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小農經濟,小農與土地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天下的治、亂。直到今天,關于三農問題、土地問題的爭論,很多論者隱含假定的社會背景仍是小農經濟。然而這個隱含的假設是否仍符合現實?
在國家統計局的網站公布的《中國統計年鑒》上,公布了7個年分的投入產出表:1995、1997、2000、2002、2005、2007、2010年。值得慶幸的是,它們對經濟系統的行業劃分是一致的(僅在表述上有些差異),將國民經濟劃分為17個行業:
農、林、牧、漁業
采礦業
食品、飲料制造及煙草制品業
紡織、服裝及皮革產品制造業
其他制造業
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煉焦、燃氣及石油加工業
化學工業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金屬產品制造業
機械設備制造業
建筑業
運輸倉儲郵政、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批發零售貿易、住宿和餐飲業
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金融業
其他服務業
這使我們可以從動態系統的視角,分析農業與其他行業的關系。
上述投入產出表均以當年價格計算,由于價格在變化,無法直接進行年度間的比較。為反映各行業產品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及其變化,歷年投入產出表均需按基年價格換算。但統計年鑒的價格章中,沒有與投入產出表中行業分劃一致的價格數據,給分析造成了巨大的障礙。我們只能使用替代價格數據進行分析。
投入產出表中的“農業”是“農林牧漁業”,即廣義的農業。在《中國統計年鑒的》的價格一章中,分別有農、林、牧、漁業產品的價格指數,在農業一章中別有農、林、牧、漁業的產值,由此可算出整個廣義農業的價格指數。
在價格一章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中,可以找到機械設備業(機械化農具)、化工業(化肥)、食品工業(飼料)、石化業(農用機油)、其他制造業(農用手工工具)的替代價格指數。
其他工業行業,用價格章中“按工業部門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中相應行業的價格指數。
工農業之外的行業(含建筑業/運輸倉儲郵政、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零售貿易、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其他服務業),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價格,只好用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替代,這當然不精確,但別無辦法。相信在統計局內部,應能找到與投入產出表口徑一致的價格序列。希望那掌握相關數據的部門,能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解決了數據的可比性問題,就可以分析單項投入與農業產出的關系。邏輯上,投入越多,產出越高。故先觀察各單項投入與農業產出的散點圖。散點圖表現的相關性越高,該項投入與農業總產出的關系越密切。
作為生產的投入因子,散點圖的趨勢線應滿足三個條件:單增、平滑、無拐點。這樣的常用函數有:指數函數、線性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所以我們對每個投入因子的散點圖,分別做上述四條趨勢線,選其解釋力最強(R2最大的)的作為該投入的趨勢線。(注:R2稱為方程的確定性系數(coefficientof determination),表示方程中變量X對Y的解釋程度。R2取值在0到1之間,越接近1,表明方程中X對Y的解釋能力越強。)
按R2從高到低排序,解釋力強的投入有:
機械設備(R2=0.952)
圖一
機械設備投入對農業發展的解釋力高居榜首,說明農業發展與機械化關系極為密切,也意味著從綜合平衡的視角看,保障農業生產首先要保障農業機械的投入。
倉儲運輸信息業(R2=0.948)
圖二
倉儲運輸信息業對農業生產的解釋力如此之高,令人驚異。它表明我國農業對倉儲運輸信息高度依賴,這意味著我國農業已擺脫小農經濟,向邁大農業。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大幅度跨季節、跨地域銷售成為農業生產的常態。
電力(R2=0.944)
圖三
電力對農業生產的解釋力位居第三,這與農業機械化密切相關,農電成為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
批發零售(R2=0.873)
圖四
批發零售業對農業產出的解釋力如此之高,證實農產品的批發零售業是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可見我國農業已高度商品化。
食品工業(R2=0.849)
圖五
對農業而言,食品工業主要是提供飼料。如果將農業進一步細分為農、林、牧、漁業,應能觀察到牧業和漁業對飼料工業更高的依賴性。
化工(R2=0.818)
圖六
對農業而言,化工業主要是提供化肥、農藥。依直覺,農業對化工的依賴性應更高,而數據顯示,農業對機械設備、倉儲運輸信息業、電力、批發零售、食品工業的依賴性高于對化工業的依賴性。這一方面顯示了中國農業機械化、商品化的明顯趨勢,一方面提示,靠化肥、農藥提高農業生產的作用有限。
金融業(R2=0.811)
圖七
由于中國農業機械化、商品化的明顯趨勢,強化了金融業對農業的作用。
農林牧業(R2=0.810)
圖八
農林牧漁業是本行業的內部投入,如育種、幼畜等,其趨勢線顯示出投入效益遞減的態勢。這提示我們,隨著產量的提升,行業內部的消耗加速增加,亦即行業內部的分工深化,其子系統間的相互依賴加深。
其他服務業(R2=0.776)
圖九
農業對其他服務業的依賴顯示了農業生產的社會化,旁證中國已經告別小農經濟。
至于其他行業對農業的投入,散點圖顯示,R2均不到0.6,最小的是房地產業,只有0.025,可見房地產投入對農業總產出的影響完全是隨機的。
圖十
綜上,可清晰地看出中國農業的兩個顯著特征:
1、生產技術上:對機械與電力高度依賴。當年人們夢寐以求的機械化、電氣化已經實現。這樣的生產技術勢必淘汰傳統的小農經濟。
2、生產關系上:對倉儲運輸業、商業、金融業和其他服務業高度依賴,表明農業已不再是傳統的“自給自足”、“自產自用”。產品主要銷往遠方。生產的目的在于追逐遠方市場的需求,而不是自己消費。農業已經高度商業化了。
曾幾何時,“農業現代化”是國人的夢想之一。而今我們看到已經機械化、電氣化、商業化的農業,這就是現代化的農業。然而現代化的農業卻帶來了凋敝的農村,更向社會拋出了大量的國民----現代化的農業不可能容納如此之多的勞動力。
由此,討論三農問題時,不能再以小農經濟的眼光看待農村。也不可能指望在城里耗盡青春的“農民工”最后回到農村。廣大國民生計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當數以億計的人口處于“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狀態時,不可能奢望社會穩定。這些年群體性事件激增,就是明證。
對群體性事件,筆者找不到權威的統計數據。只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安全防范系的一篇學術論文中發現“某地區”的數據,它顯示了群體性事件激增的態勢:
圖十一:某地區群體性事件發生件數與年份的統計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安全防范系胡詩妍,
隋晉光,王靖亞《群體性事件風險定量
預測預警》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年8月,第42卷第4期)
當年俄國的斯托雷平改革,以警察手段瓦解傳統的村社,扶持現代化的農業大資本。在農業生產大發展的同時,制造出一大批被農業甩出又融不進城市的絕望人群,導致整個社會充滿戾氣。這就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社會背景。殷鑒不遠,何人應該深思?
如果不能給被農業現代化甩出的巨量人口找到穩定的生計,等待整個社會的,將是劇烈而血腥的動蕩。給被農業現代化甩出的巨量人口找到穩定的生計,是當今最大的社會課題;對執政黨而言,是當今最大的政治!那些指望讓這些人口回到土地上的主張,不過是夢囈。無論他標榜的旗幟是左、右還是環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