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日本吉本興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就深化節目內容合作、強化媒體技術研發、擴大人員交流等方面達成一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邢博與日本吉本興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岡本昭彥代表雙方簽約。
消息一經公布,迅速引發熱議。
岡本昭彥表示,日本吉本興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節目制作方面的合作成果顯著,聯合制作的《味知中國》《未知之城》等兩季節目,在日本一經播出,廣受好評。故此,吉本興業期待與中方共同策劃、制作該系列節目的第三季,期待通過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契機,加深與中方在更多領域的合作。
筆者查了查資料,《味知中國》已于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在日本播出。其后,2023年7月23日,中央廣播電視中心亞非中心與吉本工業株式會社聯合制作令中國城市文化主題電視節目《未知之城》,在日本國家衛視頻道“BS吉本”(和客戶端“KANKAN”等平臺)播出,該期節目以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主辦城市成都為主題。
2023年5月31日至6月1日,《未知之城》攝制組曾到廣西柳州,先后到窯埠古鎮、廣雅市場、青云菜市等地取景。
這個“吉本興業”一點兒也不簡單。
吉本興業株式會社(Yoshimoto Kogyo Co., Ltd.),通稱“吉本”(yoshimoto),是日本最大的藝人經紀公司、電視節目制作公司,是日本最古老的藝能事務所,也是吉本興業集團的母公司,創業于1912年(明治45年)4月1日。
吉本興業,堪稱日本笑星的大本營。
又是笑星。
還記得前段時間那個鬧得風風雨雨的笑果文化么?
1912年4月,吉本吉兵衛夫婦經營的“第二文藝館”成立。
1913年,成立“吉本興行部”。
戰前,該公司在京阪神和名古屋、東京地區直接經營超過40家娛樂表演場所。吉本是日本最早對旗下藝人實行月薪制度的事務所,在設立之初即已采取該制度。侵華戰爭爆發前,據說吉本曾與日本山口組一起炒賣地皮。獲利頗豐后,吉本還曾收購通天閣。
侵華戰爭爆發后,日本的娛樂公司都在忙著宣傳打仗,吉本自然也不例外。這些娛樂公司的盈利模式簡單而粗暴,即派人去前線勞軍,給日軍表演節目,然后回到國內,再向日本國民吹噓日軍的勝利,吹噓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見聞,此所謂“去國外演出、回國內吹牛”也。
所有的娛樂公司中,就數“吉本興業”的生意最為火爆。在此期間,該公司捧紅了許許多多的演員。
1931年,吉本演出隊來到長春和沈陽免費演出,慰勞日軍。
1932年2月,排演節目,慶祝“偽滿洲國”成立。
戰爭期間,行程滿滿、風塵仆仆,一時名聲大噪,賺得盆滿缽滿。
彼時,著名喜劇演員柳家金語樓(別名山下敬太郎,1901-1972年,Kingoro Yanagiya),戰前主要隸屬于吉本興業(東京吉本),戰后自己創立了“金星職業”。
柳家金語樓將單口喜劇稍作修改,給日軍表演“士兵單口喜劇”。此人在韓國當過兵,退伍后就針對軍旅生活搞創作,寫寫搞笑的段子。
1934年2月,柳家金語樓來到中國東北演出,回國后又接著參與了多場表演,其編排的喜劇節目《夜談滿洲》《滿洲經歷》大火,遂聲名鵲起。
隨后,日本海軍相中了吉本公司和柳家金語樓,讓其幫忙宣傳和美化日軍侵略行為。柳家金語樓專門寫了《一百萬次歡呼獻給海軍》一書,并拍成電影,助力軍方宣傳。他還在《我是海員》里扮演了一個角色,海軍方面有要求,告訴導演不能拍禿頭,導演一看,這柳家金語樓卻是個禿頭,怎么辦才好呢?最后,只好改劇本,給他戴上了一頂帽子,無論何時,都不能脫下。于是,電影中就出現了奇怪的一幕,柳家金語樓在床上也戴著帽子。
1938年,一個名叫“我想讓你笑”的演出團來到中國表演。在這個演出團的節目里,中國人沒有文化、膽子又小,兩只眼睛還只盯著鈔票,日本人對此極盡諷刺之能事,體現出了很大的優越感。
在演出期間,適逢與中國游擊隊交火,一個名叫花園愛甲的女演員被擊斃,該演出團事后將其尸體帶回日本,日本民眾把她當成英雄,夾道相迎,東條英機的妻子還特意出席了她的葬禮。現在,據說這個花園愛甲的靈位被安放在了靖國神社。
1941年,情報局與大政翼贊會主導成立“移動演劇聯盟”,吉本興業跟進成立“吉本移動演劇隊”展開全日本巡演。
1943年2月13日,當時吉本興業持有的大阪市通天閣(第一代)雖已被大火燒毀,卻停止重建,而被大阪府廳以“獻納”名目拆除,拆除所得的鋼材等原料投入軍工生產中。
為了賺錢,包括吉本興業在內的日本演出團還給汪偽政府和偽軍演出,希望能促進“中日友好”。實際上,這些演出團中的許多演員都有狂熱的軍國主義傾向,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個士兵,而不只是一個演員,所以他們心甘情愿為日軍賣命,幫助日軍散發傳單,宣揚各種騙人的口號,如“日本趕走了東北軍閥,讓人民幸福”;“八路軍和新四軍是大蛇、害蟲,只有驅除害蟲中國才得安全”;“世界桃源滿洲國”、“新國新民歡樂園”、“安居樂業滿洲國”、“民族奮起建設理想國”等等,不一而足。
戰后,絕大多數這些日本喜劇演員繼續干著老本行,沒有人去追究他們“戰爭幫兇”的責任。
二戰期間,吉本興業的40處劇場在美軍的轟炸中毀于一旦,只能以經營電影院為生。
戰后,吉本興業創始人吉本勢的弟弟林正之助(“林”是吉本勢結婚前的舊姓)被任命為社長。
1949年,借由NHK電視臺播出《上方演藝會》之契機,吉本將大阪演藝推廣到全國。
1950年,吉本勢去世后,吉本興業開始摸索新喜劇,培育新人,占領公眾電波(電視、廣播)。
林正之助作為電影發行業界的老大,為人不僅吝嗇,而且相當嚴苛。
吉本興業有一大特點,其與藝人之間并不存在任何書面契約,所有的合同約定基本都是口頭完成。
但是,這樣的規定卻沒有人敢反對,因為社長林正之助擁有深厚的黑社會背景。
1968年,林正之助就曾與山口組組長合伙侵占企業而被捕。時至今日,現在吉本在大阪和東京都,仍舊具有濃厚的黑社會背景。
目前,吉本興業在日本擁有13個直營劇場,旗下各類藝人將近6000名,以從不對外負債而聞名。除了搞笑藝人、落語家之外,還將大批演員、運動員、文化人士、藝術家收至麾下,可見吉本想要打造綜合性娛樂帝國的野心。
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6月,吉本興業旗下藝人曾被媒體相繼曝出參與“反社會勢力”組織的活動,并領取報酬。
這個故事版本是不是有些眼熟?
再來看看吉本興業的業務觸角。
吉本興業現在是香港創業板上市公司寰亞傳媒(ROJAM Entertainment Holdings Limited,2000年2月29日成立;港交所:8075)的主要股東。寰亞傳媒由日本著名音樂人小室哲哉及其歌手前妻吉田麻美共同在香港創立,成立初期在大中華地區從事全面娛樂事業,并曾簽下多位女新人歌手。
2002年9月30日,寰亞傳媒收購上海龍杰娛樂有限公司(原上海智鴻娛樂有限公司)90%的注冊股本,通過收購和層層嵌套,將業務拓展到了中國大陸。
2004年12月24日,寰亞傳媒成為吉本興業與Fandango(Fandango, Inc.)的附屬公司。
2007年10月31日,寰亞傳媒收購了深圳樂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08年3月31日,寰亞傳媒在臺北市成立全資子公司“香港商龍杰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在臺灣銷售吉本興業授權的影音制品。
2010年12月,吉本興業又于首爾成立海外分公司、于臺北市成立“臺北吉本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吉本興業的“喜劇”節目還時不時來上海等地演出。不知在劇場中捧腹大笑的中國人,有幾人知道吉本興業的過往歷史?有幾人記得吉本興業是侵華日軍的“美化師”?有幾人記得,同樣的喜劇節目,他們卻曾以這樣節目形式對中國人極盡嘲諷?
筆者對極力美化日本侵略行為、謳歌贊揚軍國主義的那些娛樂從業者、藝術從業者,沒有任何好感。
善良的中國人啊,總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總是那般寬容,總是那般健忘,總是那般容易原諒。
看看這些極力美化日軍侵華惡行的“精美”圖冊吧,這些資料是熱心網友Vivian在海外辛辛苦苦翻查出來的,頗為不易。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是第一次看見。
大家可以仔細看看,記住上面的這些名字。這些人基本都是右翼,又或侵華幫兇。
為了鼓舞日軍侵華的士氣,日本帝藝員、帝國藝術院會員橫山大觀氏(Yokoyama)還專門創作了一些詞,代表了所謂的“愛國進行曲”的幾個小節,大意是:
“當曙光劃破東海的天空,太陽高懸于天空,宇宙能量的生命精神注入大和群島,使其生機勃勃,充滿了光明的希望。”
日本太田天洋氏還寫了首詩來鼓舞侵華日軍的士氣:
“日本出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名留寒北三千里,威振江南萬丈高。”
戰前,日本進行了這種“國民精神總動員”。
日軍侵華時,不但帶著準備回去大吹特吹的記者,還帶著一幫從軍畫家。是不是沒有想到?
例如,下面這幅《江上雨來》,作者為從軍畫家、帝國藝術學院成員(即帝國藝術院會員)橋本關雪。此人號稱日本畫家第一流、漢學專家,曾多次來華學習中國的藝術和文化(學成后便用所用之藝,反咬一口)。侵華戰爭爆發后,橋本關雪走上前線,從戰場上的實際生活中描繪出“各種鼓舞人心”的場景,為日軍服務。
南京中華門之開戰,作者為從軍花家小磯良平氏。
畫中稱:
中華門是南京的南門,中國人為了保衛首都,拼死抵抗,直至紫金山和雨花臺陷落,他們才開始撤退,且很快發展為潰敗,結果他們傷亡慘重。
黃河決堤現場,作者為從軍畫家、東京高等工藝學校教授和田香苗氏。
《吳淞鎮》描繪的是關于上海寶山吳淞鎮的爭奪戰。吳淞鎮被日軍占領后,但是河對岸有一個戰略要點仍舊處于國軍控制之下。由于登陸作戰的日軍暴露在國軍炮兵連的側翼火力下,致使登陸十分困難。在此情形下,不得不在敵人(指國軍)面前航行至黃浦江,以便繞過敵軍側翼。當這一切完成后,就比較容易占領據點。
《白墻房的突擊》:畫中的白墻房是一個富有的中國農民的住所,距羅店鎮大約500米。敵人在這所房子里占據了一個位置,對我們進行了最頑強的抵抗。最后,我們派出一個支隊,通過他們挖的戰壕接近它,在墻壁下安放了炸藥,將其炸得粉碎。接著,坦克和步兵發起進攻,經過十多日的艱苦戰斗,我們成功地奪取了敵人的陣地。
野戰醫院也被日軍的從軍畫家隨手畫了下來。
這只是普通的野戰醫院嗎?未必。
請將目光移至右下角,仔細看看“防疫班活躍”這幾個字。這是在準備投毒?還是顯示的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的一角?
封底,昭和14年,也就是1939年。
不知大伙兒從這個畫冊中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顆欲望膨脹的野心,一只窮兇極惡的狼,一只極力美化自己的血淋淋的大手。
在上述畫冊中,殘酷的戰爭似乎被蒙上一層紗,讓人幾乎感受不到什么血腥味,也體會不到什么戰場的殘酷,仿佛一切都是輕描淡寫的“美好”。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對于中國人民而言,在日軍侵略時,遭受了何等的苦難?
罄竹難書,萬口難言!橫尸千里,血淚慟天!
與狼共舞,若沒有時時刻刻的戒心和防備,是會被狼吃掉的。
以前的東亞同文書院還記得吧?
民國初年,湖南耒陽少年資耀華(1900~1996年)留學日本,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院。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看到了東亞同文書院編撰的一本《中國各省調查報告》。打開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倒吸了一口涼氣。書中記載超級詳細,居然標注著自已出生的偏遠小山村——湖南耒陽田心鋪村,而且就連村莊旁邊的一座無煙煤礦也有標注,還標明了位置圖和路線,以及村里有幾口井,每口井的具體位置。
抗日戰爭爆發的前三十年,日本就開始暗暗謀劃了。
1901年,東亞同文書院從南京搬遷至上海靜安寺。該書院的學生,基本都是日本人,——與今天在中國大陸的日本人學校幾乎沒有什么兩樣。
這些學生努力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政治、地理、語言,甚至是方言,同時,利用假期實施所謂的“大旅行計劃”,即每個學生每年都必須到指定的中國某地去做一番詳細的調查,收集各類資料和情報,時間從兩個月到半年不等,——恰如今天之日本人學校的學生一樣,幾乎沒有什么分別。
按照計劃,他們需要調查某地的地理交通、風土人情,乃至當地的主糧種植品種、糧食作物的產量等等。
至成都調查時,他們把市面上所有的地圖幾乎全都買了下來,然后親自用皮尺去丈量城墻的厚度和高度。一些重要的目標,會記錄其主要用途,并詳細地標記出具體位置。
二戰后曾繳獲部分東亞同文書院的內部資料,其中有一份調查報告記載了這樣的內容:
“河南:鴉片2元一兩。每畝繳稅15元,每畝鴉片收入30-100元,種植小麥每畝收入不過30元。故在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農村鴉片種植發展很快。如此發展支那北方地區之糧食供應必然不足。”
可見,東亞同文書院對中國經濟、民生等方面的情報收集工作相當細致。
在東亞同文書院執行“大旅行計劃”的四十多年時間內,前后共有大約三至五千名學生參與情報收集,規劃的線路有700多條。
侵華戰爭爆發后,這些學生立刻搖身一變,如同當初的西方傳教士那樣,變成了侵華的急先鋒和帶路者,打著“中國通”的名義,成為日軍的間諜、翻譯、參謀等等。
抗戰時期,日軍第一次轟炸昆明時,一架轟炸機被中國空軍擊落,領航員跳傘逃生,被當地的保丁抓獲,押解至昆明市文廟示眾。
令許多昆明本地百姓大吃一驚的是,這個領航員居然是個熟面孔,不少人還是看著他長大的,更有人與他是鄰居,甚至是小時候的玩伴。此人父母在當地開醫館,平日里顯得謙恭有禮,博得了許多當地人的好感。可是,他們一家人的真實目的,只是奉命在此潛伏。
現在,中日合作拍攝節目,會不會是收集當地經濟、民生、地理、交通以及重要目標等資料的一種變相手段呢?
歷史殷鑒不遠,當下大國博弈即將進入終局,時間異常敏感,豈料這似曾相識的一幕,又再度上演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