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中央政府必須高度關注“十天房”現象
去年這個時候,大家都在關注“國十條”的走向,各方面的專家紛紛作出了自己的判斷,最后的結果是什么樣的,大家不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家都翻翻歷史,時間轉眼又過了一年,今年的這個時候,中國人還是把目光集中在房地產上面,一個十三億多人的大國,居然讓老百姓在八年之內把視野都投入到那個“破房子”上面,有點頭腦的人不知作何感想?
今天,我也不再講大道理了,因為房地產在中國已經沒有大道理可言了,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擺弄磚塊、玩水泥漿實現不了民族振興。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不被關注的中國現象——“十天房”,也請中央政府的有關部門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什么叫“十天房”現象?簡單講就是一套房子,平時沒有人居住,一年到頭大概就只十天左右有人居住。這些房子分布在二、三線城市和縣城、鄉鎮,縣城和鄉鎮是“十天房”的密集區,住房擁有者基本上為外出打工者為主。打工者在每年春節回家的時候住那么一陣子,年一過完就鎖上大門漂移到外地,年復一年地這樣來回奔波著,也造就了中國式的住房剛性需求,但是,這種剛性需求又與媒體中炒作的剛性需求有本質不同,下面不妨作作分析。
中國官方和部分專家談到的剛性需求是一種所謂的理性需求,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結果,我不也能完全否定這個說法,但我不會完全支持這個說法,如果從住房總量上看,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存量房可以至少滿足中國城市化住房的需求量,局部地方的存量房可以供十年,中部某省份省會城市2009底的數字表明:即便該市一套房都不建,足可以供應該市銷售五年,如果把已經審批的地塊全開發完可以供十年銷售。全國其它城市除少數情況不同以外,大體是一致的。在這樣的數據支撐下,用城市化住房需求來為房價上漲找理由是不太靠譜的,況且,現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銷售的住房當中還有相當巨大數量的空置房,剛需理論其實早已經不攻自破。
對“剛需理論”打擊最大的不是一二線城市的存量住房數據,而是三四線城市的“十天房”數握。去年,大家都不相信牛刀先生的6540萬套空置房的數據,我曾經也懷疑過這個數字,但是,現在,我基本不懷疑了,當我從各個方面走訪了解到的縣城及鄉鎮的商品房銷售現狀以后,如果算上全國各地的“十天房”,我認為牛刀的數字是完全可信的,甚至還有些保守。很多主流專家一年到頭坐在辦公室,一年到頭呆在大城市,不到縣城去走走,不到鄉鎮去走走,他們根本不知道全國各地的縣城商品房開發熱潮和炒作熱潮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可怕程度,一個只擁有十多萬人口的小縣城,你至少可以看到十個以上同時在建的商品房小區,并且還在不停地向外擴展,賣給誰?大家想到過這個問題沒有?不就是賣給外出打工回來的農民工兄弟嗎?鄉鎮是否好一點呢?好是好點,也炸鍋了,幾乎每個鄉鎮也都在建商品房小區,并且建得非常的大,甚至還成批成批地開發類似于城市別墅一樣的高檔房,這又是賣給誰的?不也是農民工兄弟嗎?
非常值得人們思考的一個矛盾性問題是:專家都把農民工城市化的住房剛性需求目標鎖定在大城市,至少是二、三線城市,然而,現實情況卻不然,農民更愿意回到縣城和鄉鎮買自己的本地房,對大城市不感興趣,當然也不是絕對不感興趣,也有少部分農民在大城市置業的,比例是很低的,真正所謂城市化引起的剛性需求基本上只限于大學畢業生,然而,如果按男女組合來計算需求的話,每年的剛性需求最多也只有300-400萬套,不要說新建,就是現有的存量房和空置房就夠消化很長時間,哪里談得上什么供不應求的鬼說法?巨量“十天房”的存在打破了專家剛性需求的夢想,大城市沒有理由擔心住房供應不足。
農民工兄弟回鄉買房,無可厚非,雖然他們一年到頭也就只住十天左右,但他們有買房的選擇權,他們為了生存,來回遷徙,有空房的選擇權,他們一年到頭在外面打工,蜷縮在小屋子生活,過年回去伸伸腰,過幾天舒服日子理所當然?,F在的問題是政府要清醒地反思一下:還能不能想當然地把農民工城市化的剛性需求定位在一、二、三線城市?他們還是不是大城市住房剛性需求的支撐主力軍?如果不能,中國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方向和目標就要重新調整,就有絕對的必要把存量房和大城市空置房給逼出來,不逼出這些房源,盲目地大建各類住房,最后造成的資源浪費就不可挽回,我請求政府關注“十天房”現象,并不是針對農民買房的需求,而是提醒政府不要對社會需求作出錯誤判斷,以免給未來政府和后代子孫留下過多的遺憾。
我所了解的情況還只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帶的“十天房”現象,全國各地是否相同,也請政府派出調查組進行調查,進行統計,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決策支持。我相信,“十天房”現象決不是局部現象,完全有可能是全國性現象,務必引起高度重視!
管不好房價,中國所有各級政府都沒有資格談政績!
中南大學孫錫良(轉載須署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