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復習一下中國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對藥家鑫連捅張妙8刀的解釋——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經常叫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就是什么?他做的這個動作往往不是他的一種興趣動作,而是一種機械的他在做,這個動作往往它會變成一個什么?替代行為。所以我現在突然明白什么呢?你剛剛問我的這個問題,也是我要問藥家鑫的問題,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跟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他這個動作不是報復,他是什么呢?實際上屬于當我不滿的時候,我彈琴本身是來發泄我內心的一種憤怒或者情緒。因此,當他再遇到這么一個不愉快的刺激的時候,他看到一個人被撞傷了,而且在記他的車號,他這個刀的行為實際上類似于砸琴的行為。”
顯然,李學者在“藥家鑫捅張妙8刀”的研究中把“張妙”替代成“鋼琴”。在這里,李學者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就是“鋼琴”是死的,“張妙”是活的;“鋼琴”是沒有生命的,“張妙”是有生命的;“鋼琴”是不會反抗的,“張妙”是能夠反抗的。
李學者不知道這種區別嗎?她應該是知道的。這從她在博客中《答肖鷹教授》可以看到——
“我在案件點評前,給記者設計的問卷在倒數的題目里,有這么一個問題:調查他在扎8刀時(后法庭說是6刀)的心理狀態與感受。我設計此題目的想法是:這8刀僅動作就要持續十幾秒,他在被害人的呻吟中如何完成這一行為過程?他為什么沒有“不忍”的感受?這是我在犯罪調查中經常會設計并了解的動作心理探究問題,也是想明白他在做扎人動作時的心理問題,這不是研究犯罪動機的問題。”
按李學者設計的這個問題,再看看“張妙”身上的刀傷——
“腹部一刀,背部三刀,前胸一刀,雙手三處刀傷”。經法醫鑒定:死者張妙系胸部銳器刺創致主動脈、上腔靜脈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也許大于看到的資料有限,感到這至少“持續十幾秒”的捅8刀過程在所有資料中都被輕輕地帶過了。而這捅8刀過程才正是李學者設計上面問題所需要研究的。除了藥家鑫本人,誰也說不清這個過程。但是,誰都可以想象得到這個過程的殘忍程度。可以肯定,“張妙”當時不是一架死“鋼琴”,不但活著,而且還能夠反抗。在反抗中,先是雙手擋刀受傷,接著可能失去反抗能力不得不以背接刀,然后是------前胸致命的那一刀!弄清楚藥家鑫捅這8刀的過程與張妙的反抗情況,對研究藥家鑫的犯罪心理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對藥家鑫的死活也有重大的影響。
可是,李學者卻沒有按自己的設計去研究這個過程。這令人毛骨悚然兇暴殘忍的8刀在李學者的研究下簡單輕妙地被說成是“被摁在鋼琴跟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她看到的是殺人者藥家鑫的委屈與痛苦,卻看不到被殺者張妙的恐懼與垂死掙扎。也許在她的心理上作為農婦的張妙是沒有生命意義的,也許她的研究是有特定的服務對象的,也許我們的“感覺和智慧”已經完全跟不上現在學者們研究的水平。
李學者在《答肖鷹教授》還說:“正如王小波先生的一個句話:要做思維的精英,不做道德的精英。”大于的感覺是,藥家鑫那兇暴殘忍的8刀令人毛骨悚然,李玫瑾這樣的學者以及他們的研究更讓人毛骨悚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