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摸清楚了:國營企業為何“競爭不過”私企
云淡水暖
近日,新華網傳來兩則“喜訊”:
其一、新華網6月6日電。“富士康要求員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報道說:針對連續發生的員工跳樓事件,富士康科技集團近日推出了一系列關愛員工措施,化解危機。推動員工保障工作。執行“周休一”制度,即員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開展加班管控保護稽核;推動員工救助工作。
其二、新華網6月7日電,“深圳富士康員工薪資將有條件再上調66%”,報道說:自今年10月1日富士康集團深圳地區各廠區將再度上調標準薪資,經考核合格的作業員及線組長的標準薪資上調為每月2000元。這將是今年以來富士康第二次大幅度提高基層員工薪酬水平,加薪幅度達到66%。上一次整體薪資上調是今年6月1日,一線員工加薪30%。
對于富士康的廣大員工來說,這兩個個“喜事兒”可以說是“慘喜”,因為是五月份5個工友的生命,今年以來13個工友“連跳”,以無法挽回的代價換來的。
再看看“喜訊”:
其一,“富士康要求員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那么就是說,在此“喜訊”傳來之前,富士康的員工是沒有“周末”一說的,更沒有“雙休”一說。富士康號稱世界“最大代工廠”,富士康的訂單一部分來自于美國蘋果公司,蘋果公司的老板喬布斯為富士康打抱不平,說“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理由是富士康有“現代化”的生活環境,比如游泳池。
但是,喬布斯先生要么是裝糊涂,要么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工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下了班已經累得跟牛馬似的,倒頭就睡,那游泳池有那個工人得空跳進去呢?喬布斯先生為了節省成本,把蘋果產品如iPhon的加工費壓到最低限度,富士康的老板為搶到訂單,把加工費壓到最低限度,結果是人工成本被壓低到最低限度,不加班連一千塊錢都拿不到,喬布斯先生當然要為富士康打“抱不平”了。
那么,作為在大陸開廠的臺灣企業,可以說嚴重違反了大陸的《勞動法》,工作時間超長,法定休息時間沒有保障。這就是富士康成功的主要元素。
其二、“深圳富士康員工薪資將有條件再上調66%”,簡直不得了,工資一下子上調了66%,這種好事上哪里去找?但以看具體數字:經考核合格的作業員及線組長的標準薪資上調為每月2000元。根據《2009年度廣東地區薪酬調查報告》排名顯示,2009年年末,深圳職工人均月收入4263元,而深圳市目前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是特區內為1000元/月,特區外為900元/月。就是說在富士康,不加班恐怕只能拿到“關外”(富士康在特區管理線外)的最低工資,加班后才比關內的最低工資高一點。
即便在“大幅度”增加工資66%之后,一線熟練員工甚至班組長的工資,還不到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半。富士康的管理者比較高傲地說,每天有幾千人等著排隊進富士康打工,這說明什么?說明富士康還算是“好的”,矬子里抜將軍,其它的血汗工廠更黑,盤剝更殘酷。
富士康是“臺資”,據說“競爭力”了得,所以能夠接到蘋果、惠普這些IT巨頭的單子。在內地,“競爭力”了得的要數掛著“民資”錦緞袍子的私營資本家,因為他們“戰勝”了國營企業,國營企業紛紛垮臺,落荒而逃,乃至于只剩下區區10%左右的企業總量占比,而且還模仿外國和私人進行了“改制”——先是全員合同制,后來干脆半賣半送變成私企。理由有一大堆:“效率低下”呀、“大鍋飯”呀、“成本高”呀、呀、呀……
草民在內地大型國企干過,在廣東的國企也干過,至少在20年前,與大多數人一樣,是看不清其中的“奧妙”的,就覺得怎么私企的產品總是可以賣得低一些?私企老板怎么都賺得盆滿缽滿的,于是,也跟著稀里糊涂地議論“效率低下”呀、“大鍋飯”呀、“成本高”呀、呀、呀……。但是,經歷了改制,看到原企業管理層一步步把企業化公為私之后,還有政府負責改制的官員、工會站出來為改制“護航”,草民及大家有些迷茫了,于是就在現實、歷史這兩條河中“摸”起來,一模就是一二十年。
富士康的事件乃至于本田事件,甚至豐田車的召回時間接二連三地展現了現代私企的風采之后,這才“摸清楚”了情況,當時的國營企業到后來的國有企業,還真不是私企的對手,“必敗無疑”。
第一,國營、國有員工的單人勞動時間“太短”,原先是8小時工作制,8小時以外算個人時間,周末肯定要休息。企業有工作需要,是要付額外的加班工資的。當然,如果有需要,職工也有主動響應企業黨團組織的號召搞會戰的,比如草民原先在鋼鐵公司,適逢高爐大修,是不可以停下來的,但一是有強力的后勤如加餐保障。二是有輪流休息保證的,總之,就是單人勞動時間“太短”,這樣,人力成本就“高”了。相比之下,國營、國有企業敗陣。
第二、原先未改制之前的國營、國有企業的職工工資與私企的工人、特別是底層熟練工的工資比起來,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草民原先所在的企業一改制之后,特別是徹底私有化之后,職工的工資大幅度降低,即便是按“老人老政策”有所“關照”的留任國企身份老職工,十幾年一分工資不漲,隨著社會保險金等不斷上升,實際收入反而不斷減少。在單人工資上,私企是能低就低,在所謂“最低工資標準出來”之后,私企準定參照“最低”,有的還干脆不搭理“最低”,只有更低。相比之下,國營、國有企業再敗一陣。
第三、改制之前的國營、國有企業有比較完善的職工福利體系,住房雖然也是緊張,但總有排隊排到的時候,即便在“房改”之后,價格也完全可以承受。企業還有工會組織的各種文藝、體育活動,這些都是要費用開支的,比如草民參加過的工人藝術團,還有在當地赫赫有名的籃球隊。每天下班后,球場、體育館總是熱鬧非凡的,這一筆筆錢在職工身上花出去,成本焉能不高。相比之下,國營、國有企業又敗一陣。
第四、就在最關鍵的國、私較量的初期,國企的稅收是跑不掉的,私企的稅收要么偷逃,要么優惠,每月初,市里的稅務局人員會準時光臨企業的財務處,有一次草民見到財務處長在樓層僻靜地方破口大罵“媽的個X,成天盯住國營公司,私人老板賺那么多錢,他們沒本事收上來?”,當然,財務處長有本位主義之嫌。草民去年到洛陽一家國企,當地稅務的一個分局,辦公室就設在本部大樓的一樓,赫然寫著“XX稅務局XX分局”。稅收成本,國營、國有企業是跑不掉的。相比之下,國營、國有企業還敗一陣。
第五,在原材料方面,原先的國營、國有企業太實誠,按產品工藝要求用足了,成本是剛性的,而私企就靈活得多,能省就省,央視曾經曝光過,浙江某地的低壓電器中的保護電路的線圈的鐵芯,要么用劣質材料,要么干脆取消,最無良的是用水泥塊甚至紙板“代替”的,保護電路可是保護人命的啊。這樣一來,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國營、國有老牌企業的低壓電器,在價格上遠不是私企產品的對手,再加上“公關能力”,起碼在用量比較大的中低端市場自然是占不了便宜。相比之下,國營、國有企業完敗一陣。
一敗再敗,不“死”才怪,私企的優越性就大力發揮出來,原先姓“國”的,也接二連三改姓了,從此,工人的休息權、收入權、福利權被剝奪殆盡,特別絕的一招是把勞動能力下降的中老年職工一腳踢走,“輕裝上陣”的改制私企,焉有不勝之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