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貧富兩極化
(《信報》專欄文章)
趙景倫
美國人剛剛慶祝了建國二百三十二周年國慶。實在沒有甚麼好歡慶的。勞工市場疲軟,連續六個月失掉就業職位,今年總共減少四十三萬八千份工作職位。股市從頂峰下跌超過百分之二十,正式進入熊市。汽油食品價格猛漲。房市繼續低迷。聯儲會面臨通貨膨脹,經濟停滯雙重壓力,進退維谷,一籌莫展。雖然美國經濟尚未正式進入衰退,人們已經痛感不景氣之苦。六月份美軍和聯軍在阿富汗死亡人數(四十六人)超過了伊拉克(三十一人)。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兩個月。唯一的超級強國內外交困。今年的大選是一個老人對一個黑人。選民期望變革,恐怕會落空。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暫時的短期現象,那麼貧富兩極化的發展意味著更深層的問題。七-八月號《哈佛雜志》發表文章,專門論述這個問題,擇其要點,概括介紹如下:
美國是發達國家中貧富兩極化最突出的國家,近年又有起伏。二十世紀初,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一有進帳人口,得到國民收入總額的百分之十八。到1928年,這個份額達到百分之二十一點一(包括資本升值),是迄今的最高點。此后不斷下降,到六七十年代,降到不及百分之十。但到1996年,又回升到百分之十五。2006年,達到百分之二十點三。大公司主管首席執行長的報酬增長最快。1965年他們的平均收入為職工平均收入的二十五倍。今天,這個數字是二百五十倍。與此同時,政府放松了通過稅收政策重新分配收入的政策。目前的最高邊際所得稅率是百分之三十五,比 1951-1963的百分之九十一低得多。
美國人對于貧富兩極化的看法不及其他國家強烈。被“國際社會調查計劃”問及本國收入差距是否過大時,百分之六十二的美國人表示同意。而另外四十二個國家(國內收入差距比美國小得多)的中位同意答案是百分之八十五。
美國人對于造成貧困的原因看法也跟歐洲人有所不同。據“世界價值”對四十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百分之七十一美國人同意窮人如果更加努力工作,本來可以避免受窮。持這種觀點的歐洲人只占百分之四十。另一方面,百分之五十四歐洲人認為運氣決定收入。同意這個觀點的美國人只有百分之三十。既然多數美國人認為窮人受窮是自找的,活該!當然也就不愿意通過國家政策來重新分配收入。這也難怪,美國憲法是少數富裕白人寫的。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本人是奴隸主)在1783年寫道,如果公民“不是完全自由和幸福,責任完全在他們自己?!?/p>
貧富兩極化的直接后果是健康狀況不佳。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在經合組織三十國中,排名第二十一;嬰兒死亡率排名第二十五。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埃扎蒂的研究,1983-1999年間,男子平均壽命在五十多個郡縮短了。婦女情況更差,平均壽命在九百多個郡縮短了。即美國男子有百分之四,婦女有百分之十平均壽命縮短了。一般說來,窮人比富人多病,早死。美國人更強調機會均等;而歐洲人更強調結果平等,公平。所以美國貧富差距比歐洲大得多。
貧富差距大也導致犯罪率高,幸福率低,種族關系差,社會和政治參與率低。水漲船高論者認為只要經濟成長快,貧富生活都有改善。但是社會學家有所謂“相對匱乏論”(relative deprivation)即使能夠維持生活基本需要,低收入者在心理上仍然感到比上不足,緊張荷爾蒙水平要比富裕者高。因此窮人多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和癌癥。這一點可供中國參考。
人們通常用“吉尼(意大利統計學家)系數”衡量不平等程度。這個系數衡量收入分配從零(完全平等)到一(一人占了全部收入)。美國的吉尼系數從1965年的0.35上升到今天的0.44。美國人認為收入不平等激發人們更加努力工作。美國人工作時間比歐洲人長,平均每年比英國人多工作二百小時;比瑞典人多四百小時。但是不平等也促使人們發展個人主義,降低“社會資本”,指社會參與,社會關系,朋友和鄰居之間的信任和相互性。有形成等級社會的危險。
美國人喜歡議論“垂直流動性”,窮孩子能夠發家致富。但是出生在窮人家里的孩子有百分之四十二成人后,仍然在收入最低的底層。出生富家子弟成人后,有百分之三十九仍然在最富有的階層。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報告表明,收入比較平均的挪威,芬蘭和丹麥“社會流動性”比美國高得多。
由于教育費用高,窮人的孩子上不起好大學,人們的觀念不容易改變,美國的貧富兩極化將會繼續發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