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不可動搖的國體,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的根本所在,是中國人民在我們黨的領導下流血犧牲、艱苦奮斗所收獲的偉大的治國成果,也是被實踐證明的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充滿生機活力的制度安排。
然而,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同堅持改革開放是矛盾的,好像一提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就要影響、阻礙、沖擊改革開放,并據此對主張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觀點予以諷刺、揶揄和攻擊。
對這種錯誤的認識和做法,需要從理論上認真地加以闡明。
第一,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與堅持改革開放,都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來都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一論述深刻地指明了黨的基本路線中“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辯證關系,包括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與堅持改革開放的關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作出了將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并強調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從而成為形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歷史起點。這表明我們黨從改革開放伊始,就從本質意義上科學地規定了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的關系。1979年3月,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指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他還強調,“每個共產黨員,更不必說每個黨的思想理論工作者,決不允許在這個根本立場上有絲毫動搖。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這從根本上指明了實現現代化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關系,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所當然地是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根本前提。1987年,鄧小平更加明確地總結指出:“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基本路線。要搞現代化建設使中國興旺發達起來,第一,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第二,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的”。
鄧小平晚年在南方談話中,再次強調指出,“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鄧小平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深刻洞察時代變化的大局,緊扣引領時代發展的要則。在黨的基本路線問題上,就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他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旗幟鮮明地指出“人民民主專政不能丟”,同時又從中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大力推進改革開放,認為“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從這一意義上說,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與堅持改革開放沒有任何矛盾,它們高度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當中。
第二,堅持改革開放為人民民主專政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使我們的國體牢牢矗立在強大的經濟社會發展根基之上。
“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鄧小平的這句名言鮮明地概括了改革開放之于當代中國的決定性意義。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和必要條件。正是因為改革開放所催生的偉大成就,為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生活,進一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的產生和發展變化,從最根本的意義上決定著上層建筑包括國家政權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產生和發展變化。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使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得以建立在堅實的物質基礎上。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和革命形勢的變化,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得以實現。這就給這些社會主義國家提出了一項歷史性任務: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經濟建設,為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在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鞏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正由于此,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針對反動派所謂“我們要做生意”的非難,針鋒相對地指出,“完全正確,生意總是要做的。我們只反對妨礙我們做生意的內外反動派,此外并不反對任何人……團結國內國際的一切力量擊破內外反動派,我們就有生意可做了”。可以看出,人民民主專政不是不要經濟建設,不是不要“做生意”,恰恰相反,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更迫切地需要把經濟發展起來,鞏固和支持人民民主專政。同時,也只有在人民民主專政的保障下,才能提供“做生意”的平等條件和正常空間。
由于歷史條件和多重復雜因素的影響,改革開放前我們并未順利實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這一重大任務歷史地落在了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身上。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鄧小平高度重視改革開放,將其作為政治問題,置于大局、全局的位置上加以強調,“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更加深刻地指出,“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成果,‘六·四’這個關我們闖不過,闖不過就亂,亂就打內戰,‘文化大革命’就是內戰。為什么‘六·四’以后我們的國家能夠很穩定?就是因為我們搞了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所以,軍隊、國家政權,都要維護這條道路、這個制度、這些政策。”可以看出,堅持、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一刻也離不開經濟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所提供的經濟條件和物質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始終對此抱有深刻的自覺,構成了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鮮明特征。
第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道路不斷向前推進。
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同時,上層建筑也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對經濟基礎有極大的推進或阻礙作用。在我國的政治制度體系中,作為國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制度,它在最根本的制度層面上保障著改革開放事業的勝利推進。
早在1979年3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鄧小平就強調,“我們必須看到,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有敵特分子,有各種破壞社會主義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壞分子,有貪污盜竊、投機倒把的新剝削分子,并且這種現象在長時期內不可能完全消滅。同他們的斗爭不同于過去歷史上的階級對階級的斗爭(他們不可能形成一個公開的完整的階級),但仍然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或者說是歷史上的階級斗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特殊形式的遺留。對于這一切反社會主義的分子仍然必須實行專政。不對他們專政,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民主。這種專政是國內斗爭,有些同時也是國際斗爭,兩者實際上是不可分的。因此,在階級斗爭存在的條件下,在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存在的條件下,不可能設想國家的專政職能的消亡,不可能設想常備軍、公安機關、法庭、監獄等等的消亡。它們的存在同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化并不矛盾,它們的正確有效的工作不是妨礙而是保證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化。事實上,沒有無產階級專政,我們就不可能保衛從而也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的這段重要論述,鮮明地揭示出了人民民主專政在維護社會主義秩序、保衛人民勞動成果、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等方面的歷史作用。
之后,鄧小平反復強調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對于保障改革開放事業、維護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進一步指出:“無產階級作為一個新興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本身的力量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肯定弱于資本主義,不靠專政就抵制不住資本主義的進攻。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
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在廣東考察工作時鮮明地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當然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只有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障改革開放的巨輪沿著正確的航向破浪揚帆。
第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包括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與堅持改革開放統一于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奮力拼搏,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國為什么能發展起來,為什么能在短短幾十年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答案當然有很多,我們可以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對此進行分析總結。在筆者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一段重要講話,從制度性層面、從治國理政的高度、從最根本的意義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刻解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樣一套制度安排,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這一論斷表明,包括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在內的一整套制度體系,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等各個領域發揮著根本性作用,是我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最為緊要的制度保障。其中,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改革開放,都統一于實現中國夢的歷史實踐,都在中國人民波瀾壯闊的創造性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
總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不能變,變了就動搖根本;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不能停,停了就喪失動力。根本不變,才能保障我們的逐夢之旅永葆正確方向;動力不停,才能讓我們昂首闊步行進在希望的大路上,一步比一步更加接近我們的夢想。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研究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