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干強:《振興公有制經濟之路》——(連載十八)
(續:第六章 積極發展城市集體經濟)
三、城市集體經濟的重要戰略地位
(一)城市集體經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盡管城市集體經濟的發展有這樣的曲折,但是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是客觀存在的,不容否認的。要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就一定要振興城市集體經濟。在目前城市經濟萎縮的態勢下,有必要充分認識城市集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活躍市場、繁榮經濟的作用不可低估。新中國建立以來,城市集體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城市多行業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有著勞動者自然人自愿組合、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民主管理的特點,一般以按勞分配為主(在股份合作制的條件下,兼有按入股資金分紅)。城市集體經濟按其所有制性質有較大的自主經營權,這使它具有適應市場經濟的天然屬性。它們以中小企業的形式主要存在于輕工業、服務業領域,分布于城市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運輸業、建筑業和綜合利用資源的行業,以及為外貿出口和輕紡工業服務的加工業。城市集體企業曾經星羅棋布,在國民經濟中拾遺補缺、點小靈活、門多類廣,家用電器、塑料制品、五金制品、皮革制品、羽絨制品、文體用品、室內裝飾、家具、玩具、燈具等和服務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有上萬個品種,它們繁榮了國內市場,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
——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數據表明,城市集體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1986—1995年間,集體工業對整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大體保持在37%的水平。2002年,全國民間投資共17516億元,其中集體經濟投資5987億元,占民間投資總量的34.2%。2003年,集體經濟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009.3億元,比上年增長33.8%,高于社會平均增長水平的6.1個百分點。[①]1978至2000年,輕工集體經濟實現利稅1461.8億元,其中上繳國家1116.3億元,占利稅的76.4%%。從全國工業普查公布的結果看,2001年,集體、集體聯營、股份合作三類企業實現利稅967億元,其中上繳稅金439億元,利潤528億元。多年來,城鎮集體企業是國家出口創匯的主力,在占全國出口創匯近三分之一的輕工系統中,城鎮集體企業占到2∕3。據海關統計,2005年皮革、家具、家電、五金、文教、工藝美術等11個以集體企業為主發展起來的輕工行業,出口創匯1469.5億美元,占全國當年出口總額的19.3%%。[②]
城市集體經濟曾是許多城市地方財政收入的支柱。例如,上海市主管全市集體經濟的工業聯社,從1962年至2002年近40年中,上交國家稅金約60億元,上交全國總社合作事業基金1.1億元,無償支持上海二輕系統內職工住宅建設和教育衛生事業5700萬元,無償平調2.6728億元。市供銷合作總社僅在2003年就上交國家稅收5.3億元。[③]這些貢獻是不應當忽視的。
——為勞動者提供了大量在公有制生產關系中的就業崗位。新中國建立以來,城市集體經濟始終是廣大城市勞動群中在國家幫助下自主創業的主要形式。建國初,大批城市失業工人參加了合作社;20世紀60年代初,在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城市集體企業吸納了大批社會閑散勞動者上崗就業;70年代末,城市集體經濟又成為安置大批回城知青和職工子女就業的重要場所。資料顯示,從1978年到1982年5年間,全國城鎮集體企業共安置就業人員1237.9萬人,為城鎮安置就業人數的32.3%。1998年以來,雖然集體企業經過“改制”有很大縮減,但城市集體經濟仍然在勞動者就業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2003年,年銷售額500萬以上的輕工集體企業(包括集體企業、股份合作制、集體聯營三種形式)有從業人員189.34萬人,占輕工行業從業人數的13.6%。輕工集體企業中小企業多,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人數只占集體企業總人數的1∕4左右,如果按全口徑計算,再加上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中含有集體經濟成分的企業,其就業人數會比現有的統計數字大得多。從全國經濟普查公布的結果看,2004年末,在全國工業企業中,集體職工(包括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集體聯營企業)957.3萬人,占工業總數的9.9%%;在建筑業企業中,集體職工434.23萬人;在批零貿易企業中,集體職工175.6萬人;在住宿餐飲業企業中,集體職工42.3萬人。上述4個行業,集體職工1609.43萬人。如果再加上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中有集體經濟成分的企業,就業人數就更多。[④]
——城市集體經濟有頑強的生命力。盡管它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歷經曲折,企業實收資本和資產總量不斷縮小,但是其產值在國民經濟中仍然占一定比重。以上海這個我國最大的城市為例,2004年集體經濟資產總量為3189.21億元,占全市國民資產的比重為4.14%;集體經濟凈資產為835.07億元,占全市國民凈資產的比重為2.75%,但是2004年該市的國有、集體、外資、私營四種經濟成分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依次是國有50.5%、集體10.6%、私營(個體)13.54%、外資及其他約25%;[⑤]這就是說,即使在私有化“改制” 之后,集體經濟仍然有不可輕視的資本絕對量,在上海,其生產力仍然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0.6%。這說明城市集體經濟的生命力是不應小看的。
(二)從戰略全局看振興城市集體經濟的必要性
第一,鞏固工人階級領導地位和共產黨的執政基礎需要振興城市集體經濟。應當認識到,城市集體經濟的萎縮,削弱了工人階級的作為國家領導階級的力量。新中國憲法規定,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之所以有此規定,不但是因為工人階級具有先進性、組織性和紀律性這種其他階級不具有的階級性質;更重要的是,新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建立起在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的國有經濟為核心的公有制經濟,這是工人階級取得領導權的根本基礎,也是共產黨執政的基礎。毫無疑問,私營、外資經濟的雇傭勞動者也是工人階級;但是,只有公有制經濟中的工人階級才代表全民和勞動群眾掌握了生產資料,能實行自主聯合勞動,才真正能夠處于國家的主人翁地位,成為共產黨執政的堅實基礎。大量勞動者從集體經濟轉到私有制經濟,這顯然削弱了取得領導地位的工人階級的力量,也就削弱了作為領導核心的共產黨的執政基礎。
第二,貫徹共產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基本方針需要振興城市集體經濟。必須充分認識,城市公有制經濟組織是共產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首要載體。城市集體經濟的削弱,意味著這種載體的削弱,將使共產黨失去大量可以直接依靠的對象。第三章引用的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到2008年末,在工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這四個產業部門中,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從業人員只分別占本部門從業人員的12.1%(9.2% + 2.9%)、19.4%(12.7% + 6.7)、12.9%(8.3% + 4.6)和14.9%(11.8% + 3.1);在兩者相加從業人員最多的批發和零售業中,不超過19.4%,其中集體經濟從業人員最高不超過6.7%。城市集體經濟的削弱,使大量勞動者不能不到私營、外資企業就業,這就疏遠了黨同大批勞動者之間的關系。盡管在私營企業也可以建立黨組織,可是,那畢竟是私人老板“說了算”的地方,黨組織就不可能像公有制那樣直接依靠并領導工人階級。因此必須盡快扭轉這種不良態勢。
第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要求振興城市集體經濟。在社會生產力發展規律的作用下,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必然要求國有經濟更加鞏固和壯大;集體經濟適應生產社會化而擴大規模;并迫使與生產社會化存在對抗性矛盾的私有制經濟接受改造,轉向公有制經濟。在這種長期趨勢中,積極引導勞動者自主聯合創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將使國有經濟具有可靠的助手和強大的后備力量;使私營企業中的勞動者從與集體經濟的對比中,心向社會主義,并將有利于促進私營企業主接受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教育,最終服從轉向公有制的導向。
第四,提高工人階級的整體素質,需要振興城市集體經濟。城市集體經濟的削弱,會阻礙提高工人階級的整體素質。這是因為,包括城市集體經濟在內的公有制經濟,除了發展國民經濟的功能,還有組織、教育工人群眾,促進工人階級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功能。工人群眾不能自發地意識到發揮工人階級先進性,樹立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心。這需要像列寧所說的那樣通過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灌輸”。公有制經濟是能夠主動地進行這種教育功能的經濟組織。私有制經濟不具備這種功能。
第五,促進科學發展必須振興城市集體經濟。在城市領導農村的國民經濟格局下,發展城市集體經濟可以壯大城市工人階級的力量,這對于加強工農聯盟,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等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科學方針政策,具有重大意義。這是因為,中國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具有緊密的階級聯系,這些從整體利益出發的方針政策只有公有制經濟才能自覺地貫徹落實。
第六,促進就業和再就業需要振興城市集體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在自主經營和資本積累的過程中,由于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或者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會產生相對過剩的勞動者,也就是產生失業(包括下崗)工人。但是實行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我們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對失業工人的態度有根本的區別。我們不同意把失業工人看成所謂弱勢群體的觀點,因為他們的失業一般來說,不是主觀不努力,而是客觀的市場經濟一般機制總要造成一部分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會被暫時被淘汰??梢哉f,這是市場機制的自發性對全社會總體工人造成的一種結構性調整,失業工人不過是以自己的退出企業,來保證企業內的工人形成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因此,他們是社會主義總體工人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國家對于正常的非自愿的失業勞動者,有責任和義務促進他們再就業,而不能滿足于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也能做到的對失業者提供社會保障等措施,更不能把擴大就業寄托于發展私有制經濟。這樣,在國家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勞動群眾大力發展城市集體經濟,就成為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業和再就業的不可缺少的戰略性要求。居住在城市社區的失業人員比較容易組織動員;城市需要的商業、輕工業、服務業、旅游業等種類很多;集體經濟投資可大可小,有利于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投資方向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此,只要認真組織發動,提供必要的幫助,城市集體經濟完全可以成為促進再就業最佳的經濟形式。
綜上所述,必須從大局出發,樹立戰略眼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振興城市集體經濟。這種大力振興,與過去在“左”的思想指導下急于求成地搞“越大越公越好”、“窮過渡”,使集體經濟成為“第二國營”,完全是兩回事。后者脫離實際,主觀地設計公有制形式,那是陷入了歷史唯心主義;而今天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則是加強黨的領導,高舉中國特色的科學社會主義旗幟,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客觀要求,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各級領導必須率先確立發展城市集體經濟的大局意識和戰略觀念,發揮好振興集體經濟的領導作用。
(待續:第六章 四、健全城市集體經濟管理體制)
[①] 參見陳士能. 推進集體經濟改革創新 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在2005中國集體經濟高層論壇上的發言[OL] . 原載中國輕工業網(http://info.jj.hc360.com/2005/09/28093315426.shtml), 2005-09-28.
[②] 參見陳士能.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而努力奮斗[J] .中國集體經濟,2007(36) .
[③]《上海集體資產深化改革的思路與對策研究》(本專題課題組2005.12.27)[OL] .上海政協網(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1721/node2215/node2298/node2302/u1a11284.html) .
[④] 參見陳士能. 推進集體經濟改革創新 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在2005中國集體經濟高層論壇上的發言[OL] . 原載中國輕工業網(http://info.jj.hc360.com/2005/09/28093315426.shtml), 2005-09-28 .
[⑤] 參見上海集體資產深化改革的思路與對策研究(本專題課題組2005.12.27)[OL] .上海政協網(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1721/node2215/node2298/node2302/u1a11284.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