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的方向應該指向哪里?
——必須著力于最大限度地減少私有經濟成份(淺議)
中國30年改革開放,實際上實行的就是一個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為主體,公有經濟成份占主導前提下,逐步擴大私有經濟成份的政策,是一個私有成份得到不斷擴大的經濟運作過程。應該說,這一政策,在當時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非常時期后,是有存在的合理條件的,也是必要的。換句話說,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文化大革命,客觀上為小平的經濟改革開放政策提供了現實的依據。
但是,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這種以擴大私有成份的經濟改革政策,本身就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長期政策。如果把它視為長期政策,實際上就要犯絞往過正的錯誤。一旦真正形成了資本家階級,并在上層建筑中掌握了一定的“制控權”,那么,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就面臨著變色的危險。這正是我們今后深化改革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現在,雖然我們黨并不承認中國已經存在了資產階級,但實際上,私有經濟的剝削卻得到過小平的認可,而這種情況的快速發展,已經使社會存在了嚴重的勞動者與資本者之間的對立。形成了社會主義制度下不應有的勞動就業和勞動成果分配的嚴重不公等社會現象,而這些現象所顯示的問題,并非來自現象本身,而是來自經濟私有化。歸根到底,經濟私有化的擴大,是當前一切社會矛盾加劇的總根源。
自1978年小平同志主張對經濟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睹目成就,這無疑是個鐵的事實。但是,中國在實行發展經濟政策,促進經濟快速增長中,代價是昂貴的,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資源與環境的過度開發利用與破壞是一個可觀的、可以利用一定標準進行數據顯示的代價。這個且不說。社會主義意識的被淡化以及由此帶來和加劇的社會矛盾是這個代價中最昂貴的方面。嚴格地說,這種淡化是無法用數學數據統計的。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種無法用具體數據統計的社會主義意識被淡化所產生的負作用,遠比單純經濟增長給中國帶來的物質上富足的正面作用,對中國前途命運的影響要大的多得多。這是個現實,是客觀的,只是我們并沒有認可。因此,我們面對的現實問題是,中國今后的深化經濟改革的方向(包括政治體制中的一些可改革的部分)應該指向哪里?
既然是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就不能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只作為一個政治口號或者標簽,必須真正地落實在經濟基礎的領域之中去。即,必須堅持并不斷鞏固與擴大社會主義的公有經濟,最大程度地擴大公有經濟成份,不能在改革中降低其占有量和動搖其根本地位;必須最大限度減少私有經濟成份,不能在改革中過多地提高其占有量。這是一個政治經濟學問題,而且是一個必須遵循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則問題。小平同志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對這一點有所放棄,現在卻不能再含糊下去了。今后的深化改革,必須也應該把著力點放到最大程度地發展和鞏固公有制經濟占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私有成份在經濟中的比例上來。再不做這方面的工作,中國將面臨更大的危險。這個問題屬于經濟基礎問題,是一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不能繼續下去的根本問題。如果不解決這個經濟基礎的性質問題,不解決好這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下去的根本問題,只試圖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解決不體面勞動問題、加強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做文章,統統是無妨大礙的小打小敲,是無關痛癢的,無異于頭痛治頭,腳疼醫腳。根本問題不解決,其它問題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解決。
我們必須真正領會科學發展觀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想精神實質,掌握科學發展觀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精髓,真正把科學發展落到實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