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房地產市場總結及2011年前瞻
——刊于國務院發展中心《中國經濟報告》2011年第1期
2010年是中國公眾對房價調控最寄以希望的一年,也是最為失望的一年;與此同時,2010年是中國地方政府賣地財政和房地產開發商住房銷售的大豐收年,兩者合計創立預計超過3萬億元,大約相當于2010年中國經濟凈增長的部分。目前,政府的行為和中央實施的一系列政策,誘導了全國公眾通過貸款和存款投資房地產的狂潮,希望借助房價上漲抵消通脹侵蝕。這些“合理預期”行為不僅加大了地產泡沫的程度,也將中國經濟社會籠罩在異常兇險的泡沫破滅風險之下。
一、201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總結
(一)房地產業經營狀況
2010年是中國房地產宏觀調控頻次最密集的一年,但同時也是房地產業最高歌猛進的一年。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42697.33億元,同比增長36.5%,不僅遠高于2009年的17.8%,且明顯高于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4.9%的增速;商品房銷售面積82541.27萬平方米,銷售額為42277.89億元,分別比2009年增長9.8%和17.5%;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63220億元,同比增長31.2%。其中,國內貸款11245億元,增長25.0%,利用外資656億元,增長59.0%,自籌資金23806億元,增長49.6%,其他資金27513億元,增長20.4%。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15935億元,增長19.4%,個人按揭貸款7937億元,增長13.2%。
作為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上游的、同樣以經營地產為主要收入的各個地方政府,2010年土地出讓收入高達2.7萬億元,比2009年全年增加70.4%,堪稱有史以來的一個最大的豐收年。
如果將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考慮進去,全產業鏈的房地產業,2010年的經營收入可望達到驚人的7.4萬億元。按照45%的利潤率估算,2010年我國包含地方政府土地經營在內的房地產業有望創造近3.33萬億元的超級利潤,大約可占到2010年我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9%——這屬于地價升值帶來的經濟增長。
(二)房價再現2009年的上漲幅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7%,漲幅比10月份縮小0.9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3%。從2010年1-11月的新房銷售數據來看,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5124元/平方米,僅比2009年同期的4785元/平方米高出7.1%,較之2009年全年的增幅24.2%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但是,考慮到2010年一線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大幅度減少,銷售面積增長主要來源于傳統經濟落后的河北省及中西部地區,以及多數省份的二、三線城市,這使得2010年的新房平均銷售價格,與以消化住房存量為主的2009年,失去了位置上的可比性。
從銷量明顯減少的一線城市來看,2010年房價仍然保持了猛烈的上漲幅度。根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提供的資料,北京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均價已達到20328元/平方米,同比大漲42%,漲幅居四大一線城市之首;上海全年均價達22261元/平方米,同比漲幅為40%;廣州2010年均價達到11579元/平方米,同比上漲23%;深圳均價20596元/平方米,同比漲幅為33%。
從國內最大的20家房企平均銷售價格變化來看,2010年為10096元/平方米,比2009年的8297元/平方米上漲21.7%;如果考慮到銷售區位的變化,同等地段房價同比變化,一般在30%左右。
國內城市二手房的市場情況,多是以一手房價格變化作為風向標,漲幅與一手房保持基本一致的上漲節奏和幅度。
據上分析,2010年我國房價的實際上漲幅度在25%左右,約為國家統計局公布房價指數的三倍以上。
二、越調控越瘋狂的房地產市場
如果考慮到2010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最密集的一年,而且號稱“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宏觀調控”,那么從房地產市場的實際運行來看,本年的房地產調控是完全失敗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縱觀整個調控過程, 4月份剛剛實施新一輪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時,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個量跌價滯的短期階段,部分一線城市出現5-10%的價格下跌;然而,8月份以來,房價再次抬頭,成交量也開始有所放大;隨之而來的“9.29二次調控”看似嚴厲,“新國十條”對于房地產信貸政策的再次強調,而具體的落實仍屬紙上談兵。這導致了十一月以來樓市迅速“回暖”,年底各地再次出現了排隊哄搶的過熱現象。
2010年,中央政府相繼出臺了 “新國十條”、“新五條”、“要求省級地方政府監管房價”等措施,其中限制購房信貸政策和要求省級地方政府監管房價政策,曾被社會廣泛看好,之所以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以下五個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積極財政政策創造的新的經濟弊病。在凱恩斯的國家干預理論中,政府赤字一般要受政府長期預算能力約束,不應也不能通過大規模銀行借貸手段,替代市場主體制造經濟繁榮景象。這不僅會造成政府債務失控危及銀行業安全,更因信貸規模過大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使整個經濟陷入嚴重的通貨膨脹和企業沖入房地產市場的投機狂熱。不可否認,政府大規模的公共設施投資有利于維護經濟增長速度,并為中國城鄉的現代化創造美好的藍圖;然而,在行政權力失控的中國,大規模的公共設施投資,不僅成為權貴通過工程轉包自我分肥、攫取暴利的重要手段,更為經濟轉型和銀行業安全制造了巨大障礙和隱患。
二是2009年以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貨幣的購買力大幅度下降,客觀上加劇了公眾對未來時期物價上漲、房價上漲的預期。一種看法認為,通脹預期是公眾對物價上漲的一種心理焦慮,這是一種片面的理解。通脹預期既是指人們在預期物價上漲下的心理沖動,更是在這種心理焦慮下所作出的一些列行為選擇。例如,作為勞動者,他會要求增加工資;作為農民,他會直接對糧食提價;作為房東,他會租戶付出更多的租金……近五年來,中國的貨幣供給每年平均增長20%,大部分被新增的建設用地和增發的股票吸收,真正流入實體經濟的比重非常有限;而為了刺激實體經濟的增長,中央持續保持寬松貨幣政策,這使得通脹預期下的物價、房價上漲趨勢無法避免。
三是地方政府賣地生財愈演愈烈,成為2010年房價暴漲的重要推手。 “十一五”期間,全國共批準新增建設用地3300多萬畝,土地出讓收入7萬多億元,其中房地產土地出讓占到絕大部分。其中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0.4%,城市發展對土地的依賴有增無減,對房價的推動作用更多突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地方政府高價出讓土地比“炒房團”的破壞性更大。所以,中央要求地方政府監督房價,這是一個重大失誤;而國土資源部要求地方政府拿出10%的土地出讓金治理農業水利,對于期望通過房產稅制度取締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人們,當會失望之極。
四是房地產限制信貸政策漏洞頻頻、形同虛設。4月份出臺控制第三套房貸款、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后,四大國有銀行執行力比較強,但小銀行和其他非國有銀行,不但沒有很好地執行政策,反而填充了四大銀行臨時停貸所讓出來的市場份額。另外,由于銀行業協會與地方建委、房地產管理局缺乏信息共享,導致信貸控制出現大量真空地帶。
五是缺乏持有環節征稅,導致居民存款圍繞樓市的“大搬家”傾向。由于國內商業環境惡化,長期的高通脹預期,導致居民銀行存款出現“大搬家”現象,很多人把存款取出來購置“只漲不落”且沒有持有成本的商品房進行投資。據多家調查機構證實,在現有房價里,一次性付款量占到40%以上。也就是說,40%以上的購房錢都是私人存款的搬家,不是來自銀行信貸。這個情況說明,如果不對住房持有環節征稅,我國各地住房囤積和空置的亂像將更加嚴重,整個經濟社會將完全被房地產綁架,陷入空前的危機爆發前夜。
總之,由于沒有觸及政府利益,過度迷戀房地產拉動的經濟增長,無效的、越調越漲的宏觀調控和地產泡沫的持續放大,成為貫穿2010年房地產市場的一根主線。
三、面臨房地產泡沫破裂巨大風險的2011年
迄今,中國房地產蘊藏了舉世公認的、巨大的資產泡沫。在住房越來越脫離居民支付能力的條件下,房價越是高漲、越是居高不下,中國經濟面臨泡沫破裂的日子越來越近。
在房地產泡沫持續放大的過程中,中國經濟還將面臨著如下風險。這些風險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爆發,都有可能引發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從而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毀滅性打擊:一是城市建設過程中大量占用耕地,而復墾的耕地多為以少充多、以濫充好,由此必然帶來未來時期農產品的大幅減少。一旦國內出現糧食危機,必將引發整個經濟社會陷入恐慌,引發地產泡沫的破滅;二是城市建設大量拆除民房,可能引發來自民間底層的激烈對抗、暴力沖突等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醞釀深重的社會動蕩,引發地產泡沫破裂;三是政府通過財政支出和大規模銀行貸款過度干預經濟,必然對其他經濟從事經濟活動構成實質性擠出,產業體系特別是創新產業體系遭到根本破壞,房地產將成為經濟增長的唯一驅動力。只要出現房價上漲乏力的情況,由政府債務危機誘發的、包括地產泡沫破裂在內的一些列經濟危機將隨之發生。
一旦地產泡沫破裂,近五年來房地產領域大量吸收的貨幣供給被擠出,有可能涌向糧食等基本消費品領域,有可能引建國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社會陷入完全的混亂和失控狀態;即使社會混亂的狀況得到控制,經濟也可能如日本地產泡沫破裂之后,陷入“失去的十年”甚至“失去的二十年”。
盡管泡沫經濟致中國經濟存在巨大風險,但現有的房地產政策和體制,還沒有看到房價松動的任何跡象。2010年以來,央行二次加息累計50個基點,但由于物價上漲更快,存款負利率的幅度更加嚴重,沒有起到控制房價的作用;存款準備金率雖然收縮了部分貸款,但由于居民存款擠兌和大搬家,且大部分流入房地產市場,房價上漲在調控中越演越烈;近期財政部表態同意重慶市對高檔住房開征房產稅,對重慶房價上漲起可能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如何還需要看方案要點和開征后的實際情況。
考慮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市特征,展望2011年的房價走勢,主要應考慮兩大因素:一是各級政府領導的言論和行動;二是各種經濟政策的組合力量,其中各級政府的行動是所有人應該觀察的重點。
從中央政府層面,要看他們針對房地產宏觀調控失敗之后的對策是否具有實質性?中央領導人在住房民生和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之間如何取舍?從地方政府層面,主要看其在賣地生財和保障房建設、民生關注之間的取舍。
經濟政策組合不能只看信貸增速,還要看包括政府債務、赤字在內的政府支出,居民銀行擠兌和存款搬家情況,以及國際收支盈余和熱錢涌入對貨幣投放的壓力等等。如果只是信貸投放增速收縮了,而其他部分仍在擴張,通貨膨脹以及房價上漲的局面,短期仍然難以改變。
總體來看,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積重難返。不僅房地產市場的屢調屢漲讓公眾對政府失去信心,也讓我們思考宏觀調控房地產市場是否適合;另外,房價漲跌引發無房者和買房者之間巨大的利益沖突,兩種勢力得博弈讓政府看起來無所適從,但腐敗和政府本位利益誘使政府決策走向了一條“夯實泡沫”、“偷著笑”的不歸之路。因此筆者傾向于2011年一、二季度之后,房價上漲到頂出現拐點、年底確立下跌趨勢,2012年底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判斷。可以想象,地產泡沫破滅的后果非常嚴重,政府、公眾都應及早做好應對準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