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田:《蝸居》蟻族慘狀需要“三個切割”才能治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624888.html
治理高房價的政策之所以屢屢失效,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敢觸及或者一愿觸及三個最核心的問題。如果繞過這三個切割而言它,任何治理高房價的政策只能是越治越漲,最高失去民心,引發嚴重的社會安全問題。
《蝸居》熱播其實已經說明高房價已把普通百姓壓跨,改變高房價問題是民心所向。治理高房價必須進行三個方面的切割:其一是必須讓地方政府與土地財政切割;其二是必須讓消費性購房與投機性購買進行切割;其三是必須讓糧食用地與一般農地進行切割。
《蝸居》講述房價飆升年代,人們對房子的渴望以及“房奴”生活的辛酸。 《蝸居》的熱播熱議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社會的主脈博趨勢:目前的高房價已讓普通百姓不堪重負,政府部門必須盡快解決這個民生問題,久拖不決將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上世紀80年代末的那場社會大動蕩之所以發生,與之前的物價狂漲、價格雙軌制引發的權力腐敗有很大的關系。而近年來的房價狂漲、權商勾結,少數人發大財,絕大多數人背負高價成本已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心理壓力。如果處理不好,一旦有某一事件觸,則很可能會帶來大的社會震蕩。
如何要徹底解決中國的高房價問題,必須要進行三個大的切割。目前每年中央出臺的數項房地產調控政策,屢調屢敗,越調越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上述三大切割問題。只有真正地解決了這三大問題,目前高漲的房價才有可能真正地降下來,才能消除普通百姓的怨言,讓社會能夠穩定運行。
其一是必須讓地方政府與土地財政切割。
高房價背后其實就是高地價,雖然國土部一直在那莫須有地反駁,這是連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反駁的原因可能是怕擔責,擔高房價的責。由于目前地方政府部門通過征地基本上壟斷了賣地的權力。房價越高,地價就越高,政府的財政收入就越高。從地方政府部門來講,他巴不得房價高起來呢。看一看前幾年各地興起的一浪又一浪的經營城市熱潮,其實所謂的經營城市,就是要讓城市的地價高起來。地價高起來后,來自賣地的財政收入就迅猛增加,地方政府也就有錢可用了,政績也很漂亮。前幾年在外調研,跟一些基層政府部門的官員聊天,聽著他們說起自己轄區內的土地價格又漲了多少多少倍的那個興奮勁,就知道土地價格如果讓地方政府部門去管,只有是一個結果:越高越好。所以中國要治理高房價,必須讓地方政府的財政與賣地進行切割。如果這條做不到,其他的都是白搭。
其二是必須讓消費性購房與投機性購買進行切割。
由于目前我國畸型的社會不平衡現象,一方面少數人通過坐擁土地或者權力迅速爆富起來,另外一方面,普通百姓為了那可憐的蝸居要奮斗一輩子。美國如果房子空置率10%-15%就很危險了,而中國的北京與上海,空置率估計早已超出50%了。如果大家興趣在晚上到北京周邊的一些小區看一下燈光就知道空置率是一個多少嚴重的問題了。
國共內戰之所以國民黨迅速被共產黨打敗,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共產黨提出的均分土地政策,當時由于內戰,在我國的廣大的農村地區,土地兼并集中很嚴重,一方面許多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里,另外一方面大部分百姓卻耕者無田。共產黨順應民心,提出均分土地的“土改”政策,迅速吸引了民心,把國民黨趕到了臺灣。國民黨到臺灣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搞“土改”,讓貧窮的農民擁有土地,解決過度不均的土地問題。從而也讓臺灣從而繁榮起來。
目前我國的大城市也出現了住房貧富嚴重不均的危險狀態,一方面少數富人手頭掌控著數套房子,每每有新的房子上市,很大一部分就被這部分投機者所購走,而真正需要房子者卻難以買到或者根本買不起。
所以必須要對這些帶來巨大不均的購買行為進行切割,保證讓那些無房者能夠低價拿到房,而讓那些投機者付出高昂的代價。如果再象現在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區分,投機性與消費型購買混在一起,只能對普遍百姓的傷害愈來愈深,建多少房子都沒有用。
其三是必須讓糧食用地與一般農地進行切割。
高房價背后是高地價,高地價的原因一方面是壟斷,另外一方面是不讓農民的土地進入住房市場。一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糧食安全問題,劃出個土地紅線,農民的土地就不能建商品房了,全世界都少罕見。其實農民的宅基地與糧食安全一點關系都沒有。憑什么農民建的房子就是小產權房,就不能上市?地方政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壟斷一切土地供應,獲得壟斷暴利。
未來不能為了一個糧食安全問題,就把農民的土地權利都統統地給剝奪了。農民其實已經為糧食安全作出了太多的犧牲,未來國家對劃成基本農田的土地應該進行嚴格限制,但對除此以外的其他土地,尤其是農民的宅基地應該徹底放開,讓農民自己來經營。這樣就可以有大量的土地進入住房市場,高房價自然就支撐不下去了。
所以目前一刀切的征地政策、購房政策、糧食安全政策才是高房價的主要原因,而那些先富起來的少數暴利獲得者,又雇傭大批的吹鼓手來擾亂輿論,想亂中取勝。中央決策部門一定要與這些特殊利益集團進行切割,出臺真正有利民心集聚的政策。
所以目前中央政府當務之急是不能再拖了,必須盡快出臺“物業稅”,讓地方政府從物業稅中獲得財政收入而不是賣地,也應該出臺對投機性購買住房的高稅收政策,讓那些擾亂住房市場者難獲暴利。也應該出臺農民土地“同地、同權、同利”政策,讓農民可以直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商品房,并且可以進入住房建設市場,唯有此,才能從根本上治理中國的高房價問題,才能重聚民心,解決社會民心不穩定問題。
(評論者鄭風田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網上《蝸居》評論:
編劇六六:“每一個寫字樓里擁有1平方米隔間、月月還房貸、出門坐公交、中午吃盒飯的人,都能從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房子的壓力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甚至我們的愛情、親情,成為了衡量幸福的標準……
《蝸居》在無意之中觸動了現代人的敏感神經,一部其實并無多少深度的電視劇,卻激發了人們這么多的熱情與感慨,都是因為房子在今天實在太具話題性。與其說我們在討論《蝸居》,不如說我們都在“蝸居”中掙扎。我們關注“蝸居”,其實在關注現實。
一部《蝸居》居然引來了這么大的熱鬧,可見我們被房子和現實傷得有多深。
一部普通的電視連續劇居然引來這么多熱議,可見別的影視作品離真實有多遠。
《蝸居》其實沒說出什么更新鮮的事情。關于房子,是這幾年中國人嘴里天天要談論的重要話題。因為房子像一座大山已經壓在背上,因為更多的人都被房子按住了再慢慢揭皮,因為房子是我們很多人一輩子奮斗的目標,因為房子帶給我們關于財富和安全感的人生初體驗。
房子是家庭的保障。沒有房的婚姻不會幸福,沒有房的家庭沒有安全感。這樣的日子不會踏實!
房子到底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它是否會壓垮婚姻?壓垮事業?壓垮人生?為什么我們的人生和夢想都要拴在一個房子上呢? ……
《蝸居》:高房價是悲劇根源
房子,女人和孩子,是一個家溫馨的要素,但高房價將之化作一把辛酸淚。電視劇《蝸居》給觀眾最大的感觸,大概就是:高不可攀并且仍然不斷上漲的房價是劇中一切悲劇的根源。難道窮人真的就沒有住房子的權利嗎?蝸牛也有自己的殼,而窮人難道連自己的殼都不應該有嗎?
逼良為娼的房子 狗樣過活的房奴;血淋淋的房奴賬本 赤裸裸的房子欲望;做奴才還是做個人 要房子還是要生活?
這部房奴劇展現了“攢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速度”的社會現實。房子已成為壓在都市人脊梁上的一座大山,為了房子承擔著不堪重負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每月必須支付的大額房貸懸于頭頂,畸高的房價讓他們只能貓著腰過活……
“我沒有成為房子的奴隸”
[有人說,《蝸居》之所以火,在于說事說得“巧”———在房價高企、老百姓“望房興嘆”的今天,這樣的應景之作必然能引起廣泛共鳴。發
“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生活。別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6000,吃穿用2500,冉冉上幼兒園1500,人情往來600,交通費580,物業管理300-400,手機電話費250,還有煤氣水電費200……也就是說,從我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400……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
房子是裝飾品還是必需品?還有什么能比房子更能牽動人們的心呢?《蝸居》就這樣將這個燙手的話題搬上了熒屏,于是我們看到了很多真實的房奴的生活狀態。。“要是蘇淳有房子,要是小貝有房子,什么事情也不會發生。”網友們這樣說。“80后”大多數人的生存困境,和房子息息相關的人生,為了房子為改變的命運,巨大的壓力下,房奴們不堪重負的呼聲,都在《蝸居》里展示。正如劇中海藻幫姐姐反駁說的那句話一樣:“她想要的那個房子,不是生活的裝飾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
的確,為了這個必需品人們耗盡的將是整個青春,甚至人生。看過《蝸居》,房奴們的生活狀態赤裸裸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讓所有人深思。
《蝸居》引發網上“曬苦”熱
日前,一位“80后”網友發帖《當房奴遇上甲流,公司落井下石》,傾訴自己的生活和熱播電視劇《蝸居》的女主角竟開始驚人相似起來。該帖中“房奴”、“甲流”、“蝸居”等敏感詞匯和樓主的經歷,迅速引起網友同情和共鳴。
電視劇《蝸居》反映的是“社會最大多數的‘蟻族’和‘前蟻族’的生活現實”,在網友中激蕩起了“殘酷共鳴”,電視劇中描寫的故事,“正是發生在那些囊中羞澀難買房子或者貸款艱辛供房的‘負二代’中。”
近日,一篇熱帖《“80后”的蟻族尷尬:滯苦的一代》也引起網友熱議,帖子寫道:“‘蝸居’在越大的城市也越加明顯,一方面是盡人皆知的寸土寸金,另一方面是房價奇高。剛出茅廬的學生,無論你是名校還是高專,都不得不面對小中大(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安家銀子。”
某網站特地發起的一項網友投票吸引了36萬名網友,結果顯示八成人認為幸福與房子有關,其中69.9%的人認為幸福的家庭一定該有至少一套房;10.5%的人表示“不僅該有,至少85平米以上”;只有10.0%的人認為“房子和幸福無關”。現實生活中,無數的“房奴”在花完了父輩的血汗錢后,還要搭上今后數十年的年華,“蝸居”的逼仄、壓抑、荒蕪、蒼白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殘酷;《蝸居》電視劇中,海萍、海藻姐妹,在一頭扎進都市的汪洋大海之后,一個當了“房奴”、一個成了“小三”,背后竟然都與房子有關,讓人感慨噓之。
每個人都想有個家,但是飆升不下的房價讓很多人成為“房奴”或在努力通往“房奴”的路上。海萍、海藻姐妹就是“寫字樓里擁有1平方米隔間、月月還房貸、出門坐公交、中午吃盒飯”的那種人。為了給姐姐湊齊首付,讓海萍一家三口在這個城市有一個小小的蝸居,海藻離開了深愛自己的男友小貝,做了有權有勢的宋思明的“小三”。《蝸居》中愛情、房子難以抉擇的痛,體現在眾多房奴的生活中。她們不是沒有愛情,只是愛情已被房子壓得茍延殘喘……
劇中姐姐海萍有句感慨:“愛情是男人騙女人的把戲。男人若真愛一個女人,別凈玩虛的,一是拍上一摞票子,讓女人不必擔心未來;二是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擁有不了男人的時候,心失落了,身體還有著落。”
【一部電視劇折射老百姓的購房夢】
“你看那么多房子沒一套滿意的適合的?”“有合適的,價錢不合適。沒錢啊,那天我看了,太陽城廣告你不是也知道嗎?那的房子是真好,你知道多少起?150萬起賣,我哪有那么多錢,算了再等等吧。”——這段錄音,是目前正在熱播、并引起廣泛議論的電視連續劇《蝸居》中的對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