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與中國農業
(加)馬耀邦著 林賢劍譯、林小芳校
《科學美國人》2009年4月號發表了萊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先生所撰寫的一篇標題驚人的文章:“糧食短缺能破壞文明嗎?”。《科學美國人》是一家著名的科學雜志,是美國最古老的月刊之一。布朗先生是一名開創性的美國環保主義者,創辦了世界觀察研究所。在這篇文章中,布朗先生提出,全球糧食短缺的幽靈,其結果是全球不穩定導致文明的毀滅。
根據布朗先生的研究,“在過去的九年,有六年,世界糧食產量不足消費,迫使庫存量持續減少。”1從而,到2008年豐收季節時,世界上只有62天的糧食庫存結轉期,接近歷史上的低點。這導致了糧價飆升。導致糧食短缺的因素有,一年超過7000萬的人口增長;“高度集約化畜禽產品的糧食”消費增加,和“美國的糧食大規模地轉移到乙醇燃料蒸餾廠”。1令人驚訝的是,布朗先生指出,“加滿一只25加侖SUV油箱所需的谷物能夠滿足一個人一年的糧食需求。”因此,“為了減少對外國石油的依賴,而以基于糧食的燃料來代替,美國的這種努力是錯誤的,正以前所未見的規模產生全球性的糧食不安全”。1
導致糧食短缺的其他因素包括水資源短缺、土壤流失和氣候變化。在這三種環境因素中,水資源短缺是最具挑戰性的,構成了直接的威脅。隨著地下水位的下降,在中國華北、美國大平原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區的灌溉系統,將無法為農業提供足夠的水。更糟的是,“土表侵蝕速度超過新土壤形成的大約三分之一的世界耕地。”1至于氣候變化,它提出了另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正常水平基礎上每上升1攝氏度(華氏1.8度),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就下降10%。”1
1995年,布朗先生出版了一本書,題為:“誰來養活中國:喚醒一個小星球”,這使他在中國聲名鵲起。在該書中,布朗先生對中國的糧食供應提出嚴重的警告,中國具有12億人口,其80%的糧食生產依賴于灌溉。由于水資源枯竭和城市化所帶來的農田流失,中國將成為一個糧食進口國,這將對全球糧食價格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布朗先生說:“中國的糧價上漲將帶來全球糧價上漲。中國的土地稀缺將成為每個人的土地稀缺。中國的水資源短缺也將影響整個世界”。2
不出意料,自1997年以來,中國的小麥產量下降了8%,水稻下降了4%。1從而,2004年,中國經歷了其第一次農業貿易赤字,其進口超過出口55億美元,其農業貿易達到510億美元,比2001年提高了84%。正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3
中國入世的條件是最不公平的,因為他們迫使中國不向其農民提供農業出口補貼,并將其國內補貼削減至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水平。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國家都被允許每年支出數以千億計的美元來支持其農民出口。這導致了中國農民喪失了耕種的動力,從而破壞了中國農業,最終帶來糧食危機。
入世的影響不局限于對中國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因素,根據香港樂施會集團的研究,美國在最近的2004年,就支出30多億美元補貼棉花出口,促使72萬名中國棉農失業。同樣,歐盟的食糖出口補貼也相當大幅度地降低了中國食糖種植者的收入。3
在世界各地,由新自由主義指導的不公平競爭,連同世貿組織規則的實施,迫使許多農民放棄他們的土地,從事其它工作。墨西哥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墨西哥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經過數年的實施,她已成為進口國,而玉米是墨西哥傳統的主食和主要農作物。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加于墨西哥的結構方案摧毀了其農業部門。這些計劃要求削減社會支出和農業補助,在提高效率的名義下引入土地私有化。墨西哥農民陷入如此可怕的困境,要么遷至城市,要么冒險去美國過非法移民的生活。美國將玉米轉化為乙醇的項目,導致墨西哥的糧價飆升,因為墨西哥現在依賴于從美國進口玉米。從而,“墨西哥處于尖銳的糧食不安全、持久的經濟危機、政治不穩定和失控的犯罪活動之狀態。”4
玉米價格帶來了墨西哥的政治不穩定,稻米大量的赤字則成為傳統的稻米出口國菲律賓的一個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結構計劃的實施和入世條件的履行,菲律賓消除了除稻米之外的糧食進口配額,并減少了農村發展融資。因此,菲律賓的農業部門被荒蕪,失去競爭力,“一種商品接著一種商品,菲律賓生產者由于進口品的涌入而流離失所。”4
令人驚訝的是,近年來,非洲作為一個人口稠密的大陸,已成為最大的糧食進口地區和全球糧食危機中心。如同墨西哥和菲律賓,非洲國家已經采納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實施了削減農業補貼的結構調整計劃。再一次,在提高效率的名義下,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的指導,非洲從上世紀60年代的糧食出口地區轉變為糧食凈進口地區。上世紀60年代,非洲的農業生產主要是出口創匯,以清償外債。4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貿易自由化已經促使西非的許多養牛戶和棉花種植者失業,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與西方國家受補貼的牛肉和棉花競爭。5
非洲的農民陷入了可怕的困境,他們的農場成為廢墟,而世界銀行現正在非洲大陸推進大規模的公司農業。這是巴西的農業企業模式,其全球糧食鏈是由泰國正大集團等跨國公司經營的,由孟山都公司供應基因種子,由谷物貿易商嘉吉公司、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等美國跨國公司和法國家樂福等零售商提供服務。5
嘉吉公司和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共控制了四分之三的世界糧食貿易,而孟山都公司、杜邦和先正達控制了全世界39%的商業種子市場。6
美國跨國種子公司宣傳和推廣轉基因食品是令人不安的,當前,全世界已有3億英畝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轉基因作物是為專有的化學依賴性量身而制的,同時便利于大型的機械化耕作。轉基因作物“到目前為止在產量上沒有實現相對于同類非轉基因作物的可靠的增長。”7然而,“在南美洲,大豆擴張的影響超過了大量噴射除草劑單一種植的典型效應,還包括森林砍伐、土壤肥力透支、糧食不安全和小農場主的驅逐,從而加劇了農村的沖突”。8在巴西,種植大豆導致該行業雇傭1人做以前11名工人的事,從而帶來數以百萬計的農場就業崗位的喪失。顯然,轉基因技術提高農業化學品的使用。草甘膦是孟山都產品農達(Round-Up)的主要成分,被發現損壞土壤,污染水,并對其他有益的生物物種和魚類有毒。8
盡管轉基因食品對環境的有害影響,2004年,孟山都公司的生態大豆和玉米還是被批準,可以永久地進入中國市場。到2007-2008市場年度,美國銷售到中國的大豆已經達到1300多萬噸,超過美國出口的43%。9
隨著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已成為美國農業企業的新焦點。由于錯誤的門戶開放政策和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現在嚴重依賴于大豆進口,這種依賴有可能延伸到其他主要商品——玉米、奶制品、家禽和牛羊肉——因為土地和水資源日益稀少,國家實施較低的關稅,并放松管制”。10對于一個擁有6億農業人口的國家來說,這是令人悲哀的狀態。
此外,美國農業企業已開始主導中國市場,特別是在食品加工、餐飲服務和零售方面。在中國,“據報道,70%脂肪生產廠和89%大豆壓榨是由外國公司控制的。”11更重要的是,轉基因大豆具有潛在的毒性,有毒的食物直接進入中國的食物鏈,威脅到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的健康。11
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墨西哥、菲律賓和非洲農民的悲劇是否在中國重演?很明顯,中國由于接受新自由主義與世界貿易組織,已經將國家置于不僅喪失糧食主權的危險境地,而且通過犧牲其以千萬計的農民的切身利益,中國還大幅度地降低本國的國內需求。同時,中國允許進口轉基因食品和技術的政策將危及其公民的健康和幸福。尤其重要的是,中國采納了美國的農業實踐模式,在中國的農田大量使用轉基因種子、化學品和水。美國的環保主義者像李斯特·布朗博士,由于害怕得罪美國農業綜合企業,雖然承認“綠色革命”已經達到了極限,但從來沒有提出轉基因技術的危害性。然而,他大聲疾呼中國關注其農業,這在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的背景下具有特別的意義。
【注釋】:
1. Brown, Lester R.: “Could Food Shortages Bring Down Civiliza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Ariel 22, 2009.
2. Brown, Lester R: “Who Will Feed China: 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 World Watch Institute.
3. Asia Pulse: “China trying to protect farmers at WTO”, Asia Times, December 20, 2005.
4. Bello, Walden. Baviera, Mara: “Food War”, Monthly Review, July/ August 2009, P. 23.
5. Ibid: PP. 24-26.
6. Holt-Gimenez, Eric: “From Food Crisis to Food Sovereignty”, Monthly Review, July/August 2009, P. 145.
7. Magdoff, Fred. Tokar Brian: “Agriculture and Food in Crisis”, Monthly Review, July/August 2009, P. 5.
8. Altiere, Miguel A.: “Poisoning the Planet”, Biocultural Diversity, May/June 2009, www.resurgence.org.
9. ASA: “CEO Report to the Board and States”, www.Soygrowers.com, December 2008.
10. Wilkinson, John: “The Globalization of Agri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World Food System”, Monthly Review, September, 2009, P. 46.
11. Market Avenue: “Beware of Soybean Threats on Chinese Economy in 2008”, Chinese BizIntel, January 28, 200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