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慶墨翟:與吳敬璉商榷“經濟增長的本質是什么”(一)
吳敬璉先生在《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發表了數篇文章——“經濟增長模式與技術進步”,論述經濟增長的來源,幾篇稿子有的簡單有的復雜,基本意思相同,無非是說“科技、服務業、信息業,三者是經濟增長的源泉”。我從“小豬派”的“產經聯”理論出發,認為吳先生的結論比較粗糙,犯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錯誤,因此對中國經濟增長做出“好壞不分”的指導性意見,特此做出以下分析,向吳老討教一下,希望吳老回應。
所謂經濟增長,有兩種現象,一種是物品生產的增長,一種是經濟交易金額的增長,因此,“國民生產”和“國民經濟(交換)”是有差別的兩個概念。有的“生產”不是經濟,比如農民生產的用于自己食用的糧食;有的“經濟”不是生產,比如餐飲業的服務,保姆的家政工業,股市上的買賣,期貨的買賣。以前在計劃經濟時代,經濟學的主要指標是工農業生產總值,市場化以后用的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這兩個數值之間的內涵差異巨大。工農業生產總值統計計算的目標是物,媒、鋼、油、棉等多少多少噸,國內生產總值統計計算的目標是錢,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經濟建設成就是物品數量的大幅增長,到了今天市場經濟的建設成就就是錢的高額數值,人民銀行存了多少多少錢。為了讓人民銀行多存點美元,中國可以把國家的重工業支柱工廠賣掉換錢,這叫“引進戰略投資者”,還可以把國家工商銀行等廉價賣掉股權,換取美元貨幣的存儲增加,這些“重錢不重物”現象就是改革開放的誤區。
吳文說,“所有的研究經濟增長的文獻,分析經濟增長的源泉大致上有三條,第一條就是庫茲涅茨所說的基于科學的技術的廣泛應用。……經濟增長的第二個來源大家可能就不是很熟悉了。這就是服務業,就是所謂第三產業。……經濟增長的第三個來源是大家很熟悉的,就是信息化。”吳先生所謂的科學技術、服務業、信息業三者是經濟增長的源泉,論述經濟增長具有三個成因,您分清楚這三個成因的所在領域差別了嗎?如果說這三個成因就是經濟增長源泉,這個分析也太表面化了,難道制造業、交通業、娛樂業難道不是經濟增長的源泉了.蕪湖市當前是靠奇瑞汽車制造業增長的,石家莊歷史上是京漢鐵路和石太鐵路交匯從農村增長為城市的,拉斯維加斯是靠賭博娛樂業增長的。
按照吳敬璉所說的科學技術、服務業、信息業三種“增長”拉動,是具有不同行業效果的,科學技術領域發展拉動的多是生產性增長,比如能源、材料、交通等行業多需要科學技術的創新飛越來拉動生產能力;而服務業發展多拉動的是交易性增長,如第三產業的餐飲、娛樂、傳媒等行業的增長多屬于商業交易的增長,這些行業在具體生產方面往往不增加物品產出,而只是增加了“經濟交易”。
當代信息產業的興盛于全世界,源于個人計算機PC和互聯網的誕生,因此信息產業有兩個分支“傳媒信息和科技信息”,因此信息產業的兩個分支拉動了兩個產業方向的發展,一是傳統領域的信息化技術改造,二是傳媒領域的新型媒體信息,前者是生產性增長,后者是交易性增長。所謂“黨中央提出的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吳文望文生義的原話),本質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原來運行模式的優化,優化帶來了工業化的效率,進而帶來了生產的增長,比如電力系統中的SCADA系統就是最典型的電力信息化。
為什么吳先生套用西方經濟學的市場理論,從不分析不同行業增長的拉動效果,而現在我們的民族產業經濟學需要分析行業差異呢?這是中國當前的經濟歷史現象決定的,由于當代中國出現了“空心GDP”、“血汗GDP”現象,增長貨幣價值,不增長國家實力,也不增長民眾福利,因此就必須區分好的經濟增長和壞的經濟增長。蘇州地區的經濟就是一個代表,GDP快速增長而GNP(人均消費)十年來不增長,這就是壞的經濟增長,其根本原因就是增長領域里面,只有經濟交易的增長,而沒有本土民眾福利和消費物品生產的增長,或者說本國消費物品的生產增長比重過少。而好的經濟增長呢?就是帶來全人類和全中國人民福利的共同提高。
因此,在吳先生分析經濟增長源泉的結論當中,就分不清楚什么是好的增長,什么是壞的經濟增長,這就是江湖上人稱“吳市場”所誤導中國改革的最大問題。科技行業拉動的增長既有提高傳統產業效率的(工業控制),也有淘汰就業人數的問題(挖掘業替代民工),服務業中金融服務業拉動的增長有時可以掏空制造業需要的資金(股市、期貨),信息業拉動的傳媒增長沒有帶來更多的物質產出(互聯網)。所謂“科技、服務業、信息業,三者拉動增長”實在是一筆“中國綜合國力增長的糊涂賬”!
分不清經濟增長的好和壞,中國的GDP增長到底是世界第四,還是世界第六,就沒有什么實質性意義,國家統計局的計算方法和聯合國接軌也沒有意義。加上尚未計算在內的幾千個億娼妓業交易值,也許中國經濟規模就是世界GDP第二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沒有關系,和民眾福利也沒有關系,這些結論請吳先生深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