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好醫改這張“政治牌”
“兩會”臨近,醫改又成熱點。世界各國醫改也常常是議會和選舉等政治活動的熱點,是名副其實的“政治問題”。
所謂“政治問題”,說到底就是“為誰服務”的問題。討論醫改政策,首先要解決的是,醫改目標到底是什么?明確了目標和利益導向,技術細節也就迎刃而解了。
醫療衛生改革是執政者爭取民心的重要手段。人生病時是最脆弱、最需要關心的時候,國家這時候送來溫暖,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有效,都更容易讓公眾領情。政府投入醫療衛生,是花小錢省大事。相反,如果政府責任不到位,人們生病時本來就十分脆弱和恐懼,又要為看不起病、排不上隊所累,就很容易對社會產生負面情緒,甚至誘發極端行為,破壞執政基礎。
歷史上最早的社會醫療保險是德國俾斯麥政府1883年舉辦的,當時德國貧富差距尖銳,工人運動和群體性事件風起云涌,俾斯麥舉辦了社會醫療保險,讓工人病有所醫,不僅穩定了國內局勢,而且為對外擴張提供了穩定的后方。
歐美國家普遍建立醫療保障制度是在二戰之后,其中一個主要動力就是二戰打破了歐美各國的利益集團,再加上全球社會主義運動的壓力,使得旨在實現公平的社會改革運動得以實施。人們熟知的英國免費醫療,起源于1945年英國工黨(前身是英國共產黨)進行的“民主社會主義改革”,主要措施包括:礦山、銀行、交通等部門實行國有化,實行累進所得稅,總收入的2/5通過稅收由國家實行再分配;實行包括疾病、事故、年老、傷殘、失業、生育、死亡在內的“全民福利”。據記載,當時斯大林同英國工黨左派拉斯基的一次談話中甚至承認,這種改革可能是通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之一。這種觀點有待歷史檢驗,但是免費醫療確實使面臨危機的資本主義秩序得以穩定下來。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上臺之前名不見經傳。而他的前任老布什打贏海灣戰爭,結束冷戰,聲望如日中天??肆诸D競選成功,一個主要原因是抓住了美國老百姓對醫療衛生的不滿。美國醫療衛生經過里根時期新自由主義導向的改革,政府投入減少,費用上漲,保障的公平性降低??肆诸D正是抓住醫療這一人類最基本、最原始的對生命健康權的渴求,攜民意擊敗老布什。
然而,醫改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因為政府政策未必始終代表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商業保險公司、醫藥產業等強大利益集團追求超額利潤,和人人公平享有醫療服務的目標是沖突的。如果政府被這些利益集團所綁架,就會導致醫改方向偏差。這也是一些西方國家政治體制的缺陷。
最典型的是美國。美國雖然在1965年建立了老人和窮人醫療保險,但是由于醫療體系以私立醫院和商業保險為主,政府無法控制成本和改善公平性,到奧巴馬醫改之前,沒有保險的人口已經達到4700萬,1%的富人消費了23%的醫療資源,最窮的50%的人只消費了3%的醫療資源,形成嚴重危機。芝加哥大學陳美霞教授認為,美國醫療危機的原因在于:大資產階級主控的政治經濟結構和醫療產業,以及美國沒有代表勞工階級利益的政黨。政府被利益集團所利用,這是美國政治體制的缺陷。
英國也差點走上彎路。撒切爾夫人的主要支持力量是英國大資本集團和保守勢力,一上臺就想廢除免費醫療制度,因為資本集團不肯繳納稅收為全民提供醫療服務。只是由于免費醫療制度在英國已經深入人心,撒切爾要廢除的努力才沒能成功??梢姡瑢︶t療衛生改革路線的選擇,背后實際是利益的較量。
另一個深刻教訓是拉美。拉美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普遍接受新自由主義的理念,實行了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市場化、私有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弱化,民生多艱,導致一些長期執政的政黨下臺。我國領導人當時就多次強調,要認真吸取拉美地區政黨輪替的教訓。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拉美國家新上臺的政黨,多數是傾向于勞動者階層的左翼政黨,其中有不少也宣稱信奉或同情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盡管實際上并不是共產黨)。而這些政黨上臺之后,普遍糾正了新自由主義的醫改,實行了擴大醫療保障(如墨西哥)、重建公立醫院(如巴西)、強化基本醫療等措施。其中,巴西和墨西哥的醫改還出現很多亮點,受到國際贊譽。
從這些歷史可以看到,搞醫改是共產黨的政治本色,是社會主義價值的體現。西方國家的醫改要么是由工人運動促成的,要么是由帶有社會主義和左翼傾向的政黨推動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讓人人“病有所醫”更是題中應有之意。新中國成立后,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就建立了低水平、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1949年到1978年,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68歲,達到當時的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超越了其他發展中國家。
近年來,我國醫改發揮制度優勢,取得了很大成就,與其他一些國家舉步維艱形成對比。同時也還面臨著巨大挑戰,“看病難”、“看病貴”依然是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之一。2009到201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從2009年的1.61萬億上漲到2013年的3.17萬億,四年即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8.4%,遠高于居民收入增長速度。2013年三種主要保險項目的實際報銷比例分別為52.0%、44.0%、35.8%,報銷比例的增長還趕不上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2014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在回答“您感覺家庭支出壓力最大的一項是什么”的問題時,選擇“醫療”的家庭最多,占27.2%。有17.6%的家庭在過去一年曾經因為看病而向人借錢、貸款或變賣財物。
“看病難、看病貴”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都會造成影響。我國一些民族地區,之所以受到極端勢力的滲透,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對方用了醫療衛生作為手段。一些不法組織宣稱可以免費看病,很容易和我們爭奪群眾。從國際上看,辦醫院提供醫療服務,是發達國家進入發展中國家,擴大其政治和社會影響的重要手段。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不主動打這張牌呢?
實現“病有所醫”,也是黨對人民的回報。記得當年,沂蒙老區的群眾有一句話: “家里還有一口糧,也要送去做軍糧。家里還有一塊布,也要送去做軍裝。家里還有一個兒子,也要送去當解放軍”。老百姓支持共產黨,就是為了換來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新社會。今天為老百姓提供醫療保障,不是負擔和恩賜,而是責任和回報。當年靠土地改革,讓“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得”,換來了人民的巨大支持。今天如果能夠實現“病者有所醫”,也一定能夠繼續成為鞏固執政基礎、促進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所以,醫改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應該提升到政治高度。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