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1939-1945年的憲政之路
引子:前兩天,有一位叫張鳴的教授發話,說:“我們當然也不能說蔣介石就是民主,蔣介石也沒民主,但是蔣介石的時候還有一定自由,還承認比如國民黨就是這樣,軍政、訓政、憲政,他是訓政,也承諾了我們要走向憲政,也在做事情,不是一個騙人的幌子。”
下面就來看看蔣介石推行的憲政是怎么回事。
一九三九年九月,國民參政會忽然決定召開國民大會,實行憲政等。并成立“憲政期成會”,以求其克期成功。會后,國民黨中央決定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十二日召開國民大會,并設立“選舉總事務所”籌備一切,憲政運動一時達于高潮。
為什么國民黨蔣介石忽然決定召開國民大會呢?本來抗戰兩年,從來沒有人提出憲政問題。一九三九年九月召開的國民參政會上,也沒有其他黨派的人士提出這個問題。各方面在會上提出的要求有:“加強團結以增強抗戰力量案”、“改革政治以應付非常局面案”、“請明令保障各抗日黨派合法地位案”等。大家提出這些問題要求討論時,蔣介石忽然拋出召開國民大會的提案。當時,最實際的問題是國民黨不給國民黨以外的黨派、在野人士和人民大眾以言論行動自由,抗日救國都遭到鎮壓。大家要求國民黨給人民以言論行動自由。當時,并沒有要求憲政,因為實行憲政要有憲法,搞憲法要起草,要通過,不是說辦就可以辦的事。國民黨蔣介石提出憲政問題實際上是轉移人們的視線,避免討論各黨各派在會上提出的迫切要求解決的各種實際問題,只開一個召開國民大會的支票,人民要求的權利什么也不給。這完全是蔣介石玩弄的一種手段。
一九四〇年四月,國民參政會上,根本沒有討論即將召開的國民大會問題,只是“憲政期成會”向大會提交了“五五憲草修正案”,會議即告結束。九月間,蔣介石以籌備不及為由,宣布國民大會延期舉行。憲政運動陷入低潮。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國民參政會開會,由主席團提出“促進民法案”,提案第一項便是憲政俟抗戰終了再談,抗戰期內不談,并撤消“選舉總事務所”。這就充分說明,國民黨蔣介石根本沒有召開國民大會的誠意,他們召開國民大會的提案,純粹是一種應付手段。
一九四三年九月間,蔣介石國民黨又制造召開國民大會的輿論。國民黨中央決議在抗戰結束后一年內,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成立“憲政實施協進會”,蔣介石親自任會長,以各黨各派代表為會員;要求各地研究憲法草案,提出修改意見。憲政運動一下子又熱鬧起來,規模聲勢比以前更大。
為什么蔣介石這次親自出馬任會長,大肆宣傳召開國民大會呢?原來是國內自一九四二年以來,民盟領導人張瀾、張君勱、左舜生等拒絕出席國民參政會,對國民黨蔣介石的獨裁政治表示抗議,在抗戰形勢下,全國人民也要求民主政治,以動員全國力量進行抗戰;在國際上,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形成英美與中國并肩作戰的局面。中國內部的不協調,國民黨蔣介石政治的不民主,影響軍事,英美對此也表示不滿。對民主之呼求、不民主之責難,由國內波及國外,在國內國外夾攻下,蔣介石才又提出憲政問題,并大造聲勢,欺騙國內外群眾,安定英美。
一九四五年五月,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本年十一月十二日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似乎抗戰結束一年內召開國民大會的期限,不能滿足,必須盡量提早召開。
在蔣介石、國民黨心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問題,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擁有幾十萬軍隊。蔣介石解決中國共產黨的問題,有兩條路:軍事的路和政治的路。軍事解決的辦法,雖未斷念,但是走不通,形勢也始終不允許;因此,他想走政治的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際,急忙召開國民大會,迫使中國共產黨交出軍隊。按英美憲法,政黨不得擁有武力。國民大會制定的憲法中也按英美憲法。作出這種規定,中國共產黨參加制憲和將來的憲政,就要按憲法交出軍隊。如果中共拒絕交出軍隊,即是阻撓憲政,以這個罪名強加給中共,以此向中共進攻。這樣也會合英美的意,取得英美的支持,可借國際輿論攻擊中共。所以,一九四五年五月,蔣介石匆匆忙忙宣布年內召開國民大會,完全是想借國民大會來向共產黨進攻,妄圖迫使共產黨交出軍隊,得到他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并不是真正要實現憲政,給人民以民主自由權利。
抗戰以來,憲政問題忽高忽低,幾起幾落,變更之由來,完全是蔣介石采取的策略,作為一種手段玩弄著,充分表明蔣介石是毫無信義的。
尾聲:筆者在前幾天寫了一篇《自由派為何難贏人心?》(http://opinion.m4.cn/2013-07/1209812.shtml),文中提到了一件事,即“抄襲”事件。那篇“抄襲”的文章在網上發表后,在自由派言論很紅火的網站上,犯暈率竟然達到了96%。而那篇“抄襲”的文章,正是取材于張鳴教授強烈推薦的那部經典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