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綜述最近熱炒的“餓死三千萬”事件

野叟論史 · 2011-10-15 · 來源:烏有之鄉
60年代人口變動真相 收藏( 評論() 字體: / /

   

1 “餓死三千萬”謠言的產生發展過程

改革開放之初,在一股強大的逆流推動下,各種反毛反社反共的謠言相繼出臺,其中影響最大的一類正是所謂的“餓死三千萬”(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新中國遭遇三年困難時期期間因糧食短缺而造成的人口非正常死亡)。這一謠言在海內外的學界、媒體、官方的合謀下廣泛地傳播開來,負面影響極大,至今也是攻擊毛主席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口實。

它的基本發展過程如下:

1、問題重重的83版《中國統計年鑒》

起點是國家統計局83年版的《中國統計年鑒》,聳人聽聞地將公安部戶口登記數字(本身存在嚴重矛盾)作為歷年人口數字、出生率、死亡率公布。讓國內外媒體驚訝地看到三年期間人口負增長,且60年總人口減少了整整一千萬。

2、按圖索驥的人口學研究

隨后是國內外學者掀起的研究熱潮,嘗試用僵化死板的數學模型,以本不可靠的戶口登記數為原材料,以正常年景為基線,對饑荒中的出生率死亡率做主觀修正,試圖以此估算出三年的“線性死亡人口”和“真實死亡人口”,用兩個估算的值相減得出所謂的“超線性死亡人口”。其結果有多個版本,尤以美 國 教授安斯利·科爾(在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美國全球研究理事會資助下)“超過線性趨勢死亡數”的2700萬,和國內蔣正華的1700萬與 李成瑞 先生的2200萬影響最大。

3、聳人聽聞的“餓死三千萬”

統計局的《年鑒》,學者的研究數據,在未得到正確理解和甄別的情況下被西方和國內部分媒體廣泛傳播。“戶口登記減少數”變成人口減少數,“超過線性趨勢死亡數”變成“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再變成“餓死三千萬”。隨著某些媒體十幾年來持之以恒的宣傳,謠言反而成了輿論的共識。

4、異想天開的饑荒史學

伴隨著“餓死三千萬”謠言的傳播,國內出現了一批“學者”熱衷于生產制造虛假的饑荒史學,從金輝《風調雨順的三年》主張不存在天災,一直到張戎《鮮為人知的故事》主張政府故意餓死三千萬人民;最具代表性的是楊繼繩的《墓碑》,把“餓死人”數字夸大到七千萬。

這些嚴重歪曲事實的流言,依靠炎黃春秋、鳳凰系、南方系等右翼媒體在民間反復宣傳渲染,造成了極壞影響。一部分經歷過食品短缺的老人,在媒體宣傳的浸淫下,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餓死數千萬的說法,并把刻板印象傳遞給了年輕人,并以此為核心系統地灌輸各種謠言來進一步加深反毛、反黨的宣傳。

5、態度曖昧的黨內“精英”

輿論對“餓死三千萬”的責任論述總是與人民公社(合作制)、大躍進(群眾運動)和毛澤東(浮夸與專制)掛鉤。其出臺過程,與改革開放初期推行分田到戶同步進行,對削弱地方官員在農村合作制方面的“保守情緒”起到了“積極”作用。

“餓死三千萬”的原材料來自官方,而官方對此謠言長期以來既不否定也不承認,卻縱容其傳播發展。部分官員也以私人身份認可之。較具代表性的,有副省級官員袁隆平在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脫口而出“1959年大干旱……餓死了四五千萬人啊”;以及人民日報邀請原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做客強國論壇時,石稱《年鑒》和李成瑞的論文得到了黨史系統的層層認可。

2011年出版的黨史第二卷,在提到三年困難時期時,公開稱“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終于正式表明了官方的態度。

   

2 以往研究的若干誤區

左翼的民眾和學者,長期以來堅持對該類謠言進行駁斥批判,并揭露造謠傳謠的個人和媒體,而烏有之鄉網站也一直為此提供輿論平臺。這些年來在此領域內的斗爭已經積累了許多成果,多年以來形成的幾條主要的思路如下:

1           質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3版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

2           質疑人口普查數據的可靠性

3           質疑所謂的“人類學”研究的理論、方法與結果的合理性

4           從常識、個人經歷和邏輯角度駁斥“餓死三千萬”的荒謬處

5           駁斥反毛反共右翼的個人和媒體在“餓死三千萬”的基礎上開發的二次、三次謠言

6           用陰謀論的視角分析“餓死三千萬”謠言出臺的政治背景

7           正確地認識三年困難時期,與當時歷史條件、社會背景、政治狀況之間的關系

8           高度重視“餓死三千萬”命題的政治意義。

每一條思路展開來,都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大量有力的觀點。更為細致的匯總將在附錄中列出。

在閱讀過去“餓死三千萬”相關的辨析文章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實事求是地說,許多文章的論述中存在各種錯誤,盡管正確地發現了矛盾,卻錯誤地解讀之。這些錯誤在我們未來組織話語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之,防止陷入被動。其中最主要的幾個是:

2.1 沒有意識到83版年鑒中的歷年人口總數、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真正含義

根據 李成瑞 先生在《“大躍進”引起的人口變動》一文中所述:

“我國經常性人口統計資料,是通過公安部門的戶口登記取得的。關于“大躍進”和隨后的經濟困難時期的戶口登記數字,長期沒有公布。特別是由于這些數字中顯示1960年全國人口比1959年凈減1000萬,所以當時把它作為絕密資料。直到1983年,國家統計局報經國務院批準 才將這些數字列入了1983年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第一次向國內外公布了1949年到1982年戶口登記的每個年度的人口數字。”  

由此可見,83版中國統計年鑒中引起軒然大波的所謂的“人口統計”數據,其實只是公安部戶口登記數字。

1、而戶口數字并不等于客觀的總人口數,它會受到戶口登記自身誤差的影響。  

2、★該統計數據中歷年人口數字 和出生率、死亡率來自兩個不同的來源(這個消息需要找李成瑞先生復核,要生成書面的材料)  

3、★該統計數據是公安部交給統計局的現成結果,統計局沒有核查也沒有改動的權力(需要找李成瑞先生復核,要生成書面的材料)  

在這一前提下,我們發現了《年鑒》中歷年人口數字、出生率、死亡率之間的各種矛盾,但對這些矛盾的解讀需要慎重。我們的文章過去傾向于把這些矛盾解讀為人為造假,這其實很被動,因為:

第一、       如果指控這些數據是人為造假,則勢必存在著大量參與造假的人或者造假的證據,要求指控者進一步給出;

第二、       指控《年鑒》人口數據一定是蓄意造假,由于這個論斷非此即彼,則也暗示著如果這些數據并未造假、餓死人的指控反而為真了。

第三、       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年鑒》人口數據是有可能為真的。因為它的數據來源其實是戶籍方面的統計數據,而且人口總數和出生死亡率本來就來源不同,它本來就不足以反映真實的人口數字。相互驗算必然會出現誤差。

這誤差反映的不一定是造假,更可能反映的是戶籍數字和真實人口數之間的差距,而這一差距是由戶口登記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偏差(瞞報、漏報、重報等)造成的,而這種偏差又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導致的(人口遷徙、政策調整、戶籍機構不健全等)。如果是這種情況,則意味著:

1.       戶籍統計數字是真實的,問題在于怎么解讀它  

2.       將戶口登記數據解釋成“歷年人口數”是非常嚴重的謬誤,這是官方、統計局、黨史的根本錯誤,應該是我們重點揭露的方向  

3.       我們的結論不應是“數據誤差證明數據造假”,而是數據誤差意味著當時有怎樣的歷史條件和發生了什么歷史事件  

2.2 不了解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并非基于戶籍統計數據

根據 李成瑞 先生文章《“大躍進”引起的人口變動》一文可知,從科爾到蔣正華,他們都了解《年鑒》上的人口數據、出生率、死亡率是戶口登記的結果,而且也發現了這一數據的不可靠。按他們的思路,戶口登記上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偏低的,所以戶籍人口的非正常減少數量仍遠低于真實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數

從科爾到蔣正華,這些學者的研究方式或有不同,但使用的數據都不是《年鑒》上的人口總數、出生率、死亡率,而是主要依據三次人口普查(53年,64年,82年)和1‰生育率調查等其它數據。他們先用各種數據對比來驗證這些數據的可靠性,然后再把這些數據帶入根據他們理論設計的復雜方程式中,得出他們想要的“超線性死亡人數”或“非正常死亡人數”等等。這些所謂的“學術”研究成果再由其它個人媒體引申出各種政治性解讀。

問題在于,他們使用的并非《年鑒》中疑竇百出的人口數字和出生率,所以對《年鑒》的反駁并不等于對科爾、蔣正華等人的“學術研究”的反駁。我們在指出《年鑒》自身的各種錯誤之外,也要指出科爾、蔣正華等人“學術研究”本身不合理的因素,但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

2.3 其它一些需要避免的錯誤

除了上述兩個主要誤區,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們的文章中還出現了其它的一些小錯誤。這些錯誤自然需要在以后的研討中避免。一個例子是對“總和生育率”理解有偏差。基于之前對《年鑒》數據粗劣造假的判斷,對《年鑒》中“總和生育率”的奇特出也輕易得出了造假的結論,事實上并未正確理解“總和生育率”的學術定義。另一個例子是,在部分作者的文章中,認為《年鑒》的死亡率偏高是出生率降低造成的。然而以新中國當時6億左右的人口規模,出生減少到千萬級別也不會對死亡率產生百分之一的影響。像這一類的錯誤,也需要從我們的話語中逐漸摘揀出去。

   

   

3 孫經先先生的研究成果

 孫經先 先生今年上半年先后發表了三篇文章《破解國家統計局戶籍統計數據矛盾之謎》《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與蔣正華先生商榷》《 蔣正華 先生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研究中死亡學術錯誤》、辨析《年鑒》中數據誤差的原因和蔣正華研究的錯謬之處。

3.1 《破解國家統計局戶籍統計數據矛盾之謎》

 孫 先生的文章《破解國家統計局戶籍統計數據矛盾之謎——關于我國六十年代人口變動問題》,對《年鑒》中歷年人口數、出生率、死亡率相互矛盾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很好的解釋。首先 孫 先生認識到《年鑒》中的數字來自公安部戶口登記,而戶口登記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登記制度建立、瞞報、漏報、重報等)。  

重要的是, 孫 先生也指出了《年鑒》中我國城鎮人口變化數量、農村人口變化數量兩者間出現了千萬級別的差額,而這一差額卻在53年到79年的漫長過程中逐漸抹平了;我們在過去的文章中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人為造假,并有大量的論述(但卻難以驗證);而 孫 先生認為這一現象可以由國內兩次大規模人口遷徙中的瞞報、漏報、重報以及隨后的歷次戶口整頓來解釋。  

這一解釋在理論上沒有疑問,特別是符合了當時新中國兩次大規模的國內人口遷徙(農民招工進城與工人精簡下鄉,在這個過程中因政策因素,存在大量瞞報、漏報)的歷史背景,也被許多上一輩人的生活經歷所驗證。進一步的,強化這個方面的研究,或許可以得出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的另一個估算數字  

這個觀點在唐堯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人口統計問題上的偽科學及其推波助瀾的機構》一文中初有涉及,但并未給與它足夠的重視。現在看來,是破解“餓死三千萬”謠言的一把關鍵鑰匙。  

 孫 先生的觀點在邏輯上有說服力,學理上沒有問題。在這篇文章基礎上我們需要考慮的是:  

1、  是否仍然要對《年鑒》的戶籍統計數據提出質疑?例如:  

l         《年鑒》的戶籍數據來自公安部而非統計局( 李成瑞 先生透露,需要復核),從當時的政治局勢出發,公安部的數據從政治上看并沒有比《年鑒》更高的可信度。  

l         戶籍統計制度也是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逐步建立起來的,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數據勢必受到制度不健全的影響,而這一影響又會在隨后十余年的制度完善過程中被抹平。這是否意味著對《年鑒》中的戶籍統計數據也要有棄有取,不能完全假設其為真?  

2、   孫 先生的文章事實上給出了幾個可以被驗證的假設。我們要考慮如 何對孫 先生文中的假設給出驗證、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例如:  

l         59年以前農村人口招工進城過程中,大量地存在重報戶口  

l         62年以后大規模精簡二千萬左右城市工人,回鄉后大量存在瞞報漏報戶口  

l         在三年困難時期因為逃荒等因素,戶口登記出現嚴重誤差  

3、  我們需要了解當初戶籍登記和統計的一些細節,例如:  

l         農村、城市戶籍制度的建設與完善過程  

l         戶籍登記過程中形成的數據,數據的上報匯總機制  

l         《年鑒》中的全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來源是什么,又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3.2 《蔣正華先生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研究中的學術錯誤》《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與蔣正華先生商榷》

于是到今年八月中旬,烏有之鄉網站上又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蔣正華研究的文章。發現了蔣正華研究的各種問題,例如:  

l         蔣正華數學公式書寫不規范、沒有基礎的學術能力;

l         蔣正華數學公式推演、求解存在嚴重錯誤,學術資質令人質疑;

l         蔣正華的研究并沒有給出細致的推算數據,其結論近乎獨斷

l         蔣正華的研究成果在接受審核時,僅有一名年過七十的數學家參與,其他人都是行政人員

l          李成瑞 先生并不了解蔣正華研究中數學計算過程的細致過程與可靠性,并沒有參加對蔣正華研究成果的評定

這些問題都提示蔣正華的“研究成果”是易被推翻的。結合其它一些信息:

1、  蔣正華1958年至1979年西安交通大學自控系助教、講師。1979年至1980年西安交通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講師、副主任。從事過導彈研究、雷達跟蹤、工業生產自動化等工作。

2、  蔣正華以系統工程講師的身份,突然于1980年至1982年在印度孟買國際人口科學研究院學習。有一些突兀。當然,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這些,和當時興起的技術人口學之間不是沒有互通之處。另外,這個印度孟買的國際人口科學研究院究竟是一個什么機構,國際上地位如何,是誰資助的,宣傳哪一個學派的思想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

3、  蔣正華于82年回國后仍是西安交大系統工程研究所講師,84年升至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85年時便接受了“對建國以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研究,包括大躍進引起的人口變動的研究”(李成瑞語)。其成果得到了官方認可,從他之后的工作履歷中可以看得出來。

4、  蔣正華于1981年獲印度國際人口科學院金質獎章。還曾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授予的“二十一世紀貢獻獎”。1993年,被載入美國傳記研究所出版的《當代國際名人錄》和英國國際傳記中心出版的《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還曾當選為1992—1993年度“國際杰出人物”。

   

以上信息也可供我們參考。在厘清真相之前,做一些泛政治化的猜測并不過分。

   

   

附一:“餓死三千萬”問題-辨析思路-綱要

以下內容是本人在整理“餓死三千萬”相關資料過程中,綜合作者文章觀點得到的一個簡明綱要。下文所提出的八個方面,粗略地涵蓋了研討“餓死三千萬”問題的各方思路。更具體的觀點和論據在作者的文章之中,本文會在附二中挑選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文章,對此綱要作出補充。

   

1. 質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3版中國統計年鑒

1.1           83版中國統計年鑒的人口數字、出生率、死亡率來自公安部戶口登記數據的統計,而且來自兩個不同渠道。這種數據嚴重受到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歷史事件的影響,并不能夠反映中國當時真實的人口數字。公安部戶口登記受社會動蕩影響(人口遷徙、逃荒、饑荒等),大量存在漏報瞞報,歷年戶口登記都可能存在數百萬級別的誤差,諸如此類。李成瑞先生也有過回憶:“從1964年到1982年,已經過了18年。這期間,戶口登記有遺漏,比如有些地方人死亡了,因為家人想繼續領糧票、布票等,就沒有去報,人口數字有不確實的部分。另外戶口登記是在派出所,城市是比較健全,但很多農村沒有派出所,只有靠鄉政府、村公所臨時派人去數一下人,很不準確。” 把這樣的數據當成真實的人口數據發布,要么是極不嚴肅的,要么是別有用心的  

1.2             如果像黨史第二卷那樣,把戶籍數據當成真實人口數據,就會發現各種問題,例如歷年人口數無法驗算,計算出來的60年出生人口三、四十年后不降反升、人口數不正常的凹陷等等。

1.3             83版中國統計年鑒自身存在各種問題。首先國家統計局早就被撤銷過,82年以后才剛剛重建起來,人力和資料都是問題。《年鑒》的出臺也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接受了上級官員的層層審核。而且《年鑒》中的各項數據存在的誤差就不可忽略,

2. 質疑人口普查數據的可靠性  

2.1             國內外學者的所謂“技術人口學”研究,大多不是從戶籍數字出發,而是從人口普查數據出發。他們都對人口普查的數據高度認可,但這種人口本身就是可疑的。比如據 李成瑞 先生所述:“解放后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953年,是結合第一次普選進行的,有蘇聯統計學家的幫助。那時候調查項目少,很簡單,基本上就是安兩個桌子,一邊登記人口,一邊登記性別之類。這次普查的人口數是六億多一點。第二次普查是1964年,正在開展‘四清運動’,整理農村的賬目和一些干部的貪污現象。因為普查一次要動員好大的人力和經費,‘四清’工作組每個鄉村都有,于是把這個工作委托給‘四清’工作隊。當時普查領導小組組長是楊尚昆同志。普查的結果是7億多人。”這種狀況下的人口普查到底有多么高的可靠性,需要有專門的分析才行  

2.2             事實上,以中國人口基數之大,人口普查結果即便只有輕微的誤差,數字也超過了許多國家的人口規模。根據百度詞條《第六次人口普查》,1982年人口普查的誤差率是千分之一點二,2000年普查的誤差率是百分之一點八一。則82年人口普查的誤差是百萬級別的,2000年人口普查的誤差達到了近兩千萬。而且對全世界而言,流動人口規模越大人口普查的難度越大。  

3. 質疑所謂的“人類學”研究的理論、方法與結果的合理性  

3.1             “技術人類學”研究本身的產生發展時間比較短,它的合理性并沒有得到普遍的檢驗。理論基礎本身是可以質疑的。無論是線性、超線性、生命表,都可以分析批判。  

3.2             從科爾到蔣正華,他們對所使用的人口數據的挑選方法和質量評價是可以質疑的,比如高度認可64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這點。他們的態度是草率的  

3.3             這些學者研究的細節,從設計公式到數學計算,其實存在大量可以質疑的環節。常看見為方便計算就主觀地修正公式和數值,卻沒有指出這種修改背后的數理或人口學含義。而且他們的基本技術,比如蔣正華的數學能力就未必可以相信。  

4. 從常識、個人經歷和邏輯角度駁斥“餓死三千萬”的荒謬處  

4.1             網友這方面的文章非常多,有口述,有分析,有提問題。例如短時間內餓死三千萬,為何不見萬人坑;當年訪華國際友人為何沒有負面報道;年輕人自己的父祖親朋中在困難時期餓死的有多少、是否達到三千萬比六億的荒唐比例……這類文章非常多,此處不一一描述了。  

5. 駁斥反毛反共右翼的個人和媒體在“餓死三千萬”的基礎上開發的二次、三次謠言  

5.1             以“餓死三千萬”為發端,反毛反共右翼的各種勢力又發明了許多歷史出來(一部分是資改派的主張)。這些宣傳往往把未出生當成死亡,把死亡當成非正常死亡,把非正常死亡當成餓死,用這樣的手段把數字反復翻倍擴大,以夸大“餓死三千萬”的悲劇效果  

5.2             金輝的“風調雨順的三年”,主張三年困難時期根本沒有天災,純粹是他所說的各種人禍造成的……  

5.3             楊繼繩的《墓碑》,還有一本《夾邊溝記事》,用文學的形式偽造了大量故事,用來欺騙讀者使之相信餓死幾千萬的謠言,并不斷放大數字。兩千萬、三千萬、七千萬、一億多,各種版本都有。網上也有很多駁斥他們的文章  

5.4             誣陷新中國在饑荒到來之后不顧人民的死活,禁止人民逃荒(借此攻擊戶口制度,試圖推行土地私有化,趕農民進城),還大量出口糧食、刻意對蘇聯還債、拒絕外援等。這些都不是事實。  

5.5             用無法核對的轉述,稱某時某地某官員透露了死亡人口數多少多少。比如說某官員透露四川餓死一千萬(當時四川人口才幾千萬),比如說楊尚昆見到過全國餓死人的統計數據位幾千萬云云。  

5.6             將“餓死三千萬”和“大躍進”聯系起來,不是探討人禍背后的舊的社會文化文化,舊的基層社會威權結構,以五風為代表的官僚主義,新中國初期水利工程缺失、農業技術落后、荒地利用不夠等問題,而是攻擊人民公社,攻擊集體經濟。這方面烏有之鄉網站的辨析文章很多  

5.7             把“餓死三千萬”和廬山會議批判彭德懷聯系起來。  

5.8             把“餓死三千萬”和隨后的七千人大會聯系起來。說劉少奇的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撼動毛主席權威,偽造了劉少奇去游泳池見毛主席的“人相食、要上書”(其實是七千人大會時劉對他人所說),毛主席回答他“你頂不住,我死了后,你怎么辦”(刮黑暗風時對右傾的劉所說)的對話。用這種方式闡述毛主席和劉少奇的矛盾,一則否定了毛主席,二也吹捧了劉少奇代表的道路。類似這樣的二次、三次謠言還很多(例如毛主席在困難時期大吃西餐等),此處不一一介紹了。  

6. 用陰謀論的視角分析“餓死三千萬”謠言出臺的政治背景  

6.1             83版《中國統計年鑒》中把問題重重的戶籍統計數據當成人口數據放出,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背后,或許跟當時推行包產到戶、否定集體經濟的政治需要有關(初期全國各省對分田到戶普遍抵觸)。與同時期其他方面的輿論宣傳(張志新案、民主墻、傷痕文學等)相參考,這個猜測并不奇特  

6.2             高盛和統計局是有合作的  

6.3             國外科爾等學者的研究是直接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這個基金會的背景和意圖世人皆知。而且所謂的人口學研究,也被反復用來攻擊其他國家的政權。  

6.4             國內學者中,蔣正華的個人經歷也有不合常理之處。  

7. 正確地認識三年困難時期,與當時歷史條件、社會背景、政治狀況之間的關系  

7.1             正確地認識三年困難時期與舊中國積貧積弱、新中國一窮二白的關系。  

7.2             正確地認識三年困難時期與大躍進的關系  

7.3             正確地認識三年困難時期與人民公社的關系  

7.4             正確地認識三年困難時期與浮夸風的關系  

7.5             正確地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在三年困難時期發生時宏觀調控、減災救災的效果,以及三年困難時期之后持續十幾年的農村、農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7.6             正確地認識三年困難時期之后嚴重暴露出來的右傾路線,以及毛劉分歧的內涵。  

7.7             正確地認識毛主席在三年困難時期前后所扮演的歷史角色。認識毛主席在農業集體化和全民生產運動中的領導作用,在大躍進五風等問題暴露后的積極解決態度,在三年困難時期發生時以身作則領導全國走出難關,在之后為防止這種災難、從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各個角度所作的巨大努力。  

8. 從政治角度作出解讀,高度重視“餓死三千萬”命題的政治意義。  

   

   

附二:烏有之鄉“餓死三千萬”專題精選文章

   

學理分析

信息心理戰之“戶口問題”和“餓死三千萬”  

孫經先: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與蔣正華先生商榷  

孫景澤:解開60年代人口變動真相,破解國家統計局戶籍統計數據矛盾之謎  

蔣正華的一段話揭開一個重大秘密  

餓死“三千萬”可以休矣!--83版人口數據根本不可靠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人口統計問題上的偽科學及其推波助瀾的機構  

數字和事實--三年自然災害中的人口問題研究  

邋遢道人:1959-1961年人口數字的凹陷部是怎樣產生的  

觀點交鋒

       呼吁有關方面盡快找到“三千萬”人的遺骨  

論饑荒--《炎黃春秋》們還講道理嗎?  

常識問題: 一個留學生就當年餓死三千萬的質疑  

按中美反共學者理論,八分之一的美國人被活活餓死了?  

關于餓死三千萬的十一個為什么及改革年代的非正常死亡  

“餓死三千萬數據來源大揭批!”讀后感  

簡評石仲泉“大躍進期間”餓死2200萬  

郭松民:為什么說“餓死三千萬”是一個偽問題?  

向主張“三年餓死三千萬人”者提幾個問題  

黎陽:“餓死三千萬”與阿Q畫圈--吳敬璉們的造謠與犯罪  

邋遢道人:與鄰居老周談到餓死三千萬的事情  

邋遢道人:大躍進餓不死人,“浮夸風”餓死人  

金小丁:“餓死三千萬”質疑

史實辨析

三年困難時中國的糧食進口政策  

陳晉:毛澤東1959年初親自主抓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發生的“共產風”的情況  

毛澤東領導糾正大躍進中出現的問題  

當年毛澤東“同意”年產七千四百億斤糧推助了浮夸風嗎  

大躍進期間的錯誤與中央分一線二線(舊文)  

張宏志:《還清白于毛澤東》(完整)   

反共右派是如何捏造風調雨順的三年的   

邋遢道人:關于大躍進和餓死人  

老田:以五八年浮夸風中的趙紫陽為例—談談“高產衛星”的產生機制與死亡人口數字把戲  

王任重:十七年來我在湖北工作的情況(關于大躍進部分的摘錄)

政治解讀

鞏獻田:堅決清除潑向中國共產黨的這盆污水  

1984年強力解散“人民公社”的原因(“1984一號文件”的由來)  

“餓死三千萬”,最后一根毒刺  

先有文革就不可能“被餓死三千萬”

責任歸屬

“糧食是有的”:趙紫陽的“反瞞產”與“吃干飯”  

大躍進浮夸風及餓死人的始作俑者  

兩時代餓死人真相對比及浮夸風的始作俑者  

浮夸風的責任辨析  

吳敬璉餓死幾千萬的輕率兼從信陽事件談誰該對餓死人負責

造謠傳謠者辨析

鶴齡:楊繼繩對餓死3600萬人的肯定之否定  

鶴齡:為自己立功德碑種搖錢樹是楊繼繩造《墓碑》的根本目的  

鶴齡:一個彌天大謊,《墓碑》作者父親不是餓死的  

評《炎黃春秋》楊繼繩的《通謂問題--“大躍進”五十周年祭》  

怎樣才能餓死7600萬人?--小品楊繼繩的《墓碑》  

餓死3800萬人,香港商報總編是傳謠還是造謠  

重要經濟數據屢遭泄露 高盛與統計局合作被質疑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8.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9.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10. 吳銘|輿論斗爭或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