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華必須向歷史講清楚的重大問題
齊景潤
蔣正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1985年承擔了國家級重大研究課題。他的這一“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利用數學方法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利用這個模型,他“計算”出“我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
他的這一研究在我國產生了特別重大的影響。
今年六月,孫經先教授在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馬克思主義研究》第六期上發表的學術論文《關于我國20世紀60年代人口變動問題的研究》中明確指出:“在我國也有一些學者對這一問題作了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蔣正華教授的研究,他認為我國1958-1963 年非正常死亡人口為1700 萬。在仔細分析了蔣正華先生建立的數學模型后,我們不能不遺憾地指出,蔣正華先生的數學模型存在著重大的錯誤,從而其結論是不能成立的。”
最近,孫經先教授又發表了《蔣正華先生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研究中的重大學術錯誤》。這篇文章全文可見
http://www.wyzxsx.com/ebook/1700.htm
在這篇文章中,孫經先教授系統的指出了蔣正華在研究中出現的一系列重大的學術錯誤,由于這些錯誤,蔣正華關于“我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的結論是沒有任何學術依據的,是完全錯誤的。
在孫經先教授的文章發表以后,對于蔣正華來說,他必須面對的一個不能回避的重大問題是:他必須向歷史講清楚:他的關于“我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的結論,究竟是怎樣得到的?
他之所以必須向歷史講清楚這一問題,是因為他的上述結論,在“我國困難時期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這一重大政治謠言的制造和傳播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
1983年國家統計局經國務院批準,將1949年—1982年期間我國經戶口登記的每個年度人口數據,予以公布。
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表明,我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現了人口大幅度非正常減少的情況,其中最突出的是:1960年我國人口比1959年減少1000萬人。
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存在著令人難以解釋的重大矛盾。從理論上講,在不考慮國際移民的情況下,某年當年歲末人口數減去上一年歲末人口數應當等于當年出生人口數減去當年死亡人口數。在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的中出現的令人難以解釋的矛盾就是:在1957年到1979年期間中的大多數年份中,上述這兩個應當相等的數字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差異。
1983年這些數據公布以后,在國內外引起重大反響,西方幾十個通訊社都報導了我國1960年人口總數凈減1000萬的消息,共同社說這是“和平時期最大的人口事件”。
美國人口學家安斯利·科爾對此進行了研究,他估算我國1958至1963年超線性死亡人口約為2680萬。
法國人口學研究所所長卡洛對科爾的研究結果表示了某些保留,他認為中國的問題最好由中國人自己來回答。他在《為便于分析中國人口統汁資料的建議》一文中寫道:“無論如何,歷史學家需要這樣一個估算。我們建議中國同行對這些數據進行科學的調整,并說明調整方法。”
這樣,人們就把目光轉向了中國,人們期望著中國的人口學家(或者數學家)能夠用科學的方法對上述巨大矛盾做出合理的解釋。
就這樣,我國有關部門在1985年下達了國家研究課題,這一課題的中心問題就是要對上述巨大矛盾做出科學的解釋,研究1960年前后我國的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問題。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是中國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和全國民眾都關心和矚目的重大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西安交通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蔣正華接受了這一課題。
蔣正華的這一“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利用數學方法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利用這個模型,他“計算”出“我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結論。
他的最主要的學術論文是《中國人口動態估計的方法與結果》。
值得奇怪的是,這篇文章的全文沒有在正規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而是刊登在《中國人口年鑒(1987)》,經濟管理出版社,1988年,94—106頁(這篇文章的簡報發表在《中國人口科學》1987年第1期上,簡報中不包含他的研究的核心部分的數學論證)。以這種形式發表,就避開了在正規學術刊物發表時的嚴格的學術審查,尤其是避開了數學工作者、或者是數理人口統計學工作者的嚴格審查。
人們在網絡上始終找不到這篇文章,直到最近,《烏有之鄉》網站為了揭露這篇文章的錯誤,才公布了這篇文章的全文,普通讀者才能見到這篇文章。該文可見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7/251764.html
人們只要瀏覽一下這篇文章,就會發現,蔣正華在這篇文章中,儼然以一個數學工作者的身份出現。一個個普通讀者根本不理解的數學術語,大段大段普通讀者根本看不懂的數學公式和推導,。
直到最近,孫經先教授(他是一位專職的數學工作者、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的文章《蔣正華先生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研究中的重大學術錯誤》(見
http://www.wyzxsx.com/ebook/1700.htm )發表后,人們才知道:蔣正華在這篇文章中建立的數學模型是完全錯誤的!他的關于“我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的結論是沒有任何學術依據的。必須指出的是:蔣正華在研究中的錯誤,絕不是個別的、偶然的錯誤,而是系統的、全面的錯誤。
在網絡上查一下蔣正華的簡歷,人們就會知道:
蔣正華,1937年10月生。
1954年至1958年在西安交通大學電機系電器制造專業學習。
1958至1979年任西安交通大學自控系助教、講師。
由此可以知道,直到蔣正華43歲以前,他的專業不是人口統計學,更不是數學。
他1980年至1982年在印度孟買國際人口科學研究院讀研究生。
他是不是學位研究生?是不是獲得了碩士學位?我們沒有查到這方面的信息。不過我們可以判斷他沒有博士學位,如果有的話,簡歷上不可能不寫。他畢業時已經45歲了。
1982年至1984年他任西安交通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講師,1984年他在西安交大建立人口研究所。
1985年下半年,蔣正華承擔了前述的國家研究課題。
從以上經歷可以看出,蔣正華在接受這一國家課題時,根本沒有從事數學(或者數理人口統計學)研究的任何經歷和背景,他的數學底子就是他30年以前在工科大學學到的一些工科數學。對于人口學方面,他只不過剛剛接觸人口學專業,人口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剛剛三年。這年他已經48歲了。
蔣正華既然是用數學方法計算出我國“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他就在完成這一研究后,就應該把“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這一結論的全部完整的計算過程整理成為正式的學術資料,把這一完整的資料交給有關專家,然后由專家對“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這一結論的全部計算過程進行認真的審核,認為正確后才能被認可。
這一過程最基本的前提是:蔣正華把“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這一結論的全部完整的計算過程整理成為正式的學術資料。
但是蔣正華2005年10月17日在給楊繼繩的信中寫了一段話,這段話揭開了一個重大秘密。
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這一數字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蔣正華在信中說:“因我手頭沒有詳細資料,許多計算結果都壓在手稿等資料堆中,要待我有機會再來整理。”
看了這段話后,我們感到震驚!
在蔣正華自己用文字寫下的這段話中,他明白無誤的承認了一個重要事實: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這一結論的計算過程,他根本沒有整理,更不可能發表,也不可能有人對他的這一計算進行審查!
就是這樣,依靠著一個完全錯誤的數學模型,依靠著一個完成人“手頭沒有詳細資料,”并且直到2005年還沒有“整理”的“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的結論,蔣正華一舉成為我國最“權威”的人口學家。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蔣正華居然還獲得了我國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勵——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的結論居然在我國被一些官方部門認可,在最近二十多年來被視為最權威性結論,不斷地在各種場合下被引用,并且在我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蔣正華宣布“我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的時候,正是人們對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的重大矛盾感到困惑不解的時候,正是極少數人掀起了一股企圖全盤否定毛澤東同志的思潮的時候,也正是國內外極少數人開始拋出我國“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這一巨大政治謠言的時候。
一切的善良的人們希望嚴肅的學術工作者能夠對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的重大矛盾,對1960年前后我國人口死亡情況給出科學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回答。
就在這個時候,蔣正華利用所謂的數學方法“計算出”“我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蔣正華的1986年剛剛宣布了結果,他關于這一結論的計算過程還沒有整理成學術資料予以公布(直到又過了二十四年以后的現在,蔣正華也沒有公布這一資料),某些人就急急忙忙的給他戴上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耀眼的光環。
有了這一耀眼的光環、有了“科學”“學術”的外衣,有了“數學方法”的名義,許多善良的人們(這里包括我國許多黨政干部,許多社會科學工作者、包括黨史工作者),都相信了蔣正華的結論。我國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至少1700萬人的謠言在我國廣泛傳播開來。
由于蔣正華的所謂“研究”適應了我國極少數人全盤否定毛澤東同志這一社會思潮的需要,在蔣正華的所謂“成果”宣布后,蔣正華就像坐了直升飛機一樣,青云直上:
請看:
蔣正華1980年在印度孟買國際人口科學研究院學習(研究生);
1985年接受國家下達的研究課題;
1986年公布“非正常死亡1700萬”的數字;
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1年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1992年剛剛加入農工民主黨,就擔任了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
1997年任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
1998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了國家級領導人。
蔣正華在給楊繼繩的信中說:“中國經濟困難時期的人口數量變動情況是國內外都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應當在歷史上講清的一段往事。”蔣正華完全清楚他的這一研究在歷史中的意義。
為了對歷史,對我們共和國的歷史負責,我們認為蔣正華必須向歷史講清楚以下問題:
1.孫經先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了蔣正華“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學術錯誤,蔣正華必須就這一問題向全社會做出明確的回答。
2. 蔣正華必須完整的公布這一研究的全部學術論文以及所依據的全部學術資料(這一完整學術論文以及相應的資料二十五年以前就應當公布)
3.蔣正華必須向全社會公布“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這一結論所依據的全部原始數據和完整的計算過程。(這一全部原始數據和完整的計算過程二十五年以前就應當公布)
4. 由于蔣正華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部應當本著對歷史負責的精神,組織由數學家和統計人口學家組成的審查委員會,對蔣正華這一研究的全部學術資料和全部計算過程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向社會公布審查結果。如果經過審查,蔣正華的研究是錯誤的,那就應當撤銷蔣正華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們在上面所說的“必須”是因為這是搞清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需要。
我們想,蔣正華不會,也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上面這些合理的要求吧。
當然蔣正華完全有權利拒絕這些合理的要求。如果蔣正華這樣做,那就說明了蔣正華已經默認了他關于這一問題的全部研究都是錯誤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