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輿論戰爭

熊蕾:美國的輿論霸權是怎樣建立的

熊蕾 · 2012-05-08 · 來源:新周報
美國文化冷戰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國的輿論霸權是怎樣建立的

 

  熊蕾

 

  美國能成為冷戰后的世界唯一霸主,輿論戰是其戰勝前蘇聯的有效武器之一。事實上,在很多方面,輿論戰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讓記者“嵌入”到參戰部隊

  在美國,專門從事心理戰的組織和人員數量很難估計。公開的資料只提到美國軍隊的現役心理戰部隊——第四心理戰大隊,它的總部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布萊格堡。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末,就職于五角大樓的軍隊和文職人員有2.3萬余人,其中專門做公關的就有5000余人。所謂公關人員,其實就是和心理戰行動有關的輿論傳播工作,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政治宣傳工作和群工工作。

  除了軍方的心理戰部隊和五角大樓的公關人員,新聞媒體也是美國全球輿論戰的重要工具。美國政府主辦的“美國之音”,是美國心理戰行動的當然參與者。據西方媒體披露,美國有線電視網CNN與美國軍方配合也很默契。第四心理戰大隊有一項專門的“業內培訓”,就是在CNN進行的,由心理戰部隊選派軍人到CNN總部,作為正常雇員參加新聞報道。

  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國軍方讓記者“嵌入”一些參戰部隊做報道,更收到了為這次戰爭大造正面輿論的積極效果。當時,他們把600多名記者嵌入美英聯軍中,調查表明,嵌入記者的新聞報道比非嵌入的報道更正面,說軍方好話的更多,對軍方人員傳達出更大的信任感。

  綜觀美國200多年的歷史,從最初的東部13州擴張到西海岸,奪走墨西哥2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印第安人幾乎趕盡殺絕,吞并太平洋中的島國夏威夷,這短短兩個多世紀的歷史相當血腥。據統計,美國獨立230年以來,發動過240次戰爭。所有這些侵略擴張行為,大都獲得了美國媒體的輿論支持,都被媒體說得冠冕堂皇,充滿正義。

  美國媒體對美國的一些政策也有批評,但是他們的批評,往往出自對國家利益的考慮兩害相權取其輕。以當年的越戰和后來的伊拉克戰爭為例,美國媒體出現批評的聲音,大都是在戰爭的進程和結果與美國大多數人的意愿相違背,越拖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越有害的時候才出現的。在戰爭順風順水的時候,媒體的批評聲極少。

  五角大樓和好菜塢關系密切

  協助美國軍方進行全球輿論戰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好萊塢。美國軍方沒有自己的電影制片廠,不像中國有八一電影制片廠,也沒有我們那樣齊整的部隊文工團,但是,五角大樓和好萊塢的關系極其密切。

  據美國一位軍事史學家披露,美國軍方與好萊塢的合作關系已有100年的歷史。軍方與好萊塢互動,創作出700多部故事影片,包括不少我們熟悉的所謂的“好萊塢大片”,樹立了眾多生動的美國男女軍人的正面形象。

  這些形象,從《巴頓將軍》到《拯救大兵瑞恩》和《珍珠港》,無不張揚著一種頗具個性的英雄主義,而且似乎滿足了不同時代美國官方的需要。比如,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好萊塢推出了一大批以越戰為背景的銀幕上的美軍英雄,從《第一滴血》到《蘭博》、《野戰排》,不了解歷史的人看了那些電影,還以為美國在越南打得多么漂亮,忘記了美國深陷越戰泥潭,不得不在1975年從越南撤軍的結局。

  這些影片不僅能鼓舞美軍的士氣,也使美國公眾從越南戰敗后的低迷狀態中走出來,重新振奮了精神。20世紀90年代,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國際社會呼風喚雨,而這時好萊塢又推出了《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等宣揚美國軍人人道主義形象的影片。這些影片,很少政治說教,藝術感染力極強,對“樹立有利于美國及盟國的形象”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對贏得201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6項大獎的《拆彈部隊》,美國國防部更是褒獎有加。奧斯卡獎剛頒發完,美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布萊思•惠特曼就出來說,《拆彈部隊)證明了伊拉克戰爭中嵌入報道的積極作用,任何在戰場上和美國士兵相處過一段時間的人,離開的時候,都會欣賞他們的訓練有素和裝備精良。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原創獎的《拆彈部隊》的編劇,就是2004年嵌入駐伊美軍某部的一位記者。

  此外,美國還借助外交、文化等各種手段在全球推行好萊塢電影,把一個國家是否進口、放映好萊塢影片作為這個國家是否開放、是否自由、是否民主的一個標志。

  危機時刻的輿論導向

  在全球輿論戰方面,美國在兩個方面很下工夫:一個是輿論導向,一個是方式方法。

  關于輿論導向,在美國,我們極少聽到輿論導向的說法。但是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輿論,尤其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的輿論,是相當一致的,沒有什么本質的差異。

  如果分析一下美國新聞媒體,就不難發現,美國新聞報道的消息源,一半以上來自美國政府機構,其他則來自有權勢的利益集團和企業。所以,承擔輿論導向的主體,是美國的當權者。他們并不說讓新聞媒體充當他們的喉舌,但是他們以提供新聞的方式,使他們的觀點通過新聞媒體左右輿論,影響公眾。

  這種輿論導向,在危機時刻尤其明顯。在這種時刻,美國的高層官員往往親自出馬。有材料說,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國防部用l5種文字總共發了350萬字的新聞稿,這也顯示了美國軍方引導輿論的力度。

  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非常重視影響輿論,經常在媒體上露面,解釋政策。美國國防部網站公布了拉姆斯菲爾德2002年8月21日至9月19日期間參加的媒體活動,有接受不同電視網和通訊社記者的采訪,也有一些會議、會見和演講的消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不同電視網和媒體的采訪,他是分別進行的。這樣頻繁的活動,想不對輿論產生影響,都辦不到。

  關于美國的輿論導向,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他們的憂患報道。美國現在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人們普遍認為它的軍事力量已經是世界之最,沒有什么對手。可是美國媒體卻常常報道說,美國空軍的防御如何需要更多的經費來更新,增加情報、監控和偵察設備;美國軍隊對打城市戰爭如何毫無準備,缺乏成功地進行城市作戰的能力,等等。這樣的文章和分析,一方面提醒美國軍人時刻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如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他吃得再飽還是喊餓,喊的結果就是社會的關注,政府和國會都給撥款。美國的防御戰線遠遠超出其疆界,達到歐洲、中東,可是還在大喊大叫他們的安全有問題,結果喊來了NMD,喊掉了束縛其手腳的《彈道導彈條約》。更為重要的是,此舉還可以迷惑對手。

  比較一下美國受到打擊之后媒體的措辭與我們在這種情況下的措辭,覺得很有意思。美國受到打擊后,如“9•11”,毫不遮掩地說:美國憤怒!美國人被激怒了!而我們中國,遇到類似對臺軍售這樣的事,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從對外傳播的角度來看,我們這種傳播很少有效。告訴人家我的感情被傷害了,誰在乎?而從鼓舞士氣的角度來看,表達一個國家的感情受到傷害更積極,還是表示一個國家憤怒了更積極?

  美國用輿論戰擊垮了前蘇聯

  關于輿論戰的方式方法,美國人經過多年的研究,將心理戰的原則濃縮三個英文單詞:“說服、改變、影響。”他們把這三個詞作為心理戰的行動指南,寫在心理戰部隊的徽標上。這個徽標中間的馬頭象征著特洛伊木馬,意味著打入敵人心臟。美國軍方的解釋是,它代表“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行動和各種類型的戰爭中施加影響的能力”。閃電和劍表示速度和在任何地方實施打擊的能力。

  “說服、改變、影響”的實例很多,比較典型的是蘇聯東歐的垮臺。1989至1991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土崩瓦解,被西方學者稱為“20世紀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和西方價值觀的勝利。

  我們已經知道,心理戰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敵人的思想和其領導人的意志”。從蘇聯東歐的垮臺,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眾多的因素中,領導人信念和意志的崩潰是決定性的因素。聯想1950年4月14日,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向杜魯門總統提交的那份《美國國家安全的目標與計劃》報告,可以說,經過40年的較量,美國和幾代蘇聯領導人打交道,終于在戈爾巴喬夫這一代獲得了成功。

  之所以能在戈爾巴喬夫這一代獲得成功,是因為在美國的對手中,信念和意志崩潰了的,已不是個別領導人,而是前蘇聯整個領導階層,包括軍隊的領導階層。

  (據《美國的邏輯:意識形態與內政外交》熊蕾/文)

  鏈接:美國掌管輿論戰的“全球傳播辦公室”

  為了確保美國全球輿論戰略的霸權地位,2003年1月21日,美國在原先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基礎上,新成立了一個“全球傳播辦公室”。

  事實上,從“9•11”事件之后,這個辦公室便在醞釀之中,而其目的不僅僅在于將美國形象更好地推銷向全世界,防止誤讀信息和沖突,獲取盟友支持,更好地向國際受眾提供信息,而且也在于“研究新的方式直接影響穆斯林受眾”。該辦公室成立之后提交的第一份報告,就是《謊言工具:薩達姆的假情報和宣傳1990-2003》。

  在伊拉克戰爭中,該辦公室適時地煽動了一場媒體之戰,統一和協調了從白宮、政府各部門到軍方的口徑,將美軍侵入伊拉克的行為一致定義為“解放戰爭”,并且保證政府和軍方系統能對“全球24小時的新聞播送”所提出的質疑和批評給予最及時的回應。說白了,成立這個傳播辦公室的目的:一是為了管控媒體;二是為了在國外發動輿論戰,確保美國對國際輿論的主導權。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57期,摘自《新周報》)

 

  附文:從伊拉克戰爭看美國如何謀求輿論霸權

  http://www.pladaily.com.cn/item/xwycc/200305/txt/37.htm

  朱金平

  2003年春,由美英等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是一次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戰爭。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一向標榜新聞輿論"自由、客觀、公正"的美國主流媒體,卻對美國政府憑借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肆意蹂躪另一個主權國家的行為鮮有微辭。他們不但在世界一片反戰的呼聲中為美國發動戰爭搖旗吶喊,制造輿論,而且在戰爭打響后一味替美軍行動涂脂抹粉,欺騙輿論,騙取民心。那么,美國主流媒體為什么會被政府和軍方牽著鼻子走呢?其奧秘就在于美國政府對媒體采取了"制新聞傳播權"的策略。

  所謂"制新聞傳播權",就是指一個國家或集團對新聞傳播權占絕對優勢的控制和使用,從而在一定時空獲得對輿論導向的主導地位,同時最大限度地獲得符合其政治目的的傳播效果。其實質是輿論霸權。在對伊拉克戰爭的準備和實施階段,美國政府在謀求輿論霸權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手段:

  1、修正法規,調控"第四權力"

  "第四權力",是美國新聞界的無冕之王們對媒體的自詡,它是相對立法、司法和行政這三大權力而言的。從表面上看,美國的媒體似乎真的很自由,但實際上卻受著美國法律的嚴格制約。雖然美國的憲法上白紙黑字寫有新聞自由,但美國的《憲法第一修正案》又限制了這種"自由"。而在《美國新聞管制訓條》里更公然寫道:"在未來戰爭中,軍隊必須戰勝兩個敵人,一個是軍事戰場上的敵人,一個是輿論戰場上的敵人。后者包括本國和西方國家以及一切親西方的無冕之王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7年,美國剛剛向同盟國宣戰,當時的總統威爾遜就下令成立"公共新聞委員會",負責發布關于戰爭的消息,充當政府與媒體間的聯絡員,以防止新聞媒體亂發戰爭消息,動搖民心和影響戰爭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2年,美國又頒布了《美國報紙戰時行為準則》,通過嚴格的新聞檢查制度,將新聞媒介納入了戰爭的軌道。在朝鮮戰爭期間,由于一些美國記者發表了對美國不利的消息和評論,"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于1951年頒布了一套更嚴格的新聞檢查條令。正是這一條條禁令,把戰時的美國媒體捆綁得動彈不得。

  越南戰爭期間的新聞媒體最終把美國政府搞得狼狽不堪的"教訓",以及1982年英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中控制媒體的"經驗",加上世界新聞事業日益發達的趨勢,使美國政府想出種種理由,加強了對媒體的管制,限制了媒體的新聞自由。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使美國意識到信息戰已成為一種新的戰爭形式,媒體不但要管制,而且要充分利用,使其成為戰爭的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

  在這次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的二月中旬,美國軍方就出臺了一種《戰地記者手冊》,給記者的采訪和發稿權又作了更加嚴格的規定,并將此作為紀律,不得有違。開戰前,設在卡塔爾的美軍中央司令部對所有前來采訪戰事的記者宣布了"三不規定":一是不準問美軍和英軍的傷亡情況,二是不準問與目前的軍事行動計劃有關的問題,三是不準問與今后軍事行動計劃有關的問題。美國戰前宣布的這些規定,是具有法律效用的,誰敢違抗?正是美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權力對"第四權力"的強暴,才使得美國媒體在此次戰爭初期誕生出一個個謊言的畸形兒,謠言漫天飛。

  2、心理牽制,大念"國家利益"的緊箍咒

  應該說,美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特別強烈,他們以自己是個美國公民而感到驕傲。但是,這種優越感也滋長了許多美國人骨子里的霸權心態,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在世界上說一不二。"9·11事件"給美國人包括美國的新聞人當頭一棒,使他們賴以自豪的安全感與紐約曼哈頓島那兩棟100層高的摩天大廈一樣,瞬間坍塌了。美國人的自尊心受到史無前例的傷害。就像一個目空一切的巨人,被一只小小的野蜂猛地蟄了一下眼睛,頓時陷入了瘋狂境地,仿佛周圍都是"狼來了",于是歇斯底里地伸胳膊踢腿,見誰可疑就撲打過去,甚至連自己的黑影子也要跺上兩腳。

  美國的媒體在這種情形下,也失去應有的理性,自覺不自覺得陷入了民族主義的泥潭。而美國政府,正是抓住美國媒體人的這種心理,大念維護美國利益的"緊箍咒",鼓動媒體為美國發動"先發制人"的不道義的戰爭制造輿論。這使得美國主流媒體原有的一點新聞客觀性,又被所謂的"國家利益"和"愛國主義"激情所淹沒。

  就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吧,布什總統說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必須解除。然而,到目前為止,不要說聯合國核監會沒有查出什么來,美軍占領巴格達后也沒有發現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另一個理由,是說伊拉克沒有遵守聯合國的有關決議,好像美國就是維護聯合國決議的衛士。而恰恰是聯合國安理會不同意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美國偏偏撇開聯合國對伊拉克宣戰。美國的媒體在美國政府的制導和誘使下,也一再為美國發動戰爭的荒誕理由辯解。而對美軍在伊拉克使用的各種當代最先進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造成伊拉克平民,特別是婦女兒童的重大傷亡,美國媒體卻視而不見,避而不談。為了狹隘的"國家利益",他們按照美國政府的意志,不顧事實,妖魔化伊拉克,為美國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制造輿論。

  3、設置欄柵,對媒體親疏有別

  不管美國的戰時宣傳紀律有多嚴,總有一些媒體想打擦邊球;加上美國政府可以管得了本國的媒體,卻難以管得住世界上其他國家主持正義的媒體輿論。對這樣的媒體,美國政府和軍方采取的方法是:選擇他們認為友好的媒體前來采訪;阻止他們認為不友好的媒體前來采訪,不給他們獲取真實消息的機會。這就像在所有媒體前設置了一道欄柵,順我者則過,逆我者則停。

  在這次戰爭開打前,美國防部批準了671名記者隨美英軍隊行動。在這些采訪人員中,美英自己的記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僅"聽話"的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一家就派了20多人。美國政府比較信賴的本國其他主流媒體,如美聯社、福克斯新聞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全國廣播公司都有大批人馬上了前線。而外國媒體中,親美國的贊成對伊拉克動武的日本有10人獲準上前線,韓國也有3人跟美軍同行。不贊成對伊動武的中國,僅有新華社一名記者獲準隨美軍一起行動,且被放在"小鷹"號航空母艦上。而強烈反戰的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的記者,就被另眼相待了。4月2日,總部設在日內瓦的歐洲廣播聯盟發表聲明,抗議美軍設在卡塔爾的司令部對未參加伊拉克戰爭的國家媒體的記者在伊拉克的采訪活動設置障礙。這種區別對待的做法,使這些媒體只能依賴第三方消息來源,或者"單方面"派人進入伊拉克采訪。而這種采訪手段也受到了限制,許多進入伊拉克采訪的人被美英軍扣留,并被強行遣送回科威特。

  反戰的葡萄牙國家電視臺兩名記者,竟在美軍控制的伊拉克南部區域采訪時遭到美軍的"非法拘留",度過了72小時夢魘般的生活。美軍說他們是間諜,用槍指著他們的腦袋命令其躺在地下,并用腳踩他倆的頭部和手部,使這兩名記者受盡了虐待。為此,葡萄牙新聞協調委員會4月2日也發表一項聲明,要求美國當局尊重葡萄牙記者在伊拉克戰場進行正當采訪的權力,停止對記者采取"非法的、凌辱的和隨心所欲的行為"。

  4、欲擒故縱,安排記者嵌入軍營

  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第一次安排600多名國內外記者到軍營,與美英軍人一起到戰火紛飛的第一線采訪。美國這么做,表面上是增強了戰事的透明度,給了媒體以報道的選擇權,實際上,這正是美國政府和軍方采取的一種控制輿論的策略。

  試想,一個記者坐在美軍或英軍的一輛坦克車里,在他極有限的視野里,他看到的只能是美英部隊在沙漠上一往無前推進的情景,只能是美英軍隊艱苦作戰的生活,只能是這一方的炮火射向敵方的轟鳴,他們由此發出的報道也只能是對美英軍隊的贊揚。

  人是感情的動物,記者也不例外。當他們與前線軍人同生死、共患難,或許還受到軍人特殊保護時,怎么忍心揭露軍方的失利和錯誤呢?即使有膽子寫出來,稿件也不能不在軍方嚴格的審查中被槍斃。

  新聞有局部的真實和全局的真實,有表象的真實和本質的真實。嵌入軍營前線的記者,在發回的電視圖象中,是美軍為了不傷害伊拉克民眾而用坦克圍著伊軍占領的村莊遲遲不肯開火的鏡頭,是美英軍人發給伊拉克難民救濟食物的鏡頭,給人看到的是這支侵略軍的"菩薩心腸"。而他們對美英軍隊的真實意圖,對伊拉克平民大量傷亡的慘象毫無所知,他們從前線發出去的報道,只是局部的、表象的、片面的真實,并在客觀上以此掩蓋了這次戰爭本質的、全局的真實。因為他們"嵌入"在那樣的環境中,只能作那樣的"親歷式"報道。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全面、客觀地反映這場戰爭,僅在一方的坦克或裝甲車的視野里是絕對做不到的。

  事實說明,美國政府的這一策略已經達到目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一項調查表明:86%的美國人是從電視里了解伊拉克戰爭消息的,而安插在軍隊里的電視記者已經成為美國公眾關于伊拉克戰爭消息的主要來源。

  5、揮舞大棒,封殺不利的聲音

  美國政府和軍方,為了獲得對伊戰爭的絕對有利的輿論霸權,對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輿論,不論是來自敵方的,還是他國的,或者是本國的,一律揮舞大棒,格殺勿論。

  伊拉克電視臺是薩達姆總統用來痛擊美國、鼓舞士氣、爭取民心的最強大的輿論工具,也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可是,美軍在戰爭的初期,沒有按慣例對其轟炸,因為美方以為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可以占領并利用它,沒想到行動受阻,戰爭難以速戰速決。因此,美方等不得了,在開戰的第6天,開始轟炸伊拉克電視臺,使其陷于癱瘓。在阿富汗戰爭中因報道獨家新聞而聲名鵲起的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因要保持其輿論的獨立性,在3月23日晚播放了美國5個戰俘和美英軍隊士兵尸體的鏡頭,惹怒了美國,使紐約證券交易所在兩天后宣布吊銷"半島"電視臺兩名記者的記者證。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駐巴格達的記者阿內特是一名資深記者,曾獲得過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利策新聞獎"。然而,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因為他在接受伊拉克電視臺采訪時說,由于遭到伊拉克的抵抗,美國的初步作戰計劃已經失敗。這顯然得罪了美國總統和軍方,不利于美國輿論。于是,在美國政府強大的壓力下,NBC于4月1日將其開除。4月8日,攻入巴格達的美軍,居然向住在巴勒斯坦飯店里的外國自由媒體的記者開槍射擊,導致7人傷亡。鑒于美國政府和軍方對不利輿論的強烈反感和嚴厲封殺,許多媒體為了自己的生存,只好保持沉默,屈從美國的輿論基調了。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輿論戰戰法

  ○楊堂珍

  輿論戰,是指由政府和軍隊宣傳機構控制、操縱、策劃,利用各種輿論工具,以網、視、聲、文、圖等為武器,進行的旨在壓制對手、贏得公眾的較量。伊拉克戰爭,伴隨高度發達的數字信息技術、攻勢猛烈的軍事火力打擊,美英聯軍與伊拉克之間打起了空前激烈的宣傳輿論戰,媒體成了直接的戰爭工具,新聞成了銳利的作戰武器。美國為發動戰爭并達成戰爭企圖,全面啟動國家輿論機器,充分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對伊實施了強勁輿論攻勢,達到了一般軍事打擊達不到的效果,標志著輿論戰戰法的基本形成:

  1、充分的輿論戰準備

  先期造勢,形成有利的輿論勢態。美利用一切外交機會,大肆宣稱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生物化學武器,美國總統布什親自到聯合國宣傳美國對伊政策;國務卿鮑威爾列舉了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決議的證據,為推翻薩達姆政權大造輿論。戰爭前夕,美國防部已經為輿論戰做好了準備,邀請世界各地新聞記者赴海灣采訪,讓他們成為美軍的"義務宣傳員"。

  成竹在胸,軍隊有專門的條例規定。美軍的野戰條令《信息作戰》把海灣戰爭中的輿論戰當作范例。美軍在修改的《作戰綱要》中,認為媒體報道的力量能對戰略方向及軍事行動的范圍造成戲劇性的影響,專門設立了"戰略影響辦公室"(后改為全球宣傳辦公室),其目的就在于左右國際輿論。美軍還專門制定了宣傳心理作戰條令,在這次戰爭中,就是依照條令有條不紊地進行輿論戰工作。

  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形成雄厚的輿論戰物質基礎。美國就輿論戰進行了精心謀劃,每年的國防年度財政專用于輿論戰的經費年年劇增。美國的特種部隊達4萬人,其中包括一個現役心理戰大隊和3個后備心理戰大隊。美媒體不惜成本爭報"戰事",美國有線電視網撥款3000萬美元,專門用于這次戰爭的報道。美軍重金請來好萊塢專家搭建每日戰況簡報節目現場布景,以便達到最好的電視播出效果。

  2、明確的輿論戰總體目標

  美國這次發動對伊戰爭的顯性目標是更換伊政權,解除伊武裝,在伊建立"民主"政權。隱性的目標是控制伊石油,增大美在世界經濟領域的發言權,進一步鞏固美在中東取得的主導地位。美的輿論工具圍繞戰爭目的,配合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展開了一系列先聲奪人的輿論宣傳工作。

  戰前列數薩達姆的種種罪行,為發動伊拉克戰爭大造輿論。美把伊拉克列為"邪惡軸心"之首,認為薩達姆是恐怖主義的支持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制造者、自由世界民主和平的威脅者。對本國民眾聲稱,美要盡到他們的職責,在"世界正義要求的廣泛聯盟"下,有決心和毅力反抗伊對和平的威脅。對伊群眾宣傳"我們必須發動一場軍事運動,反對的將是統治你們國家的無法無天的人,而不是你們","當我們的聯軍剝奪薩達姆的權力之后,我們將向你們提供你們所需要的藥品和食品",等等。

  戰中配合軍事行動,緊鑼密鼓地進行輿論攻擊。"斬首行動"后,美大肆宣傳薩達姆已被炸死,當薩達姆在電視上露面后,又質疑其真實性。發布"高官陣亡說",散布至少炸死了伊3名最高級別官員的消息。地面戰爭開始后,利用輿論宣傳挑撥薩達姆與其身邊將領的關系,力圖達到一般軍事打擊達不到的效果。其目的有3個:第一,瓦解伊軍的士氣。依照美的想法,一旦薩達姆及周圍的核心人物被打死,伊政權和其軍隊將很快土崩瓦解,就可以達到速戰速決的目標。通過大肆宣傳伊領導人已被炸死,可以極大地削弱伊軍民的斗志,促使他們不戰而降。第二,在國際上造勢,制造大局已定的印象,改變美面臨的外交困境和反戰壓力,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第三,制造美軍節節勝利的輿論,爭取和動員國內的支持,并避免因傷亡而導致國內反戰情緒的進一步增加。

  戰后反復推銷自己的"民主政治"和"人道主義",為自己戰爭的隱性目標辯護。戰爭結束后,美國總統布什說,要把伊拉克建成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成為"所有中東國家改革和進步的典型",任命美退役將軍加納為伊拉克"重建和人道主義援助辦公室"負責人,組建戰后伊拉克臨時政府。加納通過媒體,宣稱美希望建立一個能"反映人民自由選舉意愿的民主政府"。

  3、清晰的輿論戰戰略指導

  美國的輿論戰戰略是圍繞其"倒薩攻伊"的軍事戰略展開的。他們認真分析伊拉克意識形態和文化特點,輿論攻勢緊密配合戰場作戰,把有形戰場和無形戰場緊密結合,輿論宣傳與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各個方面融為一體,貫穿于戰爭的全過程,圍繞倒薩宗旨主動出擊,動搖伊拉克的軍心民心。

  美國的輿論戰戰略是圍繞"正義之舉"的政治導向展開的。美國始終以"正義者"自居,把自己標榜為"代表自由與和平的力量",是為"解放"伊拉克人民而戰,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完全的"民主"、"自由"的化身。

  美英的輿論戰戰略是圍繞"新作戰樣式"、"高新武器"的震撼作用展開的。美軍大肆宣傳"斬首行動"、"震懾與畏懼"、"空地一體戰"等"新作戰樣式";不斷展示現代化的信息武器、高精度真空炸彈、新式脈沖炸彈、溫壓彈、鉆地彈等"高新武器";反復炫耀美國的軍用衛星、"B-52"戰略轟炸機、"夜鷹"F-117A隱形戰斗機轟炸機和"U-2高空偵察機、無人偵察機等空中作戰力量。

  4、靈活的輿論戰戰術

  美國在輿論戰戰術層面上考慮得非常周到。針對伊拉克高級軍事指揮關于薩達姆的親疏程度不同,采取分化瓦解的戰術;通過"人道主義援助"的宣傳,增加伊拉克平民對美國現行政策的理解與支持;通過所控制的輿論工具散布虛假消息迷惑對方,以降低伊軍士氣和作戰能力。在戰術細節上,美軍注重分析作戰對象的個性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輿論戰術,大大提高了美軍的作戰效率和效果。一是針對伊拉克群眾長期在薩達姆政權的高壓統治下的懼怕心理,注意消除其對薩達姆的恐懼心理。美軍不論攻入哪座城市,必然要焚毀薩達姆的畫像,推翻或者炸掉薩達姆的雕像。這么做的目的很明顯,是要告訴伊拉克普通民眾,薩達姆的統治已經結束,薩達姆政權已經完結。二是針對伊大多數人的民族感情,注意尊重其民族自尊心。美軍規定坦克進入伊境內后,避免懸掛美國國旗和軍旗,以避免加深伊拉克人對被占領的屈辱感。三是針對以青年軍人的"易怒"特性,采取"激將法"。在進入巴格達的每支裝甲部隊中都加入了幾輛安裝有400瓦高音喇叭的"悍馬"吉普車,在進入任何易被伏擊的地段前,都不停地播放辱罵伊軍人是膽小鬼的錄音帶。結果一些"薩達姆敢死隊"的成員聽到美軍的挑釁廣播,從隱蔽地點一擁而出,一邊嘴里大罵美軍,一邊往前"捍衛自己的榮譽"。結果暴露在開闊的地帶,成為美軍坦克和步兵車極好的射擊目標。四是針對美國人害怕親人當俘虜的懼怕心理,為了爭取本國人民對戰爭的支持,精心策劃了被俘女兵林奇營救宣傳工作。美國輿論大肆報道女兵林奇被營救的消息,用來展示美國人"關心每一個士兵的生命"的形象。

  5、先進的輿論戰技術手段

  美國利用自己擁有領先技術的優勢,在傳統宣傳手段的基礎上,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如網絡攻擊、電視插播、遙控廣播、信號模擬、聲像合成等,構成了對伊輿論戰技術手段上的絕對優勢。

  美利用網絡技術優勢大打網絡輿論戰,伊拉克被迫封鎖全國郵件系統。早在開戰之前,一場無聲的戰爭早已通過因特網"打"到了伊拉克的后方,迫使伊拉克用其有限的網絡技術,封鎖了電子郵件系統,被動地阻止美國發出的信息。

  美采用智能化、擬人化和超感官的技術手段,干擾和破壞伊的輿論宣傳渠道。美軍對伊拉克新聞媒體隨時進行電子干擾和插播,以其先進的技術手段阻止伊衛視的正常宣傳活動。在遭受重創的巴格達,能夠通過家庭或者社區的小型發電機接受電視節目的伊拉克人并不多,大多數人只能借助收音機收聽英國BBC廣播公司、美國薩瓦電臺或者蒙特卡羅電臺的阿拉伯語節目來了解發生在他們國家的事情。

  美還積極使用"物理攻擊"摧毀伊拉克的輿論工具。美國開始以"文明戰爭"、"媒體自由"、"不傷害平民"的姿態出現,沒有對電臺、電視臺進行轟炸。但當輿論戰遇到挫折(俘虜事件和阿帕奇事件)時,美軍視伊和伊境外的媒體為"眼中釘"、"肉中刺",立即用武力"拔除"。4月8日,"伊拉克戰爭新聞中心"---各國記者聚集的巴格達巴勒斯坦飯店遭到美軍坦克炮擊。及時向全世界直播巴格達真實狀況的半島電視臺和阿布扎比電視臺駐巴格達辦事處遭到了"精確誤炸"。伊拉克國家電視臺和廣播電臺也因大樓遇襲中斷了節目的正常播出。

  6、嚴格的輿論管制

  "約法三章",嚴格紀律。布什曾表示,在這場戰爭中,"即使是成功的秘密行動,也要守口如瓶"。媒體稱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封鎖消息的行家"。在卡塔爾美軍中央司令部采訪的所有記者必須遵守美軍定下的"三不準"規定:即不準問美軍和英軍的傷亡情況;不準問與目前的軍事行動有關的問題;不準問與今后軍事行動計劃有關的問題。美還為戰地記者訂立了4條規則:①獲準隨軍采訪的記者可以與部隊一起行動,但在作戰部隊里沒有記者的"固定位置",不得自由活動。②由于"現場轉播"作戰情況可能讓美軍傷亡人員的家屬在媒體上看到親人的死傷,違反國防部通知家屬后再公布姓名、身份的老規矩,因此是否可以現場播報傷亡情況,必須由國防部決定。③戰斗開始的時間、地點以及戰斗結果,不能詳報。戰斗正在進行的時候,不得報道有關軍隊的作戰行動、調動和部署的具體消息。④在作戰環境中使用電子設備,必須請示部隊指揮官。指揮官可以出于作戰安全的需要,限制電子通信設備的使用。

  嚴格執行,封殺新聞。對于不聽從美國政府勸告,敢于說真話的新聞記者,他們立即給予懲罰。僅3月31日一天,就有兩名戰地記者遭到美軍的"封殺":報道越南戰爭而出名的,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資深記者彼得·阿內特,因接受伊拉克國家電視臺采訪,發表了美國第一階段計劃已經"失敗"的意見而被解雇。另一家電視臺的戰地記者熱拉爾多·瑞弗拉,只因將地圖攤在地上看,就被扣上泄露美軍所處位置的罪名而遭驅逐。

  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既打了一場軍事、政治仗,也打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輿論戰。伊拉克戰爭中,雙方唇槍舌劍展開激烈的輿論對攻,標志著輿論戰已經走上了戰爭的前臺,昭示著現代戰爭對輿論權的爭奪已經成為貫穿戰爭全程的對抗焦點。戰時政治工作奪取和控制輿論權,構建己優敵劣的輿論態勢將是必然的選擇。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6.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7.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8.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9.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