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統計年鑒》中1959年~1961人口統計數據的幾點分析
太空無知
(這篇文章我在2009年03月15日首次發表于我在新浪的博客,我這里略作了個別文字及標點的修改。我在新浪博客的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cbjcwd,本文在新浪博客的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8d309d0100d6nh.html)
上周,我因為想找一個網友的鏈接,就打開了我前面《紀念毛澤東》那篇博文的網頁,看到其后又增加了一連串的評論,是在二月份的貼上去,可我當時都沒有發現,不知是不是對于以前博文的評論新浪不在我的空間中提示了,還是我自己沒注意到?我對評論是重視的,因為個人的眼界總是要有些狹隘的,別人給你評論就是在幫助你的進步,我衷心地感謝那些關心我的人!于是我就花了些時間盡快給他們寫了回評。我感覺這幾個評論及回評,可能會對很多人在這方么認識有影響。于是,我想逐步把這幾條評論及回評再整理一下形成正式的博文,這或許會有益于更多的人。
其中一位“匿名網友”的評論是這樣的:“國家正式公布的歷年總人口(萬人)、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份 總人口(萬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1954 60266 37.97 13.18 24.79
1955 61645 32.60 12.28 20.32
1956 62828 31.90 11.40 20.50
1957 64653 34.03 10.08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1960 66207 20.68 25.43 -4.57
1961 65859 18.02 14.24 3.78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1964 70499 39.14 11.50 27.64
1965 72538 37.88 9.50 28.38
1966 74542 35.05 8.83 26.22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國統計出版社,1984 年,第83頁。
知道了每年的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就可以推算出每年出生多少人口、死亡多少人口。知道了三年大饑荒期間死亡人口總數,扣除正常死亡人數,就是餓死的人數。即:
某年非正常死亡人口數=(當年死亡率-正常死亡率)×當年平均人口
說某年餓死多少人,除了當年的死亡率、當年的總人口(由于年初和年終人口數不同,
計算時取平均人口)以外,正常死亡率也很重要。正常死亡定得高,則非正常死亡就少;正常死亡率定得低,非正常死亡人口就多。”
下面是我的回評,這里又稍加了一些修改:
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之前,我想請讀者們先看一下,中國革命博物館研究員肖貴洞在《毛澤東與文物博物館》(該文收編于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9月版的《毛澤東與當代中國——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該段文字位于該書的794頁。)一文中的幾段話:
“毛澤東對保護文物功不可沒。
為什么毛澤東對文物博物館的論斷、批示、指示、捐獻、保護等很少有人知道呢?筆者揣測原因有二:一是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中國革命貢獻太大了,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哲學等所有領域和方面。當宣傳毛澤東、毛澤東思想時,文物博物館的面太窄,影響作用小,宣傳掛不上號,也沒有宣傳的陣地。
二是20世紀80年代初,文物博物館開始興盛時,宣傳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處于低潮,文物博物館界的人士也就不注重這些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應當進行宣傳,應當讓更多人知道。”
不知讀者們是否看出了“二是”那一段用了點曲筆,經歷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人多知道,那時正是攻擊毛澤東破壞文物等傳統文化日甚一日的時候,所謂“不注重這些了”,其實,是“不敢”或“無法”站出來說話!而所謂的“文物博物館開始興盛時”也是在給某些人以面子,因為文中的內容已經很清楚了——如:“現在一些全國性的重點博物館大都是1958、1959年建造的,建造速度是驚人的。”(該段文字位于前述論文集的788頁。)。在《毛澤東與文物博物館》一文中還是有一句話要提的,就是:“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博物館紀念在懷的,可惜的是2003年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機構被撤銷了。”(該段文字位于前述論文集的793頁。),而同時我還沒有聽說新的革命博物館在建立,這說明什么呢?是曾經的革命歷史可以忘卻了嗎?如果在中國的近代——除去了革命的歷史或忘卻了革命的歷史,那么,中國近代的歷史還能剩下什么?還是……?
如果您不相信當時反毛者權力對中國統計數字的影響的話,那么,咱們現在就來分析一下這些數據。
幸好我查資料也還算便利,我找到了國家統計局編的《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國統計出版社1984 年8月版),核對了一下“匿名網友”的數據,結果只有兩個地方和這本書的記載不符:一處是1957年的死亡率(‰),《年鑒》上是“10.80”,那位“匿名網友”錯寫成“10.08”了;一處是1960年的出生率(‰),《年鑒》上是“20.86”,“匿名網友”錯寫成“20.68”了;這問題不太大,只是錯的結果會在表面上對“匿名網友”的觀點有一些小的幫助。
這樣,從表中可以大致計算出:59年非正常死亡人數就是65994萬人(58年人口數)*(14.59-11.98)‰=65994萬人*2.61‰=172.2萬人,60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就約是67207萬人*(25.43-11.98)‰=67207萬人*13.45‰=903.9萬人,61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就約是66207萬人*(14.24-11.98)‰=66207萬人*2.26‰=149.6萬人,這樣,這三年就共有非正常死亡人口數約為172.2萬人+903.9萬人+149.6萬人=1225.7萬人。
然而,這年鑒中統計的“死亡率”是以“死亡人數”除以“年初的人口總數”得來的呢?還是除以“年末的人口總數”得來的呢?這沒有說明!同樣,“人口總數”是怎么得來的呢?也沒有說明!同時,還有一個小缺憾,那就是60年人口和59年的人口差了一個“一千萬”的整數,即:59年人口是“67207萬人”,而60年人口是“66207萬人”,——而這么整差額的、連續兩年間的人口統計數據確實很罕見。
而且,問題還有,就在這本《中國統計年鑒,1984》的81頁上——列著“全國各年度人口總數”的統計表,其中,赫然列著1949年中國總人口的統計數據是“54167萬人”,而新中國1949年10月才成立,新華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說明1949年9月30日全國還有12個省和876個市、縣——未解放或大部分未解放,并且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也才正式簽字。那么,這個1949年的“全國總人口數”又是怎樣統計而來的呢?那時中國的鄉村有完善的戶口檔案管理嗎?有人口普查嗎?這可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
《中國統計年鑒,1984》81頁的這張表列出了從1949年到1983年的全國總人口的統計數字,表下還有兩個注解:“1、本表各年人口包括大陸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數字。2、市鎮人口是指轄區內全部人口;鄉村總人口是指縣人口,但不包括鎮人口。”——可自新中國建立以來,行政區劃有多次變更,僅1954年就撤銷了遼東、遼西、松江、寧夏、綏遠等省,那么,“本表各年”所指之29省又是哪些呢?而“注2”就更有意思了,弄得“縣城”屬于了鄉村人口?可據我所知——縣城人的戶口可一直是“非農業”啊!
于是,我就又查了一本《中國統計年鑒,1991》,這本書也有一張全國人口數的表格(在79頁),表中所列的1949年到1981年的“全國人口總數”都和《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是一樣的,但1982年和1983年的“全國人口總數”卻是不一樣的。在《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1982年和1983年的“全國人口總數”分別是“101541萬人”和“102495萬人”;而在《中國統計年鑒,1991》中,1982年和1983年的“全國人口總數”分別是“101654萬人”和“103008萬人”。在《中國統計年鑒,1991》的79頁的表格下面,有“注3”說1982年以后的數字,是根據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調整的;但這一調整,卻是1982年的數據差了“153萬人”,而1983年的數據就差了“513萬人”,這統計數字的差別——都比前面所計算的1959及1961年總計非正常死亡的人口要多了,離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數也差不多了,如果說這可以算誤差的話,那么,三年共計一千多萬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數也就可以算成是相對于真值為“零”的絕對誤差了。另外,在《中國統計年鑒,1991》的79頁的表格下面,有“注1”說“本表各年人口包括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數字。”,這為什么又和《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的同類表格差出一個省級單位呢?我在1991年的年鑒上——沒有發現解釋。
然而,《中國統計年鑒,2008》第90頁用英文載明——新中國的人口普查至今只做過五次,即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那么,除了這幾次全國普查以外的全國統計數據又是哪里來的呢?是不是能從戶籍登記上匯總呢?可是中國的農村約在80年代以前,沒有經常性的戶籍登記及管理制度,即使是現在也還有大量的黑戶人口存在,中國實行身份證制度也是從80代中期開始的,農村不出門的人基本上也不會去辦身份證。
帶著這些疑問,我又在國家圖書館檢索并查看了一本中國最早的《中國人口統計年鑒,1988》,這本書是由“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司”編,并由“中國展望出版社”在1988年10月出版的;而我前面所說的那兩本年鑒,都是由“國家統計局”編,并由“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在《中國人口統計年鑒,1988》的第222頁,有一張“全國歷年人口自然變動情況”的表格,統計單位精確到“人”,這個表格的統計數據是自1949年~1987年,但1949年的“出生人數”、“死亡人數”、“自然增長人數”的統計數字都是“空白”,可令人奇怪的是1949年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卻被統計出來了,并分別為“36.00”、“20.00”、“16.00”,同樣的現象還出現在了1982~1987年的人口統計數字上,不過,在1982~1987年的年代后面都有一個括號——叫做“抽樣”,——這能解釋沒有“出生人數”、“死亡人數”、“自然增長人數”卻有“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的現象嗎?1949年統計不出來還情有可原,那么,1982~1987年為什么也統計不出來呢?既然1982~1987年抽樣都統計不出來,那么,1982年以前的數據(除了1953年及1964年的全國人口普查)又都是怎么統計出來的呢?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就在這張表上1949~1953年的全國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長率”連續共15個數據的小數點右面兩位——竟然統統為兩個精確的“零”;1966~1972年的全國人口的“出生人數”、“死亡人數”、“自然增長人數”連續共21個數據的最后三位——也竟然全都是“零”;這種巧合太過分了吧?尤其過分的是在我又向后翻了一頁以后,也就是看到這本書的第223頁的表格——“全國歷年市人口自然變動情況”,這個表格的統計單位仍然是精確到個人,但令人驚奇的是其中1949~1953年、1966~1970年及1987年的“出生人數”、“死亡人數”、“自然增長人數”及“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全都是空白,1982~1986年只有“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的數據,而且1980年的“出生人數”、“死亡人數”、“自然增長人數”的統計數字又驚人地全都巧合為——后四位全是“零”。再翻一頁,即224頁的“全國歷年縣人口自然變動情況”表,竟是完全一樣的情況,也包括了1980年的“出生人數”、“死亡人數”、“自然增長人數”的統計數字后四位全是“零”的情況,而緊鄰著的1979年和1980年的“出生人數”分別為“15570608人”、“15970000人”這兩個數據的相似程度也太高了吧?可為什么1966~1970年,在全國的“市”及“縣”的統計人口數據都沒有的情況下,卻能形成全國性的精確到個人的統計數據呢?為什么1987年都沒法統計的數據(或者說只能“抽樣”的數據),反而在1987年以前的很多年代(除1953年及1964年的全國普查之外)都能統計得精確到個人呢?
然后,咱們再回來看看國家統計局編的那本《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第83頁的表格,仍然發現在1949~1953年、1967~1970年間,沒有“市”、“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的數據卻有全國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數據的現象;而且我說過——在《中國人口統計年鑒,1988》中的全國1949~1953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的數據的小數點后面兩位全為精確的“零”,而在《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1951年的全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卻是“37.80”、“17.80”;同樣,在《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1983年的全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別是“18.62”、“7.08”,在《中國人口統計年鑒,1988》中1983年的全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卻是“18.22”、“6.86”,等等,還用我再舉例子嗎?這些統計數據中的問題能僅用責任心不夠來推托嗎?
還有,我又查了一下《四川統計年鑒,1988》(四川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出版社•1988年8月版),在這本書的第78頁上赫然列著1949年四川全省的總人口數為“51730.0萬人”,也就是“五億一千七百三十萬人”,這和國家統計局所統計的1949年全國人口總數的“54167萬人”,只差了“兩千四百三十七萬人”,也就是說在1949年全中國的人口的99.96%全都集中在四川了,這和統計局統計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的人口數據一樣,是讓我及大多數中國人——尤其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中國人——難以相信的!真的有讀者能相信嗎?
——再過幾十年或上百年,會不會就有學者或專家在看到此書之后,發現1950年的四川全省總人口的統計數據為“6411.0萬人”,就會“就產生出一種擺脫蒙騙的強大力量”,以捍衛真理的名義——發表論文宣稱——公元1950年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僅在四川就殺害了四億五千三百一十九萬人呢?(51730.0萬人-6411.0萬人=45319.0萬人)。
在《四川統計年鑒,1987》(這是四川統計年鑒的最早的一本,四川統計局編,紅星印刷廠印制)的第5頁,我又找到了一個1949年四川總人口數為“5730.0萬人”的數據;——這樣的統計水平,及數據處理水平、責任心,里面包含太多的內容了!
為什么80年代的統計數據都需要抽樣、都還那么地不可靠,而統計科技相對落后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統計數據卻能精確到每個人呢?
說句實在話,即使那些偽造科學實驗報告的大學生們,甚至是高中生們,都不會出現這么低級的數據編造錯誤。其中可能會有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這里我真心地向有良心的中國人致敬!向中國人的良心致敬!
我的經驗告訴我:如果不能清楚地知道數據是怎么形成的,最好不要相信白來的數據;那么,這些統計數據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沒有找到官方的解釋,倒是在張星戈譯的“Joseph Ball”的《批判與再造》一書中看到點答案:“中國共產黨極盡所能地宣傳“大躍進”是極左政策造成的災難。葉劍英在1979年的一次重要講話中,談到“大躍進”時期由左傾錯誤所造成的一些災禍(注26)。1981年中國共產黨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說,“我國國民經濟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發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學術界也加入抨擊行列,1981年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劉真選擇性地提出1954至1978年死亡率的數字,這些數字發表在公開的學術集會里,引起西方很大的注意。他公布的1958至1961年的數字表示,這段期間多死了一千六百五十萬人(注27)。同時,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孫冶方公開提醒大家注意這些數字說,“大躍進”犯的錯誤“付出了高昂的血的代價”(注28)。”(其中的“注號”是原文中的)——有一個網址提供了這譯文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703/16411.html。人民大學的研究所我還是了解一些的,實在是不敢恭維。國家統計局最早公布1959-1961年國家人口統計數據是在《中國統計年鑒•1983》中,如果說人民大學的一個研究所——當時能在國家統計局公布出所謂的全國性統計數據之前——正確提供出全國性的數據,誰要愿意相信就相信吧,我也沒有辦法。但反過來,是不是國家統計局借鑒了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劉真的“研究”成果呢?這我還真不好說。
而更有點令人驚奇而又不奇的是,這幾個小小的數字一經產生,竟立刻得到了美國人口學家、美國人口統計局等機構及國內一些“專家”的熱捧,呼應得如此之快,讓人覺得這之間好像有條熱線一樣,也讓人不得不佩服美國政府對中國的關注程度!
就在我前面提到的“Joseph Ball”的書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話:“美國政府從二戰后至今一直在協助反毛澤東思想的學者(也涵括反共學者)。例如,1960年代主編《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的老牌毛澤東思想史學家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譯按:著有《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該書已譯成中文,由河北人民出版社發行〕。該雜志所刊登未經證實的大量餓死的數字,至今一直被人引用。后來,這份刊物從CIA的外圍組織拿錢的證據曝了光,前些時候麥克法夸爾在寫給《倫敦書評》(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的信中對此坦承不諱(他說,他在編《中國季刊》時,不知道這錢來自CIA)。”,“CIA”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英文縮寫,也就是說這項工作是秘密進行的,可CIA的這種資助會僅限于國內嗎?
作為一點補充,這里粘貼一下網址為:http://comment4.news.sina.com.cn/comment/skin/default.html?channel=cj&newsid=31-1-5331817
的兩個網友評論:
2008-10-03 12:22:38 新浪網友(安徽)
沙發!強烈要求國家撤除統計局!一點用處沒有!統計的東西有真實的嗎?報喜的時候想法設法多報,報憂的時候千方百計少報!看統計局統計的食品8月物價上升指數就是很搞笑!說今天8月份的豬肉較去年價格只上漲了5.3%,我只曉得去年八月賣6.5元/斤,而今年8月13.0元/斤,現在稍微降了點12.5/斤。統計局高管們不要光吃飯拿錢不做事!
2008-10-03 01:16:27 新浪網友(山東淄博)
統計局,多么虛偽的一個機構.統計的數據,一點真實性也沒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