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江宇:不忘初心,堅持鄉村振興的正確政治方向

江宇 · 2023-08-24 · 來源:食物天地人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江宇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城市資源難以流動到鄉村,其根本原因在于農村“集體弱,群眾散”,經營體制碎片化。

  導  語

  2018年到2022年,鄉村振興戰略走過了第一個5年,然而很多地方的農村發展動力依舊薄弱,缺產能、缺資金、缺基礎設施。政府通過各種渠道把城市的資源——人才,資金,設施——引向農村,而農村就像一個“漏斗”,投入很多,留下的卻很少。原因何在呢?

  江宇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城市資源難以流動到鄉村,其根本原因在于農村“集體弱,群眾散”,經營體制碎片化。一家一戶分散的經營體制已經完全成為落后的生產關系,阻礙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振興。因此,鄉村振興不能就產業論產業、就生產力論生產力,必須首先解決農村經營碎片化這個生產關系問題,把農村分散的資源和群眾組織起來,共同參與產業和社區發展,走集體經濟的道路。鄉村振興的瓶頸在于組織振興!

  江宇老師的講座清晰地闡明,組織振興的關鍵在于黨組織必須堅持正確的工作方法,其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路線。要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共同建設共同生產,絕不可能單純依靠指揮和命令群眾。組織振興要求大批黨員和干部虛心向群眾學習,耐心發動、組織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組織振興要求批判“唯產業論”、“唯經濟論”,從單純依靠龍頭企業、種田大戶轉向組織和依靠廣大農村群眾;組織振興要求轉變發展目標,發展不等于單純追求GDP增長,而要追求鄉村和農民全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要以人為本,以群眾共同富裕、安家樂業、自我解放為目的。

  江宇老師理論結合實踐,為鄉村振興探索著切實可行道路,更為鄉村的未來描述出一幅振奮光明的圖景。

 ————————————————

  描繪集體勞動場面的農民畫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同志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是7月1號,是黨的生日,對每一個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者來說,今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可能比過年和自己的生日還要重要。所以我也非常感謝在今天這么寶貴的日子來安排我做講座,和大家一起探討關于鄉村振興的問題。

  我今天講的題目叫“不忘初心,堅持鄉村振興的正確政治方向”。

  有同學要問,在中國很多事情,首先都要講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那么,具體到鄉村振興,“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指什么?它當然是有具體的含義的。我分三個問題來說:

  第一個問題,今天是黨的生日,我們先來講一講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認識,因為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農村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對農村集體經濟的領導。但黨如何領導農村工作?如何領導經濟工作?這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上、程序上和臺賬上,而要真正把黨的理想、理論、組織、制度、作風滲透到經濟工作方方面面。在這個問題上,目前還有存在著虛無主義、形式主義、“兩張皮”的想法和做法。所以,在講鄉村振興之前,我們要講清楚如何認識黨的領導、黨的建設。

  第二個問題,黨的二十大系統提出和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我們講講中國式現代化對鄉村振興工作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新的機遇。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更加明確和堅定為什么必須堅持走集體經濟的道路。

  第三個問題,講一講上面這些要求——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在農村具體怎樣操作、怎樣實現。

  一

  黨的生日說黨建

  關于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因為看新聞、看報紙,每個人都能說出很多道理。但是如果真正從理論上說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搞黨的建設、怎樣搞黨的建設,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

  中國共產黨要搞黨的建設,首先就是因為作為無產階級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是人類歷史上的新型政黨,只有持續進行黨的建設,黨才能保持先進性純潔性,實現黨的使命。

  恩格斯指出:“一個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政黨,一個真正想達到這個目的并且具有達到這個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這樣的政黨將是不可戰勝的。”從馬克思主義的建黨理論來看,共產黨是什么?共產黨要干什么?共產黨和其他類型的政黨、團體有什么區別?答案是:共產黨首先要從思想上、理論上認識到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然后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運用規律,把無產階級、工農群眾組織起來,再利用這個規律去改造世界,為人類求解放,最后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所以,無產階級政黨雖然名字用的也是一個“黨”字,但是這個“黨”和我們封建社會所說的“君子不黨”的“黨”,和英語里面party講的“黨”是part加一個y,就只是為一部分人的利益所服務的“黨”,在根本上是不一樣的。

  資產階級的政黨,典型的比如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首先代表的是部分人的利益,是選舉和分贓的工具。這是人的本能,人生下來就會搞利益交換、搞“團團伙伙”,資產階級政黨就要為有強勢利益的人服務,所以他不需要搞黨的建設,也能夠實現那些目標。而我們共產黨必須要把握社會進步規律,要代表最大多數人,特別是把無產階級組織起來。這樣一個政黨,如果沒有堅強的理想信念、沒有嚴格的紀律、沒有嚴密的組織,那么就會被資本為代表的各種利益不斷地侵蝕自己的目標,瓦解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團結統一,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黨要搞黨的建設。

  順便說一句,其實恩格斯講的這段話,與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提出的他對于理想政黨的標準不謀而合。托克維爾對理想的資產階級政黨的設想是:“被我稱為大黨的政黨,是那些注意原則勝于注意后果,重視一般甚于重視個別,相信思想高于相信人的政黨。一般說來,同其它政黨相比,它們的行為比較高尚,激情比較莊肅,信念比較現實,舉止比較豪爽和勇敢。”它其實就是我們共產黨講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但是資產階級政黨沒有實現托克維爾的這些設想。

  正因為我們黨有特殊的、不同于資產階級政黨的政治屬性,所以必須在思想上、理論上、組織上、制度上、紀律上持續進行黨的建設。黨的建設本身就是黨進行一切工作——包括經濟建設——的最大動力。

  舉幾個例子。比如在思想建設上,大慶油田是“兩論”起家。1959年,中央決定抽調解放軍的部隊去大慶找石油,當時很多解放軍干部戰士都沒有學過科學技術,不會辦油田。怎么辦呢?首先,余秋里同志號召大家學習毛主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在學習的過程中,這些原來不懂怎么搞石油的,甚至沒有搞過工業的普通的士兵,就學會了要從不同的矛盾中抓主要矛盾,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通過對比實驗,比如說分析石頭的硬度是主要矛盾,還是土壤里面的成分是主要矛盾,還是別的什么是主要矛盾,最后突破主要矛盾就是把油打出來。

  所以《實踐論》和《矛盾論》既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又是把理論通俗化,讓一個普通的黨員、干部、群眾、士兵都能夠讀懂,這可以說是我們黨的理論的優勢。這對于今天做好農村工作,包括一切的基層工作,都是有啟發的。

  今天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如果一條條不分輕重地抓,固然也能有所成效,但是也很容易反彈。而只有抓住組織振興這個主要矛盾,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面貌。

  1972年天津市建設局設計的學大慶海報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如果不去做理論工作,是做不成基層工作的。共產黨為什么理論工作厲害,背后其實是有原因的,就是我們共產黨的宣傳工作,與資產階級國家的新聞工作是不一樣的。

  資產階級的新聞學從本質上說,就是“指鹿為馬學”、“顛倒黑白學”,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在資產階級國家,資產階級執政黨的綱領和目標,其宣傳的內容和實際,與為人民服務,這兩者之間是脫節的。資本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必須要發展出來一套怎么樣把黑的說成白的,怎么樣把鹿說成馬的這樣一套學問,就是新聞學。有些我們引進來的西方新聞學教材,不是在研究怎樣實實在在的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跟老百姓說清楚,而是怎么通過語言的修飾、技術的技巧、渠道的設置,讓老百姓得到你希望他得到的信息。所以這是資產階級的新聞學,與我們社會主義的宣傳、黨委的宣傳系統、我們的做法是不一樣的。

  恰恰相反,我們黨的思想理論工作是要真正把社會運行的規律告訴老百姓,把黨委政府工作的思路包括難處告訴老百姓,然后像毛主席在《愚公移山》里面講到的,不只先鋒隊要覺悟,也要啟發老百姓一起覺悟,我們一起去挖山。共產黨員首先掌握了規律,但是只有這個還不夠,還要讓老百姓也去掌握這個規律,這就是我們黨的領導方法,集中的體現在毛選第三卷《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這篇文章。

  海外研究毛澤東思想的專家學者,對這篇文章的評價非常高,甚至有學者認為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的代表作。這篇文章,說的就是怎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任何工作任務,如果沒有一般的普遍的號召,就不能動員廣大群眾行動起來。但如果只限于一般號召,而領導人員沒有具體地直接地從若干組織將所號召的工作深入實施,突破一點,取得經驗,然后利用這種經驗去指導其他單位,就無法考驗自己提出的一般號召是否正確,也無法充實一般號召的內容,就有使一般號召歸于落空的危險。

  既要一般地號召動員群眾,還要通過群眾路線去把群眾的意見收集起來,又要通過黨員干部先進分子去同群眾做宣傳,化成群眾的意見。

  所以,今天講的“堅持農村鄉村振興的正確政治方向”和“組織起來,實現鄉村振興”都不是簡單的頒布一道文件、下一道命令就能夠做到的,它的前提是我們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都要去做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工作。為什么要組織起來?為什么小農經濟不如組織起來好?因為組織起來有力量。只有把這個道理跟群眾說清楚,才能夠形成一種強大的前進動力。

  在蘭考治風治沙的焦裕祿 |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再舉一個焦裕祿的例子,來說明如何通過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路線進行領導。大家對焦裕祿的事跡都很熟悉,但是可能主要了解的是他帶病工作、艱苦樸素、嚴格要求自己,這些精神都很可貴,但只有這些是不夠的。焦裕祿值得學習的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焦裕祿絕對不僅僅是一個老黃牛、苦行僧一樣的人,他是一個非常聰明、講究工作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正確工作方法的人。

  新華社1966年2月7日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是中國新聞史上的經典之作。(B站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當時播送這篇通訊的原聲朗讀版,非常有感染力,推薦大家去聽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t411j7pA/?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3e4725ec1a4fba8d0e97dfa4bd8e3508)。其中提到,焦裕祿到蘭考的時候,第一步先抓思想工作,就是先樹立信心,這就是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然后他怎么解決蘭考的風沙問題呢?要知道,焦裕祿在蘭考當縣委書記只有不到一年半時間,他就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找到了根治風沙的辦法。他去世之后,很快到1966年整個蘭考就已經基本上解決了風沙的問題。

  焦裕祿用的辦法,就是我們黨的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路線。干部、群眾和知識分子的三結合,組織了120個干部、老農和技術員組成調查隊,這三者之間的經驗和知識就可以互補,然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全縣發現了四個典型的村莊,他又把這四個村莊群眾自發摸索出來的、但又不一定是完整的一些經驗,上升到普遍的規律,然后再加以提升,在提升的基礎上再去通過群眾工作,動員黨員、干部帶領群眾,把這些經驗推廣到全縣。

  這個方法就是我們典型的共產黨的工作方法,它背后體現的就是我們黨的民主集中制。顯然,民主集中制背后與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是有關系的。如果黨代表的階層和老百姓的階層,在利益上是對立的,就沒法用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路線的辦法做出正確決策,就沒法通過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來凝聚群眾的力量,反而會害怕群眾、回避群眾。這里我引用一個知乎網友的說法,我覺得他說得非常好:

  黨的領導,不是指令性要民眾服從,而是耐久解釋、啟蒙覺悟,使得社會運行成為民眾自覺的行動。這不是統治階級統治被統治階級的國家形式,而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發動群眾,啟蒙群眾,耐心解釋國家政策,讓民眾認清國家發展方向,讓民眾以自己的覺悟努力實現國家發展目標,賦與民眾的生命以崇高的意義及當家做主的尊嚴。

  其實,啟蒙群眾、發動群眾,有時候是要苦口婆心的,甚至是嘔心瀝血的,但是你如果不去做這個工作,或者沒有一大批黨員去做這個工作,那么我們的群眾基礎就會慢慢的動搖。為什么我們有一些好政策,從主觀來說,設計這個政策的人是希望為老百姓謀福利的,而且客觀上這個政策本身也是一個好政策,但是為什么有的時候老百姓不支持,甚至有一些敵對的人會利用我們的政策去煽風點火。歸根到底,可能是因為我們傳統的優勢——發動群眾、動員群眾的工作沒有做好。

  毛主席當年評價官僚主義有一句話也說得很好,今天很多賣長沙臭豆腐的,都把毛主席這句話拿出來做廣告語,說毛主席說過“長沙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是把前面這半句話給刪掉了,當年毛主席原話說的是“官僚主義,就像長沙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別人用官僚主義對待你的時候,你就不喜歡;但是你自己搞官僚主義的時候,就覺得當然舒服了,出門前呼后擁、前倨后恭,他人對你唯唯諾諾,你當然覺得很舒服了。

  長沙的臭豆腐 | 圖片來源:講者PPT

  反對官僚主義,表面上是一個作風問題,但實質上是怎樣保持我們黨的性質不變色的問題。前些年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共產黨已經是執政黨了,已經不是革命黨了。后來習總書記明確指出這種說法不正確。我們現在既是長期執政的黨,同時也是要長期革命的黨,要保持革命精神。從理論上來講,其實就是不能夠把黨官僚化,不能把黨變成了單純的依靠行政權力、官僚體系和科層制度來進行管理的一個黨。

  我們講的向中央看齊,是全黨都向中央看齊、向總書記看齊,而不是層層看齊??待R的是什么?看齊的是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而在具體的政策執行過程中,要發揚民主集中制和群眾路線,自上而下的集中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相結合。就黨和群眾的關系來說,不是黨組織單方向的去指揮群眾和命令群眾。黨為人民服務,就是黨要做人民的學生、要向人民學習,同時黨作為先鋒隊也要引導群眾和教育群眾。但是要做人民的先生,要先做人民的學生。要把這兩個過程統一起來。

  官僚主義與群眾路線的區別 | 圖片來源:講者PPT

  前面通過一些例子說明了什么是黨的建設,什么才是我們黨要追求的一種工作方法。實際上這一套工作方法是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中,慢慢地形成的。

  1927年的三灣改編實現了“支部建在連上”。普京的瓦格納鬧事的那一天,很多網友、媒體都在討論三灣改編,說明大家都意識到了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但僅在形式上實現“支部建在連上”還不夠,前蘇聯一直到解體,它的各級部隊也都是有黨組織的,但是它的黨組織失去政治功能了,或者說它的黨組織已經和行政體系、指揮體系這種官僚體系融為一體、僵化了,無法起到領導和監督行政體系、軍事體系的功能了,反而成為了行政體系的附屬,這就沒有辦法再去動員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了,也就慢慢失去了戰斗力。

  為什么要強化黨支部的政治功能?這絕對不是說一個單位的黨支部,作為另外一套行政班子,僅僅上傳下達發布命令,絕對不是這樣。什么叫政治功能?政治功能就是我們黨組織要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宣傳群眾。在三灣改編的時候,做的就是成立士兵委員會、在政治上實行官兵平等,這對我們今天是有啟示的,就是把黨建和業務工作相結合。二者相結合,不是說開一個會,討論業務工作之前討論黨建工作,就是黨建和業務工作相結合,絕對不是這么簡單。而是說在做每一項業務工作的時候,都要想一想有沒有貫徹黨的方針路線,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有沒有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工作結合起來,有沒有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出現矛盾和問題的時候,有沒有想著通過群眾路線的方式來解決,這才是把黨建和業務工作相結合。

  1927年9月至10月,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

  進行“三灣改編” | 圖片來源:Bing

  當年古田會議的決議,其實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豆盘飼h決議》指出:

  單純軍事觀點在紅軍一部分同志中非常發展。其表現如:

 ?。ㄒ唬┱J為軍事政治二者是對立的……

 ?。ǘ┮詾榧t軍的任務也和白軍相仿佛,只是單純地打仗的。不知道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

  古田會議現場 | 圖片來源:Bing

  這個問題類似于,有一些做農村工作的同志說,我只要把農村的產業搞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管。如果農村的經濟或者說產業或者說GDP短時間內搞上去了,但是把農村搞的兩極分化、把村里搞得矛盾重重,有什么意義?這就與古田會議回答的問題一樣。如果只自己打仗,不幫助群眾建立政權,有什么意義?如果像國民黨那樣打仗,燒殺搶掠,也能調動士兵積極性,但這樣必然會脫離群眾,以致軍隊控制政權,離開無產階級領導。

  再進一步,如果不去抓黨建,單純抓軍事(今天的單純抓經濟),也是抓不好的。蔣緯國——蔣介石的親兒子,對國民黨的評價:“常常有些長官動不動就打罵官兵。過去部隊里面基本態度是很不對的,長官罵干部的時候,不準干部問理由,其實他自己也說不出理由。也因此造成一批干部不知道要做什么,因為不知道目的何在,如此自然會盲目去做,所以訓練出來的軍官忠勇有余、智謀不足,冤死的人不計其數。”干部不知道要干什么,軍隊也不知道干什么,只知道跟著走。

  前些年有一個電視劇《潛伏》,大家如果看過的話,肯定記得里面有個國民黨保密局的叫李涯。如果按我們今天的觀點,他是一個非常好的“打工人”,吃住在辦公室,一天到晚都在琢磨工作。電視劇里余則成跟他聊天的時候,問過他一句:“你也希望國家強大,希望孩子都幸福的生活,你這個目標怎么實現呢?”然后李涯的回答是:“這跟我沒關系,這是委員長考慮的事情,我就把保密局這攤工作做好就行了,老蔣讓我抓誰我就抓誰。”

  《潛伏》中的李涯因為缺少政治覺悟,因此只能

  是沒有靈魂的機器|圖片來源:知乎

  這體現的就是我們共產黨和國民黨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共產黨有力量,在什么地方?當年我們能夠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其實就得益于我們軍隊里強有力的軍事民主、強有力的政治工作。要用民主討論的方式發動群眾,作戰前要開會,作戰后也要開會。中國足球如果好好學習這一套,把黨支部建設好,把民主集中制、批評和自我批評、作風建設搞好,肯定比現在會有很大的進步。這就是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F在社會上有一些糊涂的觀點,認為現在抓政治抓的太多了,影響經濟發展,這只是因為抓的方法不對。

  新中國成立之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是靠組織的力量去彌補經濟資源的不足。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應該說與一個現代經濟的國家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我們幾乎是沒有黃金儲備的,重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基礎。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在這種形勢下,只能依附外部大國。為什么我們能夠獨立自主的實現重工業的發展,能夠集中資源發展重工業?黨強有力的組織體系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沒有資源、沒有投資,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黨把人民組織起來,通過黨的組織把人組織起來,組織勞動者共同的勞動,共同的積累資本,同時也共享公有制的收益。

  為什么要保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因為公有制就是當初黨組織老百姓、在很低甚至沒有報酬的情況下,奠定了整個公有制的供應鏈體系,包括基礎設施體系。如果按照市場化的條件給報酬,當年在大慶、建大寨的那些人,應該給他多少報酬?為什么必須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其實背后就是這樣一個理由,因為歷史上是有幾代人的歷史貢獻。

  宣傳畫《大寨新貌》(1976)|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今天農村其實也是類似的一個道理,為什么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村現在是有產業發展的潛力和空間的,問題就在于老百姓資源過于分散,還有城市的大工商業和農村的小農相比,是一個不公平的交易、不公平的競爭,導致谷賤傷農等等這些事情,金融也不肯給農村貸款。所以面對這些問題,農村的出路一定是也要組織起來,這與當年歷史上的道理是一樣的。

  二

  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習總書記已經明確的做出了定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我們研究農村的,這句話要背下來。

  對這幾句話,大家從政治上都是認可的。但是,社會上也有不同意見。特別是受西方經濟學、新自由主義影響的學者,會質疑:西方并沒有集體經濟、黨的領導,農村不一樣發展這么好?甚至比我們還先進?

  要回答這些質疑,就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目前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式現代化”概括的五個特征特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這五條,都是西方現代化道路沒有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在人類現代化上半場的考試中,我們還是有西方的答案可以借鑒的,比如工業化、城市化、科學技術等。這也符合馬克思說的,社會主義應該充分吸收資本主義創造的物質和技術財富。但是,在現代化的下半場考試中,這五個題目要靠我們自己來回答了。

  金融危機之后,于2011年爆發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凸顯了西方資本道路兩極分化的社會危機 | 圖片來源:360百科

  這五個問題西方全部都沒有答案,因為西方的現代化是少數人的現代化、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是物質雖然發達但是精神頹廢的現代化、是人過度透支自然的現代化、也是霸權主義和全球不停戰爭的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的本質是以資本為主導的,所以我們必須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宣傳海報(漯河市磷肥廠供稿,1975)|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之所以我們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這就是由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特色決定的。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決定了必須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以確保有限的土地和生態容納大量人口。而不能走西方那種少數人占有土地,把農民趕出土地的道路。通俗地說,為什么我們必須堅持農村的土地集體所有制?就是因為我們人多地少,必須要堅持土地的集體所有制,才能保證有限的土地能容納大量人口。這是中國,甚至世界上還沒有實現現代化的有60多億人口的國家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

  英國啟動工業革命時候,人口還不到1000萬;1894年美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人口只有7600多萬;當前31個發達國家人口總計10.4億人,僅相當于我國人口的72%,這10.4億人中,農民還不到1億人。像美國人口3.7億,農民人口只有350萬,美國平均每個農戶占地面積是3700畝,美國的農民叫做farmer,實際就是農場主,至少是一個小資本家,但是對于我們中國來說沒有這樣的條件。

  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相當于三個歐盟,四個美國

  圖片來源:講者PPT

  因此,西方有不少國家鄉村發展得也很不錯,農業也很有競爭力,但是都存在很多我們所沒有的,亦或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沒有的特殊條件:第一是依靠十分優越的自然條件,比如美國和澳大利亞;第二是依靠工業化的先行優勢,對農業進行補貼,美國等西方國家工業化發展水平已經很高,且農業人口占比不到10%,依靠工業補貼農業實施容易,我們國家是大城市、大農村,不可能僅僅依靠城市補貼農村;第三是依靠把大量人口驅離農村,就像巴西農村發展也很好,代價是農村實施的是土地私有制,少數的農場主占據了大量的耕地和農田,驅離農民居住到城市的貧民窟里,這是很多發展中大國面臨的巨大問題,這些農民沒有生產能力、消費能力,城市的經濟就很容易遇到經濟危機,必須要依附于全球壟斷資本的體系,造成了國家沒有辦法獨立自主。

  美國的大規模農場并不符合中國國情

  圖片來源:知乎

  這就是第一個結論: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只有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才能容納大量的農村人口。中國不可能主要依賴家庭農場、種田大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作為主體,實現鄉村振興。

  在后面的部分我會講到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我們有些文章寫到“集體經濟的X種形式”,包括土地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勞務合作社、訂單農業合作社、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把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和其他企業并列起來,這種表述是不對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并不是合作社的一種類型,而是所有的集體經濟性質的合作社都應該具備的特征。沒有黨的領導,集體經濟的優勢就不能發揮出來。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決定了必須同步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村現代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而不能走西方那種城鄉兩極分化、城市剝奪農村、城市化單兵突進的道路。

  西方的現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工業化和城市化。我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都是這樣的,農村的孩子總說將來學好就可以進城,城市就是比農村好,很多發展中國家走得也是單純的單兵突進的道路。但是除了美西方少數國家之外,其他的人口大國單純的走城市化、單純的走單兵突進的道路,最后出現的問題就是印度化、菲律賓化、巴西化,就是少數的城市可以發展的很大很好,但農村處在邊緣化、處在凋敝的狀態,國內大循環的范圍就非常有限,所以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有限的城市經濟只能為國際資本做配套。

  2014年,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貧民窟發生火災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我們國家已經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門檻上了,我們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還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取決于我們能不能解決好城鄉之間的關系。這里我畫了一幅圖,來說明為什么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必須發展集體經濟。

  目前的城鄉關系 | 圖片來源:講者PPT

  現在的城鄉關系跟過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農村和城市好比一個家庭里的老大和老二,都吃不飽,家里就讓老二(農村)先勒緊褲帶少吃點,把資源給老大,老大吃飽了,好出去打工。計劃經濟時期通過剪刀差實現農村支援城市,改革開放之后通過農村勞動力進城支援城市。但2010年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過去的短缺經濟轉變為過剩經濟,城市和工業部門的產能、資金、房地產、人才都過剩,但農村缺產能、缺資金、缺基礎設施。

  在這種巨大的落差下,為什么城市的資源無法向農村流動呢?過去一些學者甚至領導干部簡單將其歸結為城鄉二元結構,這是錯誤的。一切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國家都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實行土地私有制、沒有戶籍制度的國家,同樣存在嚴重的城鄉兩極分化。像新自由主義者主張的,放棄一切管制,甚至農村土地搞私有制,允許買賣,農村就繁榮起來了,這是一種幻想。

  城市資源無法流向農村,根本原因是農村生產經營體制的碎片化。我們政府從來沒有限制城市資源到農村去,而是城市資源不肯去,因為資本去到農村無利可圖,農村尚未形成足夠的產業生態;人才到農村去找不到發揮才能的空間;銀行去農村去貸款的規模太小了所以它不去干??傊?,影響城鄉資源流動的最大限制就是農村經營體制的碎片化。我們農村是有大量的產業發展空間的,有大量的潛在的高端農產品,農村的旅游、養老,包括在農村的居住基礎設施,甚至在現在很多輕型的工業、服務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包括教育都可以放在農村去。但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現在已經完全成為了一種落后的生產關系,這種落后的生產關系已經阻礙了生產發展。

  這是我們講的第二個理由要實現共同富裕,要實現城鄉之間的均衡發展,前提就是必然要解決農村經營碎片化的問題。這就是我講的我什么要以黨建引領、以組織引領,要組織起來區振興鄉村的原因。

  鄉村振興與新的城鄉關系 | 圖片來源:講者PPT

  中央提了“五個振興”,文件上的說法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有一些干部和學者這幾十年來受西方經濟學的影響,單純從生產力看生產力,從產業看產業。問很多干部:這五個振興里面哪個最重要,他肯定說,產業最重要。沒有產業人才怎么愿意來呢?沒有產業組織怎么振興呢?文化和生態怎么振興呢?

  這些話說的也對,但是我們要反過頭思考一下《古田會議決議》里講的那幾段話,單純的講軍事抓軍事,就算打贏了又有什么意義呢?第二,你單純的就軍事抓軍事,不去抓政治,你當時共產黨怎么可能打得過國民黨呢?今天也是一個同樣的道理,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的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先進的生產關系對生產力起反作用。如果只說前半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那1949年我們建國的時候生產力水平低于印度,如果只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我們現在應該還不如印度。但是為什么我們現在比印度好那么多,就是因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先進的生產關系,先進的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更快的發展。

  “抓革命促生產”就是“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的體現 |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農村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僅僅就產業抓產業,不管是動員大企業援助呀,給農村要項目呀,各種選調生、志愿者呀,要求銀行給農村多貸款呀······各種渠道都在努力。但是,為什么農村就像一個“漏斗”?澆上去一點水漏下去一點。用我們農村同志的話來說,投資了很多,硬件的也好,軟件的也好,但是沒有“用錢生錢”,這些錢都是“死錢”。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一個有力的組織,先進的生產關系把資源組織起來。

  有些觀點把組織振興簡單理解為一個政治保障,這點也是很需要的,但是只做到這一點是不夠的。我們黨組織的作用是真正的把農村各種資源組織起來,特別是把人、把群眾組織起來,共同參與產業發展,才能把農村分散的資源組織起來,把農村產業做大。這樣的農村才有力量跟城市資源去對接。鄉村振興不是“大號扶貧攻堅”。扶貧可以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點對點進行“滴灌”,但鄉村振興必須在面上實現,就必須激發內生動力。

  通過農村組織振興,把碎片化的經營體制組織起來,就能把城市的資源轉移到農村去,農村的產業也能夠得到很快的發展,進而實現了產業和人口在城鄉之間的均衡分布,也就解決了我們現在現代化面臨的重大問題,也就是“大城市病”。

  1960年,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針對大躍進期間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的情況提出:“如果讓減少下來的農業人口,都擁到城市里來,使城市人口過分膨脹,那就不好。從現在起,我們就要注意這個問題。要防止這一點,就要使農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樣,或者還好一些”。

  主席說這個話的時候,應該說我們黨內理解的人還不多。因為1960年時我們城市化水平還是相當低的,還遠遠沒有出現今天的“大城市病”。后來,毛主席多次闡述過對未來農村發展的設想,認為將來農村也要有自己的小工業,有自己的經濟中心,有養老院,有幼兒園。

  大寨新村平面圖,可以看到大寨有著完善的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也有農機維修所等工業部門 | 圖片來源:《建筑實錄大寨新村》

  實際上毛主席這樣一個設想,就已經突破了西方城市化單兵突進的模式。西方的現代化模式就是資本向城市集中,城市成為資源集中的地方,然后把“貧民窟”搞到城市里來。大家想一想,對于人口規模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就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的道路,而不能等工業化、城市化已經達到很高水平了再去反過來振興鄉村。實際上,如果不抓鄉村振興,城市化和工業化本身就會產生相當高的社會成本、社會矛盾、包括健康方面的成本、城市治理方面的困難,難以為繼。

  我這幅圖來自于一本叫《未來的田園城市》的小書,是1899年英國的一個工程師霍華德寫的,這本書就是批判當時倫敦的大城市病的,他講的跟毛主席講的非常相似。小城鎮、小集體經濟,星羅棋布地分布在城市的周圍。小城鎮中間有綠地,這樣就可以實現城市的人可以享受良好的生態、宜居的田園風光,農村的人也可以享受到城市里現代化的產業、現代化的醫院、學校等等設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也說過,他說我們現在搞城鎮化不要搞那種連成片的“攤大餅”,而是要搞串聯式的衛星城市跳出去。所謂的“搞串聯式的衛星城市跳出去”就是這幅圖畫的,就是當年毛主席講的農村都要有小的經濟中心。

  霍華德設想的未來城市 | 圖片來源:講者PPT

  做到這一步,我們農民就能做到“離土不離鄉”,能夠在農村本地就業。我們城市的產業鏈也會向農村轉移,農村的產業鏈也會延長。其實,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有很多都可以在農村發展。最近看到有的群里在爭論,有人說批評我們搞集體經濟,說你們這些人就是壞,表面上給農民說話,實際上就說要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其實我們講鄉村振興,講農村集體經濟,是讓農民在農村不光發展一產,不光以種植為目的,是為了促進多種經營,發展二產和發展三產,這個也是很早的時候就說過。

  五十年代毛主席就說過“未來我們一定是以糧為綱、多種經營”,人民公社也是為了發展多種經營設置的這樣的制度。八十年代時,李先念同志還多次強調:毛主席說的“以糧為綱、多種經營”是正確的,只是我們沒有落實好。實際上李先念同志這是謙虛的話,之所以當時沒有很好地落實“多種經營”,是我們當時的發展階段的約束,當時城市的第二和第三產業還不發達,還要搞“兩彈一星”,要搞重工業化,農村只能拼命搞糧食支持工業化。但我們現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完全可以在農村搞多種經營。農村的多種經營就必須依賴集體經濟,才能在村社內部擴大分工、延長產業鏈。

  有一些新自由主義者喜歡用這樣的話術:“你們為什么要搞集體經濟,不讓農民自由地進城,只有自由進城農民才能富裕起來”。實際上,農民自由進城完全是一種幻覺,真正的讓農民自由就成為了巴西,農民變為城市里的貧民,成為城市里的失業人口。只有把集體經濟發展起來,才能讓農村容納更多的產業,讓更多的農民在農村本地安居樂業。

  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

  第三個就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這就更要依靠集體經濟了。為什么說資本主義創造不了高度的精神文明?背后的原因就是資本主義這個制度本身是不利于創造高度的精神文明。文明這個詞其實自誕生以來,就是和集體主義和共同體結合起來的,個人主義是不可能產生文明的。

  古人說“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禮記》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馬克思說人類的本質是各種關系的總和。西方的弱肉強食、兩極分化,包括各種道德上的問題,從本質上說它不是人類社會性的一面,而是人類動物性的一面,是人類野蠻性的一面。因為資本主義本身為了剝削的需要,它一定要把社會瓦解成為一個個原子,資本為了自己的逐利,就一定要營造個人主義的意識形態。

  帶來兩極分化與原子化的資本主義

  圖片來源:WorldAtlas

  只要是對農村稍微有些了解的都知道,現在的農村只要是風氣好的地方,一定是集體經濟強的,一定是集體有力量的。背后的理由就是我們農村的鄉村共同體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組織,既有經濟功能、生產功能、銷售功能、金融功能,又有政治功能、行政和法治的功能。人民公社時期,農村的干部包括鄉鎮的干部只有幾個是專職的,大部分都是兼職的,一邊勞動一邊當干部,這就依靠我們農村的基層組織,把大家組織起來,用非常低的運營管理成本實現良好的治理。將來農村要解決養老的問題,單純地靠專業化的服務是很難實現的,必須依靠靠社區群眾之間的互助來提供。

  大家都知道山東煙臺的農村集體經濟做得好。之所以農村集體經濟能夠在煙臺取得突破,是因為整個黨建都做得比較好。煙臺芝罘區的大海陽社區,可以說已經接近小型的共產主義社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70歲的老人身體健康的,可以去照顧80歲的老人。居民有什么技能的,就會把技能提供出來——會修下水道的去修下水道,會修電器的給人家去修電器,同時作為一個積分,積分又可以享受社區其他人給他提供的服務,所以整個社區的關系也非常融洽。食堂也是這樣的模式,辦了個集體的食堂,也是本社區的居民出資出股,堅持薄利多銷。食堂都是本社區的人參加勞動,也有志愿參加勞動。通過民主座談的方式,了解本社區的老人喜歡吃什么菜、喜歡什么樣的口味。民主監督,如果有盈余就由合作社來分配,總體以收支平衡為目標,不會因為要盈利去缺斤少兩。

  煙臺的市民社區食堂 | 圖片來源:大眾網煙臺

  其實我們把集體經濟的形式做成這樣也是可以實現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包括在我們國家的一些地方,為什么沒有動力去做這些事情呢?因為做這些事情不產生GDP。對于資本來說,它不產生利潤。但我們老百姓來說,它以比較低的付出,能夠享受比較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同時在享受服務的過程中,達到自我解放和自我實現。

  大家如果讀過列寧寫的關于蘇聯星期六義務勞動的《偉大的創舉》。他描述的場面是非常感人的:黨員和工人一起經過一天的勞動之后,雖然汗流浹背,但是大家下工的時候一起唱著歌,一邊聊天一邊歡笑,都感覺到非常高興。農村的集體、城市的集體能夠給人們提供這種精神上的滿足,這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建設高水平的集體經濟靠什么?我覺得對中國來說,建設高水平的精神文明,一定離不開我們講的共產主義和集體主義,這是一個高水平的精神文明。

  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我們農村要依托集體經濟,經營好鄉村的生態資產,融開發于保護,讓全體農民共享生態價值長期持續的增值。

  我們過去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比較年輕的同學,可能不一定有這個經歷。像我們80后,在小的時候,河水還是非常清的,隨便找一條河,里面都有魚有蝦的。如果那個時候,你說將來這個東西它還可以掙錢,綠水青山還可以轉化成金山銀山,應該說當時沒有或很少有人會理解的。到了今天,我們生態環境已經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也就是從80年代開始,全球的生態足跡深度已經超過1了,意思是人類每年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超過大自然一年的自我凈化能力,全球生態環境逐年惡化下去,并且“欠賬”越來越多。

  這當然不是一個好事。但這種情況,對我們農村發展集體經濟,倒是一個機遇。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大部分在農村,包括在西部的農牧區。所以未來我們的綠水青山、牧場、草場甚至深山老林,這些都可以成為重要的資產,有重要的市場價值可以開發出來。

  大家可以看看這些數據,1/3的農田退化,87%的濕地消失,每年生態系統的損失超過GDP的10%,32億人受影響,每年700萬人因為空氣污染早逝······這個是非常令人觸目驚心的,世界衛生組織認為97%的城市都已經不宜居了。所以鄉村振興是有前途的,我們未來的人越來越追求健康,在這個數據下能到哪里去?。恐荒艿睫r村去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描述、一個比喻,它是實實在在的?,F在有一些人就已經開始這么做了,呼倫貝爾的一盒空氣就可以賣40多塊錢。

  出售的呼倫貝爾草原空氣 | 圖片來源:講者PPT

  所有這些都說明,綠水青山將來是會轉化成金山銀山的。但是我們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因為“農村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由誰來經營?”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的地方把土地和生態環境都承包給外面的開發商,這樣做的話,第一,農民就沒法獲得它的未來的升值的分紅了;第二,也不利于把綠水青山保護好,因為外來的開發者它一定是只考慮生產的因素,只考慮盈利的因素,不會很好地去保護。真正能夠把一個村的面貌保護好的一定是本村的人,一定是本村的集體。

  由集體經濟來經營綠水青山,把生態資產的價值變為集體經濟源源不斷的收入,同時讓社區共同體的人都來參與經營,實現融開發于保護。這個做法有不少地方已經在實施了。比如說,有的地方就是在一個村里建一個集中養老的區域,然后把老人的宅基地或者住房租出來,這樣老人一年就有幾千塊錢的收入,然后把房子改造之后做成民宿,由集體經濟來經營,這些老人還可以拿分紅。

  我們說農村綠水青山絕對不是說把農民趕走,把綠水青山留下來給有錢的人來消費。我們將來不能走上這樣一條路,而一定是要以農村的集體經濟為主體,讓農民在這個地方安居樂業的同時由他們來經營產業。所以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靠集體經濟,其他的途徑是實現不了。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最后一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必須暢通城鄉大循環,為贏得中美斗爭打造穩固的戰略大后方;而不能走大量發展中國家城鄉對立、市場萎縮、對外依附、喪失獨立性的道路。

  我們要在對美國的斗爭、博弈中取得勝利,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我們國內后方要穩住。在帝國主義打壓我們的時候,國內的經濟要持續發展,有持續的就業,對外貿易受到影響的這些產業的勞動力有地方去轉移,這個空間在哪里?這個空間就在農村。所以現在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非常好的一個機遇,因為有大量的企業、大量的資金、大量的勞動者要去找出路。

  這一條其實也是我們三線建設的經驗。當年三線建設的時候,其實跟我們今天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比較相似的,為什么我們當年要搞三線建設,要搞上山下鄉,要在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當時一個重要的目的也是為了啟動我們內部的大循環——城鄉之間的大循環,這樣我們就不怕美蘇的戰爭威脅和封鎖。那么今天我們跟美國斗爭,同樣也要把城鄉之間的大循環打通,這樣就能夠應對國際上的任何風險挑戰。

  六枝礦區“一個戰役四個戰場”動員大會

  圖片來源: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

  第二部分講了中國式現代化的5個特點,以及這些特點都要求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第一,因為我們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所以我們只有集體經濟才能夠容納這樣多的人口。

  第二,因為我們是要實現城鄉共同富裕,所以必須靠農村集體經濟做強做大才能夠實現城鄉之間的循環,把城市的產業轉移到農村。

  第三,因為我們是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所以必須把農村的共同體建設好。

  第四,因為我們要人和自然和諧共生,所以要靠農村的集體經濟把農村的生態產業經營好,同時保護好。

  第五,因為我們要同美國進行偉大的斗爭,所以后方要穩,農村要穩,農村的集體經濟也要建設好。

  中國式現代化的這5條特征就決定了,中國的農業合作化必然要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結合起來。而不能照搬西方式私有制基礎上發展合作經濟的道路。

  現在有些學者一天到晚陷入“合作化”和“集體化”的概念之爭,主張“農業合作化就是西方的那種私營的農民自發起來的合作,跟集體經濟沒關系。”、“中國搞的是集體經濟,它不是合作化。”這些觀點是受西方經濟學影響的。

  實際上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合作化的方向必然就是走向集體化,因為我們農村天然地實行的是土地集體所有制,從我們的歷史傳統,從我們社會主義制度,從今天農村發展的需要來說,都必然要走這條路。

  三

  組織起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做法和啟示

  上面講的這些,在現實中如何落地?下面就介紹實踐中出現的成功模式——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這里的黨組織,包括村黨支部,以及鄉鎮、縣級乃至更高級別的黨委。

  我們前面講農村發展有很光明的前景,但是回過頭來看一看,現在面臨的問題依然是很突出的:“集體窮、支部弱、群眾散、產業衰、合作社亂”。要一攬子地去解決這些問題,根本在于做強集體經濟。如果沒有集體經濟作為基礎,無論再怎么去抓支部建設,再怎么去抓黨支部書記,再怎么去抓產業,最后都是在做無用功,因為沒有辦法在農村內部形成循環,形成可持續的動力。

  這個問題習總書記在寧德的時候就講過:

  有的同志說,只要農民脫貧了,集體窮一些沒有關系。我們說,不對!不是沒有關系,而是關系重大。……加強集體經濟實力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現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證……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的必由之路……是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在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習總書記很明確地強調:當時中央文件提出要建立統分結合的家庭承包責任制,但實踐的結果是,“分”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但“統”怎么適應市場經濟、規模經濟,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我看到有關當事人的回憶錄,暗示說當時提“統分結合”是一個政治策略,實際上就是為了“分”。這確實令人深思,反映了當時包產到戶時一部分人的觀點。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習總書記明確否定了這種觀點,而是要堅持統分結合,“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絕不是只有分、沒有統。

  在“分”的潮流中逆流而上保持“統”的南街村

  圖片來源:去哪兒網

  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其實90年代以來,黨中央已經注意到要重新加強集體經濟。1991年十三屆八中全會明確提出“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切不可偏離這一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和總方向”。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到十八大之后,地方上才開始出現了一些比較典型的這種實踐,其中比較早的就是貴州省的塘約村。而在一個地市范圍內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最早出現在山東省煙臺市,模式就叫“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具體做法

  圖片來源:講者PPT

  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個制度是怎么回事。大家——特別是青年的同學——以后做研究工作或者做政策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黨中央提出了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之后,一些本來不支持集體經濟發展的觀點,雖然表面上也在講集體經濟,但是卻把集體經濟概念進行了修正,實際上歪曲了集體經濟的概念。這是在復雜的發展道路問題上經常出現的現象。

  比如,有人就說:“我們現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全國都已經實現了,每個村都有了,不需要再搞了。”這話是什么意思?就是說近年來我們做了一個工作,給農村集體經濟“確權”。給每一個村的集體經濟都發了一個證,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例如這個村本來有1000畝地,900畝地都承包出去了。村集體手里可以掌控的還有100畝地。那么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確權之后,理論上這個村的1000畝地都是這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資產,但實際上村集體能夠直接經營的只有100畝。農村的生產經營狀態仍然是分散的、碎片化的,這樣做只是表面上掛了一個“集體經濟組織”的牌子,并沒有做到習總書記要求的“解決好統的問題”。大部分村發展集體經濟仍然停留在書面上、證件上。

  所以回到今天開始時我講的黨的工作方法。要發展集體經濟,絕對不是下一個文件、發一個證,集體經濟就自動建成了。比如說,你這個村要發展一個產業,村集體手里只有100畝地可以直接掌控,900畝地還是分散的。這樣一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就很難在這個基礎上去發展統一經營。但是你又不能夠一次性地一刀切地讓這1000畝地又重新全部交給集體,這個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已經向農民承諾了,要保持土地經營關系長久不變。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兩難的局面:怎么樣要既發展集體經濟,同時又維持30年的承包關系不變,同時我們又不要搞強制性的這種“一刀切”“一風吹”?

  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煙臺當時想了一個辦法,叫“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就是這樣操作的:在已經有了頒證確權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基礎上,黨支部書記或者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再去注冊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雖然是村書記去注冊的,但合作社并不是村書記或者村書記的兄弟姐妹他們家的,而是注冊回來之后,要像當年搞三灣改編、開古田會議一樣,村干部要一家一戶地去動員農民拿資金、土地或者勞動力入股入社。比如說現在村集體手里有100畝地,其他900畝地都承包出去了,然后經過動員,假如900畝地的承包戶里面能夠拿出來300畝來參加合作社,那么黨支部里面合作社就有400畝地了,而且這400畝地是自愿聯合起來的,又符合我們現在講的“不要強迫命令”的要求。如果你這個村書記非常有能力,班子非常有威信的話,你可以達到接近全村的入社,這樣就實現了自愿的集體經營。

  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與專業合作社的關系

  圖片來源:責編繪制

  這就是為什么我一開始的時候要講,我們黨要做群眾工作,要講黨的建設。就是因為發展集體經濟,不是說我們掛一個牌子,或者村集體那幾個人,村委會那幾個人去拿一些投資、引一些資產,他就算集體經濟了。集體經濟一定是去把農民動員起來,要經過動員的過程把群眾組織起來,這才叫真正的集體經濟。

  大家以后出去調研的時候,假如說一個鄉鎮或者一個縣、一個村告訴你,我這地方集體經濟發展非常好,你就問他:“你動員群眾是怎么動員的?”“你是開會?你是搞宣講?你是走家串戶的談話?”他說:“我們沒這些事,我們掛個牌子這集體經濟的公司就成立了。”這種“集體經濟”頂多算村干部辦的干部經濟,它不能叫真正的集體經濟。所以這個黨支部里面合作社它是要有這樣一個過程的,就是村書記去動員,以集體作為“發面引子”,然后讓群眾在自愿,而不是放任自流的基礎上組織起來。

  2019年,時任煙臺市委組織部長于濤同志在動員鄉鎮黨委書記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時,在講話中說:

  有些地方推進效果不佳,問其原因,答曰:‘群眾積極性不高’。這真是一個完美的借口。

  我就問,先別說群眾,你自己積極性高不高?你的認識到不到位?你在宣傳發動群眾方面都做了哪些具體工作?全區性的會議開沒開?培訓研討做沒做?外出學習搞沒搞?扶持政策出沒出?這些工作都沒做,連鄉鎮的同志、村書記都不知道,老百姓怎么能知道?干部不深入群眾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老百姓怎么能知道合作社的好處?作為操刀者自己都不積極,不去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群眾怎么可能一上來就有那么高的認識水平?單純依賴村莊自我覺醒、自我發展,你不主動作為,聽之任之,有也可無也可,怎么可能推得動?繼續靠慣性往前走,鄉村能在你手上實現振興嗎?作為農民的孩子,作為一級書記,看著農村的現狀你能坐得住、你能無動于衷嗎?

  在動員群眾成立合作社的基礎之上,又通過股權的設置、分紅這些辦法,建立一個村集體與群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它是有這樣一個過程的,絕對不是說組織上實現了一肩挑(村書記-村主任-合作社理事長)就等于自動的實現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

  那么,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有什么好處呢?

  第一,黨有信用,所以農民對合作社更信任,更愿意來參與。

  第二,黨的制度和規范能夠防止合作社化公為私,防止干部腐敗,同時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在集體內部合理分工,老弱病殘也可以承擔適宜的工作,這是集體經濟的優勢。

  第三,有助于未來擴大合作社的規模,從村與村之間的聯合走向鄉鎮之間的聯合,從鄉鎮之間的聯合走到縣一級的聯合,從縣一級的聯合再和城市的國有企業對接。由黨組織里面的合作社它就有更好的對接基礎,因為大家都是相同的所有制,都是黨組織領導的。

  所以你看這幾條它就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怎么樣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發展的效能。

  煙臺做了改革之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但這一招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你要起碼花半年的時間,因為當時他們是市里到縣里,縣里到鄉鎮一級一級地做工作,一級一級地發動群眾,村里面還要去發動群眾。有的村我在《煙臺記事》里面寫過,哪個村里面都有幾個長期有矛盾的鄰居,那就要三顧茅廬,不停地去做工作,然后他才愿意入社,這個是不容易的。

  《煙臺紀事》書影 | 圖片來源:豆瓣網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實踐在政治上加強了農村的治理,經濟上扭轉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碎片化,分配上倡導共同富裕,所以對農村來說,倡導共同富裕和提高效率是一致的。現在老有的人在造輿論說:“你搞共同富裕會不會影響效率???”對于我們來說可能大家都知道這個觀點不對,但是你從道理上怎么去回應這些人?

  對我們農村來說,過去它在整個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弱勢的,或者說我們現在有一些農村的資產沒有足夠的收益,讓以逐利為目標的資本來投資,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獲得效率。如果黨組織把農村組織起來,把集體經濟做強做大,一方面你做大了蛋糕,做大蛋糕不就是提高效率嗎?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分配,所以在農村共同富裕和提高效率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

  從我們整個經濟來說它也是不矛盾的,如果你站在資本的視角,共同富裕和提高資本的盈利是有矛盾的,但真正的經濟效益是少投入多產出。從我們整個經濟效益來說,你實現共同富裕了,大家都有錢消費了,你整個經濟都循環起來了,它怎么會降低效率呢?所以這兩件事情是一致的。凡是講共同富裕會影響效率的,必定是他本身就反對共同富裕,他不好明著反對,所以他說共同富裕會影響效率。

  在民生上集體經濟也可以去興辦教育、醫療、養老這些民生的事業,在生態上也實現發展和保護的統一。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模式。

  可能還會有一些對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質疑,這里簡單回應一下。

  第一個問題是“黨支部有沒有責任領辦合作社?”——這個答案是“有的”。我們很多黨內的法規,我們的支部工作條例都是有要求的,所以并不違法違規,符合中央政策。

  第二個就是“黨支部有沒有資格領辦合作制?”——有人說黨支部是政治組織,合作社是經濟組織,政治組織能不能夠去參與經濟組織呢?所以這個問題回答就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并不是說黨支部代替合作社,而是黨支部的成員,黨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兼任合作社的理事會成員,這個是可以的。就像我們省市委副書記兼任市長,并不是說我們黨委代替了市政府,所以這個也是沒有矛盾的。

  第三個問題就是說“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黨支部+合作社’是一回事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不是黨支部加合作社,這就是我剛才說的,不是說形式上合作社里面有黨支部了就自動實現了,而是他用必須要有經濟的連接,必須要讓集體和群眾成為經濟利益共同體,才算是黨組織領辦合作社。

  第四個問題就是“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是不是走回頭路?”——這個也不是。我們計劃經濟時期的人民公社集體經濟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市場經濟當然解決了個人積極性的問題,所以我們新型集體經濟是把這兩個時期的優勢結合在一起,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并不是走回頭路。

  這個問題鄧小平同志當年也反復說過,我們將來還要發展集體經濟。鄧小平說:“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1990.3.3)

  江澤民同志也反復強調,將來我們還是要走上集約化集體化的道路:1995年3月,江澤民在江西考察農業農村工作時,進一步闡述了“二次飛躍”理論,指出要“逐步走上集約化、集體化道路”。

  202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正面肯定了南街村等走集體經濟路線的村莊 | 圖片來源:講者PPT

  2021年中央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這本書里面很大的一個亮點——像南街村、華西村、周家莊這些當時根本沒有實行包產到戶,但是發展很好、很富裕的村莊,中央給出了明確的說法:“有些集體經濟基礎比較扎實的地方,繼續實行集體統一經營,改革原來的平均主義分配辦法,逐漸向高水平的集體化前進,他們的做法也是符合中央‘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精神的”。實際很長時間以來,這些村莊的定位非常尷尬,他們發展得很好,但又沒有包產到戶,媒體也不好去定位、去宣傳。但這次中央明確,這些村的做法也是符合中央“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精神的,這就排除了現在思想上的障礙。這是中央一個非常重磅的信號,值得大家品味和深思。

  第五個問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種田大戶領辦合作社有什么區別?前面說過了,龍頭企業和種田大戶辦合作社,它固然對發展產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沒有辦法實現共同富裕,沒有辦法讓農民普遍參與,最后規模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最后我們再簡單說一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下一步的發展方向?,F在有不少地方,包括山東煙臺、貴州畢節、安徽蕪湖、吉林松原,還有安徽宿州的蕭縣、內蒙古的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在村一級的合作社起來之后,下一步再怎么辦?村一級合作社并不是一個終點,做起來之后,還要有進一步的發展。

  黨支部領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

  圖片來源:講者PPT

  進一步的發展主要就是兩個方向,橫向就是打造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合作體系。什么叫“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生產環節合作起來,可以共同耕作、共同生產;供銷環節的合作就是在買農資、賣產品、品牌這些領域的合作;信用合作就是合作社可以自己辦銀行,農民有了錢就存到合作社自己的銀行,然后合作社農民需要錢的就到合作社來貸款。做的規模比較大的,比如日本的綜合農協,它的銀行都可以辦得非常大,可以辦成一個專業化的銀行,企業都可以到它這里來貸款,所以這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為什么過去我們信用合作發展的不好?是因為生產合作和供銷合作發展的不到位,只有生產合作和供銷合作發展好了,信用合作才能夠掌握每家每戶的信息,這樣辦銀行才能了解每家每戶的風險,所以未來在生產合作、供銷合作發展好的基礎上就能發展信用合作。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過去我們金融體制受西方的影響,走向精英化。金融從業者都認為自己是精英、有很高的收入,實際上是金融部門成為一個特殊利益集團,而農村如果辦合作金融,實際上會觸動現在金融部門的利益,所以過去金融部門也有一些有意的打壓。但現在不一樣了,二十大之后,中紀委書記明確說要打破“金融精英論”,中央成立了中央金融委員會,是有利于解決這個問題的。現在國內能做到三位一體的還不多,但是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多。

  縱向就是擴大合作的層次。鄉村一級的聯合,走向鄉鎮一級的聯合,再走向縣一級的融合,這樣就能夠實現產業留在縣域,讓縣域成為一個經濟中心。在一個縣的范圍內實現城鄉的融合發展。讓農民離土不離鄉,這就實現了我們未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目標。同時縣域經濟發展也能夠緩解大城市的壓力,疏解大城市的規模,也能有助于我們建設新型的城鎮化、實現共同的富裕。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謝謝大家。

  四

  問答環節

  主持人

  非常感謝江老師,江老師的講座帶領我們認識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集體經濟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必要性,以及我們在這條道路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方向和機遇。在建黨102周年的特殊的日子里,今晚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也算是一種慶祝的方式。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留在對話框,然后請江老師來回答。

  Q

  問題一:江老師能否舉個具體例子,講一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具體創辦過程?

  江   宇

  推薦一些視頻,《衣家村的路》,以及東南衛視的“思享2021”第四部分,這兩個在b站上都能找到,后者有一段講煙臺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另外還有鄉村振興探路者論壇第一期,有“煙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專場,里面講三個村書記、還有幾個專家點評,完整的介紹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創辦過程。

  Q

  問題二:現有村集體領導是否具備新型集體組織化過程中要求的能力?有各種方法能夠吸引新的成員進入組織中?

  江   宇

  應該說現在大部分村的干部是不具備的,這也是很多地方發展集體經濟有畏難情緒的一個原因。為什么不具備?社會主義的覺悟是需要培養的,不是生下來人天然就有的,是需要后天去培養、去養成的。我們現在在位的村書記基本上是包產到戶之后成長起來的,沒干過這個事兒,也沒看過別人干這個事兒。有的是既沒吃過豬肉,也沒看過豬跑;有的人是看過的,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既然沒有社會實踐,你要求他具備這個能力也是不可能的。但這個能力可以培養。

  第一,要學習中國當年農業合作化的歷史,包括從延安時期的《組織起來》,1955年中央編的《中國農村社會主義的高潮》,大家讀摘要版也行,讀全版更好,讀毛主席為本書寫的按語合集也行,讀小說《艷陽天》(浩然)、《創業史》(柳青)等也行,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當年我們是怎么辦集體經濟的,這些道理在今天都是適用的。

  第二,農村集體經濟的帶頭人,還要有經營的能力、有經營的水平。這需要我們黨委的組織部門去選擇有能力的人。從實踐來看,我們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我們現在農村有這么多能人出去,包括城市有這么多人可以下鄉,只要下功夫去找,可以找到既有經營能力又有公心的人才。上級的職責就是把這些人找出來,然后把他培養成黨支部書記,然后讓他帶頭去做事情。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如果這個人的價值觀本來就是完全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再改造恐怕難度也是很大的,但是哪個地方、哪個村都能夠找到有公心的、相對有能力的人。

  Q

  問題三:咱們的農村新生代人口或者說農村年輕人,在面對城市的高福利待遇時已經不愿意待在農村了。也就是說微觀層面講農村失去了對年輕個人的吸引,農村面臨著失去人口的危機,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困境呢?

  江   宇

  這個問題我覺得分幾點來說,城市的高福利和高待遇它并不是確定的。如果說是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在城市里找不到很滿意的工作,只是簡單的打工,也買不起房子,租房子住的條件比較差,但是在農村有產業且能夠獲得自身的價值,農村的居住條件、生活水平又比城市好,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愿意回到農村的。

  現在為什么年輕人不愿意回去?其實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當然絕對的生活條件還是城市好,第二從文化上很多人,包括從家長這一輩,覺得好不容易進城當城里人了,怎么又回到農村?第三就是因為長期農村沒有抓集體經濟這個事兒,所以農村沒有吸引力。

  不能說是因為人不愿意回農村,農村就發展不好,反過來,農村要主動的去建設集體經濟的框架,然后把人才吸引過來。煙臺的一個村書記跟我說,兩口子如果回來種葡萄,一年純收入20萬是沒問題的,但是為什么不肯回來?因為他的朋友、他的社會關系、他的同學都在城里,要看個電影、逛個街只有在城里,但是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

  另外,關鍵還有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與《決裂》這部電影是一個道理,現在農村有大量的機會,但是很多學校里不講這些東西,現在的文化輿論中,包括新媒體,都是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看農村的,所以有很多大學生他對農村不了解,他印象中的農村就是在國際上為迎合西方而獲獎的那些電影、紀錄片里講的那些愚昧貧困的農村。

  我給做農村工作的同志講課的時候,就說,你們要主動的出去跟大家宣傳,跟城里的這些學生洗腦,要改變他們的觀點,農村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農村是廣闊的天地,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要讓他們樹立這種觀念,比如農科院的學生大量的精力在寫論文、做實驗,如果有一部分精力放到研究產品在農村的轉化,一定能夠在農村找到很好的發展空間。所以我覺得這些事都做下來才能解決這種困境。

  Q

  問題四:現實中有沒有黨支部不支持集體經濟反而破壞集體經濟的?如果有,怎么應對?

  江   宇

  理論上說是有的,不至于破壞但有可能不積極。為什么不積極?如果這個黨支部書記自己有自己的產業,他又不是一個很有公心的人,那么他就會不積極,對這種來說也是有辦法的。

  第一,我們可以考核他,如果一個黨支部書記只想著發展自己的產業,沒有公心發展集體經濟,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書記,甚至可以說不是一個合格的黨員。我們可以去調整,選擇一個更愿意發展集體經濟的又有能力的人來當書記。

  第二,還要設立一個比較規范的制度,真正激勵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財務上也要加強監管。這樣怎么破壞集體經濟?破壞無非就是要么化公為私,要么不好好干。不好好干就換人,給他考核,紀律、制度跟上,就能夠管住他。

  Q

  問題五:黨支部辦的合作社是否存在長期雇傭社外人?

  江   宇

  提這個問題的同志,肯定看過關于南街村的爭論。南街村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但有人說,南街村不是還雇了很多外面的人。張文茂老師回答過這個問題,我覺得他說得挺好。他說我們社會主義者不能脫離現實的實際,不能脫離現在具體的社會環境。南街村雖然雇傭了外村的人,但是總比不搞集體經濟的那些村要好,所以不能求全責備。在當前這種環境下能夠堅持發展集體經濟就已經是不錯的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也有一些村是雇傭外面的人,但是應該優先解決本村人的就業,這應該是黨支部辦合作社的一個優勢,優先解決本地人、本村人的就業。

  Q

  問題六:講組織振興做法道理較完整了,具體的產業戰略振興中如何考慮全面,注重用好資源,農林牧副漁技工貿全面推進?

  江   宇

  這個問題太大了,我一下也說不全,我覺得這么幾點。第一,解決好了生產關系的問題之后,你還要用好生產關系,就是要用好資源。產業的選擇,要充分的利用我們現在的農業部門、科技部門、科研院校的指導意見,而且農村集體經濟做大了,規模大了就容易有這些資源,他們會來給你指導。

  第二,要注意因地制宜、錯位發展,不要種櫻桃都種櫻桃,種蘋果都種蘋果,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村的優勢,做足工作是能夠找到的。我們現在實驗室里,在理論上沒有轉化的產業是很多的。然后多元化發展,全面的推進農林牧副漁技工貿,這是發展集體經濟的優勢。實現集體經營,我覺得首先還是得有這個觀念,然后因地制宜,結合自己的能力和特點。

  Q

  問題七:煙臺黨支部領導合作社下一步發展方向是什么?

  江   宇

  剛才說的橫向的是三位一體,縱向的是擴大合作的規模。煙臺下一步的方向就是縣統籌、鎮聯合、村主體,縣級層面進一步的整合資源、統籌安排產業項目。所以要做到農林牧副漁技工貿全面推進,還是鄉鎮和縣級這兩級要下功夫,因為真正實現大規模、一體化的,起碼得在鄉鎮一級,或者起碼要幾個村一起??h級統籌安排產業項目,鎮一級成立聯合社,或者叫共富公司——共同富裕的公司,然后鎮統籌,擴大鎮一級的資源,推動聯合發展、做大做強,這是打造合作社的升級版。煙臺最近在推動這個事兒,因為他們村一級的比較有經驗,基礎比較好,在縣和鎮兩級的推廣應該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Q

  問題八: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立股份合作社后,這個股份如何更好的分配?比如有的人資產多,折成的股份就多,最后分紅就很多,而有的可以入股的資產少,最后分紅就少。然后合作社成員會覺得收入差距很大。如何更好的平衡和解決這樣子的問題呢?

  江   宇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在設置的時候要注意這樣一個平衡。真正的合作社和企業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里,企業是完全的按股分紅的,誰的股份多,誰的分紅權就多,股份又是跟資產聯系的,一股多少錢,是非常明確的。

  這個問題從煙臺的經驗來看,要解決主要是在入股的形式上進行規定。入股有幾種形式,包括勞動入股、資產入股、現金入股、土地入股。資產入股,比如說牧場、草場入股,誰的資產多,誰的股份就多。但是如果真正的、完全的、純粹的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資產入股應該是不算的,應該是人頭入股和勞動入股,勞動入股就是誰干的多,誰股份多,因為每個人的勞動能力不可能差這么多,大家的股份就比較平均。也就是說,按資金入股和按土地入股容易造成比較大的差距。

  按人頭入股和按勞動入股,是最符合社會主義原則的,是最公平的。但是我們現在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沒到可以按照純粹的社會主義原則入股。所以我覺得可以做一個折中。比如可以設置一個門檻,必須先拿勞動入股,或者拿土地入股,然后才能拿資產入股,勞動入股必須達到多少比例,才能有資產入股,這樣就防止他資產多,就可以在合作社里面成為大戶。

  另外還可以給資產入股設定一個比例,最多以資產入股多少,對老弱病殘可以贈送一些股份,或者就跟我們階梯水價一樣,以資產入股再入的多了,就在股份的折算上打個折扣。這些辦法總的來說就設置一些規則,就是在不同的入股方式之間設置不同的比例。還有的村規定,如果勞動入股,以比較少的勞動就可以換一個股份,但是要以資產入股或者牛羊入股的,需要以比較多的資產、牛羊才可以換一個股份。這都可以通過章程來規定,不是單純考慮資產的多少,實現入股的比例平衡。

  Q

  問題九:之前調研時發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運行的困難:沒有資金,前期投資大,收益晚,資金壓力大,政府的項目資金遲遲不到位,村集體負債近千萬。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如何解決這些困境?

  江   宇

  還是當地政府的政策統籌沒有做好。對于一個具體的合作社來說,如果沒有資金,最起碼的可以靠純粹的勞動,大家都來勞動、白干活,勞動可以轉化成股份,比如通過勞動修了水塘,然后就可以發展相關產業了,這是最窮的一個辦法。第二是籌資,就是和企業聯營,如果把一個村大部分的資源都整合起來,就可以引進外面的企業。村里出土地、村內的資產,企業出技術、出資金,大家共同經營,這也是一種解決資金的辦法。如果前期投資大、收益晚,首先投資的時候要有滾動發展的概念,先做力所能及的、風險比較小的,然后資金慢慢的積累,就能夠避免這些問題。如果政府的項目資金不到位,這是大的宏觀經濟造成的,這不是咱們討論能解決的。但如果你是在村里工作,需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即政府也不是永遠可靠的,可能存在政府承諾給你的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所以還是要有風險防控的意識。

  Q

  問題十:介紹一些發展比較好的集體經濟案例研究的書籍或者其他資料,以便于我們更深入了解選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江   宇

  比如《鄉村振興探路者論壇》《走向鄉村振興》《煙臺紀事》《周家莊之路》《探路鄉村振興的基層實踐》等。

  主持人

  今天晚上我們大家都收獲滿滿,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請江老師來我們食物主權進行講演,也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大家晚安。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熱議聯想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3.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4. 朝鮮領導落淚
  5. 11月CPI又降了
  6.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7. 宋江的遭遇與奴才的下場
  8. 歷史的“魔鏡”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視
  10.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胡錫進爆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問是誰?造就的胡錫進這類的“共產黨員”,真是可恥!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顏寧女士當選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10.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10億巨貪不死,誰死?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1. 難忘的偉人 永恒的頌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北國的黯然曙光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