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紅線女為什么這樣紅?
紅線女于1924年12月27日生于廣州,祖籍廣東開平。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代表性傳承人,歷任廣東粵劇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州粵劇團藝術總指導,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12月8日,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
2013年12月17日,紅線女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廣州殯儀館白云廳舉行。數以千計的境內外民眾冒雨自發前往殯儀館送她最后一程。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紅線女送來花圈致意。紅線女安臥在鮮花叢中,彩色遺照的兩邊挽聯寫著:她的生命屬于藝術,她的藝術屬于人民。
紅線女是中國現當代戲曲舞臺的一段傳奇,她創立了“紅派”粵劇表演藝術,成為嶺南劇壇的一代宗師,與豫劇的常香玉、黃梅戲的嚴鳳英、越劇的袁雪芬一起,公認為國寶級的地方戲曲四大名旦。 2009年她榮獲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頒發的“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她還被聯合國有關組織嘉獎為杰出藝術家。美國紐約文化事務部、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紐約美華藝術協會聯合曾給她頒發了“粵劇藝術終身成就獎”,香港給她頒發過 “演藝學院院士榮譽”。她還獲得過全國“三八紅旗手”。 她出演過近百個粵劇,其中最有名的有《一代天驕》、《昭君出塞》、《關漢卿》、《搜書院》、《李香君》、《山鄉風云》、《白燕迎春》等劇目。她還拍過90多部電影。她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類婦女的藝術形象,折射出婦女在追求自由、民主、正義道路上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她的《荔枝頌》以粵曲頌唱“南國荔枝紅”,寓意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如火如荼,與時代主旋律完美契合,膾炙人口、廣為傳頌。毛澤東主席稱她是“勞動人民的紅線女”。
毛澤東為她題寫座右銘
1938年夏,紅線女十四歲,她來到香港學習粵劇藝術。1939年春登上香港的粵劇舞臺。隨著藝術的逐漸成熟,她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觀,認為藝術應以追求真、善、美為宗旨。1955年,在香港已成名的她應邀參加國慶觀禮。臨行前一再聲明:“我是回去看看的,如果有能讓我好好工作的環境,我便回去工作,否則,我還是要回到香港來。”她在北京見到了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梅蘭芳對她說,“你還是回來工作好”,紅線女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值得慶幸的是,她第一次見到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周恩來還與她進行了親切的談話。目睹了新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聆聽了國家領導人的淳淳教誨,紅線女深受觸動。她后來回憶道:“一回到香港,我誰都不見,就對爸爸說,我想回新中國工作。爸爸說,你早就該回去了。他這么說,我當時真是很開心。”1955年12月14日,紅線女攜兒帶女回到廣州。
回到內地以后,她先后接觸到毛澤東、鄧小平、劉少奇、陳毅、賀龍、董必武、鄧穎超、陶鑄、胡耀邦、李富春、蔡暢、李先念……等老一輩的革命家。國家領導人對于廣東粵劇,對于文藝工作者的關懷備至成為了她不斷前進的動力。
紅線女回到內地后學習的第一本書就是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不斷的學習中她反復思考文藝“為誰服務,如何服務”的問題。感到了“服務”這個要求的分量,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符合時代的要求,有助于人民,有益于觀眾。在后來的日子,她有機會多次見到了毛澤東,并親聆了領袖的教導。
紅線女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是1958年1月24日。那天晚上,毛澤東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接見了廣東省、廣州市直屬機關和廣州軍區的機關干部后,一起觀看紅線女主演的《昭君出塞》,演員們事前并不知道毛澤東會來。開場的時候,大堂突然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和人們激動的歡呼聲。紅線女馬上意識到了這種熱烈的氣氛是怎么回事。演出結束后,毛主席站在他的座位前向舞臺上的演員們頻頻招手,紅線女和其他演員一樣,激動得只顧拼命地鼓掌。
兩個多月后的4月13日,毛澤東再一次來到了廣州。這次來主要是為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做準備工作,同時調研廣東的經濟情況。這次廣州之行一直延續到5月1日。在此期間,紅線女兩次見到了毛澤東。一次是在廣東省委禮堂的一個會議大廳舉行的舞會上。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陶鑄讓紅線女坐在毛澤東坐的那個小圓桌旁。樂聲響起來后,紅線女陪毛主席跳舞。她感到毛澤東的舞步就像踩在音樂點上的隨意踏步,很自由也很靈活瀟灑。突然,毛澤東停住舞步和紅線女說起話來。毛澤東說:“你從香港回來是對的,人家怎么說你也不要管,人家還想你死呢,你也不要管他,你走你的路,走對了繼續努力走。”剎那間紅線女感到毛澤東對自己了解得如此細致,立刻受到了極大的鼓勵,感到異常溫暖。紅線女很自然地道出了感謝主席的關心之情,她說:“剛回來,什么也不懂,也會有不適應的地方,請毛主席給我寫個座右銘,讓我有所依據地努力前進。”毛澤東很爽快地回答了一句:“好嘛!”
那天晚上的其余時間,紅線女一直坐在桌子旁聽毛澤東幽默、風趣的海闊天空的談話。話題都是圍繞中國古典文學的。這對讀書不多的紅線女可以說是雪中送炭。自她從藝以來,演的戲基本上都是古裝戲,中國古典文學知識對于她實在太重要了。她如饑似渴地聆聽著,生怕漏掉一個字。毛澤東建議她讀中國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毛澤東說這些名著應該是中國人足以自豪的文學財富,里面有很多寶藏。他說:“比如《紅樓夢》這部書吧,你一年最少要看兩次,里面人物很多,你不要只把它看成是寶黛的愛情故事,也不僅僅是‘榮寧二府’的興衰史,它反映著當時的社會情況。書中許多人物是非常可愛的。王熙鳳這個人物寫得活,寫得好,但她這個人不可愛,因為她殺死了人,是罪犯。曹雪芹筆下的寶玉、黛玉、晴雯、寶釵、史湘云等都寫得很好。”
毛澤東還告訴她說自己非常喜歡《西游記》,他說:“唐僧是最沒有出息的,一遇到急難就沒了主意,就哭,束手無措。唐僧也有他的優點,立下決心去取經,不懼萬難,歷盡艱辛終于成功了。孫悟空這個猴子很好,非常機敏,對自己的師傅忠心耿耿,但是唐僧不懂得愛惜他,聽了閑言就給他念緊箍咒,給他吃了不少苦頭,受了些冤屈。豬八戒比較狡猾,但有時又很直率,敢直言不諱地說:‘我不干了,我還要回高老莊當女婿去了。’”
紅線女一直清晰地記得當年的情形。她在回憶這次談話時感言道:“我面對著毛主席這位偉大的人物,我感到他是平易近人的。毛主席對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無所不知,博學多才,我認為他應該是中國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詩人、歷史學家。”
1958年4月30日紅線女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4月27至29日,毛澤東在停泊在珠江邊一艘小船上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4月30日下午,毛澤東由陶鑄、朱光等省、市領導人陪同,視察廣州市郊的棠下農業社。傍晚,毛澤東在廣州冶煉廠碼頭暢游珠江。臨近傍晚的時候,陶鑄的夫人曾志來接紅線女,告訴說:“主席要請你吃飯。”他們到達船上的時候,毛澤東已經下水游泳了。他們看見毛澤東在水中時而仰泳,時而踩水,時而又振臂擊水破浪,在水中如履平地,控制自如,非常自由舒暢。當毛澤東游近船邊看見他們時,很高興地招手讓他們也換上游泳衣下水。紅線女說:“我晚上還有演出,就不下水了。”但毛澤東的話使紅線女倍感親切。
毛澤東游完泳上船后,大家一起吃飯。毛澤東在吃辣椒時問紅線女:“不吃辣是不是怕影響歌喉呢?”紅線女回答說:“這也不一定,湘劇團的演員就不能離開辣椒,你愛吃辣的,為什么聲音還是那么清澈響亮呢?”大家一下子都笑了。紅線女看到有份苦瓜炒田雞的菜,便說:“主席,田雞肉對人是很有益的。”沒想到毛主席回答:“青蛙是益蟲,我是不吃的。”于是紅線女想到了毛澤東什么時候都沒有忘記農業,沒有忘記是保護農作物,很是感動。結果她也和其他人一樣,沒有動這個菜。
在紅線女看來,毛澤東是非常喜歡民族的東西,喜歡京劇也會唱幾段京劇。對粵劇的興致也很高,先后看了紅線女主演的《搜書院》《關漢卿》等粵劇經典劇目。1958年12月,在武昌召開的黨的八屆六中全會期間,紅線女隨廣東省粵劇團來武昌為會議演出。演出結束后,紅線女在送毛澤東出戲院大門時問道:“主席,你不是答應寫一個座右銘給我嗎”?毛澤東好像恍然記起似的說:“好!”第二天,毛澤東就派人給紅線女送來一封信,信封內裝有毛澤東親筆書寫的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還附有一封信:“一九五七年,香港有一些人罵紅線女,我看了高興,其中有黃河。他罵的是他自己,他說他要滅亡了。果然,已經在地球上被掃掉,不見了所謂黃河。而紅線女則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了勞動人民的紅線女。一九五八年,在武昌,紅線女同志對我說:寫幾個字給我,我希望。我說:好吧。因寫如右。毛澤東。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這封信開始一直由紅線女精心收藏。“文革”期間,她受到沖擊,這封信險遭損毀。后來由于周恩來過問,才得以保存下來。多年后,紅線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我對毛主席是非常尊重的。他知道我放棄了香港的工作和生活,他認為我做的是對的。他這樣肯定我,認為我應變成勞動人民的紅線女,那我只有努力變成勞動人民的紅線女,我不能跟勞動人民有什么利益沖突。”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紅線女還積極參與國家事務。在她心目中,領袖們都是平易近人的。于是有時發現問題,就直接上書毛澤東。文化大革命后期,她曾到山西農村參加過勞動鍛煉。這期間,她發現了一個價格問題,于是在1975年8月5日寫信給毛澤東。信中提到“市場食鹽價格貴,價值規律只能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并建議調整價格,改善農民生活。作為9億人口大國的領導人,毛澤東一年不知要收到多少封人民來信,他當然不可能封封都看到。但或許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對紅線女有所了解,就把她的信送上去了。毛澤東看后認為有道理,就批給了當時主管物價的國家計委主任余秋里研究解決。
現在在廣州的紅線女藝術中心大堂正中央的紅色墻壁上,有幾排奔放不羈的金色大字閃閃發光:“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勞動人民的紅線女”。落款是“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毛澤東”。這個毛澤東題贈給紅線女的座右銘,成為了她一生藝術道路的指引。
周恩來一生心系“南國紅豆”
從香港回來的第二年,紅線女很快感受到了周恩來對她的關懷。1956年5月初,紅線女第一次來到北京演出。演出地點在大柵欄的大眾劇場劇場很簡陋,暖氣不足,很陰冷。周恩來在劇團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掏錢買票,在臨開場前悄悄來到劇場。看完戲后周恩來來到后臺來看望演職員。他笑容滿面地和大家一一握手,一邊說著:“你們演得很不錯嘛,辛苦你們了!”他還稱贊樂隊:“廣東音樂很好聽,12個人的樂隊有這個演出水平,值得推廣。” 突然,周恩來在紅線女面前停下來,問道:“你拍過電影吧?”紅線女回答說:“是的。”周恩來微微笑了一下,說:“看得出來,你唱得不錯,你的表演,內心活動很細膩,這是電影演員表演的長處,你使用得很好。可是,你現在是戲曲演員,是在表演舞臺藝術,舞臺和鏡頭前的表演要求應該有所不同。舞臺表演藝術是夸張的,你要注意用戲曲的表演手段,在舞臺上把內心活動表現出來。”紅線女真沒有想到,周總理第一次看她的舞臺表演,就指出了她藝術上需要努力的方向。紅線女后來回憶道:“周總理真是我藝術上的一位好導師。”5月24日,周恩來為廣東粵劇團題詞:“批判性地接受 民族文化遺產,創造性地發展地方戲曲音樂,使祖國的文化藝術放出新的光彩。”在此期間,周恩來還在中南海紫光閣對浙江昆劇團和廣東粵劇團的同志們說:“昆曲是江南蘭花,粵劇是南國紅豆,都應重視”。
周恩來學生時代就演過戲,對舞臺藝術可以說是一個內行。所以從編劇到演員,從行頭到唱詞,他都能看出門道。如果有看法,就提出來與大家一起切磋。1957年的7、8月間,紅線女隨中國青年藝術團赴蘇聯莫斯科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友誼聯歡節”。行前周總理審查了節目之后,親自請著名京劇藝術大師程硯秋先生一起,專門研究紅線女獨唱的演出服裝。周恩來反復提出了民族特色的問題,一再強調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越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才越能屹立在世界藝術之林。果然,紅線女站在異國的舞臺上,以風格迥異的曲調,配上濃郁中國特色的服裝,傾倒了各國的藝術家。聯歡會高度評價她的表演藝術,給她頒發了金質獎章。1958年,廣東粵劇團把著名劇作家田漢寫的話劇《關漢卿》改編為粵劇演出。紅線女飾演女主角朱簾秀。這個戲當時甚得觀眾好評。周恩來在廣州、北京看過《關漢卿》的演出,竟達五次之多。他還和演職人員一起探討《關漢卿》一劇的結局,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特別是紅線女扮演的朱簾秀一角,周恩來對唱詞提出了具體意見。紅線女覺得言之有理,田漢也認為周恩來的意見很在理,立即執筆對劇本進行了修改。這樣演出的效果果然很好,不但使紅線女飾演的朱簾秀更加楚楚動人,也使整個劇情更加扣人心弦。
在紅線女的藝術生涯中,她主演的現代戲是一座粵劇藝術的里程碑。她親自感受到周恩來對現代戲的創作與演出的重視,記得周恩來告訴說可以從中國近代史、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直至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中去吸收養料,要深入生活,要充滿謳歌英雄人物的熱情,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益求精的毅力和勇氣。
紅線女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現代戲的創作和演出中,周恩來也一直關注著她的表演。1961年,廣東粵劇團在廣西南寧演出《劉胡蘭》,紅線女飾演主角劉胡蘭。周恩來到場觀看。演出結束后,周恩來專門對紅線女進行了一番鼓勵,同時也直截地指出了不足之處。周恩來對她說:“你演劉胡蘭的氣質還可以,不過你太纖弱了,生活氣息也不夠,應該到北方去接觸接觸生活,反映現代題材的戲,是要下功夫搞好的。”
為了演好現代戲,紅線女遵從周恩來的教導,一頭扎進了農村和部隊去體驗生活。她和劇團的同事們一起到農村去與農民生活,又到部隊去“當兵”。摸爬滾打,跋山涉水,她這位著名演員每天都弄得渾身汗水泥水。《山鄉風云》是粵劇現代戲的扛鼎之作,紅線女擔綱主演游擊隊女連長劉琴。這個戲周恩來在廣州就看過三次。后來此劇赴京演出時,周恩來首場就來看了。上演最后一場時,周恩來又來看了一遍,總共看了五遍。可見周恩來對這個戲的關心和喜愛。《山鄉風云》迅速紅遍大江南北,甚至一度影響到了港澳。當時全國20多個不同劇種的院團都搬演了此劇。在北京演出的半個月里,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葉劍英、廖承志等領導人也看了戲,接見了演職員,異口同聲地稱贊這是一部好戲。當時幾乎所有權威報刊和各界人士,都止不住交口贊譽,特別對紅線女在劇中的表演更是推崇備至。紅線女在興奮之余感概:如果沒有周恩來的親自關懷,那能贏得這么多的好評。四十多年后這部戲重排上演,觀眾、媒體、文藝界人士用掌聲、心聲、喝彩聲和驚嘆聲迎接了這部這部經典之作的重新亮相。
更令紅線女感動的的是周恩來對她的家人般的關懷。1960年的一天,周恩來到紅線女家做客,品嘗了紅線女母親烹煮的梅菜炆豬肉,并稱贊其手藝。后來周恩來見到紅線女時總會問:“老媽媽怎么樣?”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也造訪過紅線女家。那天一進門就響亮地叫著紅線女的名字,拉著她的手走進客廳。當看到紅線女母親的時候講了句帶點北方味的廣州話:“媽媽你好呀!”鄧穎超還很深情地拿出了一個欖仁形的玉戒指送給了老人。后來紅線女回憶道:“總理和大姐兩次家訪,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遠難忘的珍貴的回憶,那一幕幕像家人般親切溫馨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文革”期間,紅線女曾多次見到了周恩來,并應邀到過周恩來的家西花廳做客。1971年秋天,周總理親自點名要紅線女參加一次接待外賓的專場演出,紅線女得以重返心愛的舞臺。演出結束后,周恩來和外賓上臺祝賀,她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剛喊了一聲“總理!”眼淚便奪眶而出,再也說不出話來。周恩來輕輕地對她說:“好好學習,要經得住考驗!”幾個月后,紅線女在一次身體檢查中,醫生發現她的聲帶上長有“白斑”,認為很可能是癌前期產物。鄧穎超得知后馬上安排她到北京腫瘤醫院會診,排除了“癌”的可能。鄧穎超把她接到西花廳做客。那天她和鄧穎超共進三菜一湯的晚餐。周恩來回來后,他們一起聊了很久的關于粵劇改革的話題。周恩來鼓勵她說:“粵劇是要改革的,什么工作都要改革,改得不好再來過,不改就沒有新的生命力了。”
紅線女1973年那次見到周恩來是她最難忘的。當時周恩來已經沉疴在身,臉色很不好,人也明顯地消瘦了。紅線女很自然地就談到在報刊上有較長時間沒有看到總理的活動了,大家都在耽心,擔憂總理生病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相視一笑,說道:“沒有什么問題,中央讓我休息一段時間,現在不就好了嗎?”鄧穎超又笑著說:“你們關心恩來同志,就像他關心你們一樣。現在好了,你可以唱一段給總理聽聽了。”周恩來聽完后,問起紅線女關于主席曾寫座右銘情況,紅線女將事情一一道來。周恩來聽完后說:“某某同志送給我看主席寫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幅字,我認為主席不會單獨寫這幾個字的,肯定是寫給誰的東西,追問之下,果然還有主席寫給你的一封信吶。”紅線女這時感到,總理對毛主席真是非常了解。在她多次和周恩來的接觸中,她發現無論談及民間的情況,或是講到同行中間的一些人和事,或者提到毛主席的時候,周恩來總是十分關懷和細致地了解,感情十分摯誠。紅線女深深感受到了周恩來對他的同輩人那份尊重、深厚的感情,對毛主席更是這樣。無論對上對下,周恩來都尊重對方,關心對方,體諒對方,這就是周恩來人格魅力之所在。聊完這件事后,周恩來又問紅線女想不想取回這封信。紅線女說:“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啦。”周恩來很認真地說:“主席寫的東西,我們都必須保存起來,但我可以復制一份讓你拿回去,好嗎?”紅線女立刻高興地回答“太好了!”臨別時紅線女請求周恩來為她寫幾個字留念。周恩來一字一頓地說:“假如我不死的話,一定會給你寫的。”1974年9月30日,周恩來最后一次主持國慶招待會,參加招待會的紅線女拉著京劇《杜鵑山》女主角的扮演者楊春霞,一起給周恩來敬酒。當時周恩來的身體已經相當虛弱。但他看到她倆過來,便扶案起身,向她們舉起了酒杯。紅線女既激動又不無擔憂地說:“總理,我們非常惦念您的身體。”周恩來隨即答道:“我也很惦記你們。”在碰杯的時候,雖然紅線女臉上還是保持著笑容,但心中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憂慮,以至于后來還說了些什么話事后總也想不起來了。第二年的全國四屆人大,坐在主席臺上的紅線女,離坐在主席臺第一排的周恩來很近,看到周恩來清癯消瘦的面龐和略顯遲緩的言談舉止,紅線女更加為周恩來的健康擔憂。她找了個機會跑到周恩來面前,十分激動和緊張地問:“總理身體怎樣了,好嗎?”周恩來仍然保持自然的神態回答說:“還好,謝謝。”閉幕的那天,與會的鄧穎超把她帶到周恩來跟前。紅線女只是不斷地重復那幾句千萬珍重的話,周恩來一面聽著一面只是向她點點頭。這是紅線女最后一次見到周恩來。
鄧小平喜歡她的戲
《山鄉風云》紅遍全國的時候,鄧小平也在廣東迎賓館的小劇場觀看了《山鄉風云》。在午休的時間,陶鑄帶紅線女去見到鄧小平。鄧小平對紅線女說:“你演現代戲,這很好啊!《山鄉風云》劇本編得很好,你扮的那個女連長演得不錯,我喜歡聽川劇。因為我是四川人嘛,但粵劇聽起來也非常好聽!”1974年,紅線女在北京參加了一個晚會的演出,清唱《沙家浜》中阿慶嫂的一個唱段。鄧小平也在觀看演出。當紅線女演出完畢,來到觀眾席上與鄧小平握手時,鄧小平對她說:“你的演唱(清唱)沒有伴奏,一定很辛苦吧!要注意身體。”話雖不多,但卻讓紅線女深感溫暖。
“文革”結束后,紅線女由于種種原因,坐了三年牢。出來不久,鄧小平就親自問她是否有重返舞臺的意愿,并希望她當場唱一段粵曲聽聽。紅線女百感交集,她潤了潤嗓子,當場演唱了粵劇《關漢卿》中的名曲“蝶雙飛”之中最激昂的一句“將碧血,寫忠烈,化厲鬼,除逆賊”。于是在1979年,紅線女終于在她55歲的時候,重新登上粵劇舞臺。1988年,紅線女和青年演員們到北京演出,其中有她的半場獨唱節目。她給鄧小平同志寫信,誠邀他來看戲。鄧小平專門讓他的秘書給紅線女打來一個電話:“小平同志因為耳朵聾聽不見,不能來聽你的演唱會。小平同志叫你不要失望,祝你演出成功。”雖然鄧小平沒有到場,但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前來觀看了紅線女的演出,給了紅線女極大的鼓舞。
紅線女既把領袖們看作偉人,但也深受領袖們平易近人風格的影響,把他們當做普通人看待。1988年4月,全國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進行首次選舉,主席臺上的主席團成員率先離座投票。鄧小平把選票投進票箱,然后回到席位,接著,他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煙。此時坐在紅線女兩邊的都是廣東的代表,紅線女對他們說:“我們請鄧伯伯不要吸煙好嗎?”一位代表對她說:“你敢寫嗎?”紅線女回答道:“當然敢。”另一位代表馬上給她遞來一張白紙,紅線女接過來,在紙上寫道:“鄧小平同志,我們愛護您的身體,請您不要吸煙。”她把紙條交給會務服務人員送到主席臺,一直傳到臺上的鄧小平手里。鄧小平一看就笑了,連連點頭,趕快把煙熄掉。這件事由在場的記者捕捉到,很快傳遍全國。
做“勞動人民的紅線女”是紅線女終生的追求,她也以她傳奇的一生踐行了“她的生命屬于藝術,她的藝術屬于人民”。2010年10月7日晚,第20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頒獎典禮。84歲高齡的紅線女被授予該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終身成就獎”。在“白玉蘭戲劇獎”20年的歷史中,只有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和話劇表演藝術家李默然獲此殊榮。紅線女在全場的掌聲接過獎杯,感概萬分地說道“我永遠像紅線,要用紅色的藝術為祖國和人民表演。”
原載《名人傳記》2014年第三期 標題:《紅線女與領袖》,有刪改。此文為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