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密檔案”從反面證明了美韓挑起戰爭
——美韓挑起戰爭才是“歷史事實”
我在6月29日在烏有之鄉上發表了《“朝鮮戰爭”名稱背后蘊含的秘密》(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6/162353.html)一文,文中提到美國和李承晚集團勾結挑起戰爭的觀點,不想遭到了左翼內部“同志們”的猛烈批評,一些“同志”言之鑿鑿,說筆者“篡改歷史事實”、“最基本的邏輯思維都搞錯了”,毛主席時代關于美國和李承晚集團勾結挑起戰爭的大量材料“都是宣傳品”、“都不是歷史證據”,“基本事實”“是金日成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挑起的“內戰”。盡管他們沒有拿出任何證據證明他們口中的“金日成挑起內戰”這一“基本事實”,但是我仍然相信這些“同志”完全是一番好意,本來不想再爭論。但是后來想想,這個問題太重要,而且美韓挑起戰爭的證據又非常明確,還是有必要再說一下這個問題。
⒈戰爭名稱有沒有政治含義?
在論述美韓挑起戰爭之前,我想先說一點題外的話,即《“朝鮮戰爭”名稱背后蘊含的秘密》關于“朝鮮戰爭”是一種美國式叫法的爭論。
按照西方國家從古希臘時期開始的習俗,兩國發生了戰爭,如果其中一國進行記載,只要說出敵國的名字就行了。像古希臘時期,希羅多德著有《波斯戰爭史》(我國譯為《希臘波斯戰爭史》或《歷史》,原文是《波斯戰爭史》),意為“我國(雅典)同波斯的戰爭”;修昔底德著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意為“我國(雅典)同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戰爭”。
有一些朋友說“朝鮮戰爭”是中性的,“韓戰”才是站在美國侵略者立場上。其實“朝鮮”、“韓國”只是在漢語語境下才有區別,在英語里是一個詞“Korea”,“朝鮮戰爭”和“韓戰”也都是從英語 “Korean War”翻譯來的。
有一些朋友說“朝鮮戰爭”是“朝鮮內戰”的含義,這是不對的。美國對自己沒有參加的他國內戰如民主剛果的內戰必須叫“民主剛果內戰”,不能叫“民主剛果戰爭”,只有自己參加的戰爭如侵略阿富汗的戰爭、侵略伊拉克的戰爭才叫“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意為“我國(美國)同阿富汗的戰爭” 、“我國(美國)同伊拉克的戰爭”。
有一些朋友說“朝鮮戰爭”是“在朝鮮半島發生的戰爭” 的含義,這也是不合適的。的確,西方國家除了以敵國命名戰爭,有時也以地點命名。但是“朝鮮”和“朝鮮半島”在英語里并不是一個詞,作為地理名詞的朝鮮半島英語里是“Korean Peninsula”,如果以地點命名應該叫“朝鮮半島戰爭”而不是叫“朝鮮戰爭”。
中國作為第三國,理所當然的應該說出交戰雙方,如“阿富汗戰爭”中國應該叫“美國侵阿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國應該叫“美國侵伊戰爭”,如果嫌不夠“中性”,叫“美阿戰爭”、“美伊戰爭”也可以,跟在美國屁股后面叫“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算是怎么回事呢?
以上是我對戰爭名稱的政治含義的一點解釋,未必正確,大家可以自己思考。
⒉誰挑起了戰爭“無關緊要”嗎?
有一些朋友認為,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而發起戰爭都是無可非議的,誰挑起了戰爭“無關緊要”。就1950年的戰爭來說,“大舉進攻確是金日成下令的,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下令又有何不可?”甚至還扯出臺灣問題,“我國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決不承諾對臺不使用武力,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忌諱被說放第一槍。”
在這里我先闡明我對“統一戰爭”的看法:
一方面,國家統一有進步性,任何一方都有權采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措施實現統一,打破分裂實現統一是每個國家的民族權利,其它國家無權干涉。
另一方面,爭取和平統一是廣大人民的愿望,任何一方都應該盡力爭取和平統一,率先發動戰爭的一方是非正義的,應該受到譴責。
這兩方面前者是從進步性和國家主權角度來說的,后者是從正義性角度來說的,兩者相輔相成,并不矛盾。因此既不能認為對方挑起了戰爭邀請外國干涉就有理了,也不能認為誰挑起了戰爭“無關緊要”,甚至認為“為統一而挑起戰爭”的一方反而有功。大家感覺我的看法對不對呢?
至于臺灣問題,我不想多說,下面只是把毛主席時代和“特別是”時代關于“有權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不同表述擺在下面,讓大家自己判斷:
毛主席時代:1946年蔣介石集團挑起的內戰尚未結束,我們和臺灣當局之間沒有停戰協定,更沒有和平協定,而且蔣介石集團敗逃臺灣后仍然不斷轟炸沿海地區,進行武力挑釁,因此我方有權進行反擊,直到解放全國領土。
“特別是”時代: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而發起戰爭都是無可非議的,誰挑起了戰爭無關緊要。我方有權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決不承諾對臺不使用武力,不忌諱被說成是挑起戰爭、放第一槍的一方。
我想看了上面的不同表述,大家應該明白其中的區別。
⒊美韓挑起戰爭證據充分
證據之一:美韓的戰爭準備
有的朋友說美韓“沒有進行戰爭準備”,其實恰恰相反:
1948年8月24日,李承晚集團和美國締結了關于建立美國指揮下的武裝力量的協定。
1948年12月10日,李承晚集團和美國締結了“援助協定”。明確規定“南朝鮮政府有義務”“給美國公民在商業、工業和其它一切活動方面最有利的條件”。
美國在南朝鮮的全部活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進攻北朝鮮。這一點甚至美國自己也不加掩飾,像1950年2月14日美國國會通過的援助法案就表示,對南朝鮮的經濟軍事援助是為了朝鮮統一,“一旦南北朝鮮統一,這個援助將停止”。1949年6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博爾特表示“我感覺南朝鮮部隊的準備優于北朝鮮部隊,建立南朝鮮部隊和提供物質援助的目標已經達到了。美國部隊可以而且應該撤離了”。戰爭爆發前夕的1950年6月,美軍顧問團團長羅伯斯接受《時代周刊》采訪,宣布美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并表示“擁有10萬之眾的韓國陸軍在亞洲首屈一指。”也就是說,韓國陸軍不僅可以北上進攻朝鮮,甚至有能力進一步進攻中國。
(以上可以參考蘭黃明等編著《經濟制裁戰》,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11至112頁)
美國圖書《美洲現代史》寫道:“就戰爭開始來說,像這次(朝鮮)戰爭這樣完全做好了準備,在我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在戰爭爆發前夕羅伯斯宣布美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但是仍然有大量美國顧問在韓國軍隊中,一直配到營一級,而且美國仍然控制著軍事指揮權,因此可以說這時的韓國部隊完全是美國傀儡軍。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1948年底朝鮮建國后不久蘇聯軍隊就撤出了,盡管朝鮮軍隊也有蘇聯顧問,但是朝鮮從未交出軍事指揮權。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韓國挑起戰爭是美國指使下的,戰爭一開始就是美國侵朝戰爭。
證據之二:戰前的形勢
《“朝鮮戰爭”名稱背后蘊含的秘密》一文中已經說了,1950年5月,韓國進行了新的一輪大選。李承晚的政黨只保住了210個席位中的22席。1950年6月7日,朝鮮領導人向南北雙方人民發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并且號召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17日在海州(北朝鮮的邊界城市)召開協商會議。金日成的呼吁得到韓國各界廣泛擁護,卻遭到李承晚的拒絕。6月11日北朝鮮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吁書,被韓國逮捕。當時的韓國掀起了一個“倒李”的風潮。一般認為,如果不發生戰爭,李承晚幾乎可以肯定會在接下來的總統選舉中下臺,朝鮮將在金日成領導下統一。(以上可以參考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227608-1-1.html)
有朋友說了“韓國的大選,即便李承晚落選,也只是換個張承晚,當然也不排除換個親共的某人,此人上臺充其量是個與金日成討價還價的政治對手,決不可能把朝鮮的金日成選成韓國的總統。話再說回來,在美國掌控下的韓國也不可能使共產黨人獲權,這最基本的邏輯思維,你都搞錯了!”
其實,我的意思很清楚,并不是說韓國的大選會把朝鮮的金日成選成韓國的總統,而是說除了李承晚等一小撮人以外,韓國的絕大多數人都同意金日成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的主張,包括韓國體制內的反對派也是支持的。如果李承晚垮臺,新上臺的人很可能不得不接受金日成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主張。而金日成當時聲望很高,如果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幾乎可以肯定當選。怎么就變成了“韓國的大選會把朝鮮的金日成選成韓國的總統”了呢?
當然,也許反對派掌權后違背競選承諾,又和李承晚一樣拒絕金日成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主張;或者美國發動政變,再扶植一個拒絕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傀儡。這確實是可能發生的。但是退一步說,即使金日成想武力統一,也應該等這種情況出現,和平統一機會喪失的情況下再使用武力吧?這不是名正言順嗎?為何在出現了自己領導下和平統一的曙光時發動戰爭呢?
(附帶說一下雙方的統一主張:金日成主張“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李承晚主張“武力北進” 、“軍事統一”。)
對于李承晚就完全不同了,只有發動戰爭才能有借口把反對派作為“共諜”加以殺戮,保住自己的權力,否則就會垮臺。從后來李承晚為保住權力大舉屠殺的學生的表現看,他不可能甘心放棄權力,那么發動戰爭就是唯一的選擇。
此外,在戰爭爆發前夕,迫于韓國民眾的壓力,美國突然宣布“美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盡管這有很大水分,但是從美國后來的表現看,不可能甘心撤軍,也需要挑起戰爭借機介入以回歸朝鮮半島。而且一旦金日成在整個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的主張得以實施,美國對韓國的控制將徹底喪失,這就更不能不發動戰爭了。
大家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金日成,會挑那個時機發動戰爭嗎?如果你是李承晚或杜魯門,會不會發動戰爭?
證據之三:戰爭開始時各方的報道
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戰爭爆發。五個小時后,上午九時,平壤向全世界發布消息說:南韓的偽政府國防軍于當日凌晨,從三八線地區全線向北朝鮮發動了出其不意的軍事進攻。北部的朝鮮政府已經命令共和國內務省警備部隊阻擊入侵的敵人。北朝鮮軍隊目前正在展開激烈的防御性戰斗,抵抗敵人。
韓國的說法更令人尋味:韓國國家廣播電臺在戰爭爆發后向自己的人民報告說,南朝鮮政府軍正在節節勝利地向平壤推進,不久就將解放北朝鮮。(以上可以參考http://www.xinjunshi.com/ziliao/xiandaizs/kangmeiyc/200412/211.html)
1950年6月25日凌晨1時許,南朝鮮陸軍第一師(師長白寅樺“Paik In Yup”準將)部署在翁津半島的第17團部隊發動了閃電進攻,占領了三八線以北5英里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道首府海州市。6月26日美聯社、合眾社、以及當日《泰晤士報》、《曼切斯特衛報》、《每日電訊報》、《每日先驅報》、《芝加哥論壇報》均報道了對海州城的占領。(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227608-1-1.html)
《每日快報》(漢城,6月26日上午):“由美國訓練的南朝鮮軍隊于昨夜反攻,奪取了北朝鮮內5英里的一座城市,反映是朝鮮先開的槍。”
“格倫.D.佩奇教授在他的《朝鮮決議(1950年6月24日至30日)》中寫道:“美國軍事顧問證實白寅樺(Paik In Yup)準將手下的大韓民國第一師的部隊占領了黃海道首府海州。” (以上可以參考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227607-1-1.html)
可以看出,戰爭開始時各方的報道盡管對“是誰放的第一槍”有爭議,但是對誰開始大舉進攻是基本沒有爭議的,均是認為韓國大舉進攻,占領海州。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認為西方媒體乃至韓國媒體也被朝鮮操縱了吧?
證據之四:戰爭初期美韓的反應
1950年6月25日,戰爭爆發后,美國在第一時間介入。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國駐遠東的海、空軍參戰,支援韓國國軍。6月27日,杜魯門發表聲明,宣布派兵,并令美國海軍第7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同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沒有蘇聯參加的情況下,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
戰爭爆發后,李承晚集團馬上開始了對反對派的大屠殺,把反對派幾乎殺戮一空。美聯社2008年7月6日根據美國檔案局的解密檔案報道稱,在朝鮮戰爭初期的數周內,韓國軍隊和警察曾經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對左翼人士及其同情者進行殘忍的“大屠殺”,遭殺戮人數至少10萬。從朝鮮戰爭開始到1950年秋天,被殺害的人的尸體填滿了大約150座萬人坑。“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稱,保守估計,至少大約10萬人被殺。據鄭秉峻介紹,1950年7月,幾十名囚犯在韓國大田市被集體處決,美國軍官受邀前往觀看,還拍下了處決時的恐怖畫面。在大田,共有3000至5000囚犯被槍決,然后埋葬在萬人坑中。朝鮮戰爭研究專家、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卡明斯也認為美國對屠殺負有部分責任。他說:“即使在數千人遭到屠殺后,美國也什么都沒做。美國甚至有意隱瞞大田屠殺事件。”(可以參考http://club.mil.news.sohu.com/r-zz0255-160983-0-0-0.html)
要知道,美國的戰爭決策是需要時間的。像海灣戰爭的決策和準備花了近半年,甚至侵略阿富汗的決策和準備也花了近一個月,為何這次反應如此迅速呢?至于戰爭爆發后,李承晚集團馬上開始了對反對派的大屠殺顯然也絕非倉促之舉。難道美國和李承晚集團能未卜先知,算到朝鮮必然發動進攻,以便第一時間介入和屠殺,從而順利改變李承晚即將垮臺、美國對南朝鮮的控制搖搖欲墜的不利局面,并借機阻撓中國統一?
以上這些證據基本還原了戰爭爆發前后這一時期的情境,我想大家不難判斷出是誰發動了戰爭。而且所有的資料都是公開的,在大一點的大學的圖書館或資料室中應該都可以找到這些報道,大家可以自己核對,看看筆者說得是不是事實。
⒋“蘇聯解密檔案”從反面證明了美韓挑起戰爭
認為朝鮮挑起戰爭的主要證據是“蘇聯解密檔案”,其實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期為了妖魔化斯大林時代,銷毀和偽造了大量檔案,現存的檔案可信度基本為零。像廣泛流傳的一份 “蘇聯解密檔案”稱,解放戰爭初期,蘇聯向東北我軍提供了步槍70萬枝、機關槍14000挺、炮4000門、坦克600輛、飛機860架、汽車2500輛、彈藥庫679座……如果按這份檔案的說法,那么應該林彪一到東北就用大批飛機坦克橫掃杜聿明的軍隊,事實上是這么回事嗎?不過我一向認為,看歷史要學會“反著看”,通過獨立思考、深入分析、分清真假,從“偽史”中找出真相。下面談談我對有關“蘇聯解密檔案”的分析:
關于“金日成在斯大林支持下挑起戰爭”的說法,主要源于一九九六年在英國廣播公司也就是BBC的名為“朝鮮、俄國的密戰—時代守望”紀錄片中,在英國和美國播出的一份“蘇聯解密檔案”。這就是蘇聯駐北朝鮮大使什特科夫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六日,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發給蘇聯遠東軍事事務負責人的扎哈羅夫(Zakharov)的“絕密電報”。下面是這封密碼電報的全文:
絕密。扎哈羅夫同志收。僅限私人傳送
我要報告朝鮮人民軍軍事行動的準備與進展情況,從六月十二日起,人民軍開始在三八線附近地區集結,并按照參謀部計劃的部署,于二十三號完成集結。軍隊的這一重新部署以有條不紊的方式進行,沒有發生意外。
敵人的情報部門可能覺察這一軍事部署,但是我們保持了這一計劃和軍方早期行動的秘密狀態。
這一師一級的行動方案和區域偵察是在蘇聯顧問的參與下進行的。……
軍事行動的所有預備步驟已于六月二十號全部完成。軍隊已經閱讀了國防部長的政治命令。這項命令解釋說,南朝鮮軍隊以入侵三八線挑起了一次軍事攻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命令朝鮮人民軍進行反擊。反擊的命令激起了朝鮮人民軍官兵的極大熱忱。部隊于六月二十四日(凌晨)二十四時到達指定位置。軍事行動于當地時間四時四十分開始。炮火準備是二十到四十分鐘的定向直射和十分鐘的炮火網掩護。步兵斗志高昂地起立,開始進攻。頭三個小時,各單獨分隊和集團軍推進了三至五公里。
人民軍部隊的進攻使敵人完全措手不及。敵人只在翁津(ONGJIN)、KAIZIN和漢城方向拼力抵抗。在進攻第一天的十二時以后,敵人開始進行更加有組織的抵抗。
第一天的戰斗攻取了下列城鎮:烏山(OSIN)、(翁津方向,)開城(KAESONG)、新陽(SINYURI)---(地圖1:1000.000,參謀部一九四三年頒布)。在SUNSEN方向,人民軍獨立分隊推進了 十二公里 。在東海岸推進了 八公里 。
就在第一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海軍從日本海登陸兩次。第一次登陸是在korio地區,由兩個營的海軍陸戰隊和大約一千名游擊隊組成。第二次登陸是在蔚津(URUTSYN)地區,由六百名游擊隊員組成。登陸行動持續五小時二十五分鐘,全獲成功。游擊組占領了尉津城和部分相鄰地區。登陸行動是在軍艦上的人民軍與船上的南韓軍隊之間的戰斗中完成的。戰斗的結果,南韓的拖網漁船沉沒,一艘受創。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海軍艦隊沒有傷亡。
六月二十六日,人民軍部隊繼續進攻并在戰斗中推進到南朝鮮腹地。六月二十六號期間全線攻克翁津半島和KAISIN半島。第六師部隊強行越過海灣,占領了金浦(KIMPO)機場方向的人口居住地。在漢城方向,第一和第四師占領了釜山(BUN SAN)的城鎮以及東頭川(TONGDUCHEB),第二師占領了SIUNSEN中部鄉村。在日本海沿海一帶人民軍部隊繼續推進,TUBUIRI港口已被占領。二十六日這一天與第十二步兵師沒有聯絡,這支部隊正在向KOSEN方向推進,或者與第三步兵師和機械化部隊一起,通過SINYURI向GEISIF方向進攻。
關于北部的結論
有必要注意人民軍在作戰中下列失當的地方:
1、在軍方行動開始時和分隊及集成部隊向前推進時,從上到下失去了聯絡。人民軍參謀部在第一天就無法指揮戰斗,因為它沒有與任何一個師保持堅實的聯系。……
2、朝鮮人民軍指揮部沒有作戰經驗,撤走了蘇聯軍事專家之后,他們下達拙劣的戰斗命令,在戰斗中使用炮火和坦克無方,并且失去了與作戰部隊的聯絡。
3、無論如何,我們的軍事顧問注意到朝鮮人民軍部隊和集團軍的狂熱,一種普遍的精神沖動指導著他們的作戰任務。
4、對于這次軍事行動,北朝鮮人民懷有普遍狂熱的政治情緒,他們信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朝鮮人民軍勝利的滿懷信心。
5、朝鮮人民軍的同志正在著手建立適當的與軍隊聯絡的方式并部署戰斗命令。為此,軍事指揮所已經轉移到TEPUGES地區。擔任作戰部長的總參謀長以及主要的軍事顧問將和一組軍事官員一起轉到指揮所。
關于南部的結論
頭兩天的軍事行動顯示:
1、敵人正在努力抵抗,當他們在戰斗中撤向南朝鮮腹地時,沒有發現大量的南韓軍人被俘。
2、南朝鮮傀儡政府開始從南部后方調集增援部隊,并試圖阻止人民軍的向前推進,人民軍第一天的攻擊引起了南方的混亂。南朝鮮政府和美國大使親自在他們的電發表講話,呼吁南朝鮮人民保持鎮定。南朝鮮軍方官員正在播送關于南朝鮮軍隊節節勝利的假情報。
什特科夫
第358號
50年6月26日
可以看出,這份“蘇聯解密檔案”明顯是偽造的:
首先,如果真是這份“蘇聯解密檔案”所說的,是朝鮮在蘇聯支持下挑起戰爭,那么蘇聯應該密切關注朝鮮人民軍的情況。為什么蘇聯大使什特科夫在朝鮮人民軍軍事行動的準備階段不向蘇聯國內做任何匯報,非到戰爭爆發后再匯報軍事行動的準備階段的情況呢?當然要是非說準備階段蘇聯大使喝多了,醉了好幾天,那我也沒有辦法。
其次,這一“蘇聯解密檔案”開始時說這是“師一級的行動方案”,可是后來的描述“軍事行動”顯然遠遠超過了這一規模。參與策劃戰爭的蘇聯大使什特科夫不會連自己參與策劃的“軍事行動”規模多大都搞不清吧?
再次,這份“蘇聯解密檔案”中對韓國軍隊占領了三八線以北5英里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道首府海州市只字不提,如果真是朝鮮在蘇聯支持下挑起戰爭,那么蘇聯大使應該在電報中主張利用這一絕佳借口大做文章才對,為什么竟然對西方媒體都廣泛報道的這一事件只字不提呢?
最后,這份“蘇聯解密檔案”中對朝鮮人民軍的貶斥是不加掩飾的,“朝鮮人民軍指揮部沒有作戰經驗,撤走了蘇聯軍事專家之后,他們下達拙劣的戰斗命令,在戰斗中使用炮火和坦克無方,并且失去了與作戰部隊的聯絡”。試問,電報中明明描繪了朝鮮人民軍節節勝利的情況,蘇聯大使怎么還如此不高興呢?
其實,單單這份電報的內容本身就十分令人懷疑,試問,既然戰爭已經爆發了,為什么蘇聯大使還拼命說“戰爭是朝鮮挑起的”,“在蘇聯顧問的參與下進行的”一類的話,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假如你是蘇聯大使,會這么做嗎?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份“蘇聯解密檔案”是徹頭徹尾的偽造。我們如果再深入一層想,美國為什么要偽造這么一份“蘇聯解密檔案”呢?如果真是朝鮮在蘇聯支持下挑起戰爭,那么還怕找不到證據嗎?要是真有一星半點的證據,美國還不利用自己掌握的輿論霸權炒翻了天,干嗎使出偽造檔案這種令人不齒下三濫的手段呢?因此,偽造檔案的行為恰恰從反面證明了戰爭是美國和李承晚集團勾結挑起的,不得不采用一切卑劣手段掩蓋自己的罪行。
除了這份“蘇聯解密檔案”,被說成朝鮮在蘇聯支持下挑起戰爭“第一手證明”的還有1950年1月的兩份“蘇聯解密檔案”。
一份是一月三十日,斯大林給蘇聯駐北朝鮮大使什特科夫的電報。全文如下:
1、我收到了你的報告。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滿,但是他必須明白,類似解決南韓問題這樣的大事,要求有周全的準備,要計劃得不至于冒太大的風險。如果他希望與我商討此事,我將隨時恭候并與之討論。把所有上述信息轉達給金日成并告訴他,我已準備在這件事上幫助他。
2、我對金日成同志有一個請求。蘇聯目前嚴重缺乏金屬鉛。我們希望從朝鮮每年收到最少兩萬五千噸的鉛。如果朝鮮能每年提供蘇聯上述數量的鉛,將是對我們極大的幫助。我希望金日成不會拒絕我們。金日成可能需要我們的技術幫助和一定數量的蘇聯專家。我們已經準備好安排這項援助。把我的這個意愿轉達金日成同志,并代我請他就他對此的考慮與我聯系。
另一份是一月三十一日,蘇聯駐北朝鮮大使什特科夫給斯大林發回的電報。全文如下:
密碼電報機密來電:平壤斯大林同志收
一月三十號,我根據您的指示會晤了金日成同志。在提及一月十七號在樸憲永(北朝鮮外交部長——本文作者注)的午餐宴會上的談話后,我明確地轉達了您第一點指示的內容。
金日成十分興奮地聽了我的傳達。您同意接見他并承諾在這件事上幫助他造成了強烈的反響。金日成顯然希望再一次確證此事,他問我,這是否意味這您有可能就這個問題接見他。我回答說,從這次的聯絡中判斷,斯大林同志準備接見您。金日成進一步表示他將為這次會見作準備。
關于從朝鮮運送金屬鉛到蘇聯,我闡述了您的第二點命令。金回答說,他將運用所有必要的手段,保證根據您的指示,從朝鮮運送足夠數量的鉛到蘇聯。他保證就此在十到十五天之內盡全力工作,解決問題。
這兩份電報是真是假姑且不論,即使是真的也只能證明在美國和李承晚集團一再武裝挑釁下金日成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戰爭準備而已。前文已經說了,在這之后半島的形勢發生很大變化,金日成即使想發動戰爭也不會選擇那種時間。因此,用戰爭之前五個月的兩份電報證明不了斯大林支持朝鮮挑起戰爭。
我們如果再深入一層想,既然這兩份電報中提到斯大林準備接見金日成,那么應該有會談記錄吧?以后幾個月也應該有為發動戰爭作準備的電報和會談記錄吧?狂熱反對斯大林的葉利欽既然可以拿出這兩份電報來妖魔化斯大林,那么為什么不把以后幾個月的相關記錄拿出來呢?顯然,如果以后幾個月的相關記錄能證明斯大林支持朝鮮挑起戰爭,葉利欽決不會不拿出來。因此,即使這兩份電報是真實的,也只能從反面證明后來半島的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斯大林和金日成放棄了武力統一的計劃,戰爭是美國和李承晚集團勾結挑起的。
我想大家不會不知道,檔案的可信程度也是分層次的。電報等打印型檔案很容易偽造,會談記錄等手寫的檔案是比較難偽造的。現在公布的“斯大林支持朝鮮挑起戰爭”的所謂“證據”僅僅是幾份明顯偽造或真假難辨的電報,為什么找不到一份手寫的檔案呢?如果說斯大林為掩蓋發動戰爭的行為銷毀了,那么為什么又不連電報一起銷毀呢?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蘇聯解密檔案”不僅不能證明是朝鮮挑起戰爭,反而從反面進一步證明了美韓挑起戰爭的事實。
我相信,歷史的真相絕不是個別輿論霸權國家雇傭幾個御用文人偽造幾份檔案所能掩蓋的。盡管筆者體質不佳,也沒有條件查閱大量資料,但是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論述了誰挑起了戰爭這個問題。如果“同志們”還認為筆者說得不夠清楚,可以自己核對相關資料看看筆者說得是不是事實。如果筆者的確弄錯了,也愿意道歉。
附:關于誰挑起了戰爭的爭論
【njffm】:雨夾雪同志:對歷史事件作何表述,都應給予尊重,也是百花齊放吧.但基本的歷史事實不可有任何篡改.我希望在這個共識下,與你討論.因為你認定的事實太有出入了.意下如何?
【雨夾雪】:njffm,說出你的看法吧。
【njffm】:雨夾雪同志:基本事實是:
1.1948年,朝鮮半島的南北方分別建立了兩個國家,即李承晚政權的大韓民國和金日成政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蘇美雙方根據雅爾塔協定,分別于1948年底和1949年6月從朝鮮半島撤軍.因為半島上居住的是同一個民族,歷史上是統一的國家,所以南北方政權都有武力吞并對方統一國家的欲望.
2. 1950年6月25日 ,大舉越過三八線引發了這兩個政權的戰爭,客觀地說,這是朝鮮民族的內部戰爭,完全是一場內戰-朝鮮內戰.而挑起這場戰爭的第一槍是金日成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下令的. 所以在朝鮮稱為"祖國解放戰爭".
這兩點,我是不貼政治標簽地概括性地擺明事實,有不同意見嗎?
【njffm】:請[雨加雪]再讀讀自已的行文:“朝鮮戰爭”(或“韓戰”)這個名稱蘊含雙重含義:第一,這表明美國和朝鮮是交戰雙方,即是美國侵略朝鮮。第二,表明使用這種稱呼的國家深受美國控制,甚至自認為是美國領土的一部分,評論戰爭時也完全站在美國侵略者立場上。
難道你看不到這邏輯思維的混亂嗎?!
【雨夾雪】: njffm,金日成挑起這場戰爭完全是美國的偽造,朝鮮稱為"祖國解放戰爭"或"朝鮮人民抗美救國戰爭"指的是抗擊美國侵略,不是主動出擊統一全國。
美國1949年6月從朝鮮半島撤軍不準確,只是撤出作戰部隊,仍然留下了大量“顧問”名義的軍事人員,甚至包括將軍級的軍官,1950年6月才宣布全部撤軍完成,幾天后以戰爭為借口又回來了。
80年代以前的書中美國勾結韓國挑起戰爭的證據很多,最明顯的就是我文中說得"1950年5月,韓國進行了新的一輪大選。李承晚的政黨只保住了210個席位中的22席。"金日成根本沒有必要在李承晚即將垮臺,朝鮮半島很快將實現自己領導下的和平統一的情況下發動戰爭。相反,只有戰爭才能為李承晚提供鎮壓反對派的借口,才能保證美國對韓國乃至整個朝鮮半島的控制。這一點你能否認嗎?
因為美國勾結韓國挑起戰爭的證據太充分,甚至韓國學者也認為“不能排除我方發起戰爭的可能”,“北方發起戰爭不合邏輯”。(可參見《韓國史》。)
【雨夾雪】: njffm, “朝鮮戰爭”(或“韓戰”)這個名稱蘊含雙重含義:第一,這表明美國和朝鮮是交戰雙方,即是美國侵略朝鮮。第二,表明使用這種稱呼的國家深受美國控制,甚至自認為是美國領土的一部分,評論戰爭時也完全站在美國侵略者立場上。
沒有什么邏輯混亂的,當然,“即是美國侵略朝鮮”是我加的,美國的原文是“解放朝鮮”一類,這和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是一個意思,都是“我國(美國)同某國的戰爭”。
【njffm】:答雨夾雪
我先表明一個看法: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而發起戰爭都是無可非議的!我國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決不承諾對臺不使用武力,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忌諱被說放第一槍,我們要承認并尊重事實.我就是依據事實和我的歷史觀闡明"戰爭的第一槍是金日成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下令的."
關于你說的:80年代以前的書中美國勾結韓國挑起戰爭的證據很多,最明顯的就是我文中說得"1950年5月,韓國進行了新的一輪大選。李承晚的政黨只保住了210個席位中的22席。"金日成根本沒有必要在李承晚即將垮臺,朝鮮半島很快將實現自己領導下的和平統一的情況下發動戰爭。
請注意:韓國的大選,即便李承晚落選,也只是換個張承晚,當然也不排除換個親共的某人,此人上臺充其量是個與金日成討價還價的政治對手,決不可能把朝鮮的金日成選成韓國的總統。話再說回來,在美國掌控下的韓國也不可能使共產黨人獲權,這最基本的邏輯思維,你都搞錯了!金日成不是為打倒李承晚政權,而是為南北統一,結束大韓民國.
至于你看的"80年代以前的書中美國勾結韓國挑起戰爭的證據很多"都是宣傳品,我從戰爭開始的年代就看過了很多,但都不是歷史證據.正如<三國演義>不是<三國志>一樣.
我們接著再往下說
3.正如你所說的:"蘇軍于1948年底朝鮮建國不久就撤出了,美國在1949年6月宣布撤軍,1950年6月才宣布全部撤軍完成."這就表明6.25戰爭是在朝鮮民族南北兩個政權之間發生的,當時沒有任何外國軍隊.在這個時間段何來"侵略"之說?
事情是在變化的,后來的變化,下次再說.
【njffm】:基本常識:
1.只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對南邊的稱為南朝鮮.在地域用詞時對北邊可簡稱北朝鮮.
2.只與大韓民國有外交關系的,對北邊的稱北韓,在地域上對南邊的也可簡稱南韓
3.與南北方皆有外交關系的,對北邊的稱朝鮮;對南邊的稱韓國.
4.整個半島,包括了南北方,稱為"朝鮮半島"這是地理名稱,沒政治涵義.
【雨夾雪】: 1950年6月25日凌晨1時 許,南朝鮮陸軍第一師(師長白寅樺“Paik In Yup”準將)部署在翁津半島的第17團部隊發動了閃電進攻,占領了三八線以北 5英里 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道首府海州市。 6月26日 美聯社、合眾社、以及當日《泰晤士報》、《曼切斯特衛報》、《每日電訊報》、《每日先驅報》、《芝加哥論壇報》均報道了對海州城的占領。朝鮮人民軍發起了反擊,于 6月25日上午九時 許攻占了由南朝鮮陸軍第一師另外一個團防守的三八線以南的開城市。
“奇怪的是,好戰的談論幾乎總是出自南朝鮮的領導人。(《紐約時報》 1950年6月26日 )。1950年5月,南朝鮮進行了新的一輪大選。“李承晚博士的黨只保住了210個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 ,北朝鮮領導人向南北朝鮮人民發出呼吁,要求在 8月5日 至8日在全朝鮮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并且號召為此目的于 6月15日 至17日在海州(北朝鮮的邊界城市)召開協商會議。北朝鮮的這些建議反而在南朝鮮內部造成了緊張氣氛,而邊界地區則更為敏感。 6月11日 北朝鮮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南朝鮮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吁書,被南朝鮮被捕,加劇了緊張局勢。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227608-1-1.html)
【njffm】:答雨夾雪
在網上搜索"朝鮮戰爭是誰放的第一槍"就能看到不同的說法:朝鮮開槍說,韓國開槍說等.之所以強調這第一槍,是力圖搶占輿論的制高點,每種說法卻都沒令人信服成為共識,甚至報導的新聞,當局要人的說法,自相矛盾之處頗多.60年來眾說紛紜.你是采用了韓國開槍說.
事實上南北方在三八線上磨擦不斷,幾乎天天都有,放兩槍卻沒有大規模戰斗.我注重的是大舉進兵.把南北兩方實際情況作一對比,南邊沒有大舉北進的準備,也不具備北進的條件,只是瞎嚷嚷.而北邊的就不是瞎嚷嚷了,金日成早在半年多前就游說斯大林,最初斯大林并不同意,最終斯大林同意了,而且指示必須聽取中國領導人意見.這話說起來就長了,以后專題去說.總之,沒有斯大林的首肯,金日成也不敢冒然行事的.但金日成眼中不把中國領導人當回事,既然有了斯大林的同意,在中方不知情的情況下,金日成南進了.中國領導人是從廣播中才知道朝鮮爆發了戰爭。
再一個是葉里欽曾將這方面的前蘇聯檔案交給了時任韓國總統金泳三,其中也說了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大舉南進.
所以誰放的第一槍呢?小敲小打的磨擦是說不清的,大舉進攻確是金日成下令的.為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下令又有何不可?敢作敢當方英雄.在這眾說紛紜中我采用了朝鮮開槍說.對否?由大家評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