中作為資本,作為支配和吮吸活勞動力的死勞動而同工人相對立。”
【注: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86-487.】
oisum.com/Article/sichao/2020/01/412737.html
歸根結底,價值和剩余價值具象于經濟的歷史轉化運動中,錨定于形式的社會轉換中,生成于物質內容和它的社會形式的結合中,又作為社會內容的結果形態產生于經濟形式對它的經濟內容的具體呈現。從價值形成過程作為“結果”看,它是價值,從“發生”看,則是使用價值。同樣,價值增殖過程以c為“結果”,而以v為“發生”。這樣就產生了矛盾運動的指向性、規律運動的指向性,揭示作為結果的矛盾同樣是發生的矛盾,以及揭示作為結果的規律同樣是發生意涵的規律。Pm同A的矛盾同時就是c和v的矛盾,只是一者的結果就是另一者的發生,并且,一者的發生聯結著另一者的結果。資本將商品生產的所有權源源不斷地轉化為資本主義占有權所倚靠的正是這一點。從而按照自己內在的規律,“商品生產越是變成資本主義生產,商品生產的所有權規律就越是必然轉化為資本主義的占有規律”。
【注: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616.】
oisum.com/Article/jingji/2020/11/426220.html
這樣能夠最終具象出反映社會總資本的運動聯系和發展規律的階級式:W=Pm(生產資料)+Px(消費資料);W=c(不變資本)+v(可變資本)+m(剩余價值)。從發生與結果統一的意義上看,這是資本主義的一般階級式,因為它說明了:作為結果的歷史同樣是發生的歷史以及作為結果的范疇同樣是發生意涵的范疇。這是有機構成的歷史與有機構成的范疇的有機統一。
【跋】范疇是主、副的陰陽兩面:主面是主體構境,副面是科學抽象。這不是庸俗的兩面性哦。歷史科學尤其理論的史書,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具象法,其必然也是范疇表現自身的方法。分為主體范疇(道·象·識)和經濟范疇(事·理·知)兩個方面。道之象、象之識,事之理、理之知;作為藝術的構境和系統的抽象,具象法造型并定格了資本有機構成范疇,使之成為“主體識”和“經濟知”的工作合成。《資本論》說到底是具象之作。一方面,有機構成歸根結底要作為思維工具的原理來看;另一方面,構境總是歷史的、主體的,這是形成范疇的決定性方面。正如“魂”本質上是屬“靈”的,抽象乃是構境的邏輯形式化。這表明,范疇不同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乃是“構境—抽象”。繼而,“構境——抽象——內涵——外延”是對唯物史觀知識命題整全化的解讀。所謂構境:從主體構境到階級構境;《資本論》具體運用的是階級構境法,以商品“異化獸”與貨幣獸相化合,打造邏輯版的資本“食人獸”即大寫字母C(c + v)。所謂抽象:從歷史抽象到系統抽象;價值形式是經濟總范疇,由其制訂W = c + v + m公式。所謂內涵:從商品價值到生產價格,社會計算標準從勞動時間位移到貨幣形式本身。最后,所謂外延:從生產價格到市場價格,生成價格的現象運動和數量的波動性。為此,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科學抽象法,應還原為“馬克思的抽象力”理論。其致力于解決范疇如何領導概念的技術程序問題。概念是無機的,與之相反,范疇是有機織物。由于概念是天然“陶知行”,而范疇立足“陶行知”,范疇與概念的“冰火兩重天”關系唯有在主體識和經濟知的對決中方能妥善解決。歷史構境法是第一性的,科學抽象法居于第二性地位。堅持范疇既是科學的,亦是藝術的,最終是歷史的,才能真正把握歷史范疇所蘊涵的對象性規定。
基金:吉林財經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科研項目“《資本論》工資與現代化: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研究”(Z022WZD010)
關鍵詞:《資本論》; 具象法; 有機構成; 總公式; 生產一般; 資本; 機器
《資本論》具象法——有機構成與理論體系形成探究[J].《資本論》研究,2022,18卷:84-10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