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韶山風物耐人思
韶山是毛澤東的故鄉,全國著名革命紀念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毛澤東生于韶山,長于韶山,但他不僅僅屬于韶山,而且屬于中國,在某種意義上說,又屬于世界。韶山因他的出現而聞名中外。
多年來,無數的人民群眾和外國友人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韶山參觀后,在思想上精神上獲得的感受和啟示是很重要的的。1963年3月25日,葉劍英元帥來到韶山。他在參觀完“毛澤東青少年時代陳列室”后,激動不已,揮筆寫下了一首詩,其中有這樣一句:“韶山風物耐人思”。
“政治寒暑表”
1993年4月,毛澤東百年誕辰紀念日前夕,曾任韶山毛澤東紀念館館長、時任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副局長的高菊村在接受采訪時承認,韶山的游客數量曾有過大起大落,而且認可采訪者提出的“政治寒暑表”之說。高菊村提到了1950年到1992年的韶山接待的游客數量總共3000萬,其中來自海外的16萬。高菊村還特地提到了幾個年份:1965年20萬,1966年劇增至290萬;1978年下降至70萬,1980年跌至23萬;隨后緩慢回升,直到1989年下半年才開始加速回暖,1990年至1992年分別達到91萬、105萬和108萬。
在韶山游客“大落”的那幾年,日本毛澤東思想學院院長竹田幸子,依然帶領學院的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訪問韶山。1980年10月,她率團第七次來到韶山。訪問團的一位教師看到四周空蕩蕩的,心存疑惑,問道:“現在來韶山人少多了,是什么原因呢?”韶山的一位負責人坦然解釋說:“毛澤東同志從神壇上走下來,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容易影響一部分人的認識,可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位負責人并告訴說,中國共產黨的共識仍然堅持認為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竹田幸子對此表示贊同,她在結束這次訪問時留言道“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們全面了解了毛澤東的功績。”
后來有關專家解讀了韶山游客的從“大落”和“大起”的過程。文革結束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作出了全面正確的評價。在起草這個決議的時候,鄧小平就明確指出:“(《決議》的)中心的意思應該是三條。第一,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鄧小平還強調說:“如果不寫或寫不好這個部分,整個決議都不如不做。”但當時很多人,特別是青年人并沒有關注并且深刻認識到這個核心問題的歷史意義。與此相伴的是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全面否定毛澤東的思潮,人數不多卻影響不小,這也反映在韶山游客的數量上。在這種情況下,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甚至還一度面臨“辦”還是“關”的問題。
1989年的政治風波教育了人們。特別是被形形色色的思潮一味推著走的青年人終于有機會回頭來思考一個問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為什么在中國選擇了一條社會主義道路。這種對毛澤東的復雜情感和對中國革命歷程以及未來走向的思考,終于在中國社會引發了“尋找毛澤東熱”。數年少人問津的毛澤東選集熱銷起來,中央有關部門很快組織修訂,于1991年發行了第二版毛澤東選集,新華書店門前排起了長隊,半年的銷售量達到1000萬套。在這股熱潮中,參觀韶山的游客數量開始重新“大起”,而且這個“大起”延續至今。2014年春節期間,韶山的游客達到了69萬,這7天的游客數竟然是“大落”期間1980年那一年的三倍!
江澤民于1991年3月來到韶山,在談到兩年后的紀念毛澤東百年誕辰時強調:“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不能丟。”1993年12月20日,他專程從北京來到韶山出席毛澤東銅像揭幕儀式,親自為毛澤東銅像揭幕。這一年,韶山游繼續升溫,來訪人數達到150萬。
松山一號樓和滴水洞
全國解放后,毛澤東先后50次到過湖南。其中第1959年6月的15次和1966年的6月的第40次回到了家鄉韶山。
1959年6月,為了研究解決大躍進、公社化中的一些問題,考慮糾“左”,毛澤東決定抓緊到有關省市進行調查研究。在武昌出發往長沙前夕,毛澤東對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說,聽說湖南農民生活安排不錯,他們搞得比較穩當,你可以向他們學習,互相學習很有必要。
當時的湖南農業情況相對較好,還調出了18億斤糧食支援糧荒的外省。時任副省長華國鋒后來回憶道,1958年大躍進,湖南相對而言沒有大冒進,這與毛澤東經常來湖南教育、指導,養成比較實事求是的作風有關。
1959年 6月24日,毛澤東及其隨行人員乘專列從武漢來到長沙。正在湖南視察工作的副總理兼公安部長羅瑞卿隨即參與陪同并負責安全工作。毛澤東對羅瑞卿約法三章:一不要派干部去韶山,特別不要派公安人員去;二在行動上給予自由;三到了韶山不要阻攔和群眾的廣泛接觸。
毛澤東于1959年6月25日下午5時許到達韶山,入住韶山招待所松山一號樓(今韶山賓館松山一號樓)。住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來當地負責干部了解家鄉各方面的情況和他的親友的情況,然后請公社黨委書記毛繼生替他通知一些鄉親次日來松山一號樓共進晚餐。
6月26日一早,毛澤東祭拜了父母之墓,之后看望鄉親鄰里拉家常。接下來查看了舊居等地,看望了韶山學校的師生,最后是下到韶山水庫游泳。
游泳歸來時,松山外面站滿了人。羅瑞卿擔心毛澤東太累,勸他回招待所休息。坐在車上的毛澤東說:停!停!有群眾的的地方我都要停。毛澤東走下車,與四面圍上來的群眾握手寒暄。事后工作人員發現,毛澤東的右手都紅腫了。
夜幕降臨,毛澤東請的客人都來到了松山招待所參加便宴。毛澤東發現有一位他記掛的親戚毛碧珠沒有來,便問當地干部怎么回事。那位干部開始支支吾吾,毛澤東繼續追問,才知道因為毛碧珠被劃為富農,當地干部沒有通知他參加。毛澤東聽到干部的這個說法,有點生氣,說道:“富農又怎么樣?他是我的堂弟,他還能害我嗎?你們一定要去把他找來。”毛碧珠趕來后,毛澤東和他噓寒問暖,關切地問:“當地對你怎樣?”毛碧珠有分寸地回答:“他們沒有把我當富農看。”毛澤東望著這位堂弟一會兒,搖了搖頭,說:“我看你這個富農可劃可不劃。”停了一會兒又說:“現在已經劃了,你有什么意見?”毛碧珠說:“沒有意見。”毛澤東把手伸過去,拉著毛碧珠的手說:“你也老了,身體也不好,不要再勞動了。告訴你的后人,聽黨的話啊!”
毛澤東白天走訪時就聽到了不少群眾對于農村的浮夸風,農村基層干部的唱高調,講假話和吃不飽等問題的反映。在便宴開始前,毛澤東專門召集干部群眾開座談會。他鼓勵大家講真話。當場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紛紛對浮夸風、公共食堂等問題提出尖銳的意見。毛澤東為了表示對“忠言逆耳”的鼓勵,特地讓攝影師為他和幾位敢“直諫”的老人單獨合了影。最后,毛澤東說道:
“鄉親們,你們提意見是對黨的熱愛,對政府的支持,希望你們今后還多提,大膽講。回到北京后,中央要開會,好好研究,向全國下個文,統一解決食堂問題。我們搞社會主義,是才搞,沒得經驗,出了問題,中央要負責,特別是我要負責。”
6月27日,毛澤東又接見了部分群眾和干部,聽取了有關生產、群眾生活等情況的匯報和意見。下午離開韶山返回長沙途中,先后在寧鄉縣高橋村、望城縣曹家坳村停車,下到田間地頭查看。當他看到有些田中插著“衛星田”、“躍進田”的牌子,畝產指標都在數千斤以上時,便搖頭。他對圍觀的干部和農民說,這樣的田早晚兩季能打800斤就謝天謝地了。在曹家坳村,他問聞訊而來的村支書楊仲秋他們的一畝田能產多少斤。楊支書回答大概600斤。毛澤東點點頭說,這還有點像。接著對陪同的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說,那些畝產千斤的都是吹牛的。
七年以后的1966年6月16日至28日,毛澤東回湖南調研考察。這次行程本來并沒有計劃去韶山,是到長沙后臨時決定的。
6月16日,毛澤東乘專列從杭州到長沙,住在湖南省委九所三號樓。因天氣炎熱,房間沒有降溫設備,已經73歲高齡的毛澤東感到比較難受。聽到接待的工作人員提起在韶山滴水洞修建的房子可能涼快一些,于是毛澤東一行臨時決定,去韶山滴水洞。
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時,曾對周小舟說,能否在滴水洞給他搭個茅棚,以便他退休后居住。第二年,新上任的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到韶山實地查看,發現在此地建房,不但空氣清新,而且安全,連飛機都無法偵察到,有利于戰備。在滴水洞住房工程完成幾年后的1970年,為了進一步加強備戰,又在一號樓后面建立了防震室和防空洞。順便提一句,江澤民1991年3月11日參觀韶山,當晚和大家一起參觀了滴水洞。在防空洞參觀時,他特地把陪同的廣州軍區司令員朱敦法叫到跟前,說:“毛主席提倡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這種洞看來有好處,萬一出了情況,還可以利用。”
滴水洞住房工程由三棟樓組成。按設計,一號樓供毛澤東和中央領導使用,二號樓是陪同的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休息處,三號樓供隨行的警衛人員和地方接待工作人員住宿。滴水洞工程于1960年下半年啟動,到1962年基本完成共計3638.62平方米的三棟樓。竣工后不久,滴水洞開始接待中央領導人。但除個別領導同志在此小住外,一般人不得進入。1963年,時任團中央書記兼湘潭地委書記的胡耀邦,也在滴水洞住過40多天。
毛澤東此次回故鄉,是“絕對保密的”,因此沒有和韶山的鄉親們交往。外界也對毛澤東這段時間的行蹤一無所知。在這12天里,毛澤東整日關在一個書籍和文件資料的世界里,不停地思考著一系列重大的問題。他的業余時間,除了到山間散步,有時還和工作人員打打乒乓球,還有就是到不遠的韶山水庫游了一次泳。在這里,他思考得最多的是在我們這個國家如何“燒一燒官僚主義,但不要燒焦了。”
毛澤東在此期間寫下了一首別樣的七律---《有所思》:
正是神都有事時,
又來南國踏芳枝。
青松怒向蒼天發,
敗葉紛隨碧水馳。
一陣風雷驚世界,
滿街紅綠走旌旗。
憑闌靜聽瀟瀟雨,
故國人民有所思。
這首詩生動地反映了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時的復雜心境,同時也真實地記下了毛澤東當時南國之行中一段神秘的經歷和深沉的思索。“青松怒向蒼天發”,代表著無產階級的斗志,而“修正主義者”則是“敗葉紛隨碧水馳”。數天后的7月8日,毛澤東致信江青,詳談了他對形勢、斗爭的看法,表達了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初衷和決心。當時,他并不認為“文化大革命”的時間會拖得太久。他曾經表示過:“這樣的運動時間不能太長久了,兩三年足矣!”
在給江青這封信中,毛澤東還提到了“我的朋友的講話”。這是指林彪1966年5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林彪在講話中引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政變事實,要求全黨高度警惕。林彪還說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毛澤東看了很反感,自問道:“我的話真的那么管用嗎?”但是,為了發動“文化大革命”,以防止中國出修正主義、不使中國“改變顏色”,他不惜在他一生中第一次“在重大問題上,違心地同意別人。”這個“別人”指的就是林彪。
6月26日,毛澤東在一號樓會議室接見了包括湖南省委代理第一書記王延春、書記處書記兼副省長華國鋒和湘潭地委副書記兼韶山公社書記熊清泉在內的湖南省的一些干部。王延春向毛澤東匯報了韶山灌區第一期工程竣工通水的情況,請毛澤東為韶山灌區題詞。毛澤東搖頭說道:要高產才算,靈了再寫。
據說后來毛澤東在一份材料上看到韶山灌區工程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便會心地笑了。毛澤東早就強調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他知道這項工程是華國鋒指揮修建的,因而對華國鋒的印象更深了。1988年9月,在聯合國糧食組織召開的灌溉系統評估及水管理會上,24個國家和地區的水利水電專家們,肯定了韶山灌區的綜合經濟效益,認可其達到了世界同類灌溉的先進水平。不過這是后話了。
接見完畢,毛澤東對大家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以前我帶你們長征,現在我又要帶你們長征了”。
毛澤東原定28日下午離開韶山。28日清早,他突然通知隨行人員上午離開滴水洞。9點多鐘,毛澤東和省地負責人、有關方面工作人員70余人合影。拍照完畢,毛澤東又回到一號樓客廳中坐了幾十分鐘,表現出濃厚的鄉情愁緒。
在等待毛澤東登車的時候,大家分立在道路兩側準備為毛澤東送行。從一號樓客廳出來的毛澤東見此情景。突然說道: “你們走啊,我還進去休息一下。”然后他走進一號樓前廳的沙發上默默地坐下來。
時間在悄悄地流逝,四周一片寂靜。一位隨從人員有意把左手伸得老遠,將手表露出來,提醒毛澤東:主席,您該走了!毛澤東裝作沒看見。后來,工作人員走到毛澤東身邊,小聲說道:“主席,一切都準備好了,走吧!”毛澤東站起身,打量了房子周圍,出來后又看了看左右的山巒,上車離去。
當車經過毛澤東紀念館時,毛澤東叫司機停車。他掀起窗簾,朝著紀念館看了一眼。過了這段路,汽車再也沒有停頓,一直開到長沙。
1976年9月9日凌晨,對當時的湖南韶山滴水洞管理員廖時禹來說,有一件事情令他一時百思莫解。9月8日上午,他們接到通知,說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晚上要來檢查接待毛澤東回家鄉休養的準備工作。但是,在深夜快12點的時候,他們又接到一個電話,說張平化不來了。難道毛澤東不回來了?廖時禹心里清楚地記得,1966年6月28日上午毛澤東離開滴水洞時,親口告訴說:“我還要回來的啊。”
1976年9月9日凌晨零時10分,毛澤東與世長辭。滴水洞沉淀了一串凝重的歷史話題,也銘記著一代偉人難圓的歸根夢。
字字珠璣的感言題詞
1959年回故鄉,毛澤東寫下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這樣熱切贊揚的詩句。這些詩句不僅是對故里的贊美和期望,也是對整個中國的贊美和期望,1991年3月,江澤民參觀了韶山后題詞:“發揚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這個題詞,同樣也是對新時期整個中國的的贊美和期望。
1981年6月我們黨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事求是地評價和肯定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決議通過一年多以后的1983年的2月21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參觀了韶山,題詞:“毛澤東思想是億萬人民革命意愿和實踐的結晶,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
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鐵木爾·達瓦買提,在2000年9月12日參觀韶山時,一連兩次題詞。一次是在韶山毛澤東紀念館題詞:“毛澤東同志是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繼續貫徹他的有關民族政策的論述,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一次是參觀滴水洞后題詞:“毛澤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除了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留下了題詞外,無數的中外各界人士訪問韶山后也留下了他們的感言。在這其中,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輩社會名人留下的詩章別有一番風采。
素有元帥詩人之稱的陳毅,1956年11月參觀韶山后作《贊韶山風物》詩一首:
韶山沖里覽風物,藹藹青松赤壤嵌。
清水池塘傍茅舍,鳶飛魚躍竹萬竿。
農村潛力最偉大,中國革命屬發端。
湘贛兩省典型多,星火燎原豹一斑。
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澳門愛國人士馬萬祺在1965年4月參觀韶山后寫道:
春到湘江綠映川,秀麗韶山展眼前。
豪邁農民先舉義,激昂志士早揚鞭。
燎原星火光華夏,革命風云起滿天。
領袖故鄉人敬慕,環球遙望新霞煙。
越南的老一輩革命家黎文良和春水于1965年2月訪問了韶山,留下詩句:
日自韶山出,日出東方紅。
當今紅四面,四面起東風。
在無數的韶山留言觀感中,有幾句惜字如金卻字字傳神的留言特別耐人思。
1994年5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雷潔瓊女士來到韶山。時年89歲,她是來韶山的國家領導人中年齡最大的。這是她第二次參觀毛澤東故居。她在毛澤東紀念館參觀毛澤東遺物時對陪同人員說:“看了毛主席的遺物,很受教育,很受啟迪。”她揮毫寫下了八個楷書大字:“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1983年11月27日,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帶著長女劉琴和四子劉源來到韶山。在參觀期間感概道:“只有毛澤東才能令五湖四海各個地方的人凝聚起來,打下一個新中國。”當離開韶山毛澤東紀念館時,王光美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了她出自肺腑的聲音----
深切緬懷毛主席
學生 王光美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我國著名的人民藝術家老舍于1963年9月28日拄著手杖攜夫人胡絜青來到韶山。時年65歲的老舍對接待人員說,很早就想來,毛主席這么偉大,我要來看看他的誕生地。二十年以后的1983年12月31日,86歲的胡絜青又獨自來到了老舍生前最留戀和感慨的韶山沖,眼含淚花,顫抖地寫下了三個發自肺腑的大字:“韶山美!”
到韶山參觀過三次的三位黨和國家領導人
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歷屆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基本上都參觀過韶山。有些還參觀過多次。他們對毛澤東的崇敬之情,感人至深。
1988年11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前國家主席楊尚昆第三次到訪韶山。他一下車就說,這次是專程來的,“我覺得非來這里不可。現在有人搞非毛化,想否定毛主席,我不能不來,來了就是一個表示,天下還是他為首打下來的嘛。毛澤東同志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晚年有錯誤,但他的歷史績是不可磨滅的。”
胡錦濤曾三次到過韶山。繼2002年11月15日他當選新一屆中共中央總書記后, 2003年3月15日又當選為新一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2003年10月1日國慶節那天,胡錦濤來到韶山參觀考察。這是他第三次來到韶山。在與韶山村老黨員代表座談時,他深情地說,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堅持把馬克思主義革命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經過百折不撓的斗爭,終于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為我們開辟了通向美好未來的廣闊道路,也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同樣也到過三次韶山。1966年和1997年,他曾兩次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感受偉人情懷。 2012年“兩會”一結束,習近平就于3月20日前往湖南長沙。一下飛機即趕赴韶山。韶山一片歡騰,毛澤東銅像廣場像過節一樣,到處是喜氣洋洋的笑臉。與韶山民眾一同高興的還有那天幸運地來韶山的外地游客,他們一同見證了習近平向毛澤東銅像三鞠躬和獻花的重要時刻。
習近平在走近毛澤東銅像時,韶山銅像廣場放起了宏渾高遠的《東方紅》音樂;習近平獻花完畢后走向廣場揮手向廣場上的群眾致意時,整個廣場響起的是《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的歌聲。這歌聲讓廣場的人彼此親近彼此溫情,很多人的眼睛甚至還溫潤起來。
更有意思的是,習近平剛離去,涌上一大批向毛澤東銅像獻花的民眾,他們要在習近平剛獻過花的地方接著表達對毛澤東的熱愛與敬仰,同時也想拍下習近平的花籃與祝辭。
當天下午,習近平來到毛澤東同志故居參觀。他深情地對大家說,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是韶山的驕傲,湖南的驕傲,全國人民的驕傲,中華民族的驕傲。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大好局面。要努力把毛主席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讓韶山人民過上更加幸福、安康、富裕的生活。
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精神
進入新世紀以來,韶山熱一直加速升溫。特別是每年的12月2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自發地從四面八方潮涌而至,來到韶山毛澤東廣場“拜壽”,紀念這位新中國的締造者和人民領袖,表達對一代偉人的無限敬仰與懷念之情。12月26日,被譽為韶山的“圣誕”,成為韶山紅色旅游極為亮麗的風景線。
人民群眾對韶山的持續熱情,引起不少學者的思考。他們在想:為什么一個歷史人物逝世這么久了還能永恒地活在人們心里,受到人們的愛戴?著名專家、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是這樣解讀的:“人們給毛主席拜壽,首先就是感恩,這是中國老百姓的一種很樸素的感情。西方有感恩節,毛主席的‘圣誕’就是中國的感恩節。”
早在在討論和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期間,鄧小平就多次肯定民間流傳的“反周民必反,反毛國必亂”。他解釋:“不提毛澤東思想,對毛澤東同志的功過評價不恰當,老工人通不過,土改時候的貧下中農通不過,同他們相聯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過。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
已經從湖南省委書記崗位退下來20余年的熊清泉老人,在毛澤東120周年誕辰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再次來到韶山。他撰文寫道:“1993年毛澤東百周年誕辰的時候,我曾經反復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毛澤東時代可能結束了,后面將是什么樣的新時代?十年過去了,二十年又過去了,毛澤東120周年誕辰又來了,然而,現實比我想的好得多。鄧小平理論成為了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持續成為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而專家學者們在研究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時候,前面總是要冠以‘毛澤東思想’,并且明確表明‘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是一脈相承兩個階段’。這樣,我心里自然踏實。”
熊清泉老人的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人們感恩毛澤東,是因為毛澤東的一生充分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當代中國,以這種精神為內在的毛澤東思想,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成為國家和民族的精神之源。“群眾路線”就是這種精神的具體體現之一。這種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在201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湖南當地記者筆下的韶山是:“人如海,車如織,歌如潮。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片紅色圣地緬懷追憶。”“思念綿綿,鮮花簇簇。在韶山毛澤東廣場,主席銅像前擺滿的鮮花和花籃越來越多。在這個特別的日子,人們紛紛表達著對于毛澤東的景仰與懷念,分享著中國人的光榮與夢想。”“有關部門統計,這次自發來韶山參加紀念活動的超過10萬人。”
順便提一下,有個別國內外的媒體特別注意到了市場經濟對韶山人的影響,并作了相應的報道。對于這個問題,有位專家的說法頗有道理,他說:市場有市場的作用,信仰有信仰的力量。在那么多名寺古廟熱衷市場化的今天,想拜佛的還是要拜;在西方諸多教會經常曝出丑聞的今天,信宗教的還是在信。回頭來看看韶山,細心的游客盡管可以察覺到韶山人的經商意識在不斷增強,但畢竟也沒有聽說過他們做過什么出格的事情,這在網絡普及的今天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來韶山的游客中的絕大部分還是為了向人民領袖毛澤東表達敬意而來的。
在201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時,著名學者,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延中在《鳳凰大講堂》講道:“120年在中國文化中是雙甲子,就是兩個60年,在中國文化中對這個數字特別地敏感。還有一個就是因為毛澤東對于當代中國的影響,到現在為止我們可以這么說,仍然是無與倫比的。一個人去世三十多年了,現在仍然被社會所記住、所熱議,就證明他的影響力并沒有消失。毛澤東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同樣是在201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時,許多海外媒體也把目光轉向了韶山。美國的《環球郵報》2013年12月24日報道說,中國傳統上以60年為一輪回。成千上萬的毛澤東崇拜者本周將奔赴中國中部的湖南省紀念這位前領導人誕辰120周年。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也報道,在寒冷的12月的下旬,大批游客來到韶山毛澤東的巨大雕像前照相留影。預計26日到韶山的游客將有10萬人,全年游客可達1000萬人次。也就是說,韶山是全球除迪斯尼以外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韶山風物過去耐人思,現在更加耐人思,將來肯定還會耐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