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管仲與“比較優勢” 華北大面積干旱,再次令人關注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對此,經濟學家信心滿滿,視為子虛烏有。溫故而知新,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管子·輕重戊》中記載的一個故事: 齊桓公想征服魯、梁二國,問計于管仲。管仲獻策道:魯、梁兩國的百姓,向來以織綈(一種絲織品)為業。您就帶頭穿綈做的衣服,令左右近臣也穿,百姓也就會跟著穿。您還要下令齊國不準織綈,必須從魯、梁進口。這樣,魯、梁二國就將放棄農業而去織綈了。(魯梁之民俗為綈。公服綈,令左右服之,民從而服之。公因令齊勿敢為,必仰于魯梁,則是魯梁釋其農事而作綈矣。) 桓公依計,在泰山之南做綈服,10天做好穿上。(即為服于泰山之陽,十日而服之。) 同時,管仲向魯、梁二國的商人發出有吸引力的采購要約:“你們給我販來綈一千匹,我給你們三百金;販來萬匹,給三千金?!保ㄗ訛槲抑陆惽?,賜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 如此有利可圖的貿易將為魯、梁二國的財政開源,使之不再依賴農業稅。魯、梁的國君聽到這個消息,便致力于產業升級,要求他們的百姓織綈。(魯梁之君聞之。則教其民為綈。) 13個月后,管仲派人到魯、梁探聽??吹匠鞘欣镆慌扇松饺撕#囁R龍的繁華景象。(魯、梁郭中之民道路揚塵,十步不相見,絏繑而踵相隨,車轂齺,騎連伍而行) 這時管仲對桓公說:“可以拿下魯、梁二國了?!保斄嚎上乱印#? 桓公說:“該怎么辦?”管仲回答說:“您應該改穿帛料衣服,同時百姓不再穿綈。還要封閉關卡,與魯、梁斷絕經濟往來?!保ü朔?,率民去綈。閉關,毋與魯、梁通使。)桓公依計而行。 10個月后,管仲又派人探聽,魯、梁百姓已陷于饑荒,無力交稅養朝廷。兩國國君急忙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命令百姓從紡織業轉向農業,但已經來不及了。(後十月,管子令人之魯梁。魯梁之民餓餒相及,應聲之正無以給上。魯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綈修農。穀不可以三月而得。) 此時,魯、梁的糧價漲到齊國的100倍,兩年后,魯、梁的百姓十有六成投奔齊國。三年后,魯、梁的國君只好歸順齊國。(魯梁之人糴十百,齊糶十錢。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者十分之六。三年,魯梁之君請服) 經濟學家們否認糧食危機,理論基礎是“比較優勢”。然而,比較優勢只能在同一個國家之內才能正常發揮作用。在這個范圍之內,政府才可能(但未必一定)從全局利益出發,統一協調,維持全局的穩定發展。 在春秋戰國那種群雄爭霸的環境下,魯、梁垂涎于外部“比較優勢”帶來的利益,它也確實給國家帶來了城市化的“盛世”,結果卻掉進了管仲設的陷阱。 “比較優勢”論并非胡說八道,它真能提高經濟的效率,但卻為何陷魯、梁于困境?坎農在《軀體的智慧》一書中指出,對軀體而言,安全是比效率更高的準則,正是軀體中大量的“冗余設計”,為軀體提供了應付不測事件的能力,保證了軀體在變動不居的環境中能生存下去。而國家同樣是一個有機的軀體,魯、梁追求效率,無視安全,結果成了齊國的魚腩。 環顧全球,一方是廣泛存在的饑荒,一方是美國等產糧大國賣不出去的糧食,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到底應該選擇什么道路?如果十三億人糧食不能自給,中國政府就只能任憑控制世界糧食貿易的大國耳提面命、予取予求。如果按經濟學家的指導,學習魯、梁,變成Chimerica,國人就只能為國際資本買血汗,靠“救濟粉”茍延殘喘。當年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如聞一多、朱自清,對國家的這種處境深惡痛絕,決不像今天的經濟學家們那樣神往之至。 春秋戰國人口稀少,各國統治者的政策是爭奪人口(“人有民人,汝復奪之”;“徠遠人”),所以魯、梁的國民有60%可以跑到齊國去。而今相似比例的國人可能跑到美國去嗎?問問美國使館吧! 早就有人披露,在“全球化”如日中天的1995年,由美國出資的戈爾巴喬夫基金會,邀集當時世界的500名最重要的政治家、經濟界領袖和科學家,討論關于全球化以及如何引導人類走向21世紀的問題。結論是:在21世紀,僅啟用全球人口的20%就足以維持世界經濟的繁榮。換句話說,其余80%的地球人口,都是不能創造新價值的人類廢物。所以在精英們眼里,您是否有資格當Chimerican還得仔細掂量。 當然那些哈佛畢業的、或者能從**基金會拿錢的精英們應該沒問題。 這就夠了,豈有它哉!何其妙哉!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