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一部幫助我們認識美國全球戰略的書:馬耀邦新著《美國衰落》

馬耀邦 · 2010-10-10 · 來源:烏有之鄉
政治體制改革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新自由主義的窮途末路:美國衰落

 

作者:馬耀邦  譯者:林小芳、李冬梅、林賢劍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定價:35元  

  

本書是加拿大籍華人馬耀邦先生“國際關系”系列叢書的第三本,與《中美關系》《美國批判》一樣,本書依舊保持了其鮮明的特點——西方人的視角、旁征博引的嚴謹文風、批判的態度以及感人的愛國情懷。本書是一部幫助我們認識美國全球戰略的書。推行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是美國為謀求全球霸權暗中策劃的“軟戰爭”。通過歷史的考察不難發現,作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涉及了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等各個領域。其手段是通過輸出以產權變革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瓦解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基礎,誘發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進而導致政治危機甚至國家陷入分裂。作為美國的全球競爭對手,中國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應對新自由主義的侵襲和破壞。

作者簡介

馬耀邦,(Ben Mar),加拿大戰略投資家,政治經濟評論家。馬耀邦先生出生于中國,在加拿大讀書。受愛國華僑父親的影響,自幼對中國事務、中美關系、商業、金融、和國際事務有著濃厚的興趣。長期在風起云涌的金融投資市場摸爬滾打,鍛造了馬耀邦先生廣博的視野和深刻的洞察力。著有《中美關系》、《美國批判》他的政治經濟評論曾被國內多家雜志、網站轉載。

目錄

導論

第一篇 美國大事件

 1.美帝國的誕生

 2.1929年股市大崩盤

 3.黑色星期一

 4.被遺忘的戰爭

 5.尼克松訪華

第二篇 美國模式的末路

 6.新自由主義、貨幣主義與經濟危機

 7.美國的新統治階級

 8.中央情報局的秘密行動

 9.外交關系委員會

 10.美國的雇傭軍

 11.以色列游說集團與美國外交政策

 12.美國的政治腐敗

 13.美國的非洲議程與資源爭奪戰

 14.對伊朗的戰爭

 15.全球化與腐敗

 16.戰爭機器——美國軍隊

 17.酷刑與人權

 18.美國媒體與不實報道

 19.美國的貧困問題

 20.美國的移民政治

 21.美國與拉美

 22.使用貧鈾彈——反人類罪

 23.阿根廷的“黃豆革命”與孟山都公司

 24.綠色革命

 25.工廠化農場與食品安全

 26.農業生物技術綜合企業

 27.禽流感騙局與全球市場支配

 28.孟山都公司與終結者技術

 29.世界貿易組織、轉基因生物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30.美國的總統選舉

 31.蘇哈托:美國的偉大朋友與西方的寵兒

 32.美國的校園槍擊案

 33.美國的醫療保健危機

 34.科索沃獨立與美國

 35.薩達姆·侯賽因:從朋友到敵人

 36.入侵伊拉克與攻擊伊拉克農業

 37.美中關于臺灣問題的核戰爭

第三篇 美國的經濟災難

結語

書摘——

美帝國的誕生

隨著1823年門羅主義的出籠,美國明確地聲稱,唯有它擁有對西半球行使霸權的權利。此后,美國成功地向西半球進行了擴張,犧牲了當地的印地安人和墨西哥。就國內而言,美國的工業產值和金融實力逐步超越了歐洲的競爭對手。因此,美國公眾開始相信,美國注定要成為一個一流的帝國主義大國,充當拉美國家的保護者。1898年的美西戰爭是美國攫取西班牙在西半球和太平洋地區的剩余殖民地的第一次出擊。在20世紀來臨之際,美國首次成為世界舞臺上的新帝國主義大國。

19世紀下半葉,古巴發生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到1898年,古巴的大部分領土都落到了起義者的手里。美國以拯救在古巴的美國人為借口,派遣軍艦“緬因”號到達哈瓦那,通過“炮艦外交”來炫耀武力。不幸的是,在1898年2月15日夜晚,“緬因”號發生爆炸,導致大多數船員死亡。爆炸是由內部的故障引起的,與西班牙人無關。但是,在美國國內,美國軍艦在西班牙的古巴遭毀的消息引起了“戰斗的怒火”,而且“全國爆發出正義的憤慨和愛國的狂熱”。1898年4月25日,美國國會向西班牙宣戰。1

不久后的1898年5月1日,美國在遠東的海軍攻擊并摧毀了停泊在馬尼拉灣的西班牙艦隊。隨后,菲律賓人成功打敗了西班牙軍隊,按照美國的模式發布了自己的《獨立宣言》。在菲律賓革命領袖阿奎那多(Emilio Aguinaldo)的幫助下,美國軍隊得以占領馬尼拉,而西班牙軍隊在幾小時的戰斗后就繳械投降了。2

不幸的是,當戰斗結束的時候,對菲律賓人民來說形勢發生了可怕的轉變,因為“美國拒絕承認新生的菲律賓共和國”。2麥金萊總統宣稱菲律賓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3,并命令菲律賓成為美國的殖民地。然而,這是菲律賓人無法接受的事情,因為他們在同西班牙人的斗爭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1899年2月4日,美國軍隊開槍打死了三名菲律賓士兵。此時,菲律賓人同美國人的沖突一觸即發。美國軍隊發動了突然襲擊,致使菲律賓軍隊遭受了重大的傷亡。美國首次實施了它的帝國征服,并且“美國在這一時期的目標不僅是要擴張到加勒比地區,而且還要進入太平洋地區——對菲律賓群島的殖民化,打開了進入巨大的中國市場的大門”。4難怪當1900年美國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一道入侵中國打擊義和團運動的時候,美國會從菲律賓派出軍隊。

在菲律賓當地,美國軍隊遇到了當地人民的頑強抵抗。因而,美國派出了萬多人的軍隊,同菲律賓起義軍進行了長達10年的戰爭。菲律賓死亡了25萬人,其中大多數是平民,而美國據說死亡了4000多人。4

在菲律賓,美國第一次遇到了游擊戰。游擊戰總是給占領軍造成巨大的困難,因為抵抗者擁有大多數當地人民的支持。美國的解決之道是再定居計劃,“把當地人民趕入集中營,燒毀村莊(菲律賓人有時被迫拿著汽油燒毀自己的家園)、絞死許多人和刺死嫌疑人、有組織地*婦女和少女。”5美國人使用了各種駭人聽聞的酷刑,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灌水刑”,即“把水強行灌入犯人的喉嚨,然后猛踩他們的胃部,噴向空中的水流有三英尺高,‘就像自流井一樣’”。根據官方的統計數字,美國殺死的菲律賓人數是受傷者的15倍。“美國的士兵經常報告說,受傷和被俘的菲律賓戰斗人員立即被當場處死。”5

美國的媒體很少報道美國人的暴行,包括某些難以啟齒的罪行,例如1906年的摩洛大屠殺。當時,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900多名菲律賓人“在數天內被槍殺和炸死。所有的菲律賓人都被殺死,而美國軍隊只有少量的傷亡。”6摩洛大屠殺的消息引起了美國人民的憤怒,加快了美國反帝國主義聯盟(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的成立。該聯盟宣布:“我們譴責屠殺菲律賓人的行為,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恐怖行為。我們反對以西班牙人的方式擴大美國的主權。我們要求立即停止由西班牙人發動并由我們接手的反對自由的戰爭。”7

1906年,反帝國主義聯盟副主席馬克·吐溫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演講,強烈譴責摩洛大屠殺。8他還質疑戰爭的動機,因為他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前往菲律賓的目的是征服,而不是拯救”。馬克·吐溫對游擊戰的后果作出了預測性的警告:“我們陷入了困境,墜入了一場噩夢,每向前邁出一步,都會使解脫變得極為困難。”9

與此同時,在古巴,西奧多·羅斯福指揮的美國軍隊在幾場小規模的戰斗后打敗了西班牙人。結果西班牙政府被迫于1898年12月10日同美國簽定《巴黎和約》,承認古巴的獨立,并把菲律賓以及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區的其他西班牙殖民地讓給美國。美國由此成為一個新的帝國主義大國。3

盡管古巴按照美國和西班牙的和約被賦予了獨立,但是這從未成為現實,因為1901年美國參議院通過了關于古巴的《普拉特修正案》,“實際上使之變成了美國的衛星國,同時美國又在古巴南海岸的關塔那摩灣建立了海軍基地。”3

按照《普拉特修正案》,古巴不可以借入超過償還能力的債務;美國可以干預古巴的內政,因而侵犯了古巴的主權,“古巴被迫賦予美國隨時為了維護古巴的獨立而進行干預的特權……”3關塔那摩灣實際被割讓給美國人,直到雙方一致同意它的回歸。3對古巴人民來說,《普拉特修正案》是奇恥大辱,因為美國的國內法律由此從外部強加給另一個主權國家。這為后來美國的立法機構設定了一個先例,《與臺灣關系法》的通過就是證明。該法使臺灣——中國的一個省份——成為美國事實上的保護國。

美西戰爭為美國踏上英國帝國主義的道路進行軍事征服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作為這場戰爭的結果,美國獲得了它的第一塊殖民地,也誕生了它的第一個軍事參謀部。”10后來,帶領美國遠征軍入侵古巴的西奧多·羅斯福成為美國的總統,并且“宣揚一種英國式的美國帝國主義,為了自己的利益,通過軍事征服和殖民剝削來謀求霸權和榮耀”。11

西奧多·羅斯福是一位受教于哈佛大學的歷史學家,是美國最好戰的總統之一,稱贊戰爭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種工具。正如他所言:“我會說,我歡迎一場對外戰爭。對我來說,很難不期待同西班牙的戰爭,因為這會立即產生一支適當的海軍……從內心深處來講,我會歡迎任何戰爭。”12另一方面,1913年入主白宮的威爾遜總統倡導一種把美國式的*和資本主義傳播到全世界的外交政策。威爾遜總統“為干預主義外交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礎,論調具有人道主義和*色彩。就當代那些以輸出*來證明美帝國霸權正當性的意識形態學家來說,威爾遜仍然是他們的教父”。11

這就是沒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政策,它在菲律賓找到了用武之地。不幸的是,美國人強加給菲律賓的*化輸得一敗涂地。在實行半個多世紀的*制度后,菲律賓不僅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而且仍然沒有真正的*。“美國在1946年設計的選舉機制提供了一種*偽裝,掩蓋了少數家族同美國投資者結盟——沉溺于收受傭金——和控制菲律賓土地、經濟和社會的事實”。13

這種輸出*的做法在古巴也未奏效,因為美國在《普拉特修正案》通過后對古巴進行了多次軍事干涉。美國企業在古巴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而且美國政府通常都支持古巴的*者。*統治造成了政治的不穩定,而且古巴人民總是不歡迎*者。這種不歡迎導致了1933年的革命,使拉蒙·格勞·圣馬丁(Ramon Grau San Martin)成為臨時總統。格勞“采取了有利于工人階級的措施,同時又使當地的企業利益集團遠離美國”。12美國立即實施應對之策,發動了由巴蒂斯塔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了格勞政府。古巴作為一個被保護國由美國非正式地統治著,選舉政治實質是“一種騙局”,并且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決策都由華盛頓作出。結果,巴蒂斯塔能夠于1952年發動第二次軍事政變。12

在經濟上,美國控制了古巴的大部分工業。糖的生產和出口是古巴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幾乎完全由美國的公司控制著。此外,“美國的利益集團擁有古巴90%的基礎設施及全部鐵路”,并且“大部分制造業產品都從美國進口”。13因此,古巴的經濟非常落后,人民陷入貧困狀態。13

作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國對西半球同樣發揮了它的影響力和霸權。1904年,西奧多·羅斯福派遣美國軍隊占領了哥倫比亞的一個省,并且宣布巴拿馬的獨立。從1898年到1917年,美國的三任總統對巴拿馬、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多米尼加共和國和海地發動了軍事干涉。14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盡管以輸出*為由來證明美帝國霸權的正當性,但是同樣充滿了軍國主義味道,并且在墨西哥革命威脅美國的石油利益集團時下令轟炸韋拉克魯斯。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說,為了實施它的帝國主義政策,不論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好戰的軍事征服政策,還是伍德羅·威爾遜輸出*的道德理想主義,美國的首要利益是為他的商業利益集團獲得市場和資源,當代世界的全球化也是如此。

此外,美國“把門羅主義推行到全世界,使美國有效地獲得了按照它的國家利益定義來管理全世界的獨斷權利”。15這是一種*裸的帝國主義。

1929年股市大崩盤

在美國金融市場的歷史上,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它不僅終結了繁榮“興旺的20年代”,而且導致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從根本上動搖了美國經濟的結構”。1 結果,資本主義的生存成了問題。

這場經濟大蕭條不僅嚴重,而且持續了很久。到1933年春,即股市大崩盤3年多后,美國的失業人數增加到1500萬,占到非農業勞動力人口的1/3,并且國民生產總值下降了將近50%。美國的農場也多災多難,嚴重干旱和歉收使得密西西比州進行拍賣的農田超過了40%。黑人和工人的生活遭到了重創,哈萊姆地區的失業率高達50%,大旱使中西部的貧困農民陷入了嚴重的困境。2

20世紀30年代的蕭條與1929年股市崩盤前的美好年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20年代的美國日子相當舒服。生產和就業不斷攀升”,并且“商業收入快速增長,因而成為做生意的好日子”。3在佛羅里達,東海岸和佛羅里達灣區的許多城市的房地產業如日中天,許多土地分期出售,并且首付款僅需10%。投機者于是蜂擁購買土地,然后為了短期的利潤再予以出售,因此,房地產的價格每日都在翻新。這對投機者而言非常有利可圖,直到《福布斯》雜志警告了佛羅里達土地投機的風險。4在紐約的銀行家緊縮貸款和1926年9月邁阿密的兩場颶風造成了400人死亡后,房地產的價格立即崩潰了。5

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破滅后,隨后就是20世紀20年代股市的繁榮。192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穩步上升,因為“股價每日每月都在上揚,股市的收益按照后來的標準并不高,但是卻帶來高度的信譽。”6 由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把利率從4%下調到%,股價的上漲和隨后的投機性繁榮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6

在以英格蘭銀行行長蒙塔古·諾曼(Montagu Norman)為首的三家歐洲央行發出請求后,美聯儲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于背負了沉重的戰爭債務,英國的財政狀況岌岌可危。因而,只要英國的利率超過了美國的利率,它就能夠償還債務。7

由于利率提高和英鎊高估,英國能夠從美國進行借貸和進口。“但是萬一有事造成美國投資者和銀行家停止向外借貸,英國就會陷入最危險的境地。”8作為債權人,“美國的金融部門由此不僅要負責本國的繁榮,而且負責自己的債務人——包括德國在內——的繁榮。只有本國的投資銀行家和其他投資者能夠提供資金,政府才能收回盟友間的債務。”7

因此,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收回戰爭債務,美國被迫調低自己的利率,雖然它因為經濟和金融市場處于通貨膨脹的壓力也需要提高利率。然而,降低利率帶來了不愿意看到和意想不到的后果,最終播下了美國金融市場和經濟毀滅的種子,從而導致了大蕭條。

由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巨額的戰爭債務還款,美國的金融市場隨著股價和債務的逐步上升而出現了爆炸式的發展。“到1928年,將近30%的銀行資產變成了經紀貸款,為股市投機提供資金。”7由于紐約經紀貸款的高利率,吸引了海外和國內的資本流入紐約證券交易所,為投機者的股票交易提供資金,從而減少了對歐洲的新貸款。7結果,作為美國經濟和繁榮基礎的美國出口貿易得不到融資,從而急劇下滑。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于金融市場出現了投機性的繁榮,美國的贏利能力受到了直接的威脅。7

信托投資公司的產生,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投機活動。信托投資公司的業務活動并不是一種新的募股行為,而是一種為投資者獲得現有股票作出的新安排。信托投資公司是今天互助基金的前身,投資者聯合自己的資本來購買投資公司的股票,而投資公司反過來又持有經營公司的證券。9信托投資公司的發起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行業。由于發起人通常獲得一定比例的資本或收益,并且如果發起人是一家證券公司的話,證券買賣的所有工作都掌握在信托公司的手中,并且向發起人派發利息。因此,許多信托投資公司的發起人是華爾街的老牌投資銀行,這一點就不會讓人感到奇怪了。9

高盛是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是信托投資公司——高盛交易所的發起人。在同合伙人哈里森·威廉斯的合作下,這家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了山南公司,并且每股的發行價是美元。在上市交易的第一天,它的開盤價是30美元,收盤價是36美元。然而,到年底,在短暫觸及50美元漲停板后,股價跌至8美元多一點。作為一家信托投資公司,高盛交易所通過投機繁榮時期的杠桿活動獲得了巨大的收益。盡管如此,它還是毀滅了自己未來數十年的顯赫聲譽。10

信托投資公司之所以承受了這么大的損失,原因之一是使用了融資杠桿。它們通過發行債券、優先股和普通股來獲得融資杠桿。在繁榮的市場中,“投資組合大部分或所有收益都來自信托投資公司的普通股,結果造成了普通股股價奇跡般上漲。”11 1929年,信托公司獲得700%和800%的投資回報并不罕見,而且“幾何級增長的奇跡,給華爾街帶來了一種同輪子的發明堪比的力量”。1

信托投資公司的主要例證之一是1921年成立的美國創始人集團。由于個人的破產,最初的發起者“無力創辦公司”。11次年,發起者能夠從一位朋友那里獲得500美元的捐款,用來啟動第二個信托投資公司。到1927年,這些公司集團能夠出售高達7000萬到8000萬美元的證券,到1929年底,這個集團的13家公司的市值超過了10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不幸的是,對許多股東來說,創始人集團在股市崩盤后持有的投資組合價值被發現并不可靠,并且“它的股價從1929年每股高達75美元多跌至75美分以下”。12

信托投資公司的投資哲學就是跟風或者群體心態:購買那些收入不斷增加、最受歡迎的股票。它們在購買這些股票時既不管它們的價格,也不進行研究和盡心調查。所謂的“藍籌”股在上漲的牛市中價格通常非常高,因而1929年股市崩盤的損失規模相當大,橫掃了大多數基金。13 20世紀20年代,許多商人移居到華爾街,從事股票交易,因為在金融市場上賺錢比工作要容易得多,并且這與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時的操盤手沒有什么不同。13

與互聯網泡沫時代一樣,1929年股市大崩盤前的時期并不缺少投資權威或市場預言家。他們通常來自于著名的“常春藤聯盟大學”。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歐文·費舍爾(Irving Fisher)在華爾街擁有許多追隨者。1929年秋天,他預言說:“股價已經達到了某種持久的高峰狀態。”14他又補充說:“我期待看到股市在幾個月內要遠遠高于現在。”1510月21日星期一,在股市下跌后,費舍爾教授聲稱,股市下跌“只會動搖極端分子”,并且市場由于股價并未趕上真實價值而會繼續升高。10月23日星期三,他在一次銀行家會議上宣稱:“大多數股票的價格并未高估。”16

在11月初股市崩盤后,費舍爾教授用這樣一種非邏輯的原理來解釋他的錯誤市場預言:“這是因為心理恐慌,因為暴徒心理,首先并不是因為市場價格高得離譜……市場下跌主要是因為心理由于恐慌而恐慌。”17由于股市的崩潰和隨后的大蕭條,費舍爾教授的預言及其對預言失靈的解釋,使他完全失去了人們的信任。

華爾街在股市崩盤前有許多金融投機分子,其中最著名也是地位最高的莫過于花旗銀行行長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董事長查爾斯·E.米歇爾了。1929年3月26日,正當恐慌性拋售和利率提高之際,米歇爾對新聞界說:“我們覺得,我們對貨幣市場的任何危機都有一種至高的義務。”18于是,花旗銀行向交易者提供了2500萬美元來阻止市場的清盤。在股市大崩盤后,米歇爾接受了美國參議院一個委員會的調查,并且承認投機銀行的證券。米歇爾于1933年被迫辭職,并且美國政府對其征收了1100萬美元的稅款和罰款。另一位以利益沖突和自私而著稱的高貴人物是大通曼哈頓銀行行長阿爾伯特·H.威金(Albert H. Wiggin)。作為1933年國會調查的結果,威金被指控“以權謀私”,并且他“利用子公司來避開法律”。威金敗壞了自己的名譽,遭到了股東的起訴,最終以庭外和解結束。

因此,由米歇爾和威金領導的美國銀行業“從事儲蓄和貸款,創造股票和債券,并且召集投資者來購買這些證券”。19沒有監管的環境必然造成過度的借貸、利益沖突和*行為。過度杠桿化的狀況最終造成美國1000多家銀行破產。19全國性的銀行破產促使國會舉行聽證會,調查利益沖突和欺詐行為,最終的結果是通過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離。因此,50多年來美國一直能夠維持金融穩定。

在1999年放松管制和撤銷《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后,金融市場開始失去了穩定,因為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商業銀行巨頭被允許進入投資銀行領域,可以發行債券和股票。結果,“商業銀行將承擔能源公司和公共設施公司的數百億美元的債務和貸款,這些債務和貸款全被評級機構調低了評級……”20這些公共公司最終變成了安然和世通這樣的公司,過度杠桿化和破產,并且伴隨著商業欺詐。同樣地,由于放松管制,證券投資方式日益復雜,最終引發了次債危機,養老基金、海外投資者和銀行被騙取了數千億美元。于是,美國的金融市場完成了一個完滿的周期,回到了“興旺的20年代”。

歷史常常一再重演,而且那些沒有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

黑色星期一

1981年,里根總統高喊著“不要指望政府解決一切問題,政府才是問題”1的口號進入白宮,并且立即采取行動來實施他的新自由主義議程。為了解決美國經濟長期存在的通貨膨脹問題,里根政府提高了利率,并削減了貨幣的供應量,造成了1981年~1982年的嚴重經濟衰退。

在美國經濟衰退期間,里根解雇了1萬名航管人員,迫使非工會工人屈服,并且解散了空中交通專業管制員工會。結果,通貨膨脹立即得到控制,并從年均10%下降到1983年的3%多一點。1981年里根政府通過的《經濟復興稅法》恢復了商業的信心,因為企業和高收入群體是減稅的主要受益者。

里根經濟復興計劃的理論基礎是阿瑟·拉弗(Arthur Laffer)教授提出的供應面經濟理論。拉弗認為,通過降低所得稅,政府就可以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和增長稅收收入。2然而,由于減稅和軍費的加速增長,里根政府制造了巨額的財政支出,并且國家的債務從萬億美元增加到4萬億美元,其中5000億美元的債權人是外國人。3因此,金融市場的投機活動在里根時期非常普遍。“政府債券和外匯市場充斥著債務工具(期貨、期權和期貨期權),成為投機的溫床。大公司以及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在每天交易額為2000億美元的外匯市場上玩火。”4

到了1987年初,在外匯市場上,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被不斷推高,因為美聯儲為了遏制通貨膨脹而采取了高利率政策,因此“外國人手中的美元也大量涌入了華爾街”。5美國金融市場的對沖活動不斷增加,因為“外國投資者都擔心美元及其股市投資的未來”。5

到1987年,由于利用了過去10年里發展的期貨期權金融工具,許多投資者暫時緩解了擔心。期貨期權的金融創新使保守的投資者免除了潛在的損失,同時又為金融投機者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賭博機會,因為僅僅需要5%~10%的現金就足以獲得這樣一種合約。“嫻熟的交易員運用如此之少的現金,只要價格繼續上漲,就能夠獲得巨額的利潤。但是與此同時,當市場下跌時,他們的損失也相當驚人。”6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市場可能發生恐慌性的拋售,因為投機者面臨失去投資以及用來平倉的貸款的風險。因此,在實現效率和有序市場的前提下運作的金融創新不僅助長了投機活動,而且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的緊張乃至恐慌性的拋售。6

在美國國內,富人的財富在里根時期急劇增加,而普通家庭平均收入則下降了4%~%。3因此,隨著商業信心的恢復、減稅和富人收入的增加,1982年美國股市積蓄了一個強大的牛市。從1982年到1987年,道瓊斯工業指數增長了1000多點,達到了將近1900點的水平。并購熱、敵意收購和杠桿收購推動了牛市。企業強調的是股東價值,但這是因為直接的回報,“而不是企業的長期實力”。3

許多美國公司以股東價值的名義被收購。在并購游戲中,伊凡·博斯基(Ivan Boesky)的內幕交易丑聞震驚了華爾街。博斯基收集了關于并購傳言的內部信息,然后以超出現有股價的價格來收購目標公司的大量股份。他明確地知道,他會在交易結束時獲得利潤。博斯基被指控從德崇證券總經理(Drexel Burnham Lambert)丹尼斯·利文(Dennis Levine)那里得到了內幕消息,進行內幕交易的謀利活動。1987年下半年,博斯基和利文的服罪對熾熱的股市和企業掠奪游戲產生了冷卻效應。7

企業掠奪通常利用高回報或垃圾債券來并購企業。20世紀80年代,邁克爾·米爾肯 (Michael Milkin)無疑是華爾街的垃圾債券之王,因為他的德崇證券公司主宰了市場。垃圾債券是投資信譽評級很低的債券,違約風險很高。20世紀80年代,布恩·皮肯斯(T. Boone Pickens)、卡爾·伊坎(Carl Icahn)等企業掠奪者用杠桿收購來購買發行垃圾債券的公司,以債務來替代股權。在完成收購后,企業掠奪者們會重組新并購的企業,采取裁員、精簡、提高工作時間以及降低工資、養老金和醫療費用等削減成本的措施。他們是在缺乏工會斗爭的情況下來實施這些削減成本措施的,因為里根政府已經使工會工人屈服。因此,被收購公司的價值大大提高,使掠奪者可以獲得驚人的投資回報。

博斯基和利文的服罪立即改變了華爾街的興奮情緒。隨后,由于博斯基的合作,米爾肯成為內幕交易的調查對象。米爾肯被指控犯有交易欺詐罪,后來被判處10年監禁和6億美元的罰款。博斯基和利文的認罪以及對德崇證券和米爾肯的起訴,造成了一種陰郁的氛圍,從而導致了1987年的股市崩盤。7

利率的提高給許多機構投資者帶來了嚴重擔憂。這些機構投資者擁有龐大的股票投資組合,并且希望在這場表面上不會結束的牛市中保護自己的收益。在期貨市場上,機構公司可能陷入利潤無法實現的困境,因為出售期貨合約的收益將會抵消股市下跌時的損失。不幸的是,在典型的華爾街對沖心態中,許多投資者在利率提高后進入股市,同時又出售期貨合約。因此,“期貨市場在數分鐘里失去數十億美元,造成期貨市場和股市由于不穩定而崩潰。”8此外,由于受到期貨市場和利率提高的影響,專業的股票交易商立即紛紛拋售股票。于是,“市場不能馬上處理如此之多的拋售指令,并且大多數人因為沒有任何買家而不能出售股票!”8

這就是1987年10月9日星期一的狀況,當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了點,報收于1738點。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因為一天內%的巨額損失是股市歷史上最嚴重的損失。“許多人一夜之間失去了數千萬美元的財富。一些失去財富的投資人沖進了經紀人的辦公室,然后開槍。一些經紀人被殺,盡管他們無法控制市場的行為。”8一時之間,華爾街驚慌失措,因為“股票交易商抵押給銀行作為貸款擔保的資產在數小時內消失殆盡……由于股市崩潰而產生的巨額的現實和潛在貸款損失把銀行逼到了破產的邊緣”。9

主要的股票交易商深陷困境,因為他們不僅無法償還銀行的貸款,而且還因為股市的損失而需要注入大量的資本。華爾街出現了信貸緊縮,因為銀行在這種恐怖的狀況下不可能進行借貸。“簡而言之,10月19日市場的崩潰引發了第二天更加不妙的一連串反應。”9

幸運的是,美聯儲開始施以援手,向市場注入了數十億美元。10月20日早晨,美聯儲新任主席艾倫·格林斯潘發表了一句話的聲明:“為履行作為中央銀行的職責,聯邦儲備系統為支持經濟和金融體系正常運作,今天重申將保證金融體系的流動性。”9

后來,總統市場機制特別工作組的報告響應了格林斯潘關于流動性危機會危及經濟和金融體系的警告:“10月19日星期一或許是美國股市歷史上最糟糕的日子……到星期二中午,金融體系瀕臨崩潰的邊緣……但是,更嚴重的是……由于市場即將崩潰,信貸似乎也可能發生廣泛的崩潰……金融體系即將陷入僵局。”10

總統市場機制特別工作組把這次災難性的股市崩盤歸咎于少數大資本管理公司。當10月19日6億美元的股票被交易時,這些公司利用計算機來處理大規模拋售指令的交易計劃。總統市場機制特別工作組的報告指責指數套利和投資保險造成了市場的崩潰,并且要求美聯儲行使監督職責。11隨后,美聯儲實施了改進計算機系統、修改最低保證金要求和建立“短路機制”等一些措施,以防止今后的市場崩潰。12

由于實施了總統市場機制特別工作組提出的這些建議,美國的金融市場進入了一段相對平穩的時期。然而,投機始終是美國金融體系的特征。里根政府以來,每一個經濟部門不斷增加的債務使美國的金融市場變成了賭場。從20世紀80年代起,“債務加快了累積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根本的‘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而債務又嚴重依賴‘實體’經濟。”13

由于里根政府的鼓勵政策,債務尤其是用于投機活動的債務在消除管制的環境下不斷增加,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金融災難。后來政府對儲蓄貸款業的5000億美元的救助、杠桿收購的投機活動、敵意收購、近年來對沖基金發動的公司重組和2007年的次債危機都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相關鏈接:張宏良、韓德強聯袂推薦:馬耀邦新書《美國批判》 

本書淘寶網店購買鏈接:>>>>>

烏有之鄉書店客服:

咨詢電話:010-62760856-11/0   郵     箱: [email protected]  書店Q Q:  951172898

烏有之鄉書社:book.wyzxsx.com    烏有之鄉淘寶網店:www.wyzxsd.com.cn

2010年烏有之鄉往期“新書推薦”: 1月   2-3月    4月   5-6月

2010年上半年烏有之鄉最受歡迎榜:>>>>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長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