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公眾和有識之士一再呼吁,時至今日,中國房地產仍處于失控的亂像之中,看不到任何澄清的跡象。雖然今年2月中國國務院實施了“國五條”,作為胡溫時代的習慣性政策,在習李時代再次展現了“越調越漲”的鐵律。5月份,京上廣等一線城市二手房價同比上漲平均超過20%。
房價為何屢調屢漲,需要我們檢討政策制定者的內在本心。在一個主要依靠房地產投資作為動力的經濟體中,決策者究竟有多大的意愿調控房價,促進房價理性回歸?特別是在房地產制度嚴重扭曲的情況下,雙手沾滿房地產利益的政府所制定的政策,究竟是要推動房價上漲還是回落,我們不耽于最陰暗的心理去揣度政府。具體來說,能為地方政府帶來相當于財政收入70%的土地出讓金以及依托于此的各項融資,本身就是地方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及其帶動的國民經濟增長的資金源泉;出讓土地的推出,也勢必推動房地產投資項目的開工,引發包括建筑施工、建材、運輸、能源供給等一系列產業經濟活動(雖然是粗放的,但能出數字);上述建設活動以及工業本身的產業鏈循環,為中國工業提供了超過一半的訂單,是當前以重化工業為主體的工業增長之源??梢姀母邔記Q策者的視角可以看到,只要維持房價不斷上漲,地方政府就可以出賣更多的土地建設更多的基礎設施,開發商就可以開工更多的住房項目,工業、建筑業及倉儲運輸物流業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訂單帶動經濟繁榮。
一定意義上說,上述因素是當前發展方式下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在當前全球經濟依然低迷,振興經濟和推動擴大就業成為全球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目標的情況下,中國作為逐步履行國際責任的世界經濟大國,期望其放棄經濟增長速度是困難的。雖然高層不斷強調經濟結構調整優先于經濟增長,但我們似乎只能看到保增長無力后的經濟結構自發調整。以保增長為由頻頻增發的天量貨幣,儼然成為房價持續上漲的最重要支撐,而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則成為要素市場價格混亂之源,到底是要保誰的增長呢?相比于實體經濟增長,穩定房價上漲似乎更是一種巧妙的、穩步推動GDP數字增長的一種手段。雖然由此可能各種弊端甚至社會矛盾,但只要危機不爆發,一切似乎還可能繼續下去。
熟悉世界經濟史的人,可能從來沒有看到過,房地產業竟然可以在一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中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國際投行分析師諷其為“宇宙最重要產業”。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特色”,房地產業雖然名義上只是一個服務業,但實際上成為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的一個龐大經濟體:“地方政府土地經營機構+房地產開發業+數量巨大的炒房群體”。地方政府依托土地買賣經營城市,事實上蛻變為一家在地產市場上絕對壟斷經營、以土地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企業。地方政府的這種職能蛻變,使其遠離了民生關懷和公共服務,而只對通過征地、拆遷等房地產投資和造城運動情有獨衷,成為利用權力追逐金錢和GDP數字的經濟動物和官府地產商。目前中國經濟之所以遲遲不能轉型,與地方政府的這種低層化蛻變有著根本關系。在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上屬于房地產業主體的房地產開發商,依靠預售、囤地、賄賂等體制漏洞鉆營和不法手段,已經成為國內最具經濟實力、黑白通吃、能量最大甚至可以左右國家政策的企業群體。在城鎮居民階層,囤房、炒房代表著富貴和成功。根據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對國家統計局50萬戶抽樣居民的跟蹤調查,超過84%的城鎮居民家庭擁有第二套住房,有的城市如佛山套以上住房的超過33%,而私人住房出租率不足5%。通過網絡對于“房叔”、“房姐”和“房祖宗”等暴料,囤房、炒房階層普遍擁有幾十套到幾百套住房。
事實證明,在人們的有限承受力內,房地產制度盡管扭曲,但仍然可以推動房地產市場奇跡般地“繁榮”下去而非健康發展。要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不能依靠短期的宏觀經濟調控,而應從制度根本上進行改革,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運行發展的長效機制。首先,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城鎮居民土地權利的侵犯及其分享,已經成為房地產業的行業本質和發展動力。只要這種侵犯可以繼續下去,房地產業就可以持續獲得社會平均利潤之外的超額租金,從而維持自己的超級盈利能力。目前,廣東省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轉讓改革試驗成為全國矚目焦點,但從現有政策層面看,只有在重新修編的城市規劃范圍之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才是可行的;而在新編城市規劃范圍之內,農村土地只能聽任地方政府征用、拆遷,不能行使自身擁有的法律意義上的土地權屬。其次,作為市場有效運行條件的信息公開,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是一個稀缺元素。無論是房價指數還是住房持有信息情況,在中國都如同機密情報一樣難以得到。這樣就給人一個印象,即使房價爆漲,在有關部門的統計里,很少有城市月度環比上漲超過1%的。房屋空置情況的統計數字則完全缺失,在7億城鎮常住人口(含絕大比例買不起房的3億農民工)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2方米的情況下,住房市場卻出現供不應求、房價連續12月上漲的火暴局面,著實令人費解。事實上,即使在領導干部層面公開住房信息,對紀檢制度的恐懼,也有利于這些多房群體拋出住房且今后不再無度吃進,這對住房市場健康發展肯定是有利的。然而,近來各地的房屋信息登記,卻竭力抵斥“以人查房”的功能,似乎在為多房群體提供一層保護傘。很顯然,沒有住房信息的統一登記和公開,就談不上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建立在有效市場基礎上的房地產政策調控則更成為無源之水、無米之炊。最后,需要強調建立完善的房地產稅收制度,包括交易稅、資本利得稅和持有稅。目前中國的房地產資本利得稅和持有稅缺失,一定程度上成為房屋投機的“免稅”激勵。然而,完善房地產稅制特別是持有稅制度,房地產財產信息的公開則成為必須的前提。目前上海市的房產稅制試點成為擴容樣板,但這個試點方案稅率過低、只對增量房產征收且缺乏城市聯網考慮,即使擴容也不具有威懾力,很難成為降低房價的有力武器,也不可能成為地方政府替代土地出讓金、規范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此外,一個不能忽視的宏觀因素,是我國近2008年以來以穩定經濟增長為借口的超級寬松貨幣政策,對于房價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根統計,2013年一季度全世界新增貨幣1.5萬美元,僅中國就發行1萬億美元,占全球新增貨幣的67%。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1-5月社會融資規模為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12萬億元;到2013年5月,廣義貨幣(M2)余額10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廣義貨幣總額與年度國內生產數值的比值接近1.9(為世界最高國家之一),且呈持續擴大的態勢。多項統計表明,上述新增資金超過一半流入房地產領域,成為房價上漲最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貨幣供給為何能夠不受約束持續擴張?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的中央銀行缺乏貨幣發行準則,特別是獨立的貨幣發行制度。除國家外匯強制管制儲備絕大部分的外匯收入的貨幣發行外,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并不取決于社會資金儲蓄,而取決于需要多少資金!特別是列入國家投資計劃的項目資金需求規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央銀行的資金投放規模。例如,2008年底中國國務院出臺了新增4萬億投資計劃,以及隨后出臺10大產業振興計劃,各省市區也出臺了近20萬億的投資計劃。為保證上述項目投資,中央銀行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增加了30%和28%的貨幣供給,堪稱超級寬松甚至恐怖的貨幣政策。由于以房地產為核心的虛擬經濟過熱以及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過冷,擴大貨幣投放帶動通貨膨脹引發社會焦慮,引起新增資金和社會存量資金向房地產、套利外貿和影子銀行的快速轉移??紤]到影子銀行的大多數投資是以房地產為依托的,扭曲房地產制度下的貨幣擴張大大推動了全社會房地產投機的熱潮,由此引起的房價上漲似乎不可控制。
總體來看,房價上漲不是不可控而是不控制,甚至是有意推漲,但房價上漲的基礎是虛弱的、危機四伏的。雖然房價上漲可以給國民經濟可能帶來數字增長,但勢必對實體經濟、民生、收入分配、社會穩定等帶來更深的傷害。房價的走勢,實質上取決于決策者的認知。如果決策者認為房價上漲是基于“剛性”需求,房價上漲不可避免,則他們傾向于維持房地產現有局面,以前任出臺的毫無效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維持房價的持續上漲。這樣的局面將持續傷害國民感情,并可能在毫無征兆的某些因素,例如美元升值引發熱錢流出、地方債務危機爆發、局部社會沖突引爆更大范圍沖突等突發因素催動下引發房價爆跌,房地產市場由此崩盤,國民經濟及銀行業由此遭受毀滅性打擊。另外一種認知,是充分認識到房地產泡沫給國民經濟和民生造成的深重傷害,通過適當收縮貨幣供給,全面推進包括土地改革、房屋信息公開和房產稅在內的房地產制度改革,有序化解房地產泡沫,則國民經濟有望在房價下行、城鎮化真實推進中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實體經濟的振興,這應是絕大多數城鄉居民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