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完善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
作者:衛興華
求是理論網 2010年09月25日 18時00分
來源:紅旗文稿
我國憲法規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要自覺劃清“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因此,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就是既不搞單一的公有制,又絕不搞私有化。在強調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同時,需要特別關注理論與實踐中存在的偏離正確方向的實際問題。
一、弄清與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聯系與區別
社會主義制度包括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等,而經濟制度是基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的總和,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強調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表示在這一基礎上還存在社會主義的其他經濟關系或制度,如按勞分配,勞動者成為生產和社會的主人,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等。可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并不包括非公有制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只能是公有制經濟,如憲法所規定的那樣。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建立起來了。堅持社會主義,就要堅持包括以國有經濟和勞動群眾集體經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再到高級階段,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一個不斷發展、成熟和完善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我國生產力落后,且多層次不平衡,不應追求“一大二公”的單一的公有制,而是要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自然要反映初級階段的特點,那就要允許并且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另外,為了快速發展我國經濟,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有必要引進外資。這都符合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因此,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正確的,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正是在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我國經濟社會獲得了奇跡般的發展。
但是,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是一回事,而它們作為特定經濟成分的社會性質是另一回事。就其社會性質來說,外資企業是外來資本主義經濟,私營經濟是國內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不具有特定社會性質,它存在于多個社會經濟形態之中。非公有制經濟可納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范疇,但不能納入“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范疇。在我國憲法和中央有關文件中,“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作為兩個有聯系而又有區別的概念分別闡述的。沒有社會主義公有制,就沒有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也就沒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由于容易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混同,因而在論述基本經濟制度的論著中,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二、為什么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只能是以公有制為主體,而不能搞單一的公有制
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實行單一的公有制,是有其理論和現實依據的。從理論認識上看,《共產黨宣言》中講:“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86、293頁)消滅私有制,就是建立公有制或社會所有制。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無產階級將取得國家政權,并且首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同上書,第3卷第630頁)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這是共產黨人一貫奉行的科學社會主義理念。
從實踐依據上看,蘇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是后起社會主義國家的樣板。它完全消滅了私有制,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公有制的形式采取了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和集體農莊所有兩種形式。我國則采取了國家所有(全民所有)和部分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形式。
然而,馬克思、恩格斯所講的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要消滅一切私有制。我國不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經濟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不應將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發達國家建立的成熟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模式,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起點模式,否則就脫離了我國的國情。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實行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加上實行排除市場調節作用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造成了長期的短缺經濟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調整所有制結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30多年來,我國經濟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經濟總量僅次于美國和日本。2010年可超過日本,升為世界第二位。人均GDP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00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800多美元。總體上說,全國已初步達到小康水平;短缺經濟已成為歷史,賣方市場已轉為買方市場。這種巨大的歷史變化和成就,無疑包含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貢獻。
實踐證明,我國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搞單一的公有制,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符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有利于我國利用多種資源,盡快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有利于增加就業,減少社會壓力;也有利于我國綜合國力和綜合經濟實力的提高。
在研究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問題時,強調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搞單一的公有制,主要依據是我國生產力落后的現實國情。毛澤東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提出,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并不禁止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還十分落后的緣故”。(《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78頁)毛澤東關于我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特別是明確指出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必要性及其作用的論述,對于研究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有指導意義的。1956年12月7日,毛澤東在同民建和工商聯負責人的談話中講:我國為什么要保存資本家,因為國家有需要,對人民有利益,可以增加工業品。……現在,我國在理論認識上明確了——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定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表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短時期的政策措施,它由體制外進入體制內,與公有制經濟一起,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毫不動搖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性范疇。毛澤東提出而未實現的理論思想,在改革開放中實現了。
因此,我們既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又不搞單一的公有制。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當然,更不能忽視國有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不能無節制地發展私有制經濟,不應重私輕公、揚私抑公、以私害公,使非公有制經濟取代公有制經濟占據主體地位。
三、為什么要堅持和完善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首先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如果這種主體和主導地位被動搖和否定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也就被動搖和否定了。鄧小平反復強調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必須始終堅持的一條根本原則。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的講話中,專門闡述了公有制經濟和其他經濟成分的關系。他指出:“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的一條根本原則,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標志,……只有確保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才能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任何動搖、放棄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做法,都會脫離社會主義的方向。”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也指出:要“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同志再次強調:“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發展和壯大起主導作用的國有經濟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偏離基本經濟制度要求,偏離黨中央精神的理論觀點。現在強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既不搞單一的公有制,又絕不搞私有化。有人公開宣揚“人間正道私有化”,或是完全否定國有經濟存在的必要,或是否定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甚至將其貶斥為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有人把“國退民進”當成“改革方向”,他們只要國有經濟“退”而不允許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搞好搞活國有企業,而不是搞掉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應是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不是只能退不能進,只能“不為”,不能“有為”。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堅持包括國有經濟的公有制經濟為主體,靠的是有效的改革措施。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搞好國有經濟,可以切實發揮其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和骨干作用。
為什么我國一定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呢?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如果直接回答說: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必須以公有制為主體,雖然回答也對,但顯得簡單。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提出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取代私有制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從生產力標準和價值標準的統一著眼的。這里還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1. 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要求
以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為了消除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基本矛盾,從而消除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破壞生產力的經濟危機,以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公有制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國,其經濟總量只及美國的8%,在蘇維埃政權下,實行公有制經濟,與美國的經濟差距迅速縮小。在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年代,蘇聯未受影響,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從工業產量來看:以1929年為100,到1934年,蘇聯增至240.1,而美國降為66.4,德國降為79.8。盡管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蘇聯經濟遭到嚴重損失,但戰后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蘇聯成為可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實行私有化后,經濟社會的發展倒退和停滯了10多年,昔日與美國較量的雄風不再。新中國建立后,消除了“三座大山”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在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30年中,盡管受到“左”的干擾,經濟發展的成就也超過舊中國的幾百年。改革前的國有經濟的利潤率還是比較高的,這一時期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主要是靠國有經濟支撐的。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大大高于西方發達國家,同樣也是在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取得的。
2. 為什么中國不能搞私有化
可從兩方面回答。
第一,如果搞私有化,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便不存在了。私營經濟、外資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它們如成為主體,就是資本主義制度了,共產黨的執政基礎也被抽掉了。
第二,搞私有化是不是可以使中國經濟社會更快地發展,人民更快地富裕起來呢?事實證明情況相反。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一切私有制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超過私有制的發展中國家。解放前的舊中國是多種私有制存在的國家,并沒有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而是淪為積貧積弱、經濟落后、內憂外患的貧弱國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是對中國歷史現實的反映,它絕不是一句空話。世界上存在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大都實行私有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只占10%左右,而大部分私有制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遠不如我國。某些主張私有化的人常以我國南方和沿海地區非公有制經濟占比大、經濟發展快為例,用以證明私有制比公有制更有利于生產力發展。他們應該回答:為什么私有化的俄羅斯的發展遠不如實行公有制的蘇聯?為什么解放前的舊中國,多種私有制經濟未能把國家引向強盛、富強,不如實行公有制的新中國?為什么世界上多數私有制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緩慢,遠不如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國家?然后再考慮,為什么改革開放后的新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獨具優勢,發展得很快?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發展得很快,主要得益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國家給以種種扶持政策,鼓勵和促進其發展。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資,以建立私營和外資企業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這是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國有企業付出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國有企業不僅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還長期承擔了高稅率和企業辦社會的沉重負擔。
3. 社會主義價值標準要求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必須以公有制為基礎
社會主義要結束幾千年來人剝削人的階級對立和貧富兩極分化的制度,要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的公平與正義,要讓人民“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要使勞動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凡此種種,只有在生產資料公有制下方能實現。私有制經濟為主體,不可能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