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五百萬中國人是怎樣“被死亡”的?
——評蔣正華的研究
齊景潤
一 引言
我國權威人口學家蔣正華在1985年承擔了國家研究課題。在這一研究中,他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利用這一數學模型,他“計算”出“我國在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他的這一研究在我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蔣正華的研究之后,我國又有一些人把1700萬這一數字擴大為三千萬、四千萬甚至更多。
蔣正華的這一“研究成果”先在1987年《中國人口科學》第1期上發表(題為《中國人口動態參數的識別》),然后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室編的《中國人口年鑒(1987)》發表(題為《中國人口動態估計的方法與結果》)。
二 神秘死亡的六千五百萬中國人
在這兩篇文章中,蔣正華公布了他“計算”出來的1953年到1982年期間我國的人口死亡率,見下表(表中“年鑒死亡率”是國家統計局編寫的《人口年鑒》(1983年)中公布的數字)。
年份 |
年鑒死亡率(‰) |
蔣正華估計死亡率(‰) |
漏報死亡人數(萬人) |
1953 |
14.00 |
20.70 |
389 |
1954 |
13.18 |
23.78 |
631 |
1955 |
12.28 |
22.54 |
625 |
1956 |
11.40 |
21.52 |
629 |
1957 |
10.80 |
20.53 |
621 |
1958 |
11.98 |
20.06 |
527 |
1959 |
14.59 |
26.91 |
820 |
1960 |
25.43 |
31.58 |
411 |
1961 |
14.24 |
24.38 |
670 |
1962 |
10.02 |
17.83 |
520 |
1963 |
10.04 |
16.35 |
431 |
1964 |
11.50 |
14.93 |
240 |
合計 |
6514 |
由該表可以看出,蔣正華公布的死亡率,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死亡率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按照蔣正華估計的上述死亡率計算,我國這一期間大多數年份中每年都有五六百萬人漏報死亡。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公布的死亡率計算,這一期間我國死亡人數合計為10288萬人;按照蔣正華估計的上述死亡率計算,這一期間我國死亡人數合計為16802萬人。
這兩個數字之差為6514萬人(這一數字就是上表合計欄中最后一列的數字)。我國這一期間的人口總數為六億到七億人。這一數字相當于當時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這就是說,在1953年到1964年期間,按照蔣正華估計的死亡率計算,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戶籍統計數據所得到的死亡人數之外,我國在這一期間還有占全國百分之十的人口——6514萬人已經死亡,但是他們在這一期間沒有進行死亡登記。從后面的敘述可以知道,他們永遠也沒有進行死亡登記,他們永遠的從這個世界上神秘的消失了。
按照蔣正華文章中表達的意思,這6514萬人由兩部分人組成:
第一部分是在這一期間新生嬰兒出生后不久死亡,即沒有進行出生登記、也沒有進行死亡登記。換句話說,這些人“來無影,去無蹤”,在戶籍登記中沒有留下任何信息。盡管這些人的出生和死亡沒有留下任何信息,但是這些人已經被蔣正華包含在上述的6514萬人之中。
這一部分人究竟是多少,蔣正華沒有做估計。顯然這部分人的人數只能是這一期間漏報出生人數的一部分。因此,根據蔣正華在文章中給出的出生率估計,這一部分人在6514萬人中只占少數,不會超過2000萬人。
由于我國在1953年進行了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查清了我國人口狀況(蔣正華也認為這次人口普查準確度很高)。所以在這6514萬人中間,除了上述“來無影,去無蹤”的人(不超過2000萬)之外,其他的大多數人(至少有4500萬人以上)是“來有影,去無蹤”的,即他們已經進入了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之內(“來有影”),并且他們在1953年到1964年期間已經死亡,但是他們在這一期間沒有進行戶籍死亡登記,而且永遠也沒有進行死亡登記(“去無蹤”)。
三 4500萬人的戶籍究竟上哪里去了?
由上一節我們知道,由蔣正華的研究可以推出,我國在1953年到1964年期間至少有4500萬人,他們已經進入了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之內,在這一期間已經死亡,但是他們沒有進行戶籍死亡登記。
那么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產生了:這些戶籍統計數據之外的數量巨大的死亡人口的戶籍究竟上哪里去了?在著名人口學家蔣正華的研究中,這個重要問題被完全忽略了。
在我國,對于每個戶籍登記的基層單位,他們都要根據死亡登記的情況,把當年死亡的人口注銷戶籍。在注銷戶籍的時候,根本不存在只注銷正常死亡人口的戶籍,不注銷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戶籍的問題。事實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每年人口死亡率的數據中,就已經包含了所有死亡(包括非正常死亡)并且進行了死亡登記的人口數。
對這一時期所有死亡人口的戶籍,無非是以下幾種情況:
1.在這一期間進行了死亡登記。如果這樣,這些死亡人數就已經包含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死亡數據之中。但是從蔣正華研究中所推出的漏報死亡的(至少)4500萬人不是這種情況。
2.蔣正華研究中所推出的漏報死亡的(至少)4500萬人的戶籍在1965年及其以后被注銷了。如果屬于這種情況,那么在這些人口戶籍被注銷的時期,大批漏報死亡的人口要補報死亡登記,這就必然導致這些年的戶籍死亡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在1965年以后,我國的人口死亡率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并且呈逐年降低的態勢,根本沒有為注銷這些(至少)4500萬漏報死亡人口的戶籍留出任何空間。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數據可以知道,1965年以后我國每年戶籍死亡人數都在700萬人以下,根本無法“消化”掉這(至少)4500萬漏報死亡人口的戶籍。要“消化”掉這些人口的戶籍,需要整整六到七年我國沒有人死亡才行。
上述事實表明,這(至少)4500萬人的戶籍始終沒有注銷。
3. 這些數量巨大的漏報死亡人口的戶籍一直沒有注銷。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這樣,這些高達(至少)4500萬漏報死亡的人口就必然會在我國以后多次的人口普查中被發現。但是1982年及其以后我國歷次人口普查中,都沒有發現這一點。
換句話說,這4500萬人永遠神秘的從世界上消失了!
以上分析說明,從戶籍管理的角度講,從蔣正華研究中所推出的我國在1953年到1964年期間上述(至少)4500萬人漏報死亡是不可能的。
一些西方的人口學家,他們也得到了和蔣正華類似的結論。但是對于西方人口學家來說,他們不了解中國的具體國情,不了解中國戶籍管理制度的情況,所以他們沒有考慮上述問題是可以原諒的。但是蔣正華是中國人口學家,難道蔣正華也不了解中國的具體國情,不了解中國的戶籍管理制度的情況嗎?
四 蔣正華的結論有歷史資料作為依據嗎?
由蔣正華的研究所得到的上述結論有沒有歷史資料作為依據呢?
蔣正華說:“本文作者所作的估計……與歷年所發生的各種事件相印證, 也更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本文方法的可靠性還由各年總人口的估計、出生人數、死亡人數與其他來源的資料比較說明, 此處從略。”
但是,上述6514萬人的神秘死亡,究竟“與歷年所發生的”哪些“各種事件相印證”?究竟是和哪些“其他來源的資料比較說明”?是怎樣“更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對于這些重要問題,蔣正華沒有提供任何歷史資料、任何參考文獻,也沒有做任何說明,反而“此處從略”了!
與蔣正華的上述說法相反,我們可以指出,已有的歷史資料恰恰否定了蔣正華的上述結論。
國家統計局1983年《人口年鑒》公布的人口數據是我國最重要的歷史資料。蔣正華公布的死亡率恰恰與國家統計局1983年《人口年鑒》中公布的死亡率存在著巨大的矛盾。
1964年,我國進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查。據蔣正華講,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準確性是很高的(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是蔣正華全部計算的主要依據)。但是第二次人口普查并沒有發現:在1953年到1964年期間,有4500萬的人口(這些人已經進入了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之內,并且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已經死亡,但是沒有進行死亡登記!這表明蔣正華的結論與我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存在著尖銳的矛盾。
我們希望蔣正華能夠提供相關的歷史資料,證明在那一歷史時期中,我國確實有6500萬人漏報了死亡登記。
五 蔣正華的結論有計算過程作為依據嗎?
由蔣正華的研究所得到的上述結論有沒有數學計算過程作為依據呢?
蔣正華在他的文章中,沒有提供任何原始數據,沒有提供任何計算過程,因此,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對他的計算結果進行驗證。
在蔣正華上述文章發表近二十年后,他在給楊繼繩的一封信中明白無誤的承認,他關于這一問題的計算過程,“都壓在手稿等資料堆中”,這些計算資料經過了近二十年直到2005年10月17日還沒有整理,還“要待我有機會再來整理”!
我們通過互聯網的各種搜索工具進行了搜索,沒有發現他在2005年以后公布他的計算過程。
換句話說,蔣正華在他的文章中,只宣布了他的“計算結果”,即只公布了1953年到1980年期間的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數字,以及“我國在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的結論,從來沒有公布作為計算依據的所有原始數據,也沒有公布任何數字計算過程。
這樣,任何人都不可能對他的公布的1953年到1980年期間的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數字,以及他的“我國在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口約為1700萬”的結論的數字計算過程進行審查和檢驗。
六 蔣正華的數學模型是完全錯誤的
蔣正華這一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利用數學方法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他利用這一數學模型得到了他的全部結論。
他建立的這一數學模型是正確的嗎?
孫經先教授今年6月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第六期發表的學術研究論文《關于我國20 世紀60 年代人口變動問題的研究》中明確指出:“在我國也有一些學者對這一問題作了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蔣正華教授的研究,他認為我國1958-1963 年非正常死亡人口為1700 萬。在仔細分析了蔣正華先生建立的數學模型后,我們不能不遺憾地指出,蔣正華先生的數學模型存在著重大的錯誤,從而其結論是不能成立的。關于這點,我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予以論述。”
最近,孫經先教授發表了《蔣正華先生關于“非正常死亡1700萬人”研究中的重大學術錯誤》,在這篇文章中,孫經先教授系統而全面的指出了蔣正華研究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學術錯誤。這篇文章見
http://www.wyzxsx.com/ebook/1700.htm
這就表明,蔣正華的這一研究所依賴的數學模型是完全錯誤。在這一數學模型基礎上所得到的全部結論,也都是沒有任何學術依據的。
關于蔣正華的文章可見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7/251764.html
七 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蔣正華的研究,沒有提供任何歷史資料作為依據。相反的,他的結果與已知的重要歷史資料存在著尖銳的矛盾。
他的研究的核心部分——數學模型部分——是完全錯誤的。
他從來沒有公布他的結論所依據的全原始數據和全部計算過程,他的“許多計算結果都壓在手稿等資料堆中,”直到2005年還“要待我有機會再來整理”(這是他本人的原話)。
就這樣,在蔣正華的研究中,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的六千五百萬中國人神秘的“被死亡”了!
令人感到震驚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所謂的“科研成果”,卻在1987年獲得了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勵——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并且在最近25年來被視為最權威的結論,不斷地在各種正式場合下被引用,在我國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