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如何能真正有效的拉動內需
我國改革開放已經30年,總結30年的時候許多人都自覺或不自覺的與前30年進行對比,因為的確后30年與前30年有著許多不同的特點,那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前30年和后30年它們之間的關系究竟應當是怎樣的呢?我認為首先它是一種繼承的關系,因為沒有自1921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流血犧牲、前撲后繼取得的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會有新中國的誕生;沒有新中國建立之初與帝國主義針鋒相對長期耐心的反封鎖斗爭;沒有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的艱苦奮斗和白手起家的創業,就不會有今天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這是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親身經歷和感受的歷史事實,是不容否定的。如果否定了前30年,那么后30年豈不是成了空中樓閣了嗎?
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作為中國共產黨,今天要總結的雖然只是后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但他的立足點卻應當放在建國以來60年經驗的基點上,把前30年的建設成就和經驗同樣看成是自己的財富,才是今天作為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正當的、象樣的,應有的眼界。而且在總結時也不應當采取對前30年一概否定,對后30年一概肯定的形而上學的違反科學的態度。這種態度只能證明我們黨在30年的改革中,還不能熟練的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來科學的總結自己的經驗。
作為共產主義的過渡階段,社會主義本身就是一個新生事物。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在取得政權后,面臨著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新的偉大事業,必然須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因此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來說,后30年是探索,前30年更是探索。在探索中難免會犯錯誤,因此在我們的心態上,不僅要允許后30年的探索犯錯誤,交學費和改正錯誤;也同樣應當允許前30年的探索可以犯錯誤和改正錯誤。因為只有這樣客觀科學的態度才是正確的、共產黨人應有的態度。
正是本著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我們來研究一下我國當前的內需嚴重不足的問題,也就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費相對不足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認為:社會的生產和再生產是由四個基本環節組成的,即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這四個缺一不可的環節循環來完成的,這四個環節相互協調、社會再生產的循環才能順利進行,生產才能發展,反之生產的進行和發展就會受到阻礙,經濟危機就產生了。一般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產生都是由于有支付能力的消費相對不足引起的,問題都是發生在資本統治者壟斷下的分配的極端不公和不合理造成的。
中國經濟的前30年,由于實行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因此決定了在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方面基本上是實行的史無前例的完全新型而覆蓋全社會成員的全民福利加按勞分配的分配制度。現在看來在30年的實踐中,實際上全民福利是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主要體現在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如住房、主、副食品、水、電、醫藥、交通、文娛、教育費用的低價政策和各級技術職業教育、師范教育及培養國家各級干部的大學教育的免費和助學金制度,以及對干部、職工、學生的公費醫療制度和勞動者的全員就業制度上。正因為全社會有了這樣強有力的保障全民基本生活和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福利制度,才形成了30年來各階層人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基本平等的新型人際關系,造成了人民安居樂業、家家夜不閉戶,人人路不拾遺的良好社會風氣,從而使勞動者之間的按勞分配所得的差別,形成不了足以劃分社會新的階級的決定因素。在這樣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下,所形成的最大特點就是:不論是干部、工人、農民還是學生在生活中都不存在“后顧之憂”,當時存錢的目的非常單純,就是為了“厲行節約,支援國家建設”,因此全社會的購賣力就顯得特別高,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不管是什么產品,盡管開足了馬力生產,總還是供不應求,因此須要用票證來加以限制和調控,但有時還是免不了產生排隊搶購,和脫銷的現象,這種現象被西方經濟學貶稱為“短缺經濟”。
事實上在一定階段的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無論是“生產過剩”還是“供不應求”都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社會產品分配的不同表現。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的情況下,只要讓價值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調控一下,一種“求大于供”的物品,它的價格立即就會漲上去,直到相應的人買不起,而達到供需平衡為止,因此從表面上看,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貨架上,一般情況下,貨物永遠是琳瑯滿目的;而社會主義社會就不同了,由于分配相對公平,就不可能用價格的手段來調節,達到供需平衡的目的。因為價格合適,社會成員大家都能買得起,就容易產生供不應求的情況;而價格定高了,就會使所有的人都買不起,而使產品滯銷,因此社會主義社會只能用“票證”作為調節供需平衡的手段來加以制約,這完全是由社會主義相對公平的分配制度所決定的,并不能說明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就低于資本主義。貨架上有沒有貨,只是表面現象,并不能反映出社會的實際生產能力,只是反映出一定社會的分配關系下的購買力狀況而已。只有在具體到社會的每一個人在一定的購買力條件下,每天的實際消費量的多少,才能比較出一種社會制度下真正的生產和消費的水平。
由于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前30年是一個全民福利,分配相對公平的社會,當時的基尼系數約在0.2左右,因此它也必然是一個購買力相對較高的社會。經過了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到2000年基尼系數就達到0.458的國際警戒線之上了.按勞分配變成多種要素參與分配是原因之一.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對社會主義全民公益事業福利制度的逐步取消,在社會上形成了大多數勞動者的住房難、上學難、看病難再加上許多人的下崗失業,這樣一來使人人無形中都有了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這里既有現實的生活水平的降低,也有心理上的存錢壓力,這樣就必然會極大的影響到社會購買力不足。舉一個住房制度變化的例子,一個五口之家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在改革前工資120元,住房支出是45平方米的平房三間,房租不超過5元;對比現在,住房面積是擴大了不少,但解決住房的支出幾乎占用了兩個知識分子雙職工一生收入的60%還不夠,加上孩子上學、醫療和失業的預防,當然他們對于其他消費的能力就必然會降低。高速增長的生產力與多數勞動者隨著改革逐步降低的社會購買力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成了社會生產力繼續發展的瓶頸,分配決定生產的反作用,就突出的表現了出來。
在當前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嚴重形勢面前,要徹底解決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使我國的生產力得到健康發展,恐怕不是單純的提高部分人的工資所能徹底解決的。根本的是要在本屆政府任期內下大力氣來真正解決勞動者的充分就業問題,住房問題,免費醫療問題和免費教育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關系到改革的信譽和成敗,涉及到改革成果全民的共享和改革的前途,是非常重要而帶根本性的,中國的改革要得到健康的發展,這是不能繞開的關鍵。在資本主義大國如美國的經濟都在嚴重衰退的形勢下,回顧我們前人建國的成功經驗,也許這正是我們在總結30年改革經驗之時,可以和應該借鑒的不應忽視的優勢吧!
(9月25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一名男子在州辦招聘會上照看孩子,而他的妻子正在招聘會上尋覓就業機會。當日,美勞工部報告說,受到經濟放緩以及颶風來襲的影響,上周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猛增3.2萬人,升至 49.3萬,達到近7年來最高水平,并遠遠超過分析人士預計的44.5萬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