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種樹,后人砍
這幾天突然冒出了“前人種樹,后人砍”這樣的想法。
為什么想起這種說法呢?還是回想的結果。
剛分開地的時候,那可是真有“你說好,我說好,都說好”的場面。一些中小學老師也告訴學生們某些人是如何英明。當然,他們把集體分家與孩子成家立業與父母分開自己過相類比。其實,這種類比既能論證“分”的“正當”性,也同樣能論證“合”的“正當”性。就看你的腦袋往哪兒歪了。對于“分”,有的人是至死認為“有利”,而也有不少人始終認為“有弊”。當然,更有大部分人不能看到長遠的方面,到底是有利還是不利。
剛分開地那幾年,我們村的人每年都要“還貸款”。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村里在集體搞生產時,貸了一些款。既然集體不存在了,那這些貸款就分給了各家各戶還。現在想一想,“還貸款”肯定不是全部都這樣。就如現在所知道的情況,那些搞得好的村子早已在分田單干之前就富裕了,即使有過貸款,也早還完了,后來就不存在“還貸款”的事情。我們那樣的村子生產條件比較差,沒有搞較好,所以就有負擔。現在想起來,我們那樣的村子雖然也比較差,但還沒到“按手印”的分兒。如果說有懶人,分不分地都是一樣。
下面,我接著說為什么會有這個記憶。沒分地的時候,我姐姐,我和弟弟還都小,還不能干活掙工分,在記憶中有好幾年是“缺糧戶”,也由于我們那里的生產條件差,糧食產量不太高,交完公糧之后,所剩不多,所以許多人家就打兌著各種東西吃。剛分開地的那幾年,我們也還沒長大,還是很難過。在印象中,我們家分攤的貸款有五百元左右。為了還貸款和繳承包費以及提留等,我的老父親被逼迫得夠嗆。鎮上和村委的人派小分隊,不能按時繳上就到家里牽牲口和家畜,也去拉板車自行車之類。他們想出各種辦法,讓你交上錢就萬事大吉。在集體時,雖然吃的還比較差,但農民們沒有受到那么多折磨。
在那幾年里,由于小學中學老師教育我們集體生產率低,就說分開干好,也由于我們家分攤了那幾百元貸款,我們的父親被逼得面容憔悴,尚年幼的我就憤恨不平,心中就想:“干了那么多年,竟給老百姓留下一堆債。”
如果不仔細想一想,就很容易得出集體確實懶惰效率不高的結論。最近,我做了一些思考,大體想明白為什么那時需要“還貸款”了。沒分田有集體時,農村生產隊等從國家獲得的貸款是不是需要還,我是不太清楚的。但是,那時大隊和生產隊獲得的貸款并沒有浪費了的確是實情。
先看一看解放后植樹造林的情況。我記事的時候,我們村的山上就有柏樹,還有杏樹、桃樹、核桃樹,也有桑椹樹和其它的樹。我們大隊還有一片蘋果園。這些樹里面當然有解放前就有的,具體是哪些我是不知道的,但是有一部分是解放后栽的。為什么呢?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奶奶曾提起一位外鄉的“老徐大爺”。這位老徐大爺很可能是一位干部。從奶奶的話語中可聽出,這位老徐大爺曾經負責我們那個村山上的植樹造林。奶奶講這事的時候,我還小。她已經作古二十多年了,要是知道她講的故事對于我們今天的思考有幫助,我就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了。可惜,老人們都已走了太多。許多事情就必須靠自己的回憶了。
山上的樹,我是不知底細的,但我們村搞完大寨田之后栽的那些樹我是記得的。約莫在1976年左右,我的父親母親和他們的同齡人們還在搞大寨田。那可是人歡馬叫,旌旗飄揚,喇叭里的歌聲讓人斗志昂揚。他們也修了好多路。田間的路直了,寬了,就是阡陌交通的景象。路修完后,差不多都在兩側種上了樹。我還記得往村里拉樹苗的情景,也記得學生們為樹抹白石灰(應是硫酸銅液)的情景。
現在,我就要想一想了。那些樹苗是怎么來的?肯定是貸款買來的。當然,貸款沒有全用來買樹苗,也做了其它事情。比如說以前也可能買農具和牲口之類都是靠貸款。現在想一想,那時做的一些事情在花錢的時候肯定是靠國家的貸款完成的。
分田之后,那些路邊的樹也慢慢長大了。由于村委沒有收入來源,村委有花項就集資,再不行就砍樹賣錢。很快地,那么多樹都被砍光了,路也被糟蹋得不象樣了。零八年的暑期,回到家鄉。看一看那狀況。雖然不能說凋弊,但的確是那種雜亂無章的樣子。三十多年前修的路已不成樣子了,“大隊”的樹早已不見了。田間地頭是有一些樹,但那都是農民自己的了。
現在回憶樹,主要是想一想當時為什么會有“貸款”。年幼的我曾因老父被“貸款”緊逼而憤憤不平和抱怨集體。年近不惑終于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也沒算白長這二十多年。
分開地之后,村委又做了些什么呢?改電線集資,打機井集資,干這集資,干那集資。一集資,父老鄉親們都會罵罵咧咧的。
有集體的時候,沒有聽說過上面的干部下來吃喝的問題,都是騎著自行車到處檢查督促生產。而在80年代中期的時候,就聽說我們村村委因招待上面來的人,有一年賒賬8000多元。鄉鎮上的干部隔三差五地到村里來,每次都和村委的主要負責人喝得滿臉通紅。
沒有幾年,村委就把以前的樹砍光賣光了。“改開”了,把山也承包出去讓那些能人們打石子燒石灰等。現在有兩座差山不多已被挖空了。等把山控空了之后,他們還能賣什么呢?
人們都會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說法。而XX幾十年,又何止于此呢?它不是地地道道的“前人栽樹,后人砍樹”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