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巨大災難中的最后一次機遇
田忠國
在世界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的時候,中國面臨的首先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因為,在資本機制的助推下,中國的經濟危機正在形成之際(主流精英稱之為巨大成功,如果光看財富總量不看災難性后果也算成功的話,說是成功,也真的成功了,不過,如果這個世界還存在辯證哲學的話,這種成功確是負成功。但不論正負,中國是成功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卻又悄悄來襲,直擊中國生存的命門。
美國的金融危機,主流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是美國金融監管不力等等原因造成的,但我與此觀點有相反的看法,也就是說,我個人認為,這是美元霸權式的資本機制的必然結果。面對這種局勢,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在內,如果想在未來有所發展,對本國民眾有益的發展,就必須團結一致,結束美元霸權,尋找并重構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世界經濟危機才可能盡快的走出困境。
但是,中國主流經濟學家一致選擇的竟然是維護美元霸權,自己甘愿充當美元霸權主義的奴隸和打手,這一事實就不能不令人提出這么個問題:這些主流經濟學家,是美國的精英還是中國的精英?這是其一。其二,是美國的精英,就必然是中國人民的敵人,因為,美國一直視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的敵人,但問題是,中國人民的敵人,怎么就成了中國高官厚祿的擁有者呢?其三,一個以中國人民為敵的精英主體主導中國改革,最終結果會如何呢?比如說,兩位著名的改革精英,茅于軾和厲以寧,前者以推翻共產黨,走資本主義為目標,后者以“改革就是要像我這樣的人能住別墅、坐奔馳車,否則改革就是失敗。(厲以寧語)”為目標。既然如此,主流媒體上所謂改革成功又從何談起呢?
當然,如果站在 茅于軾 先生的角度說,中國的改革確實基本上成功了,從站在厲以 寧 先生的角度說,也可以說中國改革成功了。
但問題是,中國的改革能以茅、厲二先生的標準衡量成功與失敗么?
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明確說過:“改革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改革成果由人民群眾分享。”由此可知,改革的成敗是不能由茅、厲二先生的標準去評判的。但是,在評判改革的時候,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套用了茅、厲二先生的標準,對于人民群眾的評判卻置之不理。由此可知,2009年的中國災難表現在經濟上,而其內在的助推災難發生的機制卻是政治。也就是說,人民群眾失去了對政治經濟制度機制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中國要使巨大的災難,轉變為機遇,我個人認為:
一、重新確立人民群眾對政治經濟制度機制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潘 老師曾在“建議喊響“重新分配財富”的口號”一文中說:“這是抓住當前中國社會核心問題、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扭轉社會危局的迫切需要。當前中國社會的核心問題是貧富懸殊問題,社會主要矛盾是弱勢階級和權貴階級的階級矛盾。30年,極少數不法之徒通過摧殘國計民生霸占了極大量的財富,不僅造成了極度畸形的經濟格局,也帶來了極嚴重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道德問題。”切中時害,十分贊成。但是,我在此補充一點,經濟分配權的問題,其實是個人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問題。人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問題不解決,經濟分配問題也無法解決,因為,中國的現實和三十年前的情況不同了。三十年前,人民群眾擁有對政治經濟制度機制的選擇權和決定權,而且有毛澤東在后邊為人民群眾選擇、決定自己的政治經濟制度指方向、鼓斗志,但是在人民群眾的表達權均已喪失的情況下,爭取經濟分配權就有點遙不可及,所以,恢復毛主義,構建人民民主制度機制,使人民群眾擁有對政治經濟制度機制的選擇權和決定權,我以為才是關鍵。
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變危機為機遇的關鍵。
二、重新分配六十年來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
抓住了變危機為機遇的關鍵,中國六十年的財富積累如何分配,怎么分配,由人民群眾自己決定。中國再也不能由少數人說,這個企業歸我了,哪個企業歸你了的改革老路,把中國人民創造了六十年、積累了六十年的財富,一下子收歸自己名下。如果改革這么簡單:強盜加掠奪加自由=成功!或許,在私有制剛剛誕生之初,改革就成功了。
從這個角度說,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一可以為擴大內需注入強勁活力。二可以緩解階級矛盾,化解暴力表達于無形,增加社會和諧度。三可以救活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化解經濟危機,促進經濟發展。四可以落實“改革成果由人民群眾共同分享”,取信于民,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五可以糾正違憲,樹立憲法尊嚴。試想,一個隨意違憲的國度,提倡建設法治社會,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因為,憲法是任何國家最大的法律。有此五大好處,重新分配財富何樂而不為呢。
三、民眾問責、評析、批判和動態糾錯機制,是和諧發展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都是“改革精英”說了算,但“改革精英”又是怎么“精英”的呢?請看厲以 寧 先生的話:“改革就是要像我這樣的人能住別墅、坐奔馳車,否則改革就是失敗。”“沒有大多數人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幸福?”由此看來,“改革精英”的改革,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惜把人民群眾打入十八層地獄。因此,建構民眾問責、評析、批判和動態糾錯機制,就成了中國能不能走出改革困境,創建和諧社會的關鍵之所在。因為,在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而是由“改革精英”為自己的改革自己評價,“改革精英獲取的利益越多,越損害民眾利益,其改革成就也就越大。從這個角度說,沒有民眾問責、評析、批判和動態糾錯機制,改革就必然改革到少數人自由掠奪的邪路上去。
請看,“改革精英”是如何評價我對改革問題的批判的:“看起來田忠國是斷章取義、撥弄是非的能手,而且偏執得出奇。拋開品質不論,此人主要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性和歷史任務很不理解,不懂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人類社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也根本不懂馬克思主義,沒有讀過《資本論》,頭腦里沒有一丁點唯物主義歷史觀。最好學一學馬克思主義的常識以后再發表議論。”該先生大概忘了,“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其本旨是說,由于資本主義對工人階級的剝削與壓迫,工人階級奮起反抗,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從這個角度說,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但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奪取政權,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況下奪取政權,并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表面上看,這違背了馬克思理論的基本原理,但本質上,卻是對馬克思理論的發展與升華。因為,馬克思基本原理,如果不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就無法指導中國社會的發展。
由此看來,“改革精英”自以為掌握了馬克思理論的基本原理,實則對馬克思理論一竅不通。這就是民謠所說的“改革改了三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的根本原因。因為,在“改革精英”看來,中國改革就是要實現資本主義制度,補馬克思理論課。其實,“改革精英”不過是以此為借口,行大肆自由掠奪之實而已。也就是說,“改革精英”以實踐馬克思理論為名,行自由掠奪之實。
當然,真正的改革則是堅持確保人民群眾政治經濟根本利益的大原則下,吸收世界上有益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益經驗,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機制,推動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經濟發展等等全面發展,而不是簡單的把人民群眾打入十層地獄。劉少奇之子 劉源 先生曾說,如果把人民群眾打入十層地獄,以前還革命干么(不是原話,大意如此)?
四、鞍鋼憲法是企業過冬、走出困境、走向創新的唯一出路
隨著經濟危機向縱深發展,企業的嚴冬就要到了。但如果中國做到了前三點,企業仍舊在資本機制模式下,中國的企業能否安全過冬呢?我看危險。所以,中國企業走出困境、走向創新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實施鞍鋼憲法,并使系統程序化、程序標準化、標準制化,確保鞍鋼憲法的正確實施和執行。
五、計劃經濟的靈魂在于與社會需求的互動
人們對計劃經濟批了三十年,但計劃經濟的靈魂是什么?“改革精英”對此卻一無所知。這不能不令人遺憾。因為,對計劃經濟的靈魂一無所知的人批判計劃經濟,那就只能邏織罪名,胡言亂語了。其實,計劃經濟的靈魂在于與社會需求的互動。
但是,人們一定要分清三種需求傾向,一是社會發展需求。二是國家發展戰略需求。三是國際發展需求。第一種需求需要動態調整,第二第三種需求則必須強制推行。因為,前者是為了豐富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而后者為了保障國家的安全、發展和避免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掠奪。目前看,“改革精英”搞的制度上的開門揖盜,是我國最大的危機。
結束語
2009年,是我國巨大的災難年,但同時也是最后一次機遇年。因為,三十年改革積累的各種社會問題,在經濟危機的助推下,必然會有一個總暴發。但是,矛盾的大暴發,也必然孕育著中國的大機遇,關鍵是如何看危機和機遇的辯證關系,并如何采取應對措施了。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